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业
搜索文档
嘉陵江畔游六合(云海之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06 09:59
公司历史与规模 - 公司前身为南充丝二厂,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职工及家属规模最大时近万人[1] - 公司拥有内部小火车轨道系统,用于运输原材料蚕茧和成品丝织物[1] - 公司诞生于百余年前,位于嘉陵江畔高坪都京坝的朱凤山下[1] 公司当前运营与转型 - 公司已将历史小火车改造为旅游交通工具,供游客体验[2] - 公司在存续的少量生产车间中仍使用现代化机器进行生产[2] - 公司园区内保留了大量历史建筑,如托儿所、幼儿园、子弟校、职工食堂等,展现了当年的工作生活场景[2] - 公司园区内设有六合剧场,上演《东方丝源》杂技情景剧,剧目包含丝源、丝魂、丝恋、丝都、丝路等篇章[4] 行业历史地位 - 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苏、浙、皖、粤、鲁等主要蚕丝区被日军侵占,南充当时的蚕丝产量在四川省内位列前位,公司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2] - 公司所在地南充自古有缫丝养蚕传统,丝绸水路贸易曾非常兴盛[1] 公司资产与旅游资源 - 公司园区内有望江茧站,原为方便蚕农销售蚕茧而建,现已成为丝绸博览园的主要观赏点之一[2] - 公司园区内栽种有大量银杏树和桑树,其中包含张澜先生栽种的参天桑树[2] - 公司园区内除工业建筑外,还有肥沃沙地用于栽种栀子花和蔬菜[2]
古老中国丝绸扮靓现代生活
新华网· 2025-05-28 13:31
行业趋势 - 苏州丝绸博物馆2023年接待游客52.2万人次,同比增长一倍多,2024年前4月接待近20万人次 [2] - 国风国潮兴起推动年轻人对传统丝绸服装及新产品的需求,丝绸外销市场覆盖欧盟、美国、日本、金砖国家及"一带一路"国家 [2][5] - 中国蚕茧和生丝产量占全球80%以上,丝绸织造起源于4800年前,江南地区为重要制造地 [2][4] 产品与技术 - 博物馆展示明代二品文官官服原件、宋代皇后礼服复制品及宋锦漳缎织机(最大长8米高3.6米) [4] - 现代应用案例包括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礼仪服、APEC领导人服装、探月工程吉祥物"兔星星"太空服 [5][6] - 数字化古代纹样授权收益达30-40万元,衍生品涵盖箱包、丝巾、美容产品、汽车装饰等 [6] 产业链发展 - 家蚕养殖业因需求增长扩张,科研团队开发新饲料替代桑叶并实现冬季养殖及彩色蚕丝生产 [6] - 明代苏州丝绸服饰颜色达120多种,明清时期姑苏东城为全国丝绸业潮流中心 [5] 文化与国际影响 - 丝绸被用于国际文化交流,如威尼斯汉服巡展,博物馆与北京邮电大学合作AI纹样研究 [6] - 苏州丝绸博物馆位于1931年丝绸厂原址,兼具历史与现代教育功能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