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

搜索文档
【IPO追踪】自主开发减肥药,派格生物今起招股
金融界· 2025-05-19 14:54
公司概况 - 派格生物(02565 HK)于2025年5月19日启动招股 计划全球发售19 283 500股股份(国际发售17 355 000股 香港公开发售1 928 500股) 每股定价15 60港元 预计净筹资2 318亿港元 [1] - 公司成立于2008年 专注于慢性病创新疗法研发 重点布局代谢紊乱领域 目前拥有1款核心产品及5款在研产品管线 [1][2] - 上市资金用途:50.2%用于核心产品PB-119商业化及适应症扩展 34.5%用于主要产品PB-718开发 [1] 核心产品进展 - PB-119为接近商业化的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 已完成中国两项Ⅲ期临床试验 2023年9月获NMPA受理T2DM适应症上市申请 预计2025年上半年获批 [2] - PB-718是新型GLP-1/GCG双受体激动剂 已完成美国I期临床试验 定位肥胖症及NASH治疗 被列为重点开发产品 [2] 财务状况 - 公司尚未实现商业化 2023年其他净收入1463 5万元人民币 2024年降至700 7万元人民币 [3] - 2023年亏损2 79亿元人民币 2024年亏损扩大至2 83亿元人民币 [3] 行业竞争格局 - T2DM及肥胖症市场竞争激烈 中美市场已有艾塞那肽、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等多款GLP-1类产品上市 [3]
拜耳Co.Lab再迎两家中国生物技术初创企业加入
生物世界· 2025-05-19 11:52
拜耳Co.Lab共创平台合作 - 拜耳与凌泰氪生物、腾砥生物签署协议,两家公司将入驻拜耳Co.Lab共创平台,借助拜耳全球资源和行业经验加速创新[1] - 拜耳Co.Lab旨在通过开放合作加速生物技术创新,已完成在中国、美国、日本、德国等地的战略布局[5] - 拜耳Co.Lab中国计划聚焦肿瘤、心血管、新技术平台及细胞与基因疗法领域,目标赋能10-15家本地初创企业[5] 腾砥生物 - 腾砥生物专注于环肽新药发现,开发了专有的环肽发现平台,可筛选数万亿肽的肽库[3] - 公司已构建高效的环肽从头发现平台,并开发出多个具有临床潜力的候选分子[1] - 通过与拜耳合作,公司将借助其转化医学资源和临床开发经验加速环肽新药研发[1] 凌泰氪生物 - 凌泰氪生物专注于长非编码RNA(lncRNA)研究,开发了基于lncRNA的肝外靶向递送平台技术[4] - 公司已开发出针对肿瘤、皮肤、中枢神经系统等多种组织的靶向递送载体,初步验证了安全性和有效性[5] - 平台可针对传统不可成药靶点开发创新性核酸药物[4] 合作意义 - 中国已成为全球生物医药重要创新策源地,拜耳通过Co.Lab深度融入中国创新生态[1] - 目前已有5家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包括益杰立科、伊米诺康、锐正基因等)签约入驻拜耳Co.Lab[5] - Co.Lab通过提供共创空间和专家辅导,帮助初创企业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医疗解决方案[5]
派格生物医药-B(02565)拟全球发售1928.35万股 引入益泽康瑞作为基石投资者
智通财经网· 2025-05-19 07:21
公司概况 - 派格生物医药-B(02565)于2025年5月19日-5月22日招股,拟全球发售1928.35万股,香港公开发售占10%,国际发售占90% [1] - 发售价为每股15.60港元,每手500股,预期H股将于2025年5月27日上市 [1] - 公司成立于2008年,专注于慢性病创新疗法研发,重点领域为代谢紊乱,已自主开发1款核心产品及5款候选产品 [1] 核心产品 - 核心产品PB-119为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用于T2DM及肥胖症一线治疗,具有血糖控制、心血管健康及体重管理效果 [2] - PB-119在中国用于治疗T2DM的新药上市申请(NDA)于2023年9月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2] - 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需每周一次给药,短效需每日一次或多次 [2] 资金用途 - 全球发售总净所得款项约为2.318亿港元 [3] - 50.2%用于PB-119商业化及适应症扩展 [3] - 34.5%用于主要产品PB-718的进一步开发 [3] - 5.3%用于其他管线候选产品研发 [3] - 1.0%用于业务开发及海外业务加强 [3] - 9.0%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3] 基石投资者 - 基石投资者益泽康瑞医药(香港)有限公司将认购1269.2万股,占全球发售H股的65.82%及公司已发行股本的3.29% [3] - 益泽康瑞由杭州拱墅国投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全资拥有,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亿元 [3] - 杭州拱墅的控股公司拱墅投资已投资超过30家公司,总投资额超过人民币25亿元 [4]
2024年十大畅销基因疗法,仅3款销售额超1亿美元
生物世界· 2025-05-17 14:32
基因治疗市场现状 - 截至4月中旬,5家基因治疗公司累计完成5.344亿美元风险投资,其中Tune Therapeutics获1.75亿美元B轮融资,Atsena Therapeutics完成1.5亿美元C轮融资,Arbor Biotechnologies获7390万美元C轮融资,Epicrispr Biotechnologies完成6800万美元B轮融资,XyloCor Therapeutics获6750万美元B轮融资 [2] - 专注于基因和细胞疗法的CRO/CDMO公司AmplifyBio在运营四年后倒闭,反映早期生物技术公司面临资金短缺问题 [3] - 目前已有十多款基因疗法获FDA批准上市,但仅一款2024年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前三款超1亿美元,2023年获批的首款CRISPR疗法Casgevy未进入Top10 [3] 最畅销基因疗法Top10 - Zolgensma®(诺华)2024年销售额12.14亿美元,用于治疗小儿脊髓性肌萎缩症,2019年5月获批 [12] - Elevidys®(Sarepta Therapuetics)2024年销售额8.20791亿美元,用于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2023年6月获批 [13] - Vyjuvek®(Krystal Biotech)2024年销售额2.905亿美元,用于治疗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2023年5月获批 [13] - Adstiladrin®(Ferring Pharmaceuticals)2024年销售额7000万欧元(7900万美元),用于治疗高危非肌肉浸润性膀胱癌,2022年12月获批 [13] - Zynteglo™(bluebird bio)2024年销售额6227.3万美元,用于治疗β-地中海贫血,2022年8月获批 [13] - Roctavian®(BioMarin Pharmaceutical)2024年销售额2600万美元,用于治疗血友病A型,2023年6月获批 [14] - Lenmeldy™/Libmeldy™(Orchard Therapeutics)2024年销售额2.2454亿美元,用于治疗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症,2024年3月获批 [14] - Luxturna®(Spark Therapeutics)2024年销售额1800万瑞士法郎(2090万美元),用于治疗RPE65突变相关视网膜营养不良症,2017年12月获批 [14] - Lyfgenia®(bluebird bio)2024年销售额1160.5万美元,用于治疗镰状细胞病,2023年12月获批 [16] - Skysona®(bluebird bio)2024年销售额991.7万美元,用于治疗脑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症,2022年9月获批 [16]
干细胞走向临床,能治好癌症和糖尿病吗?
虎嗅· 2025-05-17 10:50
干细胞疗法临床进展 - 2024年全球有116项获批或完成的干细胞临床试验,其中约半数使用人类胚胎干细胞,其余使用诱导多能干细胞[8] - 12项试验专注于利用干细胞衍生的多巴胺生成细胞治疗帕金森病[8] - 大脑和眼睛因免疫豁免特性成为干细胞治疗优势器官,29项眼部疾病试验针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14] 帕金森病治疗突破 - 两项关键试验使用人类胚胎干细胞衍生的A9祖细胞,BlueRock Therapeutics的12名参与者初步显示安全性和疗效[10] - 移植后患者未出现多巴胺能药物常见的运动副作用,免疫抑制剂仅需使用1年[10] - 大脑适应性使移植到"错误"部位的细胞仍能建立功能连接,胎儿组织试验中部分患者完全停用药物[11] 癫痫与糖尿病治疗 - Neurona Therapeutics的癫痫试验中,两名患者严重发作频率降至零,效果维持两年并获FDA快速审批资格[13] - Vertex Pharmaceuticals糖尿病试验中,9/12全剂量参与者停用胰岛素,2人显著减少剂量[16] - 哈佛大学2014年首次培养出功能性胰岛细胞,现通过专利技术实现肝脏部位移植[16] 心脏与肾脏挑战 - 心脏因结构复杂且需原位修复,预计2025年启动首项心力衰竭干细胞临床试验[20] - 肾脏研究难度更高,美国仅25%需求者能获得移植,需加强干细胞学家与工程师合作[21] - 全球6400万心衰患者推动研究,但心脏瘢痕化与脂肪堆积问题尚未解决[19] 癌症免疫治疗 - 23项试验测试干细胞衍生的T细胞/NK细胞,部分癌症患者实现完全缓解[21] - 相比现有细胞免疫疗法,该方法可能更快速且成本更低[21] 技术路线选择 - 人类胚胎干细胞与诱导多能干细胞功能无显著差异,但后者存在理论致癌风险[22] - 政治因素促使美国研究者转向诱导多能干细胞,避免胚胎伦理争议[23] - 基因编辑和物理隔离成为避免免疫排斥的新方向[24]
Wall Street Analysts Think Stoke Therapeutics (STOK) Could Surge 132.4%: Read This Before Placing a Bet
ZACKS· 2025-05-16 23:01
股价表现与目标 - 公司股价在过去四周上涨25.2%至9.63美元 但华尔街分析师给出的平均目标价22.38美元显示仍有132.4%上行空间 [1] - 八位分析师目标价区间为15美元至35美元 最低目标仍预示55.8%涨幅 最高目标则隐含263.5%涨幅 [2] - 目标价标准差为6.82美元 较低的标准差反映分析师群体对股价走势方向与幅度存在较高共识 [2][9] 分析师预测可靠性 - 实证研究表明目标价常误导投资者 分析师因业务激励倾向设定过度乐观的目标价 [7][8] - 尽管目标价存在缺陷 但盈利预测上调趋势与短期股价走势存在强相关性 [4][11] - 当前年度Zacks共识盈利预测过去一个月上调59.1% 三家机构上调预期且无下调修正 [12] 投资参考指标 - 公司获Zacks评级第二级(买入) 意味着其盈利预测相关四项因子位列覆盖的4000只股票前20% [13] - 盈利预测修正趋势虽不能直接衡量涨幅 但被证实对上行趋势具有预测效力 [4] - 目标价共识不应作为独立投资依据 但其指示的价格运动方向仍具参考价值 [13]
神州细胞: 神州细胞关于公司董事会完成换届选举暨聘任高级管理人员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16 22:02
董事会换届选举 - 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包括4名非独立董事和3名独立董事 [1] - 非独立董事为谢良志、YANG WANG(王阳)、唐黎明、李汛,独立董事为贾凌云、张学、王浩峰(会计专业人士) [1] - 第三届董事会任期为自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三年 [1] 董事长及专门委员会选举 - 谢良志当选为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任期至第三届董事会届满 [2] - 董事会下设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与薪酬委员会,独立董事占半数以上 [2] - 审计委员会和提名与薪酬委员会由独立董事担任召集人,审计委员会召集人王浩峰为会计专业人士 [2] 高级管理人员聘任 - 谢良志兼任公司总经理,YANG WANG(王阳)、唐黎明任副总经理,马洁任财务总监,唐黎明兼任董事会秘书 [2] - 高级管理人员任期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第三届董事会届满 [2] - 马洁持有公司50,000股,占总股本的0.01%,具备注册会计师资格和高级国际财务管理师资格 [7] 董事及监事会调整 - 韩巍强、赵桂芬、马洁不再担任非独立董事,苏志国、王晓川、何为不再担任独立董事 [4] - 公司取消监事会,职权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李汛、赵淑环、贾吉磊不再担任监事 [4] - 离任董事和监事仍在公司担任其他职务 [4]
英伟达(NVDA.US)Q1持仓曝光:仅新增CoreWeave(CRWV.US)
智通财经网· 2025-05-16 16:32
英伟达投资组合分析 核心持仓变动 - 英伟达在2025年第一季度新建仓云计算公司CoreWeave,持仓2418万股,市值8.97亿美元,占投资组合比例78.17%,成为头号重仓股 [1] - CoreWeave自年初上市以来累计上涨65%,该公司专注于为AI模型训练提供英伟达GPU云端租赁服务,是2021年以来美国规模最大的风投支持科技IPO [1] - 英伟达Q1持仓总市值从上一季度的3050万美元大幅增长至11.5亿美元,主要由于新增CoreWeave持仓 [1][2] 投资组合结构 - 英伟达共持有6家公司,前三大持仓分别为:CoreWeave(78.17%)、Arm(10.25%)、Applied Digital(3.78%)[3][5] - 其他持仓包括:Recursion Pharmaceuticals(3.55%)、Nebius(2.19%)、文远知行(2.06%)[3][4][5] - 投资组合集中度高,前十大持仓占比达100% [2] 重点被投企业背景 - Nebius为荷兰AI解决方案提供商,由俄罗斯Yandex拆分其国际资产后成立,拆分交易价值54亿美元 [3] - CoreWeave上市前通过股权和债务融资筹集数十亿美元,英伟达是重要投资方之一 [1] - 文远知行是中国自动驾驶公司,英伟达持仓174万股,市值2359万美元 [4][5] 行业分布特征 - 信息技术类企业占主导,包括Arm、Applied Digital、文远知行等 [5] - 跨行业布局明显,涵盖云计算(CoreWeave)、半导体(Arm)、生物技术(Recursion Pharmaceuticals)等多个领域 [3][5] - 被投企业多与AI强相关,如CoreWeave的GPU租赁、Nebius的AI解决方案等 [1][3]
Dyadic(DYAI)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15 06:00
1.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总营收约为39.4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33.5万美元有所增加,主要是由于来自盖茨基金会和CEPI的赠款收入增加约21万美元,而2024年第一季度无赠款收入 [18] - 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成本降至约12.6万美元,去年同期为14.4万美元,原因是2025年合作数量减少;赠款成本约为17.1万美元,去年同期为零 [19] - 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降至49.5万美元,去年同期为52.3万美元,反映了正在进行的内部研究项目数量减少 [19] - 2025年第一季度G&A费用降至159.6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78.9万美元下降10.8%,主要是业务发展、投资者关系、管理激励、会计和法律费用减少,部分被其他费用增加抵消 [20] - 2025年第一季度运营亏损降至200.2万美元,去年同期为212.6万美元;净亏损为202.8万美元,即每股0.07美元,去年同期为201万美元,即每股0.07美元 [2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和投资级证券为740万美元,而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为940万美元 [20] 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细胞培养基业务 - 全球细胞培养基市场价值超过6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 [6] - 与ProLiant合作,预计在2025年第三季度推出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用于替代诊断、医疗设备涂层、基因治疗产品和化学成分明确的细胞培养基中的动物源性成分 [7][8] - 预计在2025年第二季度获得与生产力改进相关的第三笔里程碑付款 [8] - 重组转铁蛋白初步研究显示细胞生长性能可比,采样计划正在进行,正在进行早期合作讨论 [8] - 重组FGF产品在生物活性和细胞增殖测定中表现良好,计划在2025年第二季度开始采样以加速合作伙伴参与 [9] DNA和RNA操作工具业务 - 重组DNase - one、无RNase酶是基因治疗、生物制药生产和分子诊断的关键试剂,正在与欧洲CDMO合作验证生产工艺并开始生产研究级材料 [9] - 开发并验证了几种额外的酶原型,包括RNase抑制剂和T7 RNA聚合酶,预计年底获得性能结果,以扩大到预计到2028年全球将超过40亿美元的核酸工具市场 [9][10] 营养业务 - 2023年动物无乳制品市场价值约为25 - 265亿美元,非动物乳制品蛋白工作势头增强 [10] - α - 乳清蛋白正在进行详细表征和采样,用于研究、生化分析和食品级营养产品,在专业营养市场的合作伙伴兴趣增加 [10] - 人乳铁蛋白正在进行优化以确保高产可扩展生产,加速表征工作,预计2025年底开始与潜在合作伙伴和客户进行采样工作 [11] - 与合作伙伴合作的第一种重组乳制品酶正在扩大规模,预计年底商业推出,根据2023年许可协议,其他乳制品酶候选产品正在推进 [11] 工业应用业务 - N3xime产品在2024年推出,2025年第一季度获得后续大订单,生产正在进行,预计未来几个月交付 [12] - 开发并正在测试针对全球约4亿美元的纸浆和造纸应用酶市场的酶鸡尾酒,以及针对沼气行业的候选鸡尾酒 [12] 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细胞培养基市场全球价值超过6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 [6] - 核酸工具市场预计到2028年全球将超过40亿美元 [10] - 2023年动物无乳制品市场价值约为25 - 265亿美元 [10] - 纸浆和造纸应用酶市场全球约4亿美元 [12] 4.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核心转向高价值生命科学、生物活性成分和工业市场产品,以推动经常性收入,同时维持疫苗治疗开发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4][5] - 专注于利用专有C1和DAPIVIS微生物表达平台商业化高价值、高需求的重组酶和蛋白质,满足生命科学、营养和工业应用需求 [4] - 通过一系列全额资助的合作项目加强和验证C1表达平台,展示其在人类健康和动物健康领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13][16] 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正从开发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向产品驱动的创收企业转变,凭借不断增长的产品线、强大的合作伙伴网络和高效可扩展的平台,有望在全球酶、替代蛋白质和生物制药生产中发挥领导作用 [63] - 随着公司推进产品商业化,将继续加强资产负债表,以支持近期收入增长和加速战略目标实现 [21] 6.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参与了多个疫苗研发项目,包括获得CEPI、盖茨基金会等资助的项目,以及参与欧洲疫苗中心的倡议,展示了其C1平台在大流行准备工作中的潜力 [13][14][15] - 在动物健康领域,与FIBRA Animal Health、Verivax LLC等合作开发基于铁蛋白纳米颗粒的疫苗和其他针对传染病的疫苗 [16] 7.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与Fermbox的特许权使用费安排如何,如何从该合同中受益 - 公司与Fermbox是合资合作关系,利润将在两家公司之间分配,具体细节未透露,但预计随着业务发展收益可观,且收入分享是即时的 [24][25] 问题2: 白蛋白项目进展如何,客户是否有预订单 - 目前没有预订单,预计第二季度开始采样,第三季度开始接受订单,目前正在进行扩大规模和灌装完成的最后阶段,进展积极 [26] 问题3: Fermbox是否有机会投标其他政府或其他合同,公司是否仍为50%参与者 - 不是一次性投标,公司正在评估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其他选择,希望业务继续增长,不限于政府合同 [30] 问题4: 公司何时减少在研发和盖茨基金会项目上的支出,转而增加在有收入领域的投入 - 公司现在开始重新分配资源,将重点转向非制药领域的商业化产品,如白蛋白和非动物乳制品酶,未来将更注重产品开发而非平台开发 [37][38] 问题5: 非乳制品应用组合中哪种产品利润率最高,与试剂蛋白相比如何 - 乳铁蛋白利润率潜力最高,α - 乳清蛋白市场潜力最大,在产量和利润率方面表现较好,乳制品酶利润率较薄,而专业医疗营养和婴儿配方奶粉产品利润率较高 [43][44] 问题6: 合作伙伴数量从九个降至四个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存在关税问题 - 合作伙伴减少是由于公司战略转变,更注重许可协议和产品合作伙伴关系,而非需要投入资源和潜在投资的合作;目前未发现重大关税问题,反而看到了在生物制品和制造业回流方面的潜在机会 [50][51] 问题7: Fermbox项目的最终产品是否类似乙醇 - 是的,该项目类似于可再生生物燃料,公司正在与其他合作伙伴讨论扩大业务,测试不同底物以用于可再生化学品和燃料生产 [53][54] 问题8: Ping是否预测了未来的烧钱率 - 未进行预测 [58] 问题9: 公司未来收入预期如何 - 希望在第三季度从ProLiant和乳制品里程碑获得资金,通过许可协议获得更多预付款,推出产品获得收入,如白蛋白销售、Fermbox业务以及转铁蛋白和DNase - one的商业化 [59]
Sarepta Therapeutics (SRPT)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5-15 00:40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Sarepta Therapeutics (SRPT) - 行业:生物科技行业 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财务表现 - 第一季度净产品收入约6.12亿美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70% [8] - Elevatus虽未达预期,但较上一年同期增长约1.8倍,达3.75亿美元;PMOs增长约5%,达2.35亿美元 [8] - GAAP运营收入约275万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约70%;非GAAP基础上增长约3.35亿美元,占销售额的45% [9] - 尽管下调了全年指引,但仍预计今年营收在23 - 26亿美元之间,且将实现盈利和正现金流 [13] 行业市场现状 - 生物科技市场目前几乎无法投资,处于混乱状态 [10] - 约30%的上市生物科技公司股价低于企业价值,另有32% - 35%的公司企业价值在1亿美元或以下,超60%的生物科技公司企业价值在1亿美元至零以下 [10][11] - 超98%的生物科技公司需要进入股权市场融资,若市场不开放,大量公司将倒闭 [12] 政策影响 - 最新的最惠国待遇行政命令对Sarepta近期影响不大,公司直销主要在美国,医保销售占比小 [17][18] - 公司产品均在美国制造,虽有部分原材料来自国外,但关税对公司影响较小 [19] FDA互动与产品审批 - 自Peter Marks离职后,与FDA的互动良好,项目无延迟或观点转变 [24][25] - 09/2003项目结果积极,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提交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有望在明年上半年获批 [28][29][30] - 2026 - 2028年分别有不同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LGMD)产品获批 [30] - 公司三款PMO产品,两款需进行传统上市后确证性试验(ESSENCE),EXONDYS只需进行剂量范围试验 [33][34] - ESSENCE试验预计今年下半年完成,明年年初公布结果 [41][42] - Elevitus非行走患者加速批准部分,有正在进行的试验,2027年试验结果公布后将讨论转为传统批准事宜 [45] 指引调整原因 - 第一季度末Alevitus出现一起不幸的安全事件,需向家庭和医生解释,影响了销售,预计第二季度仍有影响 [51][53] - 从开始申请到输液的周期时间比预期长4 - 6周,影响了收入确认 [54][58] - 应将推广重点转向二级站点,以提高生产力和获取新的申请 [5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拥有令人兴奋的产品线,包括基因治疗、基因编辑和siRNA方面,且有能力用自有资源为其提供资金 [14] - 公司员工优秀且敬业,人员流失率低 [15] - EXONDYS长期数据显示,能让患者多年不坐轮椅、不用呼吸机,减少急诊就诊和挛缩,延长生命 [39] - 公司正在跟踪因安全事件推迟预约的家庭情况 [68] - 第一季度洛杉矶出现行政问题,导致9名儿童治疗推迟 [70] - 各站点每天可治疗的儿童数量差异大,受信用风险等因素限制 [72][74] - 预计夏季业务会有所回升,第二季度受安全事件影响业务仍会下降,第三、四季度业务将回升以达到指引目标 [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