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眼镜
搜索文档
机器视觉赋能视光眼科产品智能生产,「平方和科技」获近亿元B+轮融资|36氪首发
36氪· 2025-05-23 08:31
融资情况 - 平方和科技近期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由北京市先进制造和智能装备产业投资基金独家投资 资金主要用于研发、拓展和落地新的行业应用 [1] - 2024年10月公司完成数亿元融资 新投资方包括同创伟业、元禾璞华、雅惠投资和相城金控 老股东云晖资本、博行资本及熵一资本持续加持 [1] 公司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18年 专注于提供基于计算机视觉系统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创始人蔡仲伦博士曾任职于库博光学 在工业视觉系统领域拥有10余年开发经验 [1] - 现阶段主要服务领域为视光眼科行业、高端医疗器械和医药行业 合作客户包括CooperVision、海昌集团、蒂螺集团等头部隐形眼镜生产企业 以及国药集团、诺华制药、第一三共等国内外药/械公司 [1] 业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已实现数亿元收入 隐形眼镜以及视光耗材相关业务占大多数 [2] - 预计未来2到3年内隐形眼镜业务仍将是主营业务 但医药和其他医疗器械的智能化升级是主要发展方向 [2] 技术优势 - 公司以自动化设备为载体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工业软件加持形成反馈 辅助工艺改进和生产过程优化 实现真正的智能制造 [2] - 在隐形眼镜业务领域 智能化产线可将单条产线所需工人从近百人降至10人左右 显著降低人力成本 [2] - 针对透明材质检测难题 公司攻克了特殊光学成像系统、多介质区分、印刷图纹检测等技术瓶颈 [2] 产品应用 - 自有品牌Insvis专注于医疗器械和医药领域的透明材质产品缺陷检测 已逐步扩展至隐形眼镜生产全流程检测 [3] - 2023年6月在亚洲地区首次推出"全流程智能化隐形眼镜生产线" 实现全流程无人触碰、可追溯、高产能+智能排产 [4] 市场前景 - 预计未来3到5年内 仅中国大陆地区隐形眼镜新增生产线数量约200条 对应市场空间可达数十亿元 [4] - 公司业务正从中国大陆向中国台湾、东南亚、日韩等亚洲周边地区扩展 未来将重点进军欧美市场 [4] 业务拓展 - 同步布局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耗材检测领域 已自研Pharmvis医药产品线和Medivis医疗产品线 应用于固体及液体药品检测等多种场景 [5] - 通过技术进步降低成本应对医药行业竞争 而非单纯降低价格获取市场 [5]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2025年隐形眼镜行业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4-23 21:23
市场发展现状 - 中国近视人群超7亿 隐形眼镜市场渗透率仅约10% 为发达国家的1/4 市场潜力巨大[1][7][8] - 2025年中国隐形眼镜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00亿元 占全球总量30%[1][10][11] - 软性隐形眼镜市场规模约为硬性的6倍 彩色隐形眼镜份额是透明款的4倍[1][10][11] - 近视叠加散光矫正需求上升 近视+散光市场CAGR达10%[1][12][13] - 硅水凝胶材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正成为行业新质增长点[1][12][13] - 中国隐形眼镜进口数量达8.66亿片 进口额2.81亿美元 出口仅0.43亿片 出口额0.07亿美元[8] 消费者特征 - 消费主力为高线城市中等收入的GenZ女性 年龄集中在18-29岁[1][24][25] - 透明片追求舒适自然 彩瞳注重花色设计 硬性隐形眼镜聚焦定制化矫正[1][26][27] - 硅水凝胶因水润亲肤受青睐 日抛产品凭借健康特性成为首选[1][17][18] - 消费者购买时追求参数至上 对专业维度关注度提高[1] - 首次佩戴年龄持续下探 18岁以下多因矫正视力选择 18-24岁更看重美观与舒适[29][30]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品牌多依赖代工 未来直营自主生产将成趋势[2] - 透明隐形眼镜注重体验升级 彩色隐形眼镜向个性化时尚化发展[2] - 硬性隐形眼镜验配标准迈向精准医疗级 护理液不断升级[2] - 产业链上游材料向智能加工发展 下游电商渠道优势显现[15] - 线上渠道销售额占比达80% 淘系、抖音、京东形成5:3:2分化格局[15][17] 市场营销展望 - 营销趋势围绕健康日抛、硅水凝胶科技、时尚设计和全天候适配展开[2][17] - 通过创新包装、新奇体验、美瞳适配妆教等玩法打开品牌推广[2] - 直播电商与内容营销推动行业进入体验驱动新阶段[15][17] - 彩瞳成为快消时尚 日抛主流化 硅水凝胶加速渗透[17][18] - 线上渠道彩瞳年复合增长率达25.09% 日抛达10.60%[18] 竞争格局 - 线上市场集中度高 CR10达57% 由博士伦、强生等国际品牌主导[19][20] - 透明款以四大国际品牌领衔 彩瞳领域中国品牌如moody、可啦啦表现突出[19][20] - 硬性隐形眼镜主要依赖线下适配[19] 政策环境 - 隐形眼镜作为第三类医疗器械监管 政策体系逐步完善[22] - 2003年软性隐形眼镜纳入监管 2012年彩色隐形眼镜纳入监管[22] - 2022年开展彩色隐形眼镜专项整治行动 2024年发布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2] - 十四五规划持续关注视力健康 加强近视防控和眼科医疗服务[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