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

搜索文档
(乡村行·看振兴)长白山下“参”情巨变:产业转型迎来金色丰收季
中国新闻网· 2025-10-08 12:00
(乡村行·看振兴)长白山下"参"情巨变:产业转型迎来金色丰收季 中新网吉林敦化10月8日电 (记者 郭佳)金秋时节,吉林省敦化市额穆镇的人参田里一派繁忙景象。39岁 的温明泉站在地头,看着人参被一株株挖出,脸上难掩喜悦。工人们紧随其后,分拣、去泥、分级,动 作紧凑而熟练。 温明泉一边指挥,一边算着经济账:"好参一斤能卖到两百元,普通的也能卖五六十元。一垧地(15亩) 算下来,净利润能达到六七十万元。" 地处长白山西麓的敦化市,是吉林省人参种植第一大县。这里的园参留存面积达12万亩,林下参也有 2.8万亩,两项数据均居全省首位。得益于坡地较多和中温带冷凉气候,敦化为人参提供了绝佳的生长 环境。 如今,敦化的参农不再只是泥土中的耕耘者,更成为了产业链上的主动布局者。从原料输出到品牌自 立,从单一种植到多元加工,这条转型之路正在缓缓拓宽。(完) 作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人参产区,敦化市曾长期面临"高产却不高效"的尴尬——大量鲜参在收获后直接 被运走,参农大多只能充当原料供应商,加工与品牌附加值流失外地。 "我们这儿没有人参交易市场,卖参得跑去外地,路远不说,价格还得别人定。"温明泉道出了当地众多 参农的共同困境。原料外 ...
百年官参局飘药香 中医市集成吉林文旅新热点
中国新闻网· 2025-10-04 09:32
今年复原重建后,吉林官参局成为当地重要的文旅地标。"十一"假期前两日,已接待游客2.26万人 次。 3日当天,灰墙拱窗的官参局建筑群内人流如织。义诊区内,资深中医师为游客免费诊脉;体验区 前排起长队,工作人员引导游客参与称重、研磨、配制等互动环节。中药香囊制作、针灸演示等活动也 吸引大量游客驻足。 3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市集在吉林官参局鸣锣开集,吸引数千中外游客到场体验。 这场融合中医药文化、养生体验与历史遗迹探索的"养生游",让这处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历史机构 又一次热闹起来。 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的吉林官参局,曾是清代管理人参事务的行政中心和专卖市场。通过推 行"七年根""参票"等专营制度,对人参的采挖、贸易进行管理,对东亚地区人参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游客参加义诊环节。 石洪宇 摄 据史料记载,吉林官参局与盛京、宁古塔官参局齐名,是清代重要的官参管理机构之一,其存续时 间长、官署规模大,地位显著。复原重建后,三大主题展区详细展示了吉林市人参产业的历史地位和文 化优势。 近些年,随着公众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中医药的保健、养生功能受到热捧。东北文旅重镇吉林市创 新文旅融合模式,推动官参局等文博场 ...
凌晨3点开市,超1000人摆摊!吉林集安早市火出圈→
搜狐财经· 2025-10-02 21:11
(央视财经《天下财经》)在吉林集安,一个早市每天从凌晨三点到上午九点半准时开启。这个原本只为街坊邻居服务的 露天市场,去年竟吸引了350万人次的游客,成为集安旅游的"必打卡地"。 集安早市,占地1.2万平方米,分土特产、食品和自产三个区域,不仅有本地特产集安白桃、边条参,还有朝鲜族特色美食 打糕、泡菜等,产品丰富多样。 总台记者 要越:早上7点,在集安早市的入口,可以看到已经人潮涌动。集安早市原本是街坊四邻买菜的露天市场,现在变 成了"没来早市,等于没来集安"的网红打卡点。 早市能火,全是"真材实料"。一边是集安本地的土特产——人参、白桃,山葡萄,这些产品新鲜得像刚从地里拔出来一样; 另一边是朝鲜族的特色——打糕现打、辣白菜现拌,摊主的朝鲜语叫卖和招呼都成了集安特色。更妙的是,游客来到集 安,早上逛早市吃早餐,上午去高句丽遗址,下午去五女峰,一天行程顺顺当当。 这早市不光热闹,实在劲儿也足,带动1000多人直接摆摊。国庆中秋这几天,早市闭市都延长到中午12点,每天来逛的游 客比平时多了近三倍。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王昕宇 ...
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观展人数达12万人次
中国经济网· 2025-09-01 19:27
展会规模与参与情况 - 总展览面积达7.3万平方米 设置国际标准展位3620个 国内外参展企业1029户 [5] - 45个国家和地区20733名嘉宾参会 包括44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500强企业高管 [1][3] - 累计观展人数达12万人次 参展企业涵盖东北亚 欧美及一带一路国家275户 兄弟省市375户 省内379户 [1][5] 展览结构与特色 - 创新采用"4+2"展览框架 包含4个主题展馆和2个特色展区 [5] - 国际及港澳台特色商品馆汇聚43个国家地区264户企业 展示优势产业与文化旅游 [9] - 设置人参梅花鹿专区和吉菜文化体验区 展示吉林省特色产业新标准与新技术 [9] 行业技术展示重点 - 现代化产业馆集中呈现汽车零部件 石化 轨道交通 卫星 碳纤维 生物制药 氢能等领域最新产品 [7] - 开放合作馆展示东北亚国家经贸合作成果 东北地区产业协同创新 重点区域产业链承接成效 [7] - 新消费馆展出智能穿戴 智能家居 冰雪装备 首店首秀 养老装备及G331沿边旅游特色产品 [7] 展会成果与亮点 - 举办34场主体/主题/系列活动 构建多层级宽领域交流机制 [3] - 采用"展示+体验"融合模式 7万余种国内外品牌商品线上线下集中展示 [5] - 前沿科技展示密集 包含人工智能全生态链 智能机器人 航空材料 低空经济等最新技术 [1][7]
把无形资产转化为“真金白银”
辽宁日报· 2025-08-23 08:22
商标品牌战略核心目标 - 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计划到2027年实现商标服务体系显著优化 有效注册商标量持续增长 重点领域品牌培育取得突破性进展 [1] - 形成行政 司法 社会协同的商标保护格局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品牌动能 [1] 商标发展现状 - 全省目前拥有75万件注册商标 [1] - 品牌建设与商标资源衔接存在短板 存在重注册轻使用现象 [1] 农业品牌培育 - 强化农业品牌特色化 重点围绕人参 草莓等十大特色农产品 [2] - 培育一批品质过硬 特点鲜明 竞争力强的商标品牌 [2] 制造业品牌培育 - 推动制造业商标与专利融合 充分发挥组合效应 [2] - 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知名商标品牌 [2] 服务业与区域品牌建设 - 提升文旅 餐饮等领域差异化服务商标意识 [2] - 建立健全地理标志资源数据库 建立集体商标 证明商标为核心的母子品牌发展体系 [2] - 促进地理标志与乡村全面振兴 生态旅游深度融合 [2] 品牌保护措施 - 建立辽宁省重点商标服务指导名录 对纳入名录商标进行重点培育和保护 [2] - 运用大数据手段提升侵权线索识别效率 [2] - 完善司法与行政保护衔接机制 构建法律咨询 侵权预警等援助网络 [2] - 编制国际商标注册指南 建立跨境维权服务平台 降低企业出海风险 [2] 品牌价值转化 - 畅通商标交易渠道 鼓励企业开展授权许可 质押融资等运营活动 [3] - 推动金融机构开发商标质押贷款及配套保险产品 [3] - 建设商标品牌指导站 加强人员培训与优秀案例推广 [3] - 建立商标代理行业信用监管档案 保障市场秩序健康有序 [3]
人参有“体检报告”,受到市场青睐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4 05:50
林下参种植科技化转型 - 公司构建林下参全过程可视化闭环管理体系 包括种植生长 日常管理和采挖环节 并配备电子围栏防入侵功能[1] - 公司联合北华大学成功申报"智能化人参籽采摘机器人研发"和"林下参原生态播种机研发"两项省级农业科技项目[3] - 通过林下参溯源标记系统 消费者可扫码查看从播种到采收的全周期记录 包括PH值和重金属含量等土壤数据[2] 人参产业规模与产值 - 二道江区发展人参种植6000余亩 其中林下参达5461亩 上半年实现综合产值5300万元[2] - 吉林省拥有人参食品 药品 保健品 化妆品和生物制品五大系列产品 共计3000多个品种[3] - 通化市森林覆盖率66.6% 依托长白山腹地资源优势成为国内重要道地人参种植基地[1] 产业链延伸与市场认可 - 人参深加工产品包括京辉药业红参加工工艺优化 万通山葡萄酒推出的西洋参山葡萄酒系列[3] - 酒店餐饮端开发人参鸡汤和人参锅包肉等菜品 其中人参锅包肉日销量达30-50盘[2] - 市场规范化程度提升 人参产品实行本地检测加省级认证备案的双重质量管控体系[3] 行业政策与专家评价 - 中国工程院院士公开肯定林下参电子围栏建设 强调长期生长周期需科技监管替代人工盯守[2] - 省级政府推动种植方式转变 市场交易规范化和精深加工发展 促进产业高质量转型[3] - 行业定位"向新图强 以质取胜"发展战略 获得外地客商对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积极反馈[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如何突破“四难”,多方专家支招
第一财经· 2025-08-11 13:34
核心观点 -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可以协同推进 通过正确的发展理念和机制创新 实现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1][4][5] -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难度量 难抵押 难交易 难变现"的普遍问题 需要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和转化路径 [1][5][7] - "两山"转化需要完成自然生态化 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绿色化三次转化 形成完整的路径循环链 [5][7]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探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 是对工业文明生态危机的反思 [2] - 采用点面结合 标本兼治方式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核心是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生态民生议题 [2] - 遵循生态保护一般规律并结合地域特色 探索不同区域生态生产力的科学激活方式 [3][4] - 东北地区案例: 通过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 发展林下经济(人参 木耳)和森林康养产业 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4] 机制创新与政策支持 - 需要体制机制创新 包括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完善绿色产业扶持政策 [4]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文件提出 到2025年解决生态产品"四难"问题 [5] - 需要从生态产品权属确定 交易体系构建和市场主体培育三方面发挥市场平台作用 [7] - 强化科技创新赋能 提升试点实践经验的引领作用 [7] 产业发展方向 - 未来应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8] - 重点发展绿色制造业 绿色服务业 绿色能源产业 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 [8] - 持续优化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工具箱 发挥绿色金融牵引作用 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 [8] - 自然生态的产业化经济化和产业经济的数字化智能化是两个重要实践领域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7] 区域实践与借鉴意义 - 浙江经验证明: 正确发展理念下充分发挥生态优势 可在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实现经济发展 [1][4] - 该经验对生态环境脆弱 发展模式粗放地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4] - 地方高校应搭建平台智库 锚定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 提供智力支持和实践探索 [7]
青州仰天山“点绿成金”:千亩林下参园绘就“两山”新画卷
齐鲁晚报· 2025-08-08 12:33
生态种植模式创新 - 潍坊青州仰天山建成规模逾千亩的生态人参种植基地,实现人参从移栽到自然繁殖的完整生命周期[1] - 采用林下药材生态种植模式,推动"林""参"深度融合,成为精准开发林下空间资源的典范[1] - 人参种植成功的关键在于仰天山独特的"森林小气候":夏季最高温28度、郁闭度0.8、pH值5-6的微酸性腐殖质土壤[5] 产业链延伸与价值提升 - 人参种植从原料销售延伸至保健品、药品、护肤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6] - 通过食品厂、实验室、化妆品研发中心等多渠道释放人参价值,实现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6] - 林下经济模式形成种植、养殖、采集与森林旅游相结合的复合产业体系[6] 区域经济发展示范 - 仰天山人参基地的成功带动更多林下经济项目在青州市落地,形成产业集群效应[7] - 林下经济成为连接"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黄金纽带,投入轻巧且回报较快[6] - 该模式是深化林权改革、推动绿色增长的有效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6][7]
特色产业“链”动乡村振兴
经济日报· 2025-07-26 09:11
农业资源优势转化 - 吉林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每10斤商品粮中就有1斤来自吉林,同时盛产人参、鹿茸、灵芝、木耳等特色物产 [1] - 人参产业面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类单一等问题,需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吉林博大农林生物科技通过设立标准化种植基地确保品系纯正、品质优良 [1] 标准化生产与现代农业科技 - 延边州汪清县传统木耳生产方式效率低下,汪清桃源小木耳实业通过自动化菌包加工生产线显著提升产量和效率 [2] - 吉林实施百万亩棚膜工程,建设标准化育苗中心、智慧菌仓等,发展黑木耳、灵芝、桑黄等特色产品,以及油豆角、蓝莓等优质果品 [2] 产业链延伸与产品创新 - 吉林博大农林生物科技开发人参奶茶、活性参巧克力等新潮产品,并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多元销售体系形成全产业链格局 [3] - 汪清桃源小木耳研制鲜炖玉木耳羹、木耳酱等深加工产品,并与大型连锁商超合作实现"五统一"模式,带动物流、电商等产业链发展 [3] 就业带动与农民增收 - 吉林博大农林生物科技带动1300余户农户就近就业,年户均增收约6000元,2024年直接用工达5.5万人次,劳动用工费用支出620余万元 [4] - 汪清桃源小木耳直接带动就业595人,间接带动2.1万人,培育"新型农民",并为无劳动能力农户提供代种代养模式 [4] 产业发展挑战与未来方向 - 农产品精深加工面临产业链短、设备老化、企业规模小等问题,产品需求降低、产能过剩问题凸显 [4] - 吉林省计划从破除政策壁垒、培育市场主体、延链补链、区域协作、品牌营销等方面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5]
延边电商这十年→勇闯跨境“新蓝海”
搜狐财经· 2025-07-24 12:53
延边电商十年发展概况 - 2015-2025年为延边电商蓬勃发展期 网络零售额从无到有增长至2024年的188 5亿元 同比增长16% 总量位居全省第三 [1][4] - 发展初期依托淘宝平台销售泡菜等特色产品及韩国日化用品 形成电商雏形 [1] - 十年间实现从小范围试点到规模化发展的嬗变 网商总数超6 1万 带动就业超20万人 [4] 三级联动电商生态构建 - 累计创建137个电商示范项目 获1 6亿元扶持资金 实现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全覆盖 [4] - 建成县乡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节点870余个 培训电商人才19万余人次 [4] - 依托81 5%森林覆盖率优势 重点推广人参 木耳等农产品及朝鲜族民俗食品 [2] 三产融合电商格局发展 - 与淘天 抖音等平台深化合作 开设天猫原产地旗舰店 京东延边馆等特色店铺 6家企业进入全省淘宝网商TOP10 [7] - 直播电商快速发展 2024年上半年直播网络零售额达10 97亿元 总量全省第三 其中"长有食品""桃沅木耳"等企业表现突出 [7] - 服务型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2%至30 8亿元 总量全省第二 通过"冰雪DOU是好风光"等活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7] 三国融通跨境电商布局 - 珲春 延吉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 建成保税物流分拨中心等基础设施 跨境电商1210保税出口模式使海外收货效率提升6天 [8][9] - 珲春保税中心入驻Ozon WB等平台 服务全国客户超2000家 2024年上半年跨境电商贸易额同比激增60 4%至43 6亿元 [9] - 创新"前店后仓+快配"模式 建立4家跨境电商O2O体验店 推出"延吉跨境通甄选"等平台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