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搜索文档
密集迎来“新”大学,为城市竞争格局打开想象空间
央视网· 2025-06-28 15:50
高等教育格局变化 - 2025年全国高等学校数量达3167所 较2024年新增55所高校 57所高校更名/转设/升本 [1] - 3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受关注:福建福耀科技大学 大湾区大学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均位于沿海万亿GDP城市 首批招生规模不足百人 [1] - 16个内地城市大学数量超50所 30个城市超20所 但部分经济强市高等教育配置不足 如东莞仅有7所高校 在校生不足20万 [2] 新型研究型大学特点 - 办学聚焦前沿科技领域: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设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6大方向 大湾区大学设数学/物理/计算机等5个本科专业 [5] - 福耀科技大学设6所学院覆盖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 首批4个本科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 [6] - 采用产教融合模式:大湾区大学联合区域大科学装置 福耀科技大学每所学院设校企联合实验室 [6] - 师生比极高:宁波东方理工大学70名本科生配100+教授 福耀科技大学50名本科生每人配4位导师 [7] 城市与高等教育联动 - 经济强市补短板路径转变:从"外引"合作办学转向自办新型研究型大学 深圳高校数量2014-2024年从9所增至17所 在校生从8.76万增至17.6万 [9][10] - 新型大学更契合城市需求:专业型/小而精模式能精准对接产业创新 如大湾区大学动态组建交叉学科中心 [5][10] - 高等教育创新价值:新型大学推动从"知识传授"向"价值创造"转型 重塑城市竞争格局 [11] 区域产业协同 - 办学与地方产业深度绑定:长三角/大湾区的大科学装置和科技企业为新型大学提供资源支持 [6] - 人才培养方向体现区域特色:福耀科技大学设运载与智慧交通学院 呼应福建汽车玻璃产业优势 [6]
咖啡专业,一炮而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7 23:35
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 - 云南农业大学2024年开设全国首个咖啡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 首次招生最高分526分 比云南省理科二本线高100多分 2025年招生计划从100人增至240人 [2][6][7] - 专业核心课程涵盖咖啡全产业链 包括风味化学 烘焙品评 贸易学等 学生需参与从育种到烘焙的完整生产周期 [7] - 普洱市2022年以来累计培训咖啡师超2万人次 但行业高级技师仅2名 2023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达2654亿元 近3年复合增长率17.14% [8] 宠物产业相关专业 - 中国农业大学2024年开设动物科学(伴侣动物)专业 课程涵盖宠物营养 繁殖 行为学等 对应3000亿元规模的宠物消费市场 近十年复合增长率11.9% [10] - 全国注册宠物相关企业超50万家 宠物食品占比52.8% 医疗增速达13.9% 产业急需专业技术人才 [10] 国际教育案例 - 阿德莱德大学葡萄酒专业中国留学生近5年增长近3倍 南澳大学航空专业提供220小时飞行训练课程 可获商用飞行员执照 [11] - 新阿德莱德大学中国留学生超5000名 但"美好生活专业"受实训资源限制 西北某校葡萄酒工程专业招生从88人回调至35人 [12] 就业市场表现 - 2024年新增咖啡加工工 旅拍定制师等职业 养老服务管理专业首届本科生岗位供需比达1:6.7 部分毕业生获4份offer [14][15] - 从事新职业的本科生月收入 满意度等指标优于平均水平 新媒体运营岗位就业比例从7.6%升至9.9% 成文科就业新增长点 [15]
在普洱,把咖啡豆种进学分:新职业图谱下的高校专业调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7 17:23
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 - 云南农业大学2024年开设全国首个咖啡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首次招生成功,录取分数线在学院9个本科专业中最高,最高分526分比云南省理科二本线高出100多分 [1][4] - 2025年招生计划从100人增至240人,核心课程包括咖啡风味化学、咖啡烘焙与品评学等,培养全产业链复合型人才 [2][5] - 普洱市2022年以来累计培训咖啡师超2万人次,但高技能人才仍紧缺,2023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达2654亿元,近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17.14% [6] 宠物本科专业 - 中国农业大学2024年首次开设动物科学(伴侣动物)专业,课程围绕宠物产业需求设计,2024年中国宠物消费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近十年复合增长率11.9% [7] - 全国注册宠物相关企业超50万家,宠物产业成为畜牧学科新增长点,急需专业技术人才 [7] 葡萄酒与航空专业 - 阿德莱德大学葡萄酒专业中国留学生人数过去5年增长近3倍,南澳大学飞行学院中国留学生可考取商用飞行员执照 [8] - 西北地区某农业大学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因实践资源不足,招生计划从88人回落至35人 [8] 新职业与就业市场 - 2024年人社部拟新增咖啡加工工、旅拍定制师等服务类职业,养老服务管理专业首届本科生就业供需比达1:6.7 [10] - 2024届本科新职业从业者月收入、就业满意度等指标优于平均水平,文体娱乐行业新媒体岗位就业比例从7.6%升至9.9% [10][11] 行业趋势 - "美好生活专业"兴起反映产业链人才缺口,咖啡、宠物等产业高速增长催生专业化教育需求 [2][7] - 学科发展与社会需求强相关,家政学等专业关注个体生活质量提升带来的服务需求 [12]
中东留学:用孤独换机遇,中国学生的“勇敢者游戏”
36氪· 2025-06-27 16:24
中东高等教育发展 -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在校研究生940名,国际生占比69%,华人群体约700人,占外国人群体的10% [2] - KAUST校园面积超36平方公里,博士年薪3万美元,提供海景别墅、红海浮潜等福利,科研设施充裕无需排队 [7][8] - KAUST连续两年位列《泰晤士高等教育》阿拉伯大学排名第一,2024年在Nature/Science发表多篇成果 [8] - 法赫德国王石油与矿产大学在2026QS排名全球第67位,石油勘探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沙特阿美高管半数来自该校 [16] 中国留学生趋势 - 中东高校如KAUST、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等对中国留学生吸引力增强,提供全额奖学金及国际化环境 [2][4] - 美国签证政策收紧,限制关键领域中国学生签证,促使部分学生转向中东留学 [3] - 中东高校博士毕业生出路广泛,包括进入斯坦福、港中大等学术机构或字节跳动、Meta等企业 [16] 中东就业市场特点 - 沙特阿美等本地企业优先招聘本国人,外籍人士需具备欧美背景或突出能力 [18] - 中东就业市场存在明显阶层分化,欧美人担任门面职位,印巴人从事基础工作,中国人多从事商业或技术岗位 [19] - 伊斯兰法相关专业或成中企出海就业新方向,但本地就业的中国留学生比例较低 [20] 中东经济与国际化环境 - 2023-2024年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成员国GDP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阿联酋2025年竞争力排名全球第五 [26] - 中东地区国际化程度高,如阿联酋外国出生人口占比90%,多元文化共存,教育环境强调多样性 [11][12] - 沙特正推动重大变革,2034年世界杯等大型项目显示其经济活力,吸引全球企业与人才 [26] 留学生活体验 - KAUST提供全英文环境、男女同校政策,穆斯林女性可不戴头巾,行政效率高 [8] - 中东气候炎热(夏季超50℃),生活方式以昼伏夜出为主,娱乐活动有限 [22][23] - 本地文化热情友好,但存在性别观念差异,如女性需避免公开露脸等习俗 [19][20]
课堂无缝对接产业线 华东理工大学在“实战”中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
中国新闻网· 2025-06-27 15:09
人才培养模式 - 华东理工大学通过"五个一"模式对卓越工程师培养全过程进行流程再造 包括"一批攻关课题"项目牵引 "一流学科集群"平台支撑 "一企一策定制"育人方案 "工学交替一体"培养模式 目标是锻造"一支卓越工程师队伍" [3] - 学校联手行业龙头重构培养链条 围绕七大关键领域开设领域素养课 领域核心课 领域方向课 重点建设人工智能课 校企联合课程 实践案例课程 学科交叉课程和前沿讲座课程 目前已开设领域核心课120余门 立项建设20门"人工智能+"课程 23门校企联合课程 [4] - "生物催化与分子工程"课程采用校企联合教学模式 企业专家深度参与教学大纲制定 课程包含理论基础 实践训练与PBL三个环节 建立"课程-实习-就业"三级认证机制 PBL高分学生可跳过企业技术面试 [4] 校企合作实践 -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中航商发)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 提供专业实践课程 企业行业专家给予学生培训和指导 [1][3] - 学生驻企期间能同时获得学校师资培养和企业专家指导 应用技能和科研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参与的工作直接应用于国产发动机研制 [3] - 校企联合推动"三个对接" 包括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对接 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提升育人效能 [5] 人才培养成果 - 华东理工大学首届工程硕博士专项毕业生张于波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应用技能和科研能力显著提升 毕业后入职中航商发控制系统部 [1][3] - 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以国家战略 企业发展急需的工程项目为导向 2022年是专项实施第一年 通过企业行业专家和学校学术专家联合面试遴选学生 [1]
多所高校转专业政策进一步“松绑” 释放积极信号
北京青年报· 2025-06-27 06:49
高校转专业政策松绑 - 近年来高校转专业政策相对宽松 普遍实行"转出不设限"或"多次申请机会"政策 部分院校允许跨学科转专业 [1] - 31个省份高考录取分数线公布后 多所高校进一步放宽转专业限制 释放积极信号 [1] 政策调整的积极意义 - 尊重学生兴趣意愿 解决因高考志愿填报不当导致的学习动力不足问题 将专业选择权交还学生 [1] - 顺应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趋势 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允许医学院与本部专业互转 打破学科壁垒 [2] - 推动高校对接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 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 [2] 政策实施面临的挑战 - 热门专业可能面临教学资源不足 冷门专业可能生源减少 需建立资源匹配机制 [3] - 部分高校已采取应对措施 如中国科学院大学利用科研院所资源保障冷门专业 北京邮电大学通过招生录取专业保障减少转专业需求 [3] 政策优化方向 - 需设置必要考核门槛 整体把控学生数量 防范盲目转专业现象 [3] - 学生应结合职业规划、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综合因素理性选择 充分了解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和就业前景 [3] 政策总体评价 - 转专业政策松绑是高等教育领域的有益探索 为学生提供试错与修正机会 需在实施中持续优化完善 [4]
【省教育厅】陕西积极为考生提供填报志愿服务
陕西日报· 2025-06-27 06:42
高校招生动态 - 陕西省教育厅联合近300家高校和机构举办第十三届陕西教育博览会,为考生提供志愿填报咨询服务 [1] - 西安工程大学在陕招生2200多名,专业设置与陕西产业紧密关联,并将相似专业分组(每组不超过6个)以方便考生选择 [1] - 西安工程大学网络安全专业(校企联办)计划招生200人,其中在陕投放120个名额,培养应用型人才 [1] - 西安科技大学招办建议考生参考往年录取位次填报志愿:中等/热门专业组参考平均位次或分差,冷门专业参考最低分 [1] - 全省7个市开展高校校园开放日公益活动助力招生宣传 [1] 专业扩招与调整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5年扩招110人,新增计划集中在通信、电子工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国家急需领域 [2] - 该校按电子信息领域细分招生专业类,如电子信息类含通信/电子工程/集成电路,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网络安全/人工智能 [2]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单独招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拔尖基地班),并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2]
新高教集团20250625
2025-06-26 22:09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新高教集团 - 行业:民办高等教育行业 核心观点和论据 战略调整与招生情况 - 战略导向为提高本科学生占比,适当减少专科学生占比,总人数保持不变或微增,目前本科学生占比达 40%,未来几年将延续此趋势[2][6][8] - 2024 届毕业生最终就业率为 98.39%,高质量就业率达 37.72%,比去年同期提升 10 个百分点,民企就业人数增幅达 90%[3][28] - 本科院校报到率一般达 80%以上,集团学校平均报到率在 90%以上,河南洛阳和郑州两所专科院校报到率也达 90%以上[3][23] - 云南学校将增加本科招生计划,减少专科招生计划,总人数不变;贵州工商学院因升本计划控制人数至 12000 人左右,升格后有望增加人数[7] - 华中、东北和甘肃本科学校总在校生人数呈增加趋势,洛阳信息科技职业学院因停止招收五年制大专学生,总人数减少[10] 学费情况 - 平均学费增幅预计与收入增幅相当,约为 5% - 10%[2][6][8][9] - 2024 学年平均学费约为 16000 元,部分区域如河南存在限价,但当地学校平均学费不到 13000 元,未达限价标准,暂不考虑限价问题,集团对优势专业仍有调费空间[2][9] 升本情况 - 升本需进入当地省份五年发展规划,满足生均图书馆面积等多项条件,贵州学校已进入贵州省十四五规划,并于 2024 年开始三期建设,预计总投资约 7 亿元[10][11] - 贵州及其他三所专科学校正在积极申请升本,贵州工商学院有望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大学[6][28] 资本开支与现金流 - 未来 3 - 5 年,预计每年资本开支 8 - 9 亿,2025 年主要用于贵州学校三期校园建设,2026 财年和 2027 财年预计控制在 6 亿左右,不包含郑州、洛阳、广西三所专科学校及海南学校项目[15] - 公司每年经营现金流约 13 亿,扣除利息后约 9 - 10 亿可支配现金流,用于常规升本等资本开支[2][15][16] 债务情况 - 截至最新中期业绩,公司整体有息负债约 28 亿人民币,其中 8000 万美元为银行银团贷款外债,其余为境内负债,长期有息负债约 18.7 亿人民币,短期有息负债约 9 亿多人民币,占总负债比例 34%,公司计划将短期负债占比控制在 30%左右[16] - 公司计划每年偿还 4 - 5 亿元短期债务,偏向按项目制借款方式进行长债借款,当前金融环境宽松,新增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持续下降,借款相对容易[19][20] 分红情况 - 公司内部正在商讨重启分红事宜,暂无明确答复,上一次股票股息属非常态化,目前考虑包括以股代息、可选现金派息等多种方式[2][21] - 公司目前现金流充裕,每年约 9 亿现金流,减去 6 亿资本开支后,每年剩余约 3 亿,账面上还有存量现金,但因海南学校项目不确定性,需储备资金,仍在讨论是否分红[17] 海南学校项目 - 海南学校项目尚未达成详细规划,具体资金需求和建设时间难以确定,预计投入比贵州学校升本三期校园建设的 7 亿元更高,审批和启动时间不由公司决定,无法准确预估建设周期[18] 行业情况 - 国家政策支持民办教育发展,但近年来扩大公办学校招生、新设职业本科,对民办高校形成一定压力,长远来看,政府鼓励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专注教学质量提升的优秀民办高校[26] - 目前未明显感受到民办高等教育行业集中化或大量同行退出现象,若民办高校未能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可能在招生计划分配中减少份额[2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新高教集团拥有 8 所院校,4 所本科院校(云南学校、华中学校、甘肃学校、东北学校),4 所专科院校(贵州工商学院、洛阳信息科技职业学院、郑州城市学院、广西学校),所有院校均 100%持股,无少数股权[3][4][5][6] - 集团通过优化四个价值(更好的学习成效、更高就业质量、更优服务体验和更美校园环境)增强竞争力,推动专科学校升本、升硕,以应对未来总学生人数减少问题[28] - 集团共有 321 个专业,每个专业配备负责人,成立教学改革中心,投入资源进行教改人员补贴,薪酬同比增加 18%,实施“三优激励计划”,覆盖 8 所院校所有教职工[28][29] - 集团建立学生投诉意见平台,解决率达 100%,通过各种活动提升学生体验,如开学季、毕业季音乐节等[29] - 集团每年进行学生和教师满意度调研,并发布 NPS 数据,可在官网查看[30]
福耀科技大学们,能否抢走清华北大的生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22:04
新型研究型大学首次招生情况 - 福耀科技大学2025年首次面向福建、河南、江西、湖南、广西招收50名本科生,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河南计划招生9人[1][3] - 大湾区大学2025年首次面向广东省招生80人,首批设置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等5个本科专业[4]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2025年首次面向浙江省招生70人,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方向)等4个[4][17] - 西湖大学2025年首次扩展至上海、江苏等5个省份招生,开设8个本科专业但按2个专业招生[12][19] 学校定位与特色 - 福耀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均定位为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国际化,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控制在8000-10000人[5] - 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至少1:1,研究生占比更大,属于精英教育模式[5] - 福耀科技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覆盖机械、材料、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瞄准产业升级需求[3] - 大湾区大学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地域和产业优势,强调培养特色人才[4] 生源质量表现 - 深圳理工大学2024年广东物理类录取最低分624分(省排9667),超本科线182分,省内高校排名第四[9][10] - 上海科技大学2024年非直辖市省份录取最低分数线位次均在前1%以内[10] - 南方科技大学2023年24个省份录取平均分超重点线142分,19个省份生源进入理科前1.5%[10] - 福耀科技大学目标招收C9联盟水平学生,期望录取分数线达中国前五名大学平均分[8] 招生政策创新 - 专业选择灵活:福耀科技大学大二下学期可在4个专业中任选,西湖大学入学后全员自主选专业[12][13] - 奖学金覆盖: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学费9.6万元/年但提供四年等额奖学金,首届本科生全部免学费[17] - 培养模式国际化:福耀科技大学"3+1"模式保送米兰理工大学硕士,西湖大学全员海外交流[14][19] - 综合评价招生:南方科技大学采用"631"模式(高考60%+校测30%+学业10%),西湖大学部分省份试点[18][19] 师资与科研资源 - 福耀科技大学智造学院配备17名正高级职称、2名加拿大工程院院士、3名国家级特聘专家[4] - 上海科技大学75%专任教师有5年以上海外经历,外籍教授占比10.5%[13] - 本科生早期参与科研:多所新型大学承诺大一即可进入实验室参与知名科学家项目[13] - 师生比优势:福耀科技大学为50名本科生配备4类导师(学业/科研/生涯/实训导师)[13]
福耀科技大学们,能否抢走清华北大的生源?|「教」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19:06
新型研究型大学招生概况 - 福耀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均为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国际化的新型大学,2025年首次招生 [4] - 福耀科技大学首年招生50人(河南9人、福建17人),专业为智能制造工程 [2] - 大湾区大学首年面向广东招生80人,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等5个 [2]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首年面向浙江招生70人,专业涵盖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方向 [3] 生源质量与竞争态势 - 深圳理工大学2024年广东物理类录取最低分624分(省排9667),超本科线182分,省内高校排名第四 [7] - 上海科技大学2024年非直辖市省份录取最低分数线位次均在前1% [7] - 南方科技大学2023年19个省份新生平均成绩进入理科前1.5% [7] - 新型大学目标吸引C9联盟水平生源,但短期内难以冲击清华北大地位 [6] 办学特色与招生策略 - 专业选择灵活:福耀科技大学大二可任选4个专业之一,西湖大学入学后全员自主选专业 [8][9] - 高师生比:福耀科技大学为每生配备4名导师(学业、科研、书院、企业导师) [9] - 国际化路径:福耀科技大学"3+1"模式保送米兰理工大学硕士,西湖大学全员海外交流 [11] - 奖学金机制:宁波东方理工大学首年提供四年等额奖学金(学费9.6万元/年) [12][13] 招生模式创新 - 南方科技大学采用"631"综合评价录取模式(高考60%+校测30%+学业10%) [14] - 西湖大学通过初试+复试选拔,高考达特控线即可入围复试 [14] - 新型大学探索多元录取方式,突破传统高考统招单一模式 [14] 师资与科研资源 - 福耀科技大学智造学院拥有17名正高级职称人员、2名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2] - 上海科技大学75%专任教师具5年以上海外经历,外籍教授占比10.5% [10] - 本科生可早期参与科研项目,接触知名科学家团队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