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生意

搜索文档
手动捏翘臀、花20元租下全球顶流,“中国丑娃”背后的30亿生意
36氪· 2025-06-19 08:07
IP商业化潜力 - Labubu IP从"丑萌"小众形象爆发为现象级潮玩,带动泡泡玛特The Monsters系列销售额从2023年3.68亿元跃升至2024年30.41亿元,同比增长726% [1] - 社交平台明星带货推动产品稀缺性,二手市场溢价超30倍,部分款式如飞行员从原价499元涨至3200-3600元 [5][18] - IP衍生出租赁、娃衣、改娃等下游产业链,形成自上而下的商业生态 [3][11][14] 衍生商业模式 - **租赁服务**:大型Labubu日租80元,中型40元,小型20元,企业客户占比高,主要用于婚庆、直播引流等场景,单月成交数百单 [7][9][10] - **娃衣定制**:单套娃衣售价约100-200元,个人工作室月收入达2000-3000元,分销商通过1688进货转售,5月净利润8000元 [11][13] - **改娃服务**:根据复杂度收费50-300元,涵盖造型改造、材质升级等,满足个性化需求,但Labubu因高溢价导致改娃需求暂未爆发 [14][15] 行业竞争与挑战 - 泡泡玛特加强IP版权管控,海外平台已禁止使用Labubu关键词引流,国内娃衣厂商面临供货延迟问题 [18][20] - 稀缺性持续推高二级市场价格,稀有款大娃单价升至1万元,部分收藏者暂停购入 [18] - 下游生意可持续性依赖上游IP运营能力,泡泡玛特作为IP持有方始终占据价值链顶端 [20] 用户行为趋势 - 年轻用户拒绝盗版,正版意识强化推动IP价值提升 [3] - 企业将Labubu作为"流量密码"用于营销活动,直播场景使用可替代付费推广 [10] - 玩家通过改娃实现个性化表达,但高溢价抑制部分改造需求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