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upply Chain Realignment
icon
搜索文档
Asian firms shift investment towards Europe in supply chain 'realignment', ING says
Yahoo Finance· 2025-09-30 17:30
供应链结构性转变 - 亚洲公司特别是中国公司正经历供应链结构性转变 许多投资正从美国转向欧洲 [1] - 美国关税情景是制造商和供应链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促使企业认识到供应链多元化的必要性 [1][2] - 荷兰银行ING与亚太地区超过700家国际公司和类似数量的亚洲公司合作 观察到这一结构性变化 [2] 中国对欧投资数据 - 2024年中国对欧盟和英国的外国直接投资跃升47% 达到100亿欧元 这是自2016年以来中国对欧投资的首次显著反弹 [3] - 欧盟和英国市场占中国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例从2023年的15.4%上升至2024年的19.1% [3] - 相比之下 2024年美国吸引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不足20亿欧元 仅占总额的4% [3] 电动汽车领域投资 - 电动汽车相关项目在欧洲投资中领先 2024年吸引了49亿欧元 占中国所有绿地直接投资的83% [4] - 全球最大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预计于2025年底开始运营其位于匈牙利的73亿欧元工厂 [5] - 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在匈牙利的首座欧盟工厂计划明年投产 并正利用土耳其与欧盟的关税同盟协议在当地建厂 [5] 其他行业动向 - 中国家电和消费电子制造商也在欧洲有所动作 例如海尔以7.16亿欧元收购开利荷兰制冷业务部门 美的在欧洲的销售额有所增长 [6]
PwC survey says the next industrial revolution is near. Are companies ready for it?
Yahoo Finance· 2025-09-17 19:50
文章核心观点 - 制造业正面临由技术、政策和全球竞争力重大转变驱动的下一次工业革命 93%的受访高管持此观点[8] - 公司必须重塑运营模式以生存 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约73%的受访者认为未能拥抱工业调整的公司将在十年内失去相关性[8] 供应链重构趋势 - 生产正朝着靠近主要市场的方向转移 即所谓的工业革命开端[4] - 自动化降低了回岸生产的成本 美国的关税和税收激励政策推动了这一变化[4] - 本地化生产有望带来更好的质量控制和更快的上市速度[4] - 过度依赖遥远供应商的模式面临挑战 约90%的高管认为若无所作为 依赖遥远供应商的公司到2035年将灭绝[5] 未来运营模式演变 - 工厂正变得更加自主 工人的技能组合也在发生变化[6] - 未来五年内 近半数受访领导者预计其运营将实现完全模块化 目前这一比例仅为约6%[6] - 模块化策略将生产分解为独立的模块以增加灵活性[6] - 高管们支持能够自动检测、诊断和纠正中断的“自愈供应链”[7] - 预测性维护和数字孪生等具有自愈能力的技术有望增强供应链韧性并减少停机成本[7] 驱动变革的宏观因素 - 人工智能的快速进步以及供应链从全球化向地缘政治主权的转变是主要驱动因素[3] - 公司变得更加注重内部 从事符合国家利益的活动 并将其视为竞争优势[3]
Micron Technology is Buy on AI Growth, Tariff Tailwinds, and Bullish Patterns
FX Empire· 2025-08-08 17:29
美国产业政策支持 - 公司在美国爱达荷州和纽约州建设新工厂 可能获得更大份额的补贴和拨款 减轻长期资本负担[1] - 527亿美元芯片法案正惠及拥有美国本土业务的公司 增强公司相对于刚启动美国扩张的亚洲同行的竞争地位[1] 关税政策影响 - 对华为和中芯国际等中国芯片公司的关税可能限制美国进口低成本组件 提升美国内存制造商的定价能力[2] - 若实施广泛关税 公司本土生产布局将更具价值 地缘政治顺风有助于公司从周期性低迷中复苏[2] 竞争格局与市场定位 - 台积电和三星在美国积极扩张且拥有更强财务灵活性 台积电为英伟达等关键客户供货 限制了公司在AI芯片等高端领域的市场获取[3] - 公司在DRAM和NAND领域占主导地位 但缺乏先进逻辑芯片布局 面临资金更雄厚企业的竞争威胁[3] 成本与供应链压力 - 在美国建设晶圆厂成本显著高于亚洲 全球供应链重组可能增加成本压力[4] - 在需求不确定和内存芯片价格波动的环境下 公司短期利润率可能受压 需有效管理成本曲线[4] 投资者情绪与增长前景 - 关税相关消息后台积电和环球晶圆的近期上涨显示投资者青睐具有强大美国战略的公司[5] - 公司当前财年收入增长预估达46.71% 远超ARM控股(18.65%)、亚德诺(12.78%)、英特尔(-2.04%)和高通 反映其在AI驱动内存需求领域的领导地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