Workflow
小米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低位反弹开启?小米暴跌27%后迎转机,机构:汽车业务或迎首盈
新浪财经· 2025-11-05 09:44
公司股价表现 - 小米汽车10月交付量超4万辆且YU7交付周期最多缩短十周 推动公司股价在周一止住五连跌并放量上涨3.52% 获北水资金抢筹超10亿港元 [1] - 10月以来公司股价进入单边下跌模式 创下上市以来单月最大跌幅20% 单月市值蒸发2793亿港元 但港股通资金近20日抄底买入超67亿港元 [1] - 9月26日公司股价暴跌超8% 因新品发布会后市场质疑产品创新且短线资金获利了结 当日公司股价年内涨幅已超70% PE(TTM)达38倍处于近三年约60%分位引发高估值担忧 [1] - 10月13日成都SU7高速碰撞失火事件导致公司股价跳空下跌5.71% 市值一日蒸发773亿港元 [1] - 近一个月股价持续受挫后 公司股价较高位回调超20% 但较年初仍有25%涨幅 当前PE(TTM)在28倍左右处于近三年30%分位 估值被认为已具性价比 [3] 汽车业务与安全事件 - 小米汽车10月交付量超4万辆 YU7交付周期再次缩短最多十周 [1] - 10月13日成都SU7高速碰撞失火事件及六个月前的铜陵SU7爆燃事故均出现车门无法打开问题 两次事故使小米汽车陷入安全性质疑与信任危机 [1][2] - 长期来看 多家大行看好汽车业务持续放量 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3] 财务预测与业务展望 - 中金预测公司Q3收入同比增长21.46%至1123.57亿元 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68.88%至105.57亿元 [3] - 公司业务分为智能手机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 互联网服务和智能电动车四大板块 [3] - 在国补退坡背景下手机和IoT业务承压 手机毛利率因存储涨价而有所下滑 多家大行因此下调公司目标价 [3] - 投资者需重点关注Q3财报中手机与IoT毛利率情况 高端化策略效果 以及汽车业务是否持续放量及盈利情况 [3] 市场情绪与催化剂 - 9月25日新品发布会前市场高预期推动股价上涨 发布会后因产品被指与苹果造型相似引发创新性质疑 导致资金获利了结 [1] - 公司将于11月18日公布Q3财报 其表现被视为能否逆转股价颓势的关键 [3]
汽车购置税补贴退坡前夜,市场迎来抢购潮,车企自掏腰包为消费者兜底
华夏时报· 2025-11-05 08:37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调整 - 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半征收,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而2024年至2025年期间仍为免征且每辆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 [3] - 政策调整触发33.9万元关键价格分水岭,低于此价格的车辆可享受购置税减半政策,高于此价格的需额外支付超过减免上限的部分金额 [4] - 2026年起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纯电动续驶里程要求从43公里提升至不低于100公里,并对整车整备质量、能量消耗量等指标提出更高要求,约三成插混车型可能因无法满足新规而停产清库 [5] 车企锁单补贴策略 - 深蓝、蔚来、小米、理想、极氪等品牌推出购置税兜底方案,为2025年11月底前锁单但2026年交车的消费者补贴购置税差价,补贴上限为1.5万元 [2][6] - 小米汽车针对SU7和YU7系列推出跨年购置税补贴方案,若因官方原因导致2026年交付,可通过减免购车尾款方式补贴,补贴上限1.5万元 [6] - 理想汽车i6车型和极氪9X车型在2025年10月31日前锁单的订单可抵减购置税差额,蔚来汽车对2025年12月31日前锁单的ES8提供至高1.5万元补贴券 [6] 政策对市场供需的影响 - 2025年10月上半月车市集客量较9月上半月上升35.4%,订单量较9月上半月上升13%,9月汽车消费指数为88.9且环比增长 [7] - 北京某蔚来中心咨询量增加约40%,ES8等高价位车型下单意愿增强,小米汽车门店因购置税补贴政策吸引消费者提前锁单以节省1万多元购车成本 [7] - 小米SU7和YU7系列交付周期达30-40周,理想i6车型交付时间为11-14周,产能瓶颈导致锁单消费者可能无法在2025年内提车,促使车企通过兜底政策保订单 [7] 行业趋势与预测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计购置税政策退坡将推动四季度市场表现,12月可能出现翘尾行情,这是政策过渡期的正常市场反应 [3] - 交银国际证券分析称2026年购置税减免从全免调整为减半将驱动消费者在2025年底前集中购车,叠加车企年末冲量因素,2025年末新能源车销量维持高景气 [5] - 华源证券指出2026-2027年购置税补贴退坡影响面积广、幅度大,且对低价车影响更显著,标志着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过渡 [5][8]
胡润榜财富增长较快的雷军李书福,每分钟净赚37万和15万?
搜狐财经· 2025-11-05 07:07
胡润百富榜上财富增长较快的雷军和李书福,谁的资本版图更赚钱? 近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第27份百富榜(以前叫富豪榜),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第四次荣登榜首并未出人意料,前十的榜单中有两个新面孔吸引网友关 注。前十新增两个新人分别是小米创始人雷军和吉利创始人李书福,两人分别位列第五位和第十位。 让市场没想到的是,两位大佬成功上榜百富榜前十,未能为公司股价带来积极提振,反而小米和吉利的股价均遭遇不同程度的下滑。10月28日胡润百富榜 发布,10月28日至31日,小米股价遭遇三连跌,分别下跌了1.92%、1.96%和2.17%,直至11月3日才止住颓势。自9月25日的59.90港元一路下跌至11月3日 收盘的44.82港元,期间跌幅达25.2%。小米股价年内整体表现依然不俗,2025年年内股价涨幅达28.8%。最新市值依然高达1.168万亿港元。 | 吉利汽车 00175.hk 17.870▼ -0.530 -2.880% | 今井: 18.500 | | --- | --- | | | 昨收:18.400 最低:17.600 | 吉利创始人李书福首次进入百富榜前十,吉利汽车的股价遭遇一波六连跌,从胡润百富榜发布至今遭 ...
雷军回应小米汽车坚持车辆测试;高德将入局Robotaxi领域,拓展全球市场丨汽车交通日报
创业邦· 2025-11-04 18:39
1.【雷军回应小米汽车坚持车辆测试】@雷军 发文称:今天,跟大家分享小米汽车为何坚持持续进行 车辆测试。小米汽车的测试,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量产前测试为验证设计,量产后测试是为了产品 体验持续提升。充分科学的测试验证,是保证质量的前提。(潇湘晨报) 2.【高德将入局Robotaxi领域,将拓展全球市场】新浪科技独家获悉,高德将正式入局Robotaxi领 域,目标是拓展全球市场,该消息即将宣布。知情人士表示,高德内部对此十分重视,将其作为战略 级业务,未来将成为高德重要的增长板块。目前,无人驾驶赛道持续升温,高德现有业务与该领域也 高度契合,或是希望借此进一步拓展自身业务边界。(新浪科技) 3.【野马汽车被列为经营异常】近日,四川野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 法联系,被成都市龙泉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工商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1 年1月,法定代表人为李世伟,注册资本26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汽车制造与销售及售后服务,汽车 研发,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开发、转让、咨询及技术服务,汽车项目投资,汽车租赁等。股东信息显 示,该公司由雷丁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比德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
资金动向 | 北水98.32亿港元狂买港股!持续加仓中海油、小米
格隆汇· 2025-11-04 18:29
11月4日,南下资金净买入港股98.32亿港元。 据统计,南下资金已连续5日净买入小米,共计29.1469亿港元;连续4日净买入中海油,共计26.4904亿港元;连续5日净卖出腾讯,共计21.6266亿港元;连 续3日净卖出中芯国际,共计23.2688亿港元;连续3日净卖出阿里,共计21.8932亿港元。 中国移动:10月3日,中国移动公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拟通过国有股份划转方式将其持有的公司4198.13万股A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数的0.19%) 划转给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本次划转尚需取得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本次划转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 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华虹半导体:银河证券认为,AI整体需求依然强劲,Trendforce预计2026年全球八大CSP云服务提供商资本支出将同比增长24%至5200亿美元,带动算力芯 片需求,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存储芯片周期上行。国内存储厂为明年晶圆厂资本支出贡献主要增量,带动半导体设备需求。 小米集团:中信建投发布研报称,当下小米估值性价比已现,站在年末时点看2026年,明年汽车将大幅释放利润,目前股价对应26年整体PE ...
中信建投:予小米集团-W“买入”评级 17系列结构改善&高端化持续
智通财经· 2025-11-04 17:14
核心观点 - 中信建投给予小米集团"买入"评级,目标价58.8港元,认为其估值性价比已现,2026年汽车业务将大幅释放利润 [1] - 预计公司2025/2026年收入分别为4739亿元和6066亿元,同比增长30%和28% [1] - 预计公司2025/2026年调后净利润分别为433亿元和544亿元,同比增长59%和25% [1] 财务业绩与展望 - 预计公司第三季度营收达到1101亿元,同比增长19% [1] - 预计公司第三季度调后净利润超过百亿,达到101亿元,同比增长62% [1] - 预计汽车业务在第三季度实现首次盈利 [1] 智能手机业务 - 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约4350万台,同比增长1.8% [1] - 第三季度全球市场份额为13.5%,同比基本持平 [1] - 预计第三季度手机ASP环比略降,主要因海外和国内产品结构占比变化 [1] - 预计第三季度手机毛利率在存储价格压力下环比小幅下滑至11%,第四季度预计环比持平 [1] - 高端化策略持续推进,17系列全生命周期销量预计高于15系列 [1] - 产品结构明显提升,Pro/Promax占比大幅提升至80%以上,其中ProMax占比超45% [1] 汽车业务 - 第三季度汽车交付量达10.9万台 [2] - 第三季度汽车ASP环比提升,源于YU7交付增多 [2] - 第三季度汽车毛利率环比微降至25%以上,主要因Ultra比例降低 [2] - 9月交付量突破4万台,10月有望继续提升 [2] - 相比去年SU7产能爬坡节奏更快 [2] - 2026年产能将不是主要矛盾,重点转向新车型和出海 [2]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及互联网业务 - 预计IoT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中国及国际市场均实现增长 [2] - IoT业务毛利率保持强劲且环比略增,未大幅卷入价格战 [2] - 互联网业务保持稳健增长 [2]
中信建投:予小米集团-W(01810)“买入”评级 17系列结构改善&高端化持续
智通财经网· 2025-11-04 17:11
公司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收入47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 [1] - 预计2026年收入60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 [1] - 预计2025年调整后净利润4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9% [1] - 预计2026年调整后净利润5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 [1] - 预计第三季度营收11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 [1] - 预计第三季度调整后净利润1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 [1] 智能手机业务 - 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4350万台,同比增长1.8% [1] - 全球市场份额13.5%,同比基本持平 [1] - 预计第三季度手机ASP环比略降,因海外和国内产品结构占比变化 [1] - 预计第三季度手机毛利率为11%,在存储价格压力下环比小幅下滑 [1] - 高端化趋势持续加强,17系列全生命周期销量预计高于15系列 [1] - 产品结构明显提升,Pro/Promax型号占比大幅提升至80%以上,其中ProMax占比超45% [1] 汽车业务 - 第三季度汽车业务有望实现首次盈利 [1] - 第三季度交付量达10.9万台 [2] - 9月交付量突破4万台,10月有望继续提升 [2] - 相比去年SU7产能爬坡节奏更快 [2] - 第三季度汽车ASP环比提升,主要源于YU7交付增多 [2] - 第三季度汽车毛利率环比微降至25%以上,主要因Ultra车型比例降低 [2] - 2026年产能将不是主要矛盾,重点转向新车型和出海 [2] 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 - 预计IoT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 [2] - 高基数、国补退坡及竞争加剧使业务略承压 [2] - 中国和国际市场同比均增长 [2] - 毛利率保持强劲并环比略增,未大幅卷入价格战 [2] 互联网业务 - 互联网业务保持稳健增长 [2] 估值与展望 - 目标价58.8港元,给予“买入”评级 [1] - 当前估值性价比已显现,对应2026年整体PE具有吸引力 [1] - 2025年汽车业务将大幅释放利润 [1] - 汽车产能释放、新品预热及舆论改善有望形成支撑 [1]
【新能源周报】新能源汽车行业信息周报(2025年10月27日-11月2日)
乘联分会· 2025-11-04 16:43
点 击 蓝 字 关 注 我 们 目 录 行业信息 1、网传半固态电池将统一命名为固液电池 以防与固态电池混淆 2、上海外港海通码头前三季度汽车出口量创新高 3、前三季度新能源商业车险保费收入超千亿元 同比增长 36.6% 4、安徽前三季度汽车产量 240.44万辆 位居全国第一 5、国家统计局: 1-9 月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 3.4% 6、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建立 10 个计量人才实训中心 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在列 7、华为余承东:仅用 43个月,鸿蒙智行全系交付突破 100万台 8、年产 160 万套底盘类零部件项目正式开工 9、诺玛科集团新能源汽车副车架项目落户江宁 10、商务部:中国与东盟首次明确在制定自身标准时可考虑参考对方标准 11、国内首个汽车芯片标准验证平台投入使用 12、我国今年新能源车险保费预计将达 2000亿元左右,增速超过 30% 13、国资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启动,首期 510亿投向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 14、楚能新能源襄阳 70GWh 锂电池项目开工 15、今年前三季度 京津冀新能源汽车总产量 75.2 万辆 16、广汽集团旗下华望汽车增资至 21 亿元 17、一汽在长春成立能源科 ...
雷军发文解释小米汽车持续开展车辆测试原因
搜狐财经· 2025-11-04 16:36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11月4日消息,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社交平台发布文章,就小米 汽车持续开展车辆测试这一举措进行了详细解释。 他还表示,小米汽车严谨的测试体系和动态持续的测试过程,本质在用最严苛、最枯燥、最耗费时日的 努力,去提前发现并消除用户可能遇到的极小概率潜在风险。 据介绍,截止10月底,小米SU7投入727辆测试车,道路实测的总里程超过1300万公里,小米YU7投入 664辆测试车,道路实测的总里程超过了850万公里。(青山) 雷军称,小米汽车的测试,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量产前测试为验证设计,量产后测试是为了产品体验 持续提升。充分科学的测试验证,是保证质量的前提。 ...
雷军回应小米汽车坚持车辆测试:充分科学的测试验证,是保证质量的前提
凤凰网· 2025-11-04 14:55
小米汽车测试策略 - 小米汽车的测试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量产前测试为验证设计,量产后测试为产品体验持续提升 [1] - 充分科学的测试验证是保证质量的前提 [1] 小米SU7测试数据 - 小米SU7量产前在全国超过300个城市进行了超过540万公里的道路测试 [1] 小米YU7测试数据 - 小米YU7在量产前的道路实测已经完成719万公里,历时561天,覆盖337个城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