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药品及生物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北海康成-B(01228.HK)6月2日收盘上涨19.12%,成交257.89万港元
金融界· 2025-06-02 16:38
市场表现 - 6月2日北海康成-B股价上涨19.12%至0.162港元/股,成交量1651.3万股,成交额257.89万港元,振幅21.32% [1] - 最近一个月累计跌幅8.72%,年初至今涨幅2.26%,跑输恒生指数16.1%的涨幅 [1] - 2024年营业总收入8510.3万元同比减少17.27%,归母净利润-4.43亿元同比减少16.84%,毛利率63.81%,资产负债率506.19% [1] 行业估值 - 药品及生物科技行业市盈率平均值5.92倍,中值5.86倍 [2] - 北海康成-B市盈率-0.12倍行业排名第153位,低于同业公司如金斯瑞生物科技1.21倍、东瑞制药3倍等 [2] 公司业务 - 专注罕见病领域的生物制药公司,拥有10个药物资产组合包括2个已上市产品和8个在研药物 [2] - 适应症覆盖亨特综合征、溶酶体贮积症、血友病A、代谢紊乱等罕见病 [2] - 正在开发针对庞贝氏症、法布雷病、DMD等罕见遗传病的基因疗法 [3] 研发与合作 - 与Apogenix、GCPharma、药明生物等全球领先机构合作开发基因治疗技术 [3] - 42%员工拥有博士/医学博士学位,70%具备跨国药企工作经验 [3] - 管理团队拥有中美罕见病疗法获批及商业化成功经验 [3] 行业地位 - 创始人薛群担任中国罕见病联盟副理事长,推动行业生态建设 [3] - 公司定位为中国罕见病领域领先的全球化生物制药企业 [2]
昭衍新药(06127.HK)5月30日收盘上涨11.65%,成交5.07亿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5-30 16:39
市场表现 - 5月30日港股收盘恒生指数下跌1.2%报23289.77点 昭衍新药股价上涨11.65%至14.18港元/股 成交量3601.45万股 成交额5.07亿港元 振幅22.52% [1] - 最近一个月昭衍新药累计涨幅30.66% 今年以来累计涨幅35.83% 跑赢恒生指数17.51%的涨幅 [2] 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公司营业总收入2.87亿元同比减少11.54% 归母净利润4111.95万元同比增长115.11% 毛利率28.61% 资产负债率13.96% [2] 行业估值 - 药品及生物科技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5.64倍 中值5.97倍 昭衍新药市盈率22.4倍行业排名第52位 [3] - 同行业可比公司市盈率:其他精优药业0.68倍 金斯瑞生物科技1.22倍 东瑞制药2.93倍 正大企业国际3.23倍 大健康国际5.59倍 [3] 公司概况 - 昭衍新药成立于1995年 是专业药物研发服务外包企业(CRO) 总部位于北京 在中国多地及美国设有子公司 [4] - 公司拥有国际规范质量管理体系(CNAS/ILAC-MRA认证) 具备多国GLP资质及AAALAC认证 可提供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等一站式服务 [4] - 主要业务基地为北京和苏州 拥有73200m²国际规范动物实验设施 广州和重庆基地计划2023年投入运营 [4] 公司事件 - 2025年5月26日公告2024年度末期每股派息人民币0.03元(约港币0.032512元) 除权除息日2025-06-26 派息日2025-08-31 [5]
药师帮(09885.HK)5月30日收盘上涨7.89%,成交2.31亿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5-30 16:34
市场表现 - 5月30日药师帮股价收报9 85港元/股 上涨7 89% 成交量2358 12万股 成交额2 31亿港元 振幅10 51% [1] - 最近一个月累计涨幅44 86% 今年以来累计涨幅63 61% 跑赢恒生指数17 51%的涨幅 [1]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79 04亿元 同比增长5 49% 归母净利润3001 3万元 同比增长100 94% [1] - 毛利率10 13% 资产负债率65 07% [1] 机构评级与行业估值 - 天风证券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9 88港元 [1] - 药品及生物科技行业市盈率平均值5 64倍 中值5 97倍 药师帮市盈率192 11倍 行业排名第77位 [1] - 可比公司市盈率:其他精优药业0 68倍 金斯瑞生物科技1 22倍 东瑞制药2 93倍 正大企业国际3 23倍 大健康国际5 59倍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院外医药产业最大的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成立于2015年 [2] - 覆盖49 1万家药店及33万家基层医疗机构 渗透全国98 9%的县域和91 2%的乡镇 [2] - 月均活跃买家43 3万个 建立国内最大数字化医药交易与服务网络 [2] 公司动态 - 2025年5月27日以每股8 12港元回购10万股 回购金额81 2万港元 [3]
博安生物(06955.HK)5月30日收盘上涨18.2%,成交7.77亿港元
金融界· 2025-05-30 16:31
市场表现 - 5月30日博安生物股价上涨18.2%至11.82港元/股,成交量6783.66万股,成交额7.77亿港元,振幅23.1% [1] - 最近一个月累计跌幅7.24%,年初至今累计涨幅7.18%,跑输恒生指数17.51%的涨幅 [1] - 恒生指数当日下跌1.2%报23289.77点 [1]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总收入7.26亿元,同比增长17.5% [1] - 归母净利润7318.9万元,同比增长161.31% [1] - 毛利率74.71%,资产负债率42.34% [1] 行业估值 - 药品及生物科技行业市盈率平均值5.64倍,中值5.97倍 [1] - 博安生物市盈率67.81倍,行业排名第70位 [1] - 同业公司市盈率:其他精优药业0.68倍、金斯瑞生物科技1.22倍、东瑞制药2.93倍、正大企业国际3.23倍、大健康国际5.59倍 [1] 公司业务 - 综合性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肿瘤、自身免疫、眼科和代谢疾病领域 [2] - 拥有全人抗体转基因小鼠及噬菌体展示技术平台、双特异T-cell Engager技术平台、抗体药物偶联(ADC)技术平台及细胞治疗平台 [2] - 具备完整的全整合型产业链,涵盖抗体发现到商业化生产的全流程 [2] 研发与商业化 - 拥有三款商业化产品和多个在研产品组合 [3] - 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多个省级技术平台资质 [3] - 在中国及欧美市场开展业务,构建"研发-生产-商业化"全产业价值链 [3] - 聚焦新一代增强型及可调控T细胞治疗技术 [2]
叮当健康(09886.HK)5月28日收盘上涨6.9%,成交73.91万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5-28 16:27
市场表现 - 5月28日叮当健康股价上涨6 9%至0 465港元/股 成交量163万股 成交额73 91万港元 振幅8 05% [1] - 最近一个月累计涨幅26 09% 但年初至今累计跌幅13% 跑输恒生指数同期16 56%的涨幅 [1]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总收入46 69亿元 同比减少3 87% 归母净利润亏损3 76亿元 同比扩大66 73% [1] - 毛利率32 95% 资产负债率36 18% [1] 行业估值 - 药品及生物科技行业市盈率平均值5 29倍 中值5 97倍 叮当健康市盈率为-1 41倍 行业排名第148位 [1] - 可比公司市盈率:其他精优药业0 67倍 金斯瑞生物科技1 2倍 东瑞制药2 88倍 正大企业国际3 19倍 联康生物科技集团5 77倍 [1] 公司定位 - 作为中国快速数字医疗服务先驱者 通过在线至线下模式主导即时药品零售及医疗咨询 [2] - 科技创新驱动商业模式创新 持续投资升级以创造行业价值 [2]
10年数据透视港股IPO生态 国际长线资金积极配置优质资产
证券时报· 2025-05-28 01:57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港股市场2024年展现出强劲上涨动能,募资金额重回全球第一席位,年内募资额达771.23亿港元(合98.36亿美元)[2] - 港交所日均成交金额2025年以来为2490.29亿港元,是2018年1074.2亿港元的2.32倍,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规模达5945.5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激增近1.52倍[6] - 恒生指数当前市盈率10.48倍,低于标普500指数的26.06倍和日经225指数的17.94倍,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20.76倍低于纳斯达克指数的39.24倍[6] 港股IPO市场变化 - 宁德时代成为2025年以来全球最大IPO,募资总额约410.06亿港元,吸引15个国家和地区主权基金与长线资本[1] - 港交所优化IPO审批流程并推出"科企专线",截至5月27日排队IPO企业超150家,其中A股公司超40家,2025年新增"A+H"公司数量有望创历史新高[2] - 2025年港股IPO破发率25.93%,处于2017年以来低点,映恩生物上市首日上涨116.7%,蜜雪集团涨43.21%[8] 行业结构变化 - 资讯科技业IPO数量从2021年7家增至2024年18家,占比达25.71%历史最高值,医疗保健业和非必需性消费行业占比稳定[5] - 工业工程行业年内新股募资439.68亿港元居首(宁德时代为主),药品及生物科技行业募资139.46亿港元次之(恒瑞医药占98.9亿港元)[3] - 地产建筑业IPO占比从2020年30%降至2023年8.25%,金融业占比从2015-2017年10%以上降至2024年2.86%[4] 资金偏好与市值结构 - 消费和科技类行业市值占港股总市值44%,较2015年末24%显著提升,市场资金偏爱新消费、科技及稀缺性领域[7] - 南向资金前五大重仓股从传统金融股变为腾讯控股、中国移动、小米集团-W等科技消费类股票[7] - 宁德时代港股相对A股有10.39%溢价,国际长线资金持续配置优质资产,外资持有其A股近1400亿元人民币背景下仍参与港股发行[10] A股公司赴港上市动态 - 除宁德时代外,恒瑞医药、赤峰黄金等已赴港上市,海天味业、均胜电子、三花智控等已递表,三一重工、韦尔股份、牧原股份近期申请港股挂牌[9][11] - A股优秀制造业公司赴港上市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优质标的,香港作为全球制造业估值洼地持续吸引资金配置[11]
福森药业(01652.HK)5月23日收盘上涨30.0%,成交160.42万港元
金融界· 2025-05-23 16:30
市场表现 - 5月23日港股收盘,恒生指数上涨0.24%至23601.26点,福森药业股价上涨30.0%至0.39港元/股,成交量430.9万股,成交额160.42万港元,振幅45.0% [1] - 最近一个月福森药业累计涨幅11.11%,但今年以来累计跌幅达62.5%,跑输恒生指数17.37%的涨幅 [1] 财务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财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3.26亿元,同比减少42.36%,归母净利润-1.89亿元,同比减少420.39% [1] - 毛利率49.88%,资产负债率70.25% [1] 行业估值 - 药品及生物科技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5.54倍,行业中值6倍 [1] - 福森药业市盈率-1.09倍,行业排名第146位,低于同业公司如金斯瑞生物科技(1.11倍)、东瑞制药(2.93倍)等 [1] 公司业务 - 公司核心产品为双黄连类感冒药,同时研发、生产及销售治疗感冒及发热、心血管疾病及贫血的中成药和西药产品 [2] - 公司在优质非处方药和现代剂型处方中成药领域拥有专门知识 [2]
3分钟,20%涨停!A股两大板块,批量封板
证券时报网· 2025-05-23 12:30
A股市场表现 - 早盘A股小幅震荡上扬,主要股指微幅飘红,上证50连续第4日上涨,科创50在1000点附近蓄势 [1] - 上证指数上涨0.08%至3382.96点,深证成指上涨0.50%至10271.21点,创业板指上涨0.48%至2055.44点 [2] - 北证50涨幅居前达1.58%至1410.71点,沪深300上涨0.30%至3925.58点 [2] - 可控核聚变、医药、新能源车、超导概念涨幅居前,休闲食品、一般零售、航运港口、黄金板块跌幅居前 [2] 医药行业 - 医药股集体走强,幽门螺杆菌、AI医疗概念、减肥药、维生素等板块放量大涨超2% [3] - 海辰药业开盘3分钟20%涨停创近2年半新高,塞力医疗、贝瑞基因、众生药业等强势涨停 [3] - 恒瑞医药H股港股IPO发行2.245亿股募集99亿港元,盘中大涨37%,为近五年港股医药板块最大IPO [5][6] - 2025年一季度中国医药保健品出口额266.32亿美元同比增长4.39%,进口额204.56亿美元同比下降4.42% [7] - 中国创新药研发数量全球首位达3575个,本土创新药占比从2015年不足10%提升至2024年42% [7] - 2024年跨国药企引进的创新药候选分子31%来自中国,2019年该比例为0 [7] 汽车行业 - 汽车产业链全线活跃,乘用车、汽车热管理、减速器、汽车零部件等细分板块涨幅居前 [8] - 德迈仕开盘20%涨停,北特科技、汉马科技、汇得科技、雪龙集团等强势涨停 [8] - 1-4月乘用车累计销售687.2万辆同比增长7.9%,新能源车累计销量332.4万辆同比增长35.7% [10] - 《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团体标准发布,明确全固态电池定义 [11] - 孚能科技半固态电池已规模化出货,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00-500Wh/kg,计划2025年底小批量交付 [11] - 国轩高科建成0.2GWh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并发布6项新产品 [11]
药师帮:平台+自营+首推,数字化解决方案赋能全产业链-20250522
天风证券· 2025-05-21 21: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为 9.15 元,对应港币为 9.88 港元 [5][7][9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院外医药市场数字化平台,完成“平台 + 自营 + 首推”业务模式拓展,2024 年首次扭亏为盈,未来有望凭借业务规模效应和提质增效实现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1][5][8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平台 + 自营 + 首推,院外医药数字化平台龙头布局持续完善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中国院外医药产业最大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完成“平台 + 自营 + 首推”业务模式拓展,开拓光谱云检等创新业务 [1][14] - 平台业务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截至 2024 年底吸引超 15000 个上游卖家及超 820000 个下游买家交易;自营业务包括常规自营和厂牌首推,厂牌首推业务优化自营业务毛利结构,截至 2024 年底与超 500 家药企合作推广,超千万元销售额品种 11 个 [16][17][18] - 2019 - 2024 年公司收入规模由 32.52 亿元增至 179.04 亿元,cagr 为 40.66%;2024 年净利润超 3001 万元转正,经调净利润达 1.57 亿元,同比增长 20.1%,拟首次派发分红 [21] - 2020 - 2024 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从 10% 提升至 10.1%,经营效率逐年改善,费用率持续优化,资金周转效率提高 [27][30] - 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兼备医药产业经验及信息技术能力,有助于制定长期发展规划 [32] 院外医药市场高度分散,数字化平台解决行业痛点 - 2018 - 2022 年中国医药流通市场 GMV 规模由 1.3 万亿元增至 1.8 万亿元,院外市场成为增长主要驱动力,预计 2022 - 2027 年院外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达 9.6%;院外市场高度分散,存在供需失衡、交易成本高、价格不透明、缺乏数字化管理工具等挑战 [35][36][38] - 数字化平台可针对性解决院外流通市场痛点,中国院外数字化医药流通服务市场近年来高速增长,但数字化仍处于早期阶段,预计数字化率有较大增长空间 [42] - 中国院外数字化医药流通服务市场竞争集中,前五大参与者占据市场份额 63.5% 以上,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在总 GMV、活跃买家数量等指标中位列国内首位,有望借助先发优势巩固市场地位 [45] 巩固平台 + 自营基本盘,持续挖掘业务增长点 平台业务 - 平台业务卖家为上游药品经销商,买家主要为下游药店与基层医疗机构,截至 2024 年底吸引超 15000 个上游卖家及超 820000 个下游买家交易 [47] - 向上巩固供应链能力,截至 2024 年月均 SKU 数超 390 万个,2024 年平台业务中药饮片销售 GMV 约 20.73 亿元,同比增长约 62.8% [49][51] - 向下拓展终端数量,截至 2024 年累计注册下游买家数超 82.7 万家,2024 年月均活跃买家数 43.3 万家,同比增长 18.0%;月均付费买家数达 40.1 万家,同比增长 17.2%;付费率达 92.7%,每个付费买家月均订单数约 28.5 单 [55] - 规模化下经营效率持续提升,2020 - 2024 年平台业务佣金率与补贴率净差持续扩大 [61] 自营业务 - 自营业务与平台业务协同整合,满足不同买家需求 [62] - 常规自营围绕“多、快、好、省”四大战略推进,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自营业务供应商达 11600 家,月均 SKU 数达 35 万个;2024 年仓库平均约 3 个小时内完成出库,跨省配送约 38 小时到城市,约 49 小时到乡镇;退货率从 0.5% 降至 0.4%;与领先医药厂商开展集团官方合作 [64][68][72] - 厂牌首推聚焦独家战略合作品牌及自有品牌,2024 年厂牌首推业务 GMV 合计达 11.57 亿元,同比增长 5.8%;独家战略合作品牌及自有品牌产品 SKU 数超 830 个,GMV 达 6.51 亿元,同比增长约 152%,占比由 24% 提升至 56%;自有品牌品种数突破 760 个,GMV 同比增长约 220%,占比达约 44%;2024 年收购一块医药 100% 股权 [75][77][83] 技术为核心驱动力,AI 赋能基层医疗平权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打造新兴业务增强买家参与度,2024 年推出“光谱小屋”基层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截至 2024 年底,“光谱云诊”付费用户超 660 家,已完成三省医保对接和三市卫健系统对接 [85]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06.93/242.15/286.89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 1.56/3.73/6.02 亿元 [5][88][92] - 采用相对估值法,参考可比公司,给予 40 倍 PE,合理估值为 62 亿元,目标价为 9.15 元,对应港币为 9.88 港元 [5][92]
药师帮(09885):平台+自营+首推,数字化解决方案赋能全产业链
天风证券· 2025-05-21 20:5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为 9.15 元,对应港币为 9.88 港元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药师帮作为国内最大院外医药市场数字化平台,拓展 SKU 和覆盖终端,规模化下盈利能力改善,预计 2025 - 2027 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长,给予“买入”评级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平台 + 自营 + 首推,院外医药数字化平台龙头布局持续完善 - 药师帮 2015 年成立,2023 年上市,是中国院外医药产业最大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完成“平台 + 自营 + 首推”业务模式拓展,覆盖产业链布局并开拓创新业务 [14] - 平台业务 2015 年开展,连接上下游,截至 2024 年底吸引超 15000 个上游卖家和超 820000 个下游买家交易,提高交易效率 [16] - 自营业务 2019 年发展,2024 年底供应商 11600 家,月均 SKU 达 35 万个;厂牌首推业务 2020 年推出,截至 2024 年底与超 500 家药企合作,超千万元销售额品种 11 个 [17][18] - 2019 - 2024 年公司收入由 32.52 亿元增至 179.04 亿元,cagr 为 40.66%;2024 年净利润超 3001 万元转正,经调净利润 1.57 亿元,同比增 20.1%,拟首次派息 [21] - 2020 - 2024 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从 10% 提至 10.1%,自营业务毛利率从 5.1% 提至 6.2%,平台业务毛利率从 85.2% 降至 83.4%;经营效率改善,费用率优化,资金周转效率提高 [27][30] - 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兼具医药产业和信息技术能力,有助于制定长期发展规划 [32] 院外医药市场高度分散,数字化平台解决行业痛点 - 2018 - 2022 年中国医药流通市场 GMV 由 1.3 万亿元增至 1.8 万亿元,cagr 为 6.9%,院外市场成为增长主驱动力,GMV 由 3716 亿元增至 6397 亿元,cagr 为 14.5%,预计 2022 - 2027 年复合增长率 9.6%;院外市场高度分散,存在供需失衡、交易成本高、价格不透明、缺乏数字化管理工具等挑战 [35][38] - 互联网和大数据推动院外业务数字化,数字化平台可解决痛点,中国院外数字化医药流通服务市场 2018 - 2022 年 GMV 由 535 亿元增至 1802 亿元,cagr 为 35.5%,但数字化仍处早期阶段 [39][42] - 2022 年中国院外数字化医药流通服务市场竞争集中,前五大参与者占份额 63.5% 以上,药师帮在总 GMV、活跃买家数量等指标位列国内首位,有望巩固市场地位 [45] 巩固平台 + 自营基本盘,持续挖掘业务增长点 - 平台业务卖家为上游经销商,买家为下游药店和基层医疗机构,截至 2024 年底吸引超 15000 个上游卖家和超 820000 个下游买家交易 [47] - 2024 年平台月均 SKU 数超 390 万个,非药类产品 SKU 数量增长约 50%,中药饮片销售 GMV 约 20.73 亿元,同比增约 62.8% [49][51] - 截至 2024 年累计注册下游买家超 82.7 万家,其中药店 49.1 万家,2020 - 2024 年 cagr 为 19.2%,基层医疗机构 33 万家,2020 - 2024 年 cagr 为 38.8%;2024 年月均活跃买家 43.3 万家,同比增 18.0%,月均付费买家 40.1 万家,同比增 17.2%,付费率 92.7%,每个付费买家月均订单约 28.5 单 [55] - 2020 - 2024 年平台业务佣金率与补贴率净差扩大,经营效率提升 [61] - 自营业务与平台业务协同,满足不同买家需求 [62] - 常规自营围绕“多、快、好、省”发展,2024 年供应商 11600 家,月均 SKU 达 35 万个;仓库平均约 3 小时出库,跨省配送约 38 小时到城市、约 49 小时到乡镇,15 个城市开通超 146 条物流线路;退货率从 0.5% 降至 0.4%;与领先医药厂商开展集团官方合作 [64][68][72] - 厂牌首推聚焦独家战略合作品牌及自有品牌,2024 年与约 500 家药企合作,GMV 达 11.57 亿元,同比增 5.8%;独家战略合作品牌及自有品牌 SKU 超 830 个,GMV 达 6.51 亿元,同比增约 152%,占比从 24% 提至 56%;自有品牌品种数突破 760 个,GMV 同比增约 220%,占比约 44%;2024 年收购一块医药 100% 股权,总对价 10.35 亿元 [75][77][83] 技术为核心驱动力,AI 赋能基层医疗平权 - 2024 年推出“光谱小屋”解决方案,集成硬件、SaaS 和 AI 系统,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运营水平和医生业务能力,截至 2024 年底“光谱云诊”付费用户超 660 家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药师帮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06.93/242.15/286.89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 1.56/3.73/6.02 亿元 [5][88] - 自营业务有望增长,毛利率提升;平台业务稳定增长,毛利率提升;其他业务赋能变现;整体运营费用率回落,净利润快速增长 [91] - 采用相对估值法,选取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医脉通为可比公司,考虑 2025 年为利润释放起步阶段,给予 40 倍 PE,合理估值 62 亿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