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服务业

搜索文档
梦网科技: 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涉及的拟购买资产最近两年及一期的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14 00:2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前身为杭州碧橙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于2020年7月10日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1] - 公司属于电子商务服务业,主要经营活动为品牌方提供全方位的电商运营综合服务,包括品牌零售业务、渠道分销业务、品牌运营管理业务及品牌数字营销业务等[1] - 公司持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30105555176739E的营业执照,本期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主体共47家[1] 财务报表编制基础 - 公司财务报表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编制[1] - 公司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除某些金融工具外,均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资产如果发生减值则按规定计提相应减值准备[1] - 公司不存在导致对报告期末起12个月内的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财务报表系在持续经营假设的基础上编制[1] 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 公司根据实际生产经营特点,对金融工具减值、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收入确认等交易和事项制定了具体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2] - 公司会计年度采用公历年度,即每年自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以12个月作为一个营业周期作为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划分标准[3] - 公司及境内子公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境外子公司根据其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确定为其记账本位币[3] 金融工具会计政策 - 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三类[7] - 金融负债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金融资产转移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或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所形成的金融负债、财务担保合同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四类[8] - 公司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投资等进行减值处理并确认损失准备[13] 存货会计政策 - 存货包括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取得时按实际成本计价,领用和发出时按加权平均法计价[18] -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按照单个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8] - 存货盘存制度为永续盘存制,周转材料包括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对大额周转材料于领用时按照预计使用年限进行分月摊销[19][20] 收入确认政策 - 公司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或服务的控制权时确认收入,合同中包含多项履约义务的按各单项履约义务所承诺商品或服务的单独售价的相对比例分摊交易价格[44] - 品牌零售业务在电商平台显示客户确认收货后确认收入,一件代发业务根据终端消费者的签收记录等采用净额法确认收入[46] - 渠道分销业务按客户不同分为平台客户和其他客户,分别根据代销清单、客户签收记录等确认收入,一件代发业务采用净额法确认收入[47] - 品牌运营管理业务按照与品牌方约定的服务费结算规则,按月确认运营管理服务收入,品牌数字营销业务于相关服务完成并经客户确认后确认收入[47][48] 税务情况 - 公司增值税税率分别为13%和6%,城市维护建设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率为3%,地方教育附加率为2%,企业所得税税率分别为15%、16.5%、20%和25%[53] - 公司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自2023年起按15%的税率计缴企业所得税,有效期3年[55] - 多家子公司符合小微企业认定标准,在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55] 财务数据 - 2025年5月31日货币资金总额为406,770,794.41元,其中银行存款124,234,287.26元,其他货币资金282,536,507.15元[55] - 其他货币资金中包含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155,769,032.93元、保函保证金1,400,000.00元使用受限,其余为支付宝、京东钱包等电商平台资金[55] - 2025年5月31日应收账款账面余额148,994,442.53元,坏账准备11,881,354.27元,账面价值137,113,088.26元[55] - 应收账款按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坏账准备,其中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1,497,907.79元,计提比例100%,按账龄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147,496,534.74元,计提比例7.04%[55]
锐财经丨多种经营主体稳定增长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3 08:42
经营主体增长态势 - 全国上半年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 其中企业462万户 个体工商户862.9万户 农民专业合作社2.9万户 [1] 民营与外资企业表现 - 新设民营企业434.6万户 同比增长4.6% [3] - 新设外资企业3.3万户 同比增长4.1% [3] -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090.6亿元 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3058.7亿元 [3] -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278.7亿元 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增长127.1% 化学药品制造业增长53%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36.2%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增长17.7% [3] - 东盟对华投资增长8.8% 瑞士增长68.6% 日本增长59.1% 英国增长37.6% 德国增长6.3% 韩国增长2.7% [3] 产业结构优化 - 第一产业新设经营主体60.1万户 第二产业96.5万户 第三产业1171.2万户 [4] - "四新"经济企业达2536.1万户 同比增长6.6% 占企业总量40.2% [4]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242908亿元 同比增长6.7% 占GDP比重18.01% [4] - 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2% 高技术制造业增长9.5% [4] - 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9% [4] 文化产业发展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新设企业增速达17.5% [6] -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71292亿元 同比增长7.4% 利润总额6298亿元 增长19.3% [7] - 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信息服务终端制造及销售行业对利润带动作用显著 [7] - 文化新业态16个行业营业收入31564亿元 同比增长13.6% [7] - 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其他文化数字内容服务、其他文化艺术业、互联网广告服务、数字出版行业增速突出 [7]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加力稳外资!我国全力打造全球投资强“磁场”
新华社· 2025-08-05 19:35
外资总体表现 - "十四五"以来累计吸收外资超7000亿美元并提前半年完成目标 [1] - 新设外资企业数量比"十三五"期间多出2.5万家 [1][2] - 2024年上半年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0014家同比增长11.7% [2] - 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累计新设外资企业达22.9万家 [2] 外资投资领域分布 -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278.7亿元人民币 [4] - 电子商务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27.1% [4] - 化学药品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53% [4]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6.2% [4] -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7.7% [4] - 2024年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34.6%较2020年提升6个百分点 [4] 重点外资项目案例 - 安利公司启动5年21亿元人民币在华投资计划 [4] - 上海新认定3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5家外资研发中心 [5] - 上海56个外资项目签约投资总额36.8亿美元 [5] - 丰田汽车在金山区设立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研发生产公司 [6] 外资来源地表现 - 美国企业在第三届链博会参展数量同比增长15% [6] - 2024年上半年东盟地区实际对华投资增长8.8% [6] - 瑞士对华投资增长68.6% [6] - 日本对华投资增长59.1% [6] - 英国对华投资增长37.6% [6] - 德国对华投资增长6.3% [6] - 韩国对华投资增长2.7% [6] 外资战略转型 -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经费2013-2023年增长86.5% [5] - 投资合作由"市场导向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5] - 安利公司将中国定位为全球供应链枢纽和创新源发地 [4] 政策支持体系 - 出台"稳外资20条"政策组合拳 [2] - 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全部清零 [6] - 累计制定修订废止法规文件500多部 [6] - 建立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和各级外资工作专班 [6]
加力稳外资!我国全力打造全球投资强“磁场”
新华社· 2025-08-05 16:08
新华财经北京8月5日电(记者谢希瑶、周蕊)外资,联通国内国际,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 展意义重大。 毕马威在《2025年宏观经济十大趋势展望》中强调,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和消费市场潜力, 是外资持续加码的核心动力。许多跨国公司表示,中国是跨国投资"理想、安全、有为"的目的地, 是"确定性的绿洲和投资热土"。 从着力抓好"四稳",到出台"稳外资20条";从制定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到实施鼓 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若干措施……我国打出稳外资政策"组合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潘圆圆说,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 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完备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持 续优化的创新环境,为跨国公司投资中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和土壤,稳外资依然具备坚实基础。 引资结构优化世界工厂叠加创新枢纽 7亿元人民币升级改造广州生产基地,4亿元人民币升级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5亿元人民币升级遍布 全国的100多家体验馆体验店……深耕中国市场30年,安利自前年起启动为期5年、金额达21亿元人民币 的在华投资计划。 复杂严峻的国际 ...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 | 加力稳外资!我国全力打造全球投资强“磁场”
新华社· 2025-08-05 16:08
外资规模与增长 - "十四五"以来累计吸收外资超7000亿美元并提前半年完成目标 [1] - 新设外资企业数量比"十三五"期间多出2.5万家 [1] - 2024年上半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014家同比增长11.7% [2] - 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2.9万家 [2] 外资来源地投资表现 - 2024年上半年东盟地区实际对华投资增长8.8% [7] - 瑞士对华投资增长68.6% 日本增长59.1% 英国增长37.6% 德国增长6.3% 韩国增长2.7% [7] - 美国企业在第三届链博会展商数量同比增长15%且六成为世界500强企业 [7] 外资产业结构升级 - 2024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278.7亿元人民币 [4] - 电子商务服务业外资增长127.1% 化学药品制造业增长53% 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增长36.2% 医疗仪器设备制造业增长17.7% [4] - 2024年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34.6%较2020年提升6个百分点 [4] -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经费2013-2023年增长达86.5% [6] 重点外资项目案例 - 安利公司启动5年21亿元人民币在华投资计划用于生产基地升级和数字化改造 [4] - 上海新认定3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5家外资研发中心 [5] - 56个外资项目签约投资总额36.8亿美元覆盖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 [5] - 丰田汽车在上海金山区独资建设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研发生产基地 [7] 政策与营商环境 - 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已全部清零 [7] - 累计制定/修订/废止法规文件500多部 [7] - 建立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和各级外资工作专班 [7] - 扩大电信/医疗领域开放试点并推进教育/文化领域自主开放 [7] 外资企业评价与战略定位 - 毕马威报告强调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关键地位和消费市场潜力 [2] - 跨国公司称中国为"确定性的绿洲和投资热土"及"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 [2] - 安利公司将中国定位为全球供应链枢纽、创新源发地和战略增长引擎 [4] - 保赫曼公司表示将重点发力跨境电商和康养领域 [5]
【宏观经济】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7月16日-7月22日)
乘联分会· 2025-07-22 22:28
外商投资情况 - 2025年1-6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014家,同比增长11.7% [3] -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232.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2% [3] -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090.6亿元人民币,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3058.7亿元人民币 [5] -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278.7亿元人民币,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增长127.1%,化学药品制造业增长53%,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36.2%,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增长17.7% [5] - 东盟地区实际对华投资增长8.8%,瑞士、日本、英国、德国、韩国分别增长68.6%、59.1%、37.6%、6.3%、2.7% [6] 全社会用电量 - 2025年6月全社会用电量86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 [7] - 第一产业用电量1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 [7] - 第二产业用电量54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 [7] - 第三产业用电量17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0% [7] -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 [7] - 2025年1-6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84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 [7] - 第一产业用电量6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 [7] - 第二产业用电量314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 [7] - 第三产业用电量91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 [7] -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70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 [7]
透过多维数据感受中国活力 经济高质量发展“枝繁叶茂”
央视网· 2025-07-20 09:48
外商投资 - 2023年前6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014家 同比增长11.7% [1] -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232.3亿元人民币 [1] -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090.6亿元人民币 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3058.7亿元人民币 [3] -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278.7亿元人民币 [3] - 电子商务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27.1% 化学药品制造业增长53%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36.2%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增长17.7% [3] - 东盟地区实际对华投资增长8.8% 瑞士增长68.6% 日本增长59.1% 英国增长37.6% 德国增长6.3% 韩国增长2.7% [5] 外商投资政策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出台12条新政策措施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 [6][8] - 措施包括强化项目服务保障、优化土地要素配置、简化企业办理流程、便利外汇资金使用等 [8] - 建立外资企业再投资项目库 符合条件的项目可纳入重大和重点外资项目清单 [8] - 将研究出台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等领域 [10] 铁路运输 - 暑运期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6亿人次 同比增长4% [17] - 日均旅客发送量超1440万人次 较今年春运日均增长13.2% [17] - 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开通 重庆东站每日始发动车组列车54列 单列客座率最高达95.2% [13] - 第三季度运行图实施后 京哈、沪昆等干线按时速350公里运行 新增复兴号标准动车组121列 [15] - 铁路新增60余条汽车托运线路 覆盖成都、重庆至拉萨 广州、上海至乌鲁木齐等方向 [15]
商务部最新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7-19 18:38
2025年1—6月全国吸收外资情况 总体数据 - 2025年1—6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4232.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2% [1] - 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014家,同比增长11.7% [1] 行业分布 -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090.6亿元人民币 [1] - 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3058.7亿元人民币 [1] -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278.7亿元人民币,细分领域增长显著: - 电子商务服务业增长127.1% [1] - 化学药品制造业增长53% [1]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36.2% [1] -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增长17.7% [1] 来源地分析 - 东盟地区实际对华投资增长8.8% [1] - 其他主要来源地对华投资增长情况: - 瑞士增长68.6% [1] - 日本增长59.1% [1] - 英国增长37.6% [1] - 德国增长6.3% [1] - 韩国增长2.7% [1]
2025年1-6月全国吸收外资4232.3亿元人民币
快讯· 2025-07-19 17:03
外商投资总体情况 - 2025年1-6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014家 同比增长11 7% [1] -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232 3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15 2% [1] 分行业外资使用情况 -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090 6亿元人民币 [1] - 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3058 7亿元人民币 [1] -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278 7亿元人民币 [1] 高技术产业细分领域增长 - 电子商务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27 1% [1] - 化学药品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53% [1]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6 2% [1] -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7 7% [1] 外资来源地表现 - 东盟地区实际对华投资增长8 8% [1] - 瑞士实际对华投资增长68 6% [1] - 日本实际对华投资增长59 1% [1] - 英国实际对华投资增长37 6% [1] - 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增长6 3% [1] - 韩国实际对华投资增长2 7% [1]
智库要论 | 赵忠秀:“十五五”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在开放与创新中筑牢安全韧性
搜狐财经· 2025-07-07 08:44
产业链供应链发展 - 当前全球产业布局加速重构,"十五五"时期需坚持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与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更具韧性、创新力和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外贸结构调整彰显产业链稳定性特征,2025年前5个月装备制造业出口额达6.22万亿元,占出口总额58.3%,工业机器人、电动汽车等新兴产品领跑增长 [3] - 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额占比首次突破50%,2025年前5个月与东盟贸易总额增长9.1%,对非洲国家贸易总额增长12.4% [3] 外资投向与高阶化趋势 - 外资加速流入技术密集型行业,2025年前5个月高技术产业吸收外资1090.4亿元人民币,电子商务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46%,航空航天制造业增长74.9% [4] - 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全面"清零",2024年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突破2200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占比达11.7%,医疗设备、计算机等领域引资增速领跑 [7] - 英国、韩国、德国对华实际投资分别增长60.9%、10.3%、7.1%,日本对华投资增幅高达70.2% [4] 数字化驱动产业融合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提前1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数字技术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 [5] - 知识密集型服务在服务出口总额中占比达38.5%,电信计算机信息服务出口额增长12.2%,个人文化娱乐服务出口额激增39.3% [10] - 跨境电商海外智慧物流平台显著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5] 制度型开放与服务开放 - 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推广至全国11个城市,2024年北京等11个省市服务业吸收外资占全国50.2%,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首次发布 [7] - 试点取消互联网数据中心外资股比限制,新政允许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使用境内人民币贷款进行股权投资 [7] - 海南自贸港探索离岸贸易结算集成改革试点,生物医药进口研发"白名单"制度加速技术要素跨境流动 [8] 创新驱动与前瞻布局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全社会总量75%,2024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实现顺差4181.2亿元人民币 [10] - 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牵头组建24个创新联合体,2024年促成产学研合作2.5万项,实现1232项自主技术成果应用落地 [11] - 2025年第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178家国家级高新区集聚全国30%高新技术企业 [11] 内外贸协同发展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推进,跨区域标准互认与规则协同机制不断完善 [12] - 境外经贸合作区在东盟、非洲等重点区域加快落地,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深化 [12] - 全面推广"单一窗口"数字化通关模式,建立政企"纾困白名单"机制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 [15] 新业态与全链赋能 - 加快构建跨境电商支持体系,推进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提升跨境物流效率 [16] - 打造产业数字化赋能中心,建设区域性国际贸易服务平台,助力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 [16] - 推动产业链全链条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