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池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三年现金分红2.17亿,湘潭电化拟再融资4.87亿……
IPO日报· 2025-03-06 18:44
可转债发行与募投项目 - 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不超过4.87亿元,其中4.85亿元用于年产3万吨尖晶石型锰酸锂电池材料项目,2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 [1] - 募投项目完全投产后,公司锰酸锂总产能将从2022年的2万吨/年提升至2026年的5万吨/年 [4] - 原计划发行可转债5.8亿元,后调减募资总额至4.87亿元,主要因前次募资补充流动资金比例超30%需调减 [9][14][15] 产能与行业竞争 - 2021-2024H1公司锰酸锂产能利用率分别为42.80%、39.32%、65.04%、68.42%,显示产能剩余 [5] - 行业竞争加剧,预计2025年底主要企业锰酸锂总产能将达19.13万吨 [6] - 2021-2024H1公司锰酸锂毛利率波动剧烈,分别为19.03%、15.20%、-6.33%、0.71% [6] 原材料成本与业绩影响 - 碳酸锂等直接材料成本占锰酸锂营业成本比重达89.55%-94.76% [7] - 2023年碳酸锂价格大跌导致锰酸锂业务毛利率为负,拖累业绩 [7] - 2024年业绩快报显示营业总收入19.05亿元(同比-11.94%),归母净利润3.11亿元(同比-11.86%) [21] 历史融资与资金使用 - 2011年以来多次增发募资,累计金额超15亿元,涉及锰矿资产收购、污水处理业务及锂电池材料项目 [10][11][12][13] - 2020年募资5.28亿元后终止2个项目,将4.35亿元(占募资总额41.3%)补充流动资金 [13][14] - 2021-2023年累计现金分红2.17亿元,同期资产负债率从54.28%降至38.48% [18][20]
威金迈 王伯龙 :新能源电池壳专用材料--预镀镍
起点锂电· 2025-02-28 20:35
行业动态 - 行业首届圆柱电池技术论坛在深圳举办 超200家圆柱电芯及应用企业、300家电池材料设备配套企业参会 主题为"聚集新技术 探索新工艺" [2] - 大圆柱电池行业在中国蓬勃发展 逐渐从引领行业到引领全球的趋势发展 [5] 威金迈公司介绍 - 公司专注于预镀镍材料生产 主要产品为新能源电池壳专用材料 [6] - 公司拥有年产6万吨镀镍带钢生产线 正在筹建年产30万吨新能源电池壳高端材料智能工厂项目 总投资约20亿元 占地面积236亩 [10] - 公司配置高速连续立式电镀镍机组、合金化连续退火机组等先进设备 电镀镍产线速度最高可达120mpm 比常规产线高2倍以上 [9] - 公司运用自动检测、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 实现全流程信息化 [10] 预镀镍工艺技术 - 预镀镍工艺从炼钢开始 包含热轧、酸轧、退火、镀镍等工序 核心关键参数有32项 [6] - 电镀均匀性可达正负0.5微米、正负0.3微米 控制精度达毫秒级别 [8] - 退火工艺可根据客户需求调整 从T1到T5不同材质均可实现 [8] - 电镀机组与国内一流设备供应商合作 拥有自主研发核心工艺技术 [9] 质量控制与检测 - 公司注重过程检验 使用世界前三的检测设备 如拉伸试验机、辉光光谱等 [12] - 镀层均匀性控制在0.1微米左右 以0.8微米镀层为例 波动范围在0.7-0.8微米之间 [12] 市场竞争优势 - 公司主打定制化服务 客户需求差异化明显 [13] - 作为国内企业 具有成本优势、交货期优势和售后服务优势 [14] 行业其他动态 - 宁德时代与福特加深合作 [17] - 亿纬锂能与三一重卡合作升级 [17] - 10万吨磷酸锰铁锂项目一期投产 [17] - 比克电池发布PRO-M高安全圆柱电池新品 [17]
2030年全球单壁碳纳米管导电剂浆料市场规模达178亿元!
起点锂电· 2025-01-30 16:54
行业趋势与需求 - 下游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发展成熟,推动锂离子电池向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升级,对导电剂性能要求提高 [2] - 碳纳米管作为新型导电剂,比传统导电剂(如炭黑)更能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其长径比和碳纯度是核心性能指标 [2] - 单壁碳纳米管导电效率超过多壁碳纳米管十倍以上,可同时应用于锂电池正负极,提升能量密度、倍率性、安全性等性能 [7][8] 单壁碳纳米管技术优势 - 安全性能优:在45°C高温循环下,添加单壁碳纳米管的电池内阻增长更低,着火风险更小 [4] - 提升极片附着力:通过三维网络连接正极材料颗粒,尤其适合易粉化的硅基负极 [4] - 结构稳定且导电性优异:化学性质稳定、缺陷少,添加量极低即可形成导电网络,电流密度可达铜的1000倍以上 [4] - 机械与导热性能突出: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优于多壁碳纳米管,单位质量导热系数更高,耐温达750°C以上 [5] 量产难点与竞争格局 - 技术瓶颈:产品性能调控难(直径和手性影响)、浆料分散稳定性差、催化剂效率低导致高成本 [6] - 全球仅OCSiAl、天奈科技、道氏技术等少数企业实现吨级规模化生产,多数企业处于中试或小试阶段 [6] - 单壁碳纳米管粉体价格高达1000-1500万元/吨,生产成本过高制约普及 [8] 企业动态与产能扩张 - OCSiAl:塞尔维亚工厂首条生产线年产能60吨,计划2025年翻倍;中国合作商上海海逸科贸和沈阳汇晶纳米计划分别扩产至27000吨和未披露目标 [7] - 天奈科技:单壁管产品导入国内外主流电池厂商,国内客户订单达百吨级 [7] - 道氏技术:海外日韩头部客户测试通过,国内3C及动力电池客户送样中,计划2025年底建成10吨/月产能 [7] - 无锡东恒:一期项目试生产在即,二期规划年产300吨单壁碳纳米管,2025年底建成 [7] 市场增长驱动因素 - 快充趋势:单壁碳纳米管显著提升锂电池倍率性能,3C以上电池倾向采用单壁与多壁复合方案 [7] - 硅基负极适配性:单壁碳纳米管改善硅基负极导电性,稳定结构并缓解体积膨胀导致的容量衰减 [8] - 大圆柱与固态电池放量:预计提升硅基负极用量,间接推动单壁碳纳米管需求 [8] - 成本下降预期:工艺成熟后规模效应将降低价格,加速渗透 [8] 市场规模预测 - 起点研究院(SPIR)预计2030年全球单壁碳纳米管浆料市场规模达178亿元,2024-2030年CAGR为49.4% [8] - 当前高性能单壁碳纳米管供不应求,天奈科技等企业已开始兑现百吨级订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