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艺术
icon
搜索文档
从两端激发科艺融合的力量
人民日报· 2025-04-13 06:00
亚洲数字艺术展发展历程 - 展览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配套项目,自2019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7届,成为科艺融合领域的持续火爆品牌 [2] - 初始目标为搭建全球数字艺术家交流平台,聚集中国数字艺术创作者能量,并在科技艺术领域构建自主话语体系 [2] - 近年来从纯艺术家参与扩展到科学家和大众共同参与,体现双向进化趋势 [4] 数字艺术行业特征 - 数字艺术媒介本质突破物理空间限制,消解传播时间延迟,呈现泛在性特征(如冬奥开幕式、城市LED光影等) [2] - 相比传统艺术更具参与性,互联网"原住民"可通过平板/手机等设备成为创作者,神经科学研究显示数字创作能提升前额叶与颞顶联合区神经耦合强度 [3] - 表现形式多元:涵盖图像、视频、互动游戏、3D打印物品、智能织物、沉浸式环境及虚拟现实等 [3] 科艺融合创新实践 - 通过科研机构艺术家驻地计划推动科学家参与,2025年参展机构包括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 [4] - 面向青少年开展公共教育计划,将历年作品开发为课程,海淀区教委2025年选送中小学生AI生成作品参展 [4] - 团队协助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创办《创新》杂志,负责封面设计及版式设计,显著提升科学传播效果 [5] 区域创新能力建设 - 数字艺术活跃度直接反映地区技术积累厚度与运用广度,是综合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 [5] - 北京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海淀区通过持续举办该展览正构筑数字艺术新高地 [5]
尧泰汉海(南京)海洋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00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4-12 09:56
文章核心观点 近日尧泰汉海(南京)海洋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成立,介绍其股东、经营范围、企业基本信息等情况 [1] 公司信息 - 公司名称为尧泰汉海(南京)海洋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李晓青,注册资本20000万人民币,企业类型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期限从2025 - 4 - 10至无固定期限,登记机关为南京市江宁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1] - 公司地址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若水路68号01幢697室 [1] - 公司股东为南京尧泰汉海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和南京汤山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70%和30% [1] 经营范围 - 许可项目包括住宿服务、酒类经营、出版物零售、食品销售等,需经相关部门批准,以审批结果为准 [1] - 一般经营项目涵盖水族馆管理服务、动物园管理服务、文化场馆管理服务等多项业务,除依法须经批准项目外,凭营业执照自主开展经营 [1] 国标行业 - 公司国标行业属于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文化艺术业>文艺创作与表演 [1]
廊坊星探传媒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65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4-12 09:56
公司成立信息 - 廊坊星探传媒有限公司近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陈尔波,注册资本650万人民币 [1] - 公司由铧一体育文化(河北)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持股比例100% [1] - 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1] 经营范围 - 主要业务包括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文艺创作、互联网销售(除需许可商品)、咨询策划服务、市场营销策划等 [1] - 涉及文化娱乐经纪服务、电影摄制服务、体育用品零售、通信设备销售、化妆品零售等多个领域 [1] - 许可项目涵盖互联网直播技术服务、演出经纪、营业性演出、音像制品制作、网络文化经营等 [1] 企业基本信息 - 公司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安华路10号4综合楼5层505室 [1] - 所属行业为文化艺术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下的细分) [1] - 营业期限从2025年4月10日至无固定期限,登记机关为廊坊市安次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1]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高校工艺美术教育管理研究
央视网· 2025-03-28 17:44
数字技术与工艺美术教育管理的融合 - 数字技术正在重构工艺美术教育管理框架,通过智能管理系统保留艺术创作特质同时提升数据驱动能力 [1] - 构建动态响应系统需解决工具理性与艺术感性耦合难题,实现资源流动与个性化评价 [1] - 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新场域中,技术服务于人的发展是数字化转型核心命题 [1] 数字化管理的核心价值 - 云端调度平台打破校际资源壁垒,形成跨地域"艺术资源云",实现陶艺窑炉温控数据与漆器工坊湿度参数的物联网交汇 [2] - 学生创作数字资产通过智能推荐系统反哺教师备课,形成教学相长的生态循环 [2] - 混合现实技术构建师生联合创作空间,智能评审系统双向更新创作建议与评价标准 [2] 当前管理困境 - 行政化管理系统与艺术创作规律冲突,量化指标切割传统工艺研习周期,消解技艺传承的时空连续性 [3] - 教学数据孤岛导致决策滞后,跨部门信息断层阻碍非遗技艺转译与新材料工艺适配 [4] - 标准化评估工具与工艺美术创造性要求失配,地域性技艺特质和隐性知识被系统性遮蔽 [4] 数字化转型策略 - 研发适配艺术学科特性的智能管理平台,采用云端渲染技术搭建虚拟创作空间并记录非线性创作轨迹 [5] - 构建全域数据中台,通过智能传感捕获多模态数据流,建立教学数字孪生体实现资源动态调配 [5] - 创新评价算法融合图像解析、动态捕捉与语义网络模型,生成可视化成长图谱匹配个性化学习方案 [6] 未来发展方向 - 数字孪生技术保障个性化表达空间,美学评价模型构建协同共治生态 [6] - 需平衡数字理性与艺术感性,推动传统工艺美学的现代转化与国际化传播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