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ESK价值投资理念
icon
搜索文档
硬科技“面壁者”——记中科创星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米磊
经济日报· 2025-09-28 09:10
公司概况与投资理念 - 中科创星是一家专注于硬科技投资孵化的机构,由米磊等人于2013年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支持下成立 [5] - 公司提出并坚持“硬科技”理念,投资风格为“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并形成了独特的“ESK价值投资理念”,强调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知识价值的结合 [1][3] - 公司创始合伙人办公室命名为“面壁者”,象征着做硬科技投资所需的想象力、定力和担当 [1] 投资规模与业绩 - 截至报道时,公司累计投资并孵化硬科技企业超过540家,基金在管规模超过140亿元人民币 [1] - 2024年公司全年投资超过70次,投资金额超过18亿元人民币,被誉为“年度最忙VC” [2] - 公司投资组合中,第一轮和第二轮投资的比例超过80%,对不少企业的投资周期已超过10年 [12] 投资策略与赛道布局 - 公司倾向于投资“冷门”和早期技术领域,不追逐当时的热门消费和互联网项目,例如在2015年互联网投资狂热时期内部达成共识不碰消费和互联网 [6] - 公司提前5到10年布局未来产业,投资时间线包括:2013年光子技术、2014年光电芯片半导体、2015年商业航天、2016年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2017年新能源、2018年量子计算、2019年储能技术和大模型、2020年大飞机产业链、2022年可控核聚变、2023年电动飞机和人形机器人、2024年二维材料 [8] - 典型成功案例包括光芯片龙头企业源杰科技于2022年12月登陆科创板,以及早期投资的瑶芯微市场估值已达数十亿元 [3][6] 孵化模式与资本耐心 - 公司将科技成果分为“红苹果”(成熟项目)和“青苹果”(早期项目),并指出当前有七八成“青苹果”项目困在实验室 [10] - 2023年底,公司在上海设立高质量孵化器,重点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的“中水区”和“深水区”,进行超前孵化和深度孵化 [11] - 公司强调“耐心资本”的重要性,认为硬科技投资像一场马拉松,真正创新的项目可能需要5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见效,公司从第一笔投资到获得首笔回报等待了七八年,甚至有项目自2013年投资至今尚未退出本金 [11][12]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硬科技已从昔日爆冷变为中国创投的“主战场” [12] - 公司认为风险投资的价值在于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市场化的筛选机制辨别有潜力的企业和技术,是推动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有效工具 [12]
这家VC,批量打造“冠军”企业
投中网· 2025-04-07 13:45
中科创星硬科技冠军营 - 中科创星自2015年起设立硬科技冠军企业创业营,旨在帮助科学家转型为企业家,培育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硬科技冠军企业,推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 [3] - 该创业营提供免费系列课程和多样化活动,覆盖管理、法务、财务等知识,并基于"ESK"价值系统理论持续迭代升级 [6] - 已服务超560位创业者,学员企业累计完成近200轮融资、获155项重大奖项,达成超200次产业合作和数十次学员间合作 [3][6] 投后服务体系构建 - 中科创星构建了"软服务+硬服务"投后体系,包括创业培训、融资、政策咨询等软服务,以及芯片中试平台、定制科技空间等硬服务 [4] - 将投后服务升级为独立公司星创科服,部分服务采用收费模式以提升服务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7] - 联合股东提供产业资源,如光电子先导院帮助赛富乐斯半年内研发出全球首款半极性氮化镓衬底工程品 [7] 投资布局与成果 - 专注硬科技早期投资,已投超500家企业,其中300多家为科学家创业项目,中科院项目占比超1/4 [7][9] - 投资领域前瞻性布局:2013年投光芯片,2014年布局半导体,2015年切入商业航天,2019年深耕储能与大模型,2022年布局可控核聚变 [10] - 被投企业中82家为专精特新"小巨人",211家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管理规模超120亿元,首支基金DPI接近3 [9] 核心投资逻辑 - 采用CVC模式做早期投资,强调投后赋能占机构50%以上实力,是差异化竞争关键 [7] - 投资标准聚焦技术壁垒高、人才稀缺、成长空间大的项目,如天使轮投资的本源量子已成长为独角兽企业 [11] - 通过深度服务解决科学家创业共性需求,如帮助唐晶量子5个月内完成MOCVD产线建设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