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制造

搜索文档
从“井喷”到“洗牌”:E-bike出海泡沫破裂后,赢家法则正被改写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31 10:5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董静怡上海报道 "在创业的初期,我们面临着全行业的需求暴涨,也曾面对供应链急剧短缺的情况。"回顾起E-bike最火 热的那几年,Heybike联合创始人兼COO李一帆在长江创业发布会上表示。自2021年进入这个赛道, Heybike一路增长,在北美市场占有率已跻身前三。 回过头复盘,他觉得趋势是第一步。"在趋势面前,顺势而为是非常重要的。"李一帆表示。 E-bike是一种电助力自行车,结合了传统自行车的骑行功能和电动助力功能。全球E-bike市场的井喷式 增长始于2020年,这一时间点绝非偶然。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和生活方式,E-bike因能提供独立出行空间,在欧美城市通勤者中迅速流 行。而政府补贴政策进一步刺激了市场,欧洲各国高达500欧元左右的补贴,直接将高端E-bike的价格 拉入了普通消费者的接受范围。 而这部分增量市场机会正好被中国出海品牌有效把握。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国和出口国,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配套体系,E-Bike虽与传统自行车和 电动自行车有所不同,但在零部件配置和生产技术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中国企业迅速成为这一波增长 浪潮的最大受益者。 赛文思数据显示, ...
IPO周报 | 乐摩吧、大行、中慧元通递交招股书;觅瑞获上市备案通知书
IPO早知道· 2025-01-26 20:05
大行科工 - 公司于2025年1月20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上市,中信建投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3] - 主营折叠自行车等产品,截至2024年9月30日提供超70款车型,2023年中国内地及全球折叠自行车市场份额分别为21.1%和5.6% [3] - 2024年前三季度销量同比增51.5%至175,218辆,营收同比增58.7%至3.5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74.1%至0.46亿元 [3][4] 乐摩吧 - 公司于2025年1月21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上市,中信建投国际和申万宏源香港为联席保荐人 [6] - 主营智能按摩服务,截至2025年1月15日设立超45,000个服务网点,投放超500,000台设备,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 [6] - 2023年市占率37.3%居行业第一,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39.08%至6.1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率16.30% [6][7] 中慧元通 - 公司于2025年1月23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上市,中信证券和招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9] - 专注创新疫苗研发,核心产品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为国内首款,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2.17亿元 [10] - 产品管线含11种在研疫苗,B轮融资后估值41.89亿元人民币 [10][11] 觅瑞 - 公司于2025年1月24日获中国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通知书 [13] - 专注miRNA技术,核心产品GASTROClear™为全球首款分子胃癌筛查IVD产品,已在新加坡等地商业化 [13] - 2023年完成近万人中国临床试验,近期获4,000万美元战略融资 [13] 顶巧餐饮集团 - 计划2025年赴港上市,旗下拥有德克士等品牌,门店总数超3,000家 [15] - 德克士门店中超85%为加盟店,规模次于肯德基(11,283家)和麦当劳(超6,700家) [15]
DAHON大行冲刺港交所:折叠自行车销量全球第一,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3.5亿元
IPO早知道· 2025-01-21 09:22
公司概况 - 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2年,旗下产品覆盖折叠自行车、公路自行车、登山自行车、儿童自行车、电助力自行车等品类,截至2024年9月30日提供超过70款自行车车型 [4] - 公司于2025年1月20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中信建投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4] 市场地位 - 按2023年零售量计算,大行在中国内地及全球折叠自行车行业均排行第一,市场份额分别为21.1%及5.6% [4] - 在中国内地2023年销量前五大的折叠自行车企业中,大行在2022年至2023年间的销量和收入增速最快 [3][5] 销售表现 - 2022年和2023年销量分别为148,956辆和156,877辆,增长率为5.3%;2024年前三季度销量从2023年同期的115,670辆增加51.5%至175,218辆 [4] - 2022年和2023年营收分别为2.54亿元和3.00亿元,同比增长18.1%;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从2023年同期的2.22亿元增加58.7%至3.52亿元 [5] - 2022年和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0.31亿元和0.35亿元,同比增长11.1%;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从2023年同期的0.26亿元增加74.1%至0.46亿元 [5] 产品结构 - 产品分为高端价位(≥5,000元)、中端价位(2,500-5,000元)和大众市场价位(<2,500元),中国内地以外市场建议零售价一般高于内地 [5]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中端价位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50.6%、63.6%及69.7%,为最核心价位段 [5] 渠道布局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已与30个省级行政区的38名经销商建立长期合作,运营超过650家零售店 [5] - 线上渠道包括京东、天猫及抖音等平台,2022年至2023年线上直销收入从约1,410万元增加312.1%至约5,810万元,2024年前三季度从2023年同期的约3,820万元增加83.8%至约7,020万元 [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产品通过31名海外经销商行销至25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在亚马逊和沃尔玛等国际电商平台开设网店 [5] 资金用途 - IPO募集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生产系统现代化及扩大运营规模、强化经销网络及策略性品牌发展、加强研发能力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