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搜索文档
“日本版OpenAI”创下估值新高,Transformer八子之一创办,老黄也投了
36氪· 2025-11-19 15:45
刚刚,创下日本估值新高的AI初创公司诞生了! 它就是Sakana AI,由Transformer论文八子之一创办,老黄的英伟达也投了。 而且它的投资方阵容也堪称豪华——除英伟达(参与A轮)之外,还有一众美国顶级风投(如Khosla Ventures、NEA)和日本产业与金融巨头(如三菱日 联、四国电力)等。 所以,Sakana AI为什么能获得如此高估值? Transformer八子之一创办、要做基于自然启发的AI模型 Sakana AI成立于2023年7月,至今不过短短两年。 之所以一开始就受到巨大关注,毫无疑问离不开它的两位明星创始人。 联创兼CTO Llion Jones,大名鼎鼎的Transformer论文8位作者之一。 帮大家快速回忆一下,这家公司其实就是史上首位"AI科学家"背后的出品方—— 当时他们发布的The AI Scientist,一登场就一口气生成了十篇完整学术论文,而且每篇成本才15美元左右(约107.62元),一时吸引大量关注。 根据Sakana AI公告,最新B轮融资筹集了200亿日元(约合1.35亿美元、9亿多人民币),总估值来到约4000亿日元(约合26.35亿美元、184亿人 ...
中国AI工程师招聘量与薪资双增长 有企业在脉脉年薪140万挖人
扬子晚报网· 2025-11-19 15:37
中美AI工程师薪酬对比 - 中美AI工程师薪酬差距缩小至约2倍,显著低于普通程序员约7倍的薪酬差距以及人民币兑美元7:1的汇率差 [1] - 中国科技巨头如华为、字节跳动及AI头部企业MiniMax为AI工程师提供最高年薪达140万元人民币的岗位 [1] 中国AI人才市场需求 - 2025年9月中国AI相关新发岗位数量同比激增超过11倍 [1] - 超过1000家AI公司在招聘平台上发布超过7.2万个AI岗位,企业高管亲自参与招聘,人力资源部门活跃度极高 [1] 中美AI从业者工作强度 - 美国硅谷顶尖AI实验室的研究员和高管周工作时长常态为80至100小时 [5] - 约三分之二的中国AI从业者周工作时长在60小时以内 [1][5]
对话陈锴杰:做你的Personal Agent,更要做你的“高情商Agent”|NEXTA创新夜谈
36氪· 2025-11-19 15:33
我们正处在一个与AI日常对话的时代,但这些强大的模型似乎总是患有"健忘症"。每一次新的对话,我 们都不得不重复描述任务、背景和我们的需求。我们期待一个能真正记住"我是谁",理解"我在干嘛", 甚至感知我们情绪与处境的AI。当AI能做到这一点,它将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我们真正的数字 伙伴。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连续创业者、马卡龙AI创始人陈锴杰,正在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他创立的马卡 龙AI,并非又一个聊天机器人,而是一个致力于成为"Personal Agent"(个人智能体)的全新物种。 技术背景的转变是这一切的起点。陈锴杰指出,AI行业正从单纯依靠增加参数和数据的"规模定 律"(Scaling Law)时代,迈向"经验时代"(Era of Experience)。当互联网上的高质量数据被消耗殆 尽,模型的智能提升遇到了瓶颈。未来,智能系统的竞争力将不再由规模参数决定,而是取决于其从真 实用户经验中持续学习和进化的能力。 这一理念的核心是强化学习(RL)。陈锴杰用一个生动的比喻解释了其本质:看十小时网球视频,远 不如亲自拿起球拍挥动一次学得快。每一次真实的互动,都为模型提供了蕴含因果关系的高质量数据, 让它知 ...
CNBC Daily Open: AI firms are getting money while their stocks are losing value
CNBC· 2025-11-19 15:30
Money keeps flowing in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mpanies but out of AI stocks.In what looks like — once again — a scenario of the left hand scratching the right, Microsoft and Nvidia will be investing a combined $15 billion into Anthropic, while the OpenAI competitor has committed to buying compute power from its two newest stakeholders. At this point, it seems as if a big proportion of AI news can be summarized as: "Company X invests in Company Y, and Company Y will buy things from Company X."Okay, that' ...
美国AI从业者加班严重,每周工作80-100小时
搜狐财经· 2025-11-19 14:59
钛媒体App 11月19日消息,脉脉企业号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中美薪资差距约为2倍,已小于汇率差。 同时,美国AI创业企业加班情况严重,每周工作80–100小时成为常态,而约2/3的中国AI从业者每周工 时低于60小时。2025年9月,中国AI相关新发岗位比去年同期激增超11倍,部分岗位年薪最高达140万 元。(广角观察) ...
聊AI,当然得来量子位MEET大会!
量子位· 2025-11-19 14:20
大会概况 - 大会以“共生无界,智启未来”为主题,关注AI技术穿透产业、学科与场景边界,成为社会演进核心动能 [3] - 大会将聚焦强化学习、多模态、芯片算力、AI+行业、AI出海等前沿技术与产业落地进展 [4] - 内容涵盖学术前沿与商业落地碰撞,以及来自基础设施、模型、产品产业的领先技术成果 [5] 核心发布 - 大会将权威发布人工智能年度榜单,从公司、产品、人物三大维度评选五类奖项 [60] - 大会将重磅发布年度AI趋势报告,提名并深入分析2025年度十大AI趋势 [61] 嘉宾阵容(首波) - 张亚勤: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数字视频和AI领域世界级科学家,曾任百度总裁、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 [12][13] - 孙茂松: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主持国家973项目等20余项科研项目 [17] - 王仲远: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研究兴趣包括大模型、多模态、搜索推荐等,发表论文100余篇 [21][22][23] - 赵俊博: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蚂蚁集团资深技术专家,聚焦大模型、世界模型和合成数据技术,首创数据库大模型TableGPT [27] - 方汉:昆仑万维董事长兼CEO,拥有31年互联网从业经验,是中文Linux奠基人之一 [30] - 尤洋:潞晨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青年教授,曾获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等荣誉 [35][36] - Daniel Povey:小米集团首席语音科学家,IEEE Fellow,著名开源语音识别工具Kaldi的提出者和主要维护者 [40] - 朱宁: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研究涵盖行为金融学、中国宏观经济等领域 [44][45] - 刘凡平:RockAI CEO,主导并实现国内首个非Transformer架构大模型,首倡“群体智能”理念 [48][49] - 喻友平:中关村科金总裁,提出“平台+应用+服务”大模型落地三级引擎战略,推动垂类大模型应用 [53][54] - 乔梁:太初元碁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深耕高性能计算领域,获评2024年度“算力中国·青年先锋人物” [57][58] 大会影响力 - 每年吸引上千名科技从业者参与,百万观众线上围观,近百家合作媒体联合曝光 [64] - 已成为智能科技行业的年度风向标 [64]
“日本版OpenAI”创下估值新高!Transformer八子之一创办,老黄也投了
量子位· 2025-11-19 14:20
帮大家快速回忆一下,这家公司其实就是 史上首位"AI科学家" 背后的出品方—— 当时他们发布的The AI Scientist,一登场就一口气生成了十篇完整学术论文,而且每篇成本才15美元左右 (约107.62元) ,一时吸引大量 关注。 根据Sakana AI公告,最新B轮融资筹集了200亿日元 (约合1.35亿美元、9亿多人民币) ,总估值来到约4000亿日元 (约合26.35亿美 元、184亿人民币) ,创下日本非上市初创企业的估值纪录。 而且它的投资方阵容也堪称豪华——除英伟达 (参与A轮) 之外,还有一众美国顶级风投 (如Khosla Ventures、NEA) 和日本产业与金融 巨头 (如三菱日联、四国电力) 等。 一水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刚刚,创下日本估值新高的AI初创公司诞生了! 它就是 Sakana AI ,由Transformer论文八子之一创办,老黄的英伟达也投了。 所以,Sakana AI为什么能获得如此高估值? Transformer八子之一创办、要做基于自然启发的AI模型 Sakana AI成立于2023年7月,至今不过短短两年。 之所以一开始就受到巨 ...
谷歌DeepMind将在新加坡新设研究实验室,推进亚太地区AI发展
经济观察网· 2025-11-19 13:50
经济观察网谷歌DeepMind当地时间11月19日宣布,将在新加坡新设研究实验室,以推进亚太地区人工 智能发展。新实验室将与亚太区的政府、企业、社团,以及学术机构合作,以满足区域需求,并进一步 提升全球用户的使用体验,将最新技术与产品更好地服务于云端客户。 ...
周靖人署名,通义实验室开源智能体自进化系统:让模型学会“自我反思”,14B也能越级打怪
量子位· 2025-11-19 13:02
核心观点 - 公司开源了名为AgentEvolver的智能体自进化系统,该系统通过自我提问、自我导航、自我归因三大模块,使智能体能在开放环境中自主演化行为能力 [2] - 该系统在14B模型上将任务平均完成率从29.8%大幅提升至57.6%,性能近乎翻倍,并展现出卓越的跨域泛化能力和高效学习特性 [2][4] 性能表现 - 在14B模型上,AgentEvolver将基准模型的任务平均完成率(avg@8)从29.8%提升至57.6%,最佳尝试(best@8)指标达到76.7% [4] - 在7B模型上,平均完成率从15.8%跃升至45.2%,证明该框架对不同规模模型具有普适性增强能力 [5] - 强化后的14B模型在特定任务上表现已超越未优化的32B乃至更大参数模型,实现越级挑战 [5] - 学习效率极速收敛,达到基线模型90%性能水平时,训练步数在AppWorld任务中减少55.6%,在BFCL任务中减少66.7% [7][8] 技术架构与机制 - 系统本质是利用大语言模型自身理解力,构建数据-探索-反馈的自动化流程,由Master节点统一调度任务生成、轨迹采样、经验总结和模型优化四个阶段 [13][15] - 采用服务化解耦设计,将环境服务、模型服务和执行层拆分为独立服务以支持大规模训练 [16] - 引入上下文管理器应对长程任务挑战,支持基础因果、推理增强、滑动窗口及自主上下文管理四种范式 [18] - 通过自我提问机制主动合成候选任务构建训练课程,打破对外部数据的依赖 [21][23] - 通过自我导航机制将历史探索轨迹抽象为结构化文本经验,使智能体具备举一反三能力,提高探索成功率 [24][25][26][28] - 通过自我归因机制引入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过程奖励模型,对每个动作步骤进行细粒度因果分析和打分,提升策略优化样本效率 [30][31][33] 泛化能力 - 仅使用合成数据训练的模型迁移到全新领域时性能衰减微乎其微,例如在AppWorld上训练的模型直接用于解决BFCL任务时表现良好 [9][10] - 跨域泛化性极强,表明系统真正掌握了通用的工具使用与推理逻辑能力,而非记忆特定环境题库 [11]
Brookfield Is Raising $10 Billion for New AI Infrastructure Fund
WSJ· 2025-11-19 13:01
Investors include Nvidia and the Kuwait Investment Author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