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艺术
icon
搜索文档
苏州数字艺术创新中心落地“一丝厂”
苏州日报· 2025-11-02 08:23
同时,由苏州第一丝厂主办的"有意思大会"于当天傍晚举办。大会以"有趣、多元、共创"为核心组 织理念,会聚了来自文化、科技、商业、设计、艺术等领域的生态伙伴,在传递项目愿景的同时,搭建 高效沟通桥梁,着力推动招商转化落地,为项目后续运营注入优质合作力量。 苏文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百年前的丝绸织造,到今天的数字艺术编织,苏州第一丝厂的华丽 转身,正是苏州这座城市不断自我更新的生动写照。当古老的厂房遇见最前沿的科技,当历史的脉络注 入数字的基因,这里必将成为苏州面向未来的一张崭新的文化名片。 昨天(11月1日),苏州文化产业招商中心有限公司与京东方艺云(苏州)科技有限公司签约仪式 在苏州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总部举行,双方拟投资设立数字科技公司,围绕数字艺术开展文化科技融合创 新业务。 艺云科技是京东方集团"屏之物联"战略先行者,本次"文化 科技"融合的创新实践,将率先在承载 着苏州工业文明记忆的苏州第一丝厂落地生根,让百年工业遗存与前沿数字艺术在此激情碰撞。双方合 资成立的数字科技公司将充分发挥平台及技术优势,围绕"文化+科技"的战略定位,重点布局创新文化 空间打造、大众文化消费体验数字化升级,并探索多元数字文化消 ...
“文化+科技”带你飞天入海!
杭州日报· 2025-10-20 09:46
科技与文化融合趋势 - 数字技术、AI创意和沉浸式体验成为第十九届文博会的核心亮点 [3] - 科技赋能文化并激发创新,展会对未来生活方式进行了生动定义 [3] - 高校科研成果与数字国潮艺术结合,推动黑科技进入寻常生活 [3] 高校科研与产业化展示 - 浙江大学展区以“智创未来、文化赋能”为主题,展示现代科技赋能文化发展的可能性 [4] - 展区呈现机器人弹钢琴、仿生机器鱼、全自主飞行机器人及田间智能采收机器人等产业化成果 [5] - 中国美术学院展区聚焦“专业/行业+AI”协作,探索AI在电影、教育、游戏、视传领域的艺术表达边界 [5] - 全景沉浸影像空间《寻·窟》VR体验项目吸引大量观众排队,尤其受小朋友欢迎 [5] 数字技术活化传统文化 - “纹样数字艺术展”通过AI生成式创作将上千组传统纹样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 [6] - 沉浸式巨型数字幕墙允许观众轻触屏幕实时生成并演化传统吉祥纹样 [6] - 展区配套推出纹样衍生文创产品如保温杯、包挂、椅垫等,将传统符号融入现代生活 [6] 区县展馆的数字生活应用 - 西湖区展厅提供VR/MR沉浸体验,包括AI棋手博弈、中医AI检测仪、智元助行外骨骼等项目 [8] - 良渚遗址VR项目让观众佩戴设备穿越至5000余年前文明现场,体验古人祭祀仪式 [8] - 萧山区展区3D扫描仪可实现物件三维样貌采集,已应用于文博数字化存储、医疗健康及汽车工业领域 [8] - 低空飞行器、智能导览机器人、数字文创平台等技术为传统展会注入未来感 [8]
科技绘新景:国庆中秋假期里的文旅“智”变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07 15:17
行业核心观点 - 科技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拓展现实(XR)、混合现实(MR)等技术应用从“选修课”转变为驱动产业的“必修课”[1][3][11] 沉浸式技术应用 - 西安博物院推出《西博宝藏》精品文物数字艺术互动体验项目,采用数字化场域技术使文物“可感、可触、可参与”[1] -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利用VR技术和12K超清光影,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唐墓壁画中的场景[1] -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引入Rokid AR眼镜智能导览,融合空间识别、SLAM定位技术,实现虚拟场景与实体展厅精准叠加,该技术方案由灵伴科技提供,已在国内200多家文博场馆及景区落地[3] 智慧旅游新场景 - 重庆巫山“三峡之光”以崖壁为幕,结合激光与全息投影技术展示神女传说[4] - 广东潮州广济桥通过灯光秀、潮乐与工夫茶香交织,打造夜间非遗文化秀[4] - 上海徐汇滨江西岸梦中心运用光影和音乐,将百年水泥厂的“大砼仓”改造为“赛博建筑”[4][6] - 广东珠海长隆海洋王国推出特色光影秀,结合超600台无人机编队、灯光投影、无人船及360度环绕烟花效果[6][8] 智慧化管理手段 - 丽江古城“智慧小镇”通过先进网络基础设施、指挥中心和智能应用,实现智慧旅游与文化保护协同发展,其“智慧大脑”可实时掌握人流、预判拥挤点并通过智能广播提示游客[9] - 景区管理应用指路机器人和5G无人机空中巡护等智能手段,提升游客满意度和安全感[9]
世界设计之都|数智如何驱动文化创新?
新浪财经· 2025-09-28 23:46
论坛核心观点 - 论坛聚焦数智技术驱动文化创新与设计实践 探讨如何通过科技赋能激活文化新质生产力 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新动能 [1] 科技与艺术融合 - 科学与艺术的硬软实力融合是构建创新文化的关键 能推动城市硬软实力双提升 [3] - 提出加强人才交流融合 提升全民科学艺术素养 支持跨界科创产业三大宗旨 [3] 数字艺术与国潮崛起 - GGAC平台数字艺术大赛国风作品占比从2018年36%提升至2023年82% 国风多样性从22%增长至近60% [5] - 2024年《黑神话悟空》全球销量2500万份 2025年《哪吒2》票房超过150亿元 印证中国数字艺术具备国际竞争力 [5] 文化传承与数字技术应用 - 纹样是文化记忆载体 未来应通过数字技术将亚洲纹样数据库化 推动中日韩等国在纹样研究领域合作 [7] - 数字设计核心是为谁的文化而设计 应赋能社区自主表达 提出与社区共同创造 推动跨文化对话 培养有道德的设计师三大原则 [7] 跨学科设计与创新 - 设计从诞生起就是交叉学科 设计创新必须对接国家需求与民生痛点才能激活新质生产力 [8] - 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汇聚多领域人才 聚焦无障碍设计 嗅觉计算 智慧人居等方向 [8] 高端装备数智孪生技术 - 数智孪生技术融合AI分析能力与数字孪生优势 为高端装备质量控制提供全链条解决方案 [12] - 该技术应用于大飞机装配过程质量偏差控制 航天器数智孪生智能伴飞系统 以及深海设备运行声音分析 [12] 产业生态建设 - 上海市设计创新中心揭牌 标志着设计创新生态建设进入新阶段 [12] - 签署中国民间文化数字化战略台州计划 聚焦地方文化遗产数字化创新路径 成立创意中国设计联盟数字艺术设计专业委员会 [12]
上城湖滨“黑科技首发街区”启幕
杭州日报· 2025-09-25 11:01
湖滨步行街“黑科技首发街区”启动 - 9月24日湖滨步行街“黑科技首发街区”正式开启 包含西子廊桥机器人乐队表演等科技体验 [3] - 街区布局8个高科技体验点位 旨在让科技走下屏幕并赋能消费 推动湖滨商圈从商品首发迈向科技首发 [5] 核心科技产品与体验 - 西子魔盒为长10米宽7米的立方体建筑 外立面采用裸眼3D屏幕展示西湖元素 内部设有AI情感陪伴机器人芙崽 智能咖啡拉花机 健康监测戒指等未来生活实验室 [4] - 无人值守快闪店银河太空舱提供机器人咖啡师服务 第二人生体验店可在0.3秒内生成用户数字分身用于游戏角色或专属手办 [4] - 街区同时汇聚一键退税 多语种AI透明屏 滨次元中心站 AI丝巾定制等多元体验 [5] 魔盒矩阵扩展计划与定位 - 上城区计划在国庆假期前将魔盒模式延伸至采荷 来福士 凤凰里等点位 形成魔盒矩阵 [6] - 采荷魔盒聚焦服装业数字化转型 集成虚拟数字人走秀 3D虚拟试穿 趋势AI分析等功能 来福士魔盒以人形机器人售卖和裸眼3D魔方为核心 凤凰里魔盒营造AI+文化数字艺术体验 [6] - 西子魔盒是落实上城CID战略 提升数智时尚消费第一区品牌影响力的重要载体 为科技企业提供展示平台 为市民打造互动体验 [6] 数字消费季活动 - 伴随西子魔盒亮相 上城区启动时尚消费in上城数字消费季 围绕国庆中秋双节推出活动 [7] - 消费季涵盖数字消费嘉年华 爱恋经济全体验 青年潮流聚能场 文旅消费深融合四大板块 旨在通过政策驱动和活动带动结合线上线下多业态互动提升消费能级 [7]
四川参与多项特色活动
四川日报· 2025-09-24 06:25
论坛概况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于9月23日开幕 年度主题为"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包括主论坛 6场平行论坛 20余场专业沙龙及常态化活动 [1] - 四川方面积极参与多项特色活动 推动地方文化展示与中外交流协作 [1] 视听产业融合 - "虚实无界:视听产业融合破圈"平行论坛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 北京市与四川省广播电视局 电影局联合承办 聚焦视听产业融合新趋势 [1] - 论坛通过演讲与圆桌对谈探索技术赋能下内容创新与业态升级突破路径 为行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1] - 四川元素作品《哪吒之魔童闹海》和部分场景取景于四川的《浪浪山小妖怪》作为文化融合破圈重要例证被重点提及 [1] 微短剧创作成果 - 四川省委宣传部推荐作品《家里家外》入选"优秀微短剧创作扶持计划"成果 该剧全程采用四川方言 在成都实景拍摄 [1] - 作品播出后全网话题量与播放量均超亿级 [1] 人工智能与数字艺术应用 - 四川传媒学院与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的优秀AIGC作品将在"AI进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影视创作上的创新应用"沙龙展播 [2] - 四川传媒学院数字媒体与创意设计学院院长将分享四川在影视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成果 [2] - 成都市美术馆副馆长将亮相"数字艺术与美术馆发展新趋势"沙龙 交流数字艺术与传统艺术机构深度融合经验 [2]
科技与创意共融解锁文旅产业新图景
北京晚报· 2025-08-27 16:10
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展览 - 2025年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将于9月10日至14日在首钢园9号馆和11号棚举办 展览主题为"科技赋能 创意引领" 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新质生产力、文商旅体融合和文化产品海外传播交流四大板块 [1] 北京文化产业业绩表现 -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2万亿元 同比增长13.3% [1] - 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808.8亿元 同比增长15.9% 占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比重达72.1% [1] - 北京文化产业通过政策引领与科技赋能构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新业态生态体系 [1] 科技应用与创新体验 - 京东方中联超清推出全球首个8K级超高清第二现场分发平台 实现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剧场演出高清同步共赏 [2] - 《梦回圆明园》VR体验运用全球最先进大空间追踪技术LBSS 1比1复刻历史古迹 [2] - 颐和园AI数字人、银河通用人型机器人Galbot G1、中影年年3D AI交互数字人、灵狐AI等人工智能产品将亮相 [2] - "隆福寺藻井"数字艺术展以全新视角展示传统建筑之美 [2] - "亚马逊探险狂想"MR超级混合现实体验让观众在虚实交织环境中互动 [2] 文化创意与经典再现 - 北京大视听重点项目《国色芳华》《归队》通过影院级裸眼3D技术复刻经典场景 [3] - 妙应寺白塔通过异形木质雕刻技术分层拼装实现场景复制 结合文化体验与商业活动创新开发文化资源 [3] 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 展区搭建长城脚下主题景区 举办"京剧文化之旅""北京礼物""国潮文创店"系列文创市集 [3] - 推出"文化+科技""文化+体育""文化+商业"等融合型体验空间和消费场景 [3] - 展示博物馆文创、公园礼物、天桥演艺区等主题文创产品 [3] 文创产品展示 - 市属公园及园博馆展出最新文创品共计13大类506款 其中20余款首次亮相 [3] - 包括颐和园与服贸会联名冰箱贴"有燕来颐""福燕游颐"、北京动物园北动AI智能陪伴毛绒玩具、中国本土动物AR拼搭积木 [3] - 韩美林团队设计"河喜"IP与泡泡玛特开发"水运儿"IP文创首次亮相 推广大运河文化 [3]
烟火气中“赶”出消费新活力!山东夏季“黄河大集”“运河大集”“海洋大集”全面开集
齐鲁晚报· 2025-06-29 09:59
山东夏季"三大集"系列活动 - 山东夏季"黄河大集""运河大集""海洋大集"于6月28日在滨州邹平市、德州德城区、威海文登区三地同步开集,活动将持续至8月下旬 [1] - 活动以"赶山东大集 游山东之夏 购山东好品"为主题,包含文化大集、中医养生夜市、非遗手造展销、夏日消暑歌会、美食嘉年华等多元内容 [1] - 活动采取"线下市集沉浸体验+云端直播实时引流+线上展销全域触达"方式开展,通过政府补贴、企业让利、金融机构助力等方式推出惠民措施 [15] 特色消费场景打造 - 邹平南唐香油采用边生产边销售模式,吸引消费者围观购买,一位顾客一次性购买8斤炒面 [4] - 威海洋德生物科技在大集展示稀有白海参,现场讲解其营养价值和功效,吸引大量咨询 [6] - 运河大集设置熊猫数字艺术展,游客可与虚拟熊猫互动拍照并购买相关文创产品 [8] 文化赋能消费升级 - 德州运河大集依托古玩产业优势,一位河北游客专程前来购买明清瓷器,体验运河市井生活 [9] - 滨州剪纸融合古代艺术纹饰和黄河文化元素,推出十二生肖、地标建筑等系列作品,成为热门伴手礼 [12] - 德州黑陶展位提供拉坯体验,让消费者亲身感受传统制陶技艺的魅力 [13] 特色产品与体验经济 - 威海银泽生物科技展示规模化养殖的海马产品,一位浙江游客当场购买3包 [12] - 仁德制艾在黄河大集推广艾草制品,希望通过线下活动拓展本地市场 [15] - 海洋大集集中展示文登企业优质海产品,包括鲅鱼水饺、蒸蛤蜊、烤牡蛎等特色美食 [11]
当美术馆“长”出光的羽翼
人民日报· 2025-06-22 05:47
文化IP创新与科技融合 - 中华艺术宫联合静安区、SMG幻维数码打造全新文化IP"上海光影美术馆",通过数字技术将传统艺术转化为沉浸式光影体验 [1] - 采用高精度光谱扫描技术还原油画笔触厚度与走向,实现动态投影对原作质感的精准复刻 [1] - 海派画家黄阿忠的"石库门"系列作品首次通过数字投影与实景车流光影重叠,拓展传统绘画的时空维度 [1] 城市空间艺术化改造 - 策展团队选择苏州河畔老建筑作为展场,将工业肌理与艺术投影结合形成双重叙事 [2][3] - 展览内容聚焦本土文化符号,如回力球鞋、大白兔奶糖等,通过光影技术激活集体记忆 [2] - 项目使公共空间转变为"艺术呼吸带",周末夜间吸引居民游客驻足互动 [3] 数字艺术本土化实践 - 开发团队摒弃通用数字艺术模板,基于海派绘画观察方式创建符合本土审美的技术方案 [3] - 运用AIGC技术动态演绎菜市场、早点铺等生活场景,强化艺术的情感共鸣 [3] - 光影技术被定义为"新画笔",在保持原作精神内核的同时赋予动态叙事能力 [1][3] 美术馆功能转型 - 艺术机构突破传统白盒子空间限制,实现"街头美术馆"的新型展陈模式 [4] - 项目验证美术馆可通过催化文化生长光来履行城市文脉保存与文明传播的双重使命 [4] - 光影技术使建筑立面成为"培育城市美学的母体",每次投影都是文化再生的过程 [4]
首届横琴-澳门国际数字艺术博览会开幕
中国经济网· 2025-05-27 14:41
博览会概况 - 首届"横琴—澳门国际数字艺术博览会"于5月26日在横琴文化艺术中心开幕,由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指导,南光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阳光媒体集团和摩境数字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1] - 博览会为期8日,包含主题展区、高端演讲、圆桌论坛、艺术课堂等活动 [1]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委会副主任聂新平指出数字艺术是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正在改变人们的审美体验和生活方式,横琴致力于打造数字艺术新高地 [1] 主办方战略意图 - 南光集团以推动"文化数字化"为己任,携手阳光媒体集团打造国际级数字艺术盛会,旨在搭建连接艺术与科技、传统与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平台 [2] - 南光集团计划以本届博览会为开端,持续深化琴澳合作,推动数字艺术成为大湾区文化IP新名片,探索中国文化全球化表达新路径 [2] 展览内容与规模 - 博览会设置"重施魔法"、"超级联想"、"艺术未来式"、"科技重构艺术"四大主题展区,覆盖6000平方米展出面积 [3] - 吸引十余组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故宫博物院及20余家科技企业参与 [3] - "艺术未来式"展区展示数字技术激活传统文化基因,观众可沉浸式游览故宫博物院 [3] - "科技重构艺术"展区通过联想、华为、京东方等企业展示人工智能、大数据与虚拟现实技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3] - "超级联想"展区呈现2025DASHOW国际数字艺术联想大赛获奖作品,展示科技对青年先锋艺术家的支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