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及生物科技
搜索文档
【读财报】港股10月回购透视:合计回购超93亿港元 小米集团-W、中国飞鹤等加速回购
新华财经· 2025-11-07 07:23
港股市场2025年10月回购总览 - 2025年10月港股共有94家上市公司发起回购,累计回购5.25亿股,回购金额合计达93.7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92.71亿港元上升1.09% [1][2] 重点公司回购动态 - 腾讯控股、汇丰控股及小米集团-W的10月回购金额居于前列 [2] - 小米集团-W 10月回购金额为12.84亿港元,回购数量为2677万股,公司于10月明显加大回购力度,2025年前10月合计回购15.37亿港元 [7] - 中国飞鹤于10月加大回购力度,回购金额达到1.28亿港元,回购数量为3094.5万股 [7] - 康宁杰瑞制药-B进行年内首次港股回购,金额为1470.42万港元,回购数量为112.1万股 [7] 行业回购分布 - 发起回购的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软件服务、其他医疗保健等行业 [1][8] - 软件服务行业实施回购金额及回购公司数量均居首位,回购金额达到36.41亿港元,实施回购公司数量为13家 [8] - 其他医疗保健行业的实施回购公司数量居前,达到11家 [11] - 药品及生物科技行业实施回购的公司数量同样较多 [11]
港股策略月报:2025年11月港股市场月度展望及配置策略-20251103
浙商国际金融控股· 2025-11-03 19:47
核心观点 - 报告对港股市场中短期走势保持谨慎乐观态度,认为市场周月线级别趋势已进入右侧区间,即使短期有波折亦不建议悲观 [3][6] - 板块配置看好三大方向:受益于政策利好的高景气行业(新能源、创新药、AI科技)、低估值国央企红利板块、以及受益于降息周期的香港本地防御性红利股 [3][6][88] 2025年10月港股市场表现回顾 - 10月港股市场走势冲高回落,恒生指数在10月2日触及月内高点后调整,于10月17日下探至接近25000点,较月内高点回落超过2200点,月末失守26000点大关 [4][13] - 市场风格转向防守,前期热点科技、医药板块大幅回调,而能源、公用事业和金融业出现明显反弹 [14] - 市场估值有所回落,截至10月末恒生综指PE(TTM)为12.76,较上月末的13.18下降;5年PE估值分位点为81.69% [20] - 南向资金10月净买入额为925亿港元,净流入规模环比回落但仍强劲;截至10月底累计净买入额已超过1.2万亿元人民币 [25][74] 港股市场宏观环境解读:国内经济 -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实际GDP同比增长4.8%,前三季度累计增长5.2% [31] -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3.0%,显示消费刺激政策效用弱化;出口(以美元计)同比增8.3%超预期,进口同比增7.4% [32][33] - 9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跌7.1%,其中地产投资跌幅超20%,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亦同比下跌 [36] - 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6.5%超预期;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21.6%,但高增速主要受去年同期低基数(-27.6%)提振 [40][42] - 9月CPI同比-0.3%,核心CPI同比连续4个月改善至1.0%;PPI同比-2.3%,降幅持续缩窄 [44][45] - 9月新增社融3.53万亿元,同比少增0.23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1.29万亿元,低于预期 [47][48] - 10月制造业PMI为49.0,低于预期和前值;非制造业PMI为50.1,略有改善 [58][59] 港股市场宏观环境解读:政策与海外 - “十五五”规划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强调科技自立自强和扩大内需 [64] - 10月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但主席鲍威尔表态偏鹰,导致市场对12月降息预期下降 [65][76] - 9月美国CPI同比3.0%,核心CPI同比3.0%,均低于市场预期 [67] - 9月美国ADP就业数据意外萎缩,减少3.2万人;10月Markit PMI初值超预期,综合PMI初值54.8 [70][71] 2025年11月港股市场展望及配置策略 - 基本面仍偏弱但处于筑底期,资金面环境短期回落,政策面聚焦科技创新和扩大内需,情绪面面临回调压力 [5][87] - 配置策略延续看好三大主线:政策利好型高景气行业、低估值国央企红利板块、香港本地降息受益股 [6][88] - 月度十大金股包括腾讯控股、中国移动、归创通桥、中国财险等公司 [89]
科伦博泰生物-B(06990):sac-TMTESMO发布两项III期临床数据,BIC潜力持续验证
天风证券· 2025-10-22 21:15
投资评级 - 对科伦博泰生物-B(06990)维持“买入”评级 [6] 核心观点 - 公司核心产品 sac-TMT(SKB264,芦康沙妥珠单抗)在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上公布了两项III期临床研究的积极结果,验证了其“同类最佳”(BIC)潜力 [1] - sac-TMT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乳腺癌(BC)领域均显示出卓越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 [2][3][4][5] - 基于核心产品商业化的顺利进展,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将实现显著增长,分别为20.84亿元、28.76亿元和46.63亿元,并预计在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61亿元 [6] 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数据 - sac-TMT 在治疗EGFR TKI耐药后的EGFR突变NSCLC患者的III期OptiTROP-Lung04研究中,对比化疗显示出显著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获益 [2] - 具体数据:客观缓解率(ORR)为60.6%(sac-TMT组)对比43.1%(化疗组);中位PFS(mPFS)为8.3个月对比4.3个月,风险比(HR)=0.49;OS分析显示sac-TMT组OS未达到,化疗组为17.4个月,死亡风险降低40%(HR=0.6)[3] - sac-TMT 是全球首个在此类患者群体(2L)中作为单药治疗显示出显著OS获益的抗体偶联药物(ADC)[2][3] - 安全性特征可控,口腔炎发生率较高但多为轻微(3级事件仅4.8%),眼表毒性发生率低(9.6%,均为1-2级),未观察到间质性肺病(ILD)或肺炎 [3] 乳腺癌(BC)临床数据 - 在HR+/HER2-乳腺癌的OptiTROP-Breast02 III期研究中,sac-TMT 对比化疗显示出显著优势 [4] - 具体数据:ORR为41.5%(sac-TMT组)对比24.1%(化疗组);mPFS为8.3个月对比4.1个月,HR=0.35 [4] - 临床获益与HER2表达水平无关,在HER2高表达和低表达亚组中均观察到一致的PFS获益(HR分别为0.39和0.31)[4] - 尽管OS数据尚未成熟(中位随访7.4个月),但已显示出明确的获益趋势(OS HR=0.33)[4] - 安全性可控,常见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为血液学毒性,口腔黏膜炎主要为1-2级,≥3级腹泻发生率为1.0%,ILD/肺炎发生率低(1.5%)[5]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为20.84亿元,2026年增长至28.76亿元,2027年达到46.63亿元 [6]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6.22亿元,2026年收窄至-1.30亿元,2027年扭亏为盈至5.61亿元 [6]
基石药业-B(02616):三抗在ESMO展示出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信号
天风证券· 2025-10-22 10:30
投资评级 - 对基石药业-B(02616)维持“买入”评级 [6]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基石药业的CS2009(PD-1/VEGF/CTLA-4三特异性抗体)在2025年ESMO年会上展示出初步的有效性数据及良好的安全性数据,且随访时间延长后发现更多有效性信号,看好后续三抗临床及商业化潜力 [6] 临床数据表现 - CS2009的I期临床研究截至10月19日纳入72例晚期实体瘤患者,其中72.2%的患者仍在治疗,超过51%的患者前线接受过免疫治疗,中位随访期为1.9个月 [1] - 药物安全性良好:3级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9%,3级以上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2%,未发生4级或5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3] - 在较短随访时间内,CS2009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和导致停药的TRAE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免疫治疗双抗及联合疗法 [3] - 所有剂量组均观察到抗肿瘤活性且呈现剂量依赖性上升趋势,中位随访时间约2个月时,客观缓解率为12.2%(6/49),疾病控制率为71.4%(35/49) [4] - 分剂量组看,1-10mg组客观缓解率为10%(2/20),20mg组为5.9%(1/17),30mg组为22.2%(2/9),45mg组为33.3%(1/3) [4] - ESMO会后一例免疫治疗经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现从疾病稳定到部分缓解的疗效提升 [4] 药物作用机制 - CS2009通过PD-1、CTLA-4以及VEGFA臂之间的多靶点协同作用增强在肿瘤微环境中的抗肿瘤活性,同时有效规避对外周CTLA-4单阳性T细胞的干扰,显著拓宽治疗窗 [2] - 在肿瘤微环境中,CS2009通过亲合力驱动的协同性双靶向结合机制,优先结合双阳性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面的PD-1与CTLA-4,大幅提升其检查点抑制活性 [2] - 在外周,CS2009的CTLA-4臂由于低亲和力,不会阻断CTLA4/CD80的相互作用,使得外周的CTLA4单阳性T细胞免于过度激活,降低系统性毒性 [2] 临床开发进展 - CS2009的II期研究已在澳洲完成首例患者入组,预计在2026年第二季度的ASCO大会上将公布更多数据 [5] - III期注册性临床方案预计于2026年启动,包括一线非小细胞肺癌(AGA阴性, PD-L1 TPS>=1%)、一线鳞状和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联合化疗)、经治晚期/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二线及以上)以及其他一线实体瘤适应症 [5] 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总体收入分别为1.23亿元、8.29亿元、11.2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68.25%、575.37%、35.81% [6] - 预计2025-2027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13亿元、0.93亿元、3.07亿元 [6]
和誉-B(02256):口服PD-L1与多药联用布局,目标患者群体囊括近半NSCLC患者
天风证券· 2025-10-09 11:28
投资评级与财务预测 - 对和誉-B维持“买入”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22.88港元,当前价格为19.62港元 [5]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30亿元、6.85亿元和6.37亿元 [5]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5亿元、0.70亿元和1.02亿元 [5] 核心产品ABSK043的临床进展与优势 - ABSK043是一款口服PD-L1小分子抑制剂,其联合KRAS G12C抑制剂戈来雷塞治疗KRAS G12C突变NSCLC的临床申请已获批准 [1] - 在实体瘤I期临床中,ABSK043在未接受过ICI治疗的10例肺癌患者中客观缓解率为40%,EGFR突变和KRAS突变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均为50% [2] - ABSK043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在77例患者的I期临床中,87.0%患者出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其中29.9%为≥3级,未出现周围神经病变 [2] - ABSK043具有短半衰期、无Fc结构域、无免疫原性及口服用药四大优点,专为联合治疗设计 [3] - ABSK043与艾力斯的第三代EGFR TKI伏美替尼联用治疗NSCLC的II期临床试验预计于2025年第四季度读出初步安全性数据 [3] ABSK043的市场潜力与联合疗法布局 - ABSK043联合疗法针对的KRAS和EGFR突变类型约占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的45%-60%,覆盖近半患者市场 [2][3] - 该联合疗法布局涵盖一线、二线、辅助及新辅助治疗场景,与KRAS或EGFR抑制剂联用可增强疗效且无重大安全性问题 [3] - 除NSCLC外,ABSK043还开展了单药治疗实体瘤的I期临床,以及与FGFR2/3抑制剂ABSK061联用治疗实体瘤的II期临床试验 [3] 其他核心研发管线的里程碑事件 - KRAS G12D抑制剂ABSK141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同类最佳口服生物利用度和良好安全性,预计2025年下半年获得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批准 [4] - 泛KRAS抑制剂ABSK211对多种KRAS突变具有广泛抑制作用且效力卓越,预计2026年进入临床阶段 [4] - CSF-1R抑制剂ABSK021(Pimicotinib)针对腱鞘巨细胞瘤的适应症预计于2025年下半年向美国FDA递交新药上市申请 [4] - 靶向两个泛癌靶点的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预计于2026年初获得临床前候选药物 [4]
科伦博泰生物-B(06990):SKB264NSCLC2L研究入选2025ESMO主席论坛,具有BIC潜力
天风证券· 2025-10-08 22:42
投资评级 - 报告对科伦博泰生物-B(06990)的6个月投资评级为“买入”(调高评级)[6] 核心观点与盈利预测 - 基于核心产品商业化进程顺利,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84亿元、28.76亿元和46.63亿元 [6]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2亿元、-1.30亿元和5.61亿元 [6] - 公司核心产品芦康沙妥珠单抗(SKB264)的两项关键临床研究均入选2025 ESMO大会最新突破性摘要,其中OptiTROP-Lung04研究获选主席论坛进行口头报告,彰显国际学术界对其治疗潜力的认可 [1] SKB264在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的进展 - SKB264于2025年3月在中国内地获批用于EGFR突变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三线治疗 [2] - 针对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的新药申请已于2024年10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并被纳入优先审评 [2] - 支持二线治疗新药申请的III期临床试验OptiTROP-Lung04达到由独立影像评估委员会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主要终点,显示SKB264在无进展生存期方面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改善 [2] - 在治疗经治的罕见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II期研究中,SKB264的客观缓解率达到35.7%,疾病控制率为85.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9.5个月 [3] - 针对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SKB264正在中国内地开展针对PD-L1 TPS < 1%患者的III期临床,以及针对PD-L1 TPS ≥50%亚组的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 [3] SKB264在乳腺癌领域的进展 - SKB264于2024年11月获批用于三阴性乳腺癌二线治疗 [4] - 针对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二线治疗的新药申请已于2025年5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 [4] - 支持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新药申请的III期研究OptiTROP-Breast02已达到预设的主要终点,SKB264单药在独立影像评估委员会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方面实现具有显著统计学与临床意义的改善,并在总生存期方面呈现获益趋势 [4] 产品规格与可及性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期批准SKB264新增100mg规格上市,新规格将进一步优化临床给药方案,提升治疗便捷性与依从性 [5]
荃信生物-B(02509):自身免疫赛道东风已至,高效研发平台构建差异化管线新格局
天风证券· 2025-09-29 19:58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40.25港元[5][6] 核心观点 - 自身免疫及过敏性疾病生物药市场潜力广阔 中国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363亿元增长至2030年1355亿元 生物制剂占比从48.1%提升至65.6%[2][29] - 公司凭借兔抗体开发平台构建差异化管线 覆盖皮肤、呼吸、消化和风湿四大疾病领域 单抗管线进入密集兑现期 双抗矩阵蓄势待发[3][4][17] - 2025H1营业收入2.06亿元 同比增长359.69% 主要来自QX030N海外授权首付款及研发里程碑收入[1][25] 公司研发平台与管线布局 - 兔抗体开发平台兼具高活性抗体筛选和早期商业可行性评估功能 年产出能力支持10余个单抗项目早期发现[43][44] - 单抗管线包括:QX001S(国内首个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药) QX002N(IL-17A 完成AS III期试验) QX005N(IL-4Rα 获突破性疗法认定) QX004N(IL-23p19 银屑病III期) QX008N(TSLP COPD II期入组) QX013N(中国首款c-kit靶向生物药)[3][17][18] - 双抗管线包括:QX030N(完成海外New Co交易 获1000万美元首付款) QX027N(中国IND受理) QX035N(拟2026Q4中美IND) QX031N(拟2025Q4中美IND)[4][53] 商业化合作进展 - 与华东医药合作QX001S和QX005N 授予中美华东大中华区QX005N排他共研及推广权[5][17] - 与翰森制药就QX004N在大中华区域订立独家授权协议 已收到Ps III期里程碑付款5800万元[5][106] - 与健康元就QX008N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呼吸系统适应症达成合作协议[5] - 与Caldera Therapeutics就QX030N签订全球独家许可协议[5]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2亿元、4.41亿元、5.93亿元人民币[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9亿元、-0.86亿元、0.28亿元人民币[5] - 给予2025年26倍PS 对应目标价36.85元人民币(40.25元港币)[5] 行业市场数据 - 中国银屑病市场规模2030年预计达306.5亿元[2] - 中国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人数2022年为390万人 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达463亿元[2] - 全球过敏性疾病药物市场规模2030年预计达7943亿元 中国市场达1633亿元[35][36]
药师帮(09885):平台+自营表现稳健,自有品牌推动利润加速增长
天风证券· 2025-09-28 21:1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98.43亿元 同比增长11.66% [1] - 2025H1归母净利润0.78亿元 同比增长258.01% [1] - 2025H1扣非归母净利润0.78亿元 同比增长1602.64%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2.57亿元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5.51亿元 [1] 平台业务表现 - 平台业务收入4.36亿元 同比略微下降 [2] - 平台月均SKU数量约400万个 [2] - 中药饮片SKU数量12.5万个 同比增长22.5% [2] 自营业务表现 - 自营业务收入93.89亿元 同比增长12.5% [3] - 自营月均SKU数量48万个 较期初增长5.8万个 [3] - 半日达同城订单占比提升至70% [3] - 退货率下降至0.4% [3] 自有品牌业务突破 - 厂牌首推业务交易规模10.8亿元 同比增长115.6% [4] - 自有品牌交易规模8.52亿元 同比增长473.4% [4] - 大单品乐药师藿香正气口服液在基层医疗终端取得突破 [4] 盈利预测调整 - 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1.56亿元上调至1.79亿元 [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3.73亿元上调至4.03亿元 [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6.02亿元上调至6.50亿元 [5]
石药集团(01093):2025年上半年业绩承压,看好公司创新兑现长期价值
天风证券· 2025-09-28 20:57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8] 核心观点 - 石药集团2025年上半年业绩承压,收入132.73亿元同比减少18.5%,净利润25.48亿元同比减少15.6%,主要受集采全面执行影响 [1] - 成药业务收入102.48亿元同比下滑24.4%,扣除授权收入后产品销售收入同比下滑32.3%,其中神经系统下滑28.3%、抗肿瘤下滑60.8%、抗感染下滑28.2%、心血管下滑29.3% [2] - 创新药管线进展积极,2025-2027年多款创新药将申报上市,包括SYS6010、KN026、多西他赛(白蛋白结合型)、JSKN003、JMT101、TG103等 [2] - 授权收入成为重要增长动力,2024年至今落地6项BD合作,包括Lp(a)、MAT2A、ROR1 ADC等项目,2025年7月SYH2086授权首付款1.2亿美元尚未确认 [2] 研发管线进展 - EGFR ADC SYS6010获美国FDA三项快速通道资格(FTD)和中国NMPA突破性疗法认定(BTD),已启动EGFR突变III期临床 [3] - HER2双抗KN026(安尼妥单抗)新药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用于HER2阳性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基于关键II/III期临床试验(KC-WISE)显示显著疗效提升 [4] - 2025年多项临床数据将公布:10月ESMO大会披露KN026胃癌III期、希美替尼实体瘤I期等数据;12月ESMO Asia披露JMT101联合多西他赛白蛋白II/III期数据;12月SABCS披露西罗莫司(白蛋白结合型)乳腺癌数据 [5] 财务预测 - 预测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3.98亿元、301.45亿元、322.42亿元 [6]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21亿元、59.40亿元、64.57亿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