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quidity-driven rally
搜索文档
The Big 3: ORCL, AMD, CEG
Youtube· 2025-10-14 01:01
It's time for the big three. We've got three stocks and three charts for you today, Kevin Green. Joining us to take us through the charts. And here to take us through the trades is Joe Teay, portfolio manager of the Rational Equity Armor Fund.Great to have you both with us. Joe, if you could just start with a big picture thought on the markets and where we stand today, I'd appreciate it. >> Sure, of course.Yeah, big picture. Last week, we were climbing the wall of worry, continuing to ramp higher and higher ...
中国股票策略_评估当前由流动性推动的上涨行情
2025-09-01 00:21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中国股票市场 涵盖在岸A股市场(以沪深300指数为代表)和离岸上市的中国股票(以MSCI中国指数为代表)[4] * 公司涉及多个行业龙头 包括腾讯控股(0700 HK)[5]、阿里巴巴(BABA N)[5]、宁德时代(3750 HK)[5]、药明生物(2269 HK)[152]等 覆盖通信服务、非必需消费、医疗保健、信息技术、金融、工业等多个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ICS)一级行业[4][5]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表现与流动性驱动因素** * 截至2025年8月22日 MSCI中国指数(MXCN)和沪深300指数(CSI300)年内以美元计回报率分别为27%和13% 此轮上涨主要由机构资金流驱动[4][16] * 自2024年9月至2025年6月 国家队及准国家队购买了2万亿人民币的A股 而共同基金同期录得约0.2万亿人民币净赎回[4][18] * 自2025年7月起 零售资金流开始增加 融资余额自2024年9月至2025年8月21日增加了0.8万亿人民币 为市场增添了流动性顺风[4][18][21] * 债券低回报、对中国人民银行(PBoC)看跌期权的信心以及预期的美联储降息 抵消了通常疲软的夏季季节性因素[4][16] * 摩根大通(JPM)估计 除国家队和家庭 discretionary allocation 外 每年还有约1.65万亿人民币的机构资金流入股市 来源包括私人养老金(0.1-0.4万亿)、新保险保费(0.4-0.5万亿)以及强制共同基金持股年增10%(0.8-1万亿)[4][30][33][35] **技术指标与估值评估** * 短期技术指标(14日RSI)显示超买 沪深300 RSI达86 但结构性指标仍在历史常态范围内[4][51] * 家庭储蓄与A股总市值的比率在降至1.1倍时市场往往见顶 目前该比率为1.6倍[4][61] * 基于共识每股收益(EPS)增长和远期12个月市盈率(FTM P/E)相对于历史中位数达到+1.5/+2个标准差(SD)的假设 预计到2026年底 沪深300指数有24%的上涨空间 MSCI中国指数有35%的上涨空间[4] * 截至2025年8月21日 MSCI中国指数交易于12.3倍FTM P/E 较其10年滚动中位数市盈率高+0.5SD(共识预计2025/26/27年EPS同比增长4.7%/12.5%/12.1%) 若重新评级至+1.5SD意味着35%的上涨空间[4] * 沪深300指数交易于13.8倍FTM P/E 较其10年滚动中位数市盈率高+1.3SD(共识预计2025/26/27年EPS同比增长15.3%/12.4%/11.4%) 若重新评级至+2SD意味着24%的上涨空间[4] **盈利表现与选股逻辑** * 截至2025年8月22日 已披露MSCI中国指数成分股(占市值45%)的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显示 EPS同比增长8.1% 销售每股增长8.6% 净利润率(NPM)同比收缩4个基点 业绩超预期/低于预期比例为48%/49%[129] * 已披露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占市值36%)的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显示 EPS同比增长7.8% 销售每股增长-1.7% NPM同比扩张85个基点 业绩超预期/低于预期比例为41%/55%[131] * 生物科技、CXO(医药外包)、媒体娱乐、地区性银行和券商报告了符合预期或更好的二季度业绩 汽车零部件、化工、工业等行业的龙头公司因市场份额增长/成本控制而表现突出[132] * 人工智能(AI)应用推动了互联网收入和EPS增长 但家庭配送平台、汽车、材料和白酒等领域的过度竞争(内卷)损害了利润率[133] * 表现出色的股票具有共识EPS/收入上调、低股息率和高市盈率等属性 看好的超配(OW)行业包括媒体娱乐、生物科技、信息技术、材料和非银行金融[4] * 摩根大通2025年下半年首选股票组合自6月底以来平均跑赢MSCI中国指数27.4% 平均总回报率为37.5%[4][5] **政策环境与市场结构** * 政策目标是实现“更稳健的牛市” 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发布《资本市场新国九条》3.0版 2025年1月23日发布实施方案 要求共同基金持有的A股每年至少增加10% 大型国企保险公司新年度保费的30%投资于A股[37] * 尽管市场自2024年9月以来上涨 但A股的融资和配股受到限制 主要归因于2024年4月新国九条引入后更严格的监管环境 这有助于增强市场韧性[42] **南下资金流与离岸市场** * 南下资金(Southbound flows)已成为当前上涨的重要推动力 截至2025年7月底净流入达8080亿人民币(1510亿美元)[121][126] * 南下资金流入香港 是因为更高的无风险贴现率导致估值水平更低 以及更高的股息收益率 对内地资金更具吸引力[112] * 若假设家庭资产配置中20%转向个股的资金(从2025年6月底至2026年底约2.5万亿人民币)流入南下 18个月内将增加约5000亿人民币 使月度南下流量提升约18%[126] 其他重要内容 **风险与不确定性** * 零售资金流可能反复无常 中美风险可能在11月(美国大选)再次出现[4] * 历史数据显示 估值上限在MSCI中国指数FTM P/E的+1.5SD和沪深300指数的+2SD 点位估值可以超过这些上限 但无法持续[4] * 过度热情的零售资金流在过去曾导致不可持续的市场高点[81] **市场比较与资金流向** * MSCI中国指数的回报与日本和韩国在其治理改革和指数回报方面的表现相似[72] * 在2014-2015年和2018-2021年的上涨中 沪深300的涨幅平均是“资金流入”与A股自由流通市值比率的4.8倍[81] * 当前A股自由流通市值(FF market cap)为46万亿人民币 每1万亿人民币的资金流入(约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2.2%)意味着沪深300有10.4%的上涨空间[82] * 假设家庭将股票持有占家庭总资产的比例从2025年6月底估计的8.4%提高到2026年底的10% 这意味着从2025年7月到2026年底将有约2.5万亿人民币的资金流入 假设80%/20%配置于A股/南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股相对8月21日收盘价有23%的上涨空间[83] **家庭资产配置** * 截至2025年中 中国内地家庭持有约170万亿人民币(24万亿美元)的现金和存款 近期(如2024年10月)股市投资的反复亏损使散户投资者对A股持谨慎态度[90] * 在之前的市场高峰时期 家庭 discretionary allocation 股票的比例接近10%[83]
中国市场观察_为何由流动性驱动的反弹行情仍有上行空间-China Musings_ Why the liquidity-driven rally has further to go
2025-08-29 10:19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中国离岸和在岸股票市场 包括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1] * 中国宏观经济[6] * 科技/互联网、消费服务、保险和材料等行业[49]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流动性驱动的涨势具有持续性** 尽管宏观经济出现周期性疲软且盈利预期平淡 但多重因素支持涨势延续 包括中国股票估值处于中游水平、趋势盈利增长在高个位数、A股散户风险偏好仅略高于中性、各类投资者的基金持仓远未达拥挤水平、资产再配置资金流入股市的潜力强劲 关键风险是市场流动性突然收紧、监管冲击和宏观政策令人失望[1] * **经济放缓与股市上涨并存** 宏观数据显示7月开始出现增长疲态 经济学家预计在实现全年5%增长目标后 2025年剩余时间增长将放缓 上市公司共识盈利修正趋势近月停滞 维持2025年8-9%的EPS增长预测 高于卖方对H股5%的共识但低于A股15%的共识[6] * **政策提振乐观情绪并推高估值** MSCI中国和沪深300指数年内分别上涨27%和11% 主要受估值倍数扩张驱动 归因于一系列政策相关事件和积极催化剂 包括去年9月的政策转向、1月底的"DeepSeek时刻"、2月的POE研讨会、4月下旬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缓和以及7月初的CCFEA会议 这些事件压缩了股权/政策风险溢价并支撑了远期盈利预期[11] * **全球性的流动性驱动市场上涨** 全球前十大股市(除中国外)中有8个正交易于或接近其历史高点 中国离岸和在岸股票分别较2021年历史高点低34%和26% 全球主要股市板块都显现出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表现的分化 宏观与市场的相关性降至低点 表明流动性因素和估值扩张(而非周期性宏观基本面)是全球股市上涨的主要推手[13] * **估值起点较低** MSCI中国指数基于市值加权和中位数股票的12个月共识市盈率分别为12.6倍和15.2倍 较10年均值偏离0.3和-0.4个标准差 A股小盘股(中证1000)绝对估值较高(23倍 偏离0.7个标准差)但较2015年历史市盈率峰值低50% 中国股票相对发达市场存在显著估值折让 与新兴市场 peers 大致持平 估值模型显示MSCI中国公平市盈率约为12.5倍 沪深300均衡市盈率可达15.8倍[18][24] * **A股市场情绪尚未达到狂热水平** 尽管交易数据惊人(上证综指处于10年高位 散户融资余额接近2015年2.3万亿元人民币的峰值 现金成交额连续12天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 但综合风险偏好指标显示投资者情绪虽近期改善 却远未达到2015年杠杆推动的飙升和2024年9月政策触发上涨时的狂热水平 若风险偏好回到2024年和2015年峰值 沪深300指数将分别交易于5180点和5870点(较当前+18%和+34%)[32][33] * **投资者持仓远未拥挤** 中国投资者是此轮牛市的主要资金提供者 但国内共同基金近几周才开始提高股票持仓 国内保险公司股票配置显著低于30%的法定上限 对冲基金和主动型基金全球范围内对中国股票的持仓仍顽固地低于历史区间或基准权重 表明持仓和配置存在上行潜力[34][38] * **资产再配置流动可能正在进行** 中国家庭对房地产过度暴露而对股票配置不足 资产向股票再配置的必要条件正逐渐具备 包括后疫情时代积累的55万亿元人民币超额家庭储蓄(部分定期存款即将到期)、房地产市场L型复苏不太可能被视为财富积累的主要投资工具、一系列公司治理和监管改革(特别是"九条措施")提高了股票的投资吸引力和实际回报、反内卷运动有助于加强金融市场的再通胀预期从而降低实际收益率并驱动资金从债券轮动至股票[41] * **风险与历史教训** 历史上高估值本身很少标志流动性驱动牛市的转折点 而是政策冲击(如2015年去杠杆、2021年对开发商和民企的监管打压、2024年9月政策转向后的失望)导致牛市逆转 鉴于股市对经济的重要性增加(资源配置、为新的生产性增长动力融资、为家庭创造财富和正面情绪) 除非出现更明显的估值过高和投机猖獗证据 否则政策引发的股市下跌可能性较低[46] * **保持超配并关注阿尔法机会** 建议保持超配中国H股和A股 维持MSCI中国12个月目标90点(10%回报) 将沪深300目标上调至4900点(此前为4500点 12%上行空间) 强调阿尔法优于贝塔的偏好 重申看好中国民企(Prominent 10)、股东回报和部分反内卷受益者主题 超配TMT/互联网、消费服务、保险和材料行业以获取更好的风险回报[4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报告由高盛(亚洲)和高盛(新加坡)的分析师团队(Kinger Lau, Timothy Moe, Si Fu, Kevin Wang)撰写[4] * 包含大量图表数据支持论点 例如宏观活动指标(CAI)与市场表现的相关性、各行业盈利修正趋势、历史牛市行情关键指标对比、各类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持仓比例和配置水平、潜在资产再配置资金规模估算等[2][7][9][10][15][16][17][22][26][27][28][31][36][37][40][44][48][51] * 附录部分提供了基于模型的MSCI中国指数估值敏感性分析 列出了增长、政策利率、汇率/资金流、市场风险等多个变量变化对市盈率的潜在影响[52][53] * 文件包含详细的法律声明、披露附录和地区特定监管披露信息[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