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经济
搜索文档
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聚焦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聚力打好重点文旅产业链群建设硬仗”有关情况
陕西日报· 2025-10-30 09:09
新闻发布会核心观点 - 陕西省政府聚焦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聚力打好重点文旅产业链群建设硬仗 [5][31] - 文旅产业战略支柱作用日益凸显,上半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81% [5][31] - 锚定2025年度重点文旅产业链群总营收9100亿元、增长6%的发展目标 [6][32] 文旅产业基础与规模 - 前三季度8条重点文旅产业链群总营收预计超7900亿元,同比增长15.82% [6][32] - 省级11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56.62%,"四个一批"入库项目1713个,新开工244个、投产95个 [6][32] - 年初部署的52项重点工作任务已完成超85% [6][32] 产业链群发展动能 - 旅游景区及线路集聚A级旅游景区598家,新增星级旅游饭店11家,旅行社380家 [7][33] - 文化创意产业链规上玩具企业从45家增至52家,安康毛绒玩具产业集聚企业800余家,年产值75亿元 [7][33] - 出版发行产业链集聚规上企业408家,链主企业新华出版、北人印刷、西安印包基地营收分别增长26.87%、3.7%、4.6% [7][33] - 赛事经济产业链由陕体集团、中奥丝路2家链主企业发起成立企业联盟,首批加盟企业达150家 [7][33] 产业融合与创新活力 - 70余台旅游演艺项目每天吸引超10万名游客观看,释放文旅消费"乘数效应" [8][34] - "游陕西"智慧旅游平台累计服务游客594万人次,实现收入7.2亿元 [8][34] - 金融赋能渐成体系,15家合作银行向产业链群企业发放贷款11.93亿元 [8][34] - 实施"文旅+百业"工程,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规模质效齐增 [8][34] 市场消费与综合效应 - 前三季度接待入境游客58.46万人次,游客总花费9.4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5.61%、79.04% [9][35] - 53场大型营业性演出带动景区、餐饮、住宿等综合消费32亿元 [9][35] - 11家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接待消费者1.02亿人次,营收122.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5%、20.65% [9][35] - 2792场夜间活动促使夏夜消费占比提升至42% [9][35] 文化创意产业链成果 - "2025陕西省文化创意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促成85个文创IP与产业链项目集中签约,金额超2亿元 [12][13][38][39] - 活动吸引208家国际知名品牌、文旅企业等参与,现场达成合作意向52项 [12][13][38][39] - 发布《陕西省文化创意产业链蓝皮书》和《2025陕西省文化创意新品》,推动产业从"资源展示"向"商业落地"突破 [15][40] 赛事经济发展亮点 - 前三季度举办各级各类赛事活动近2500项、8.5万余场,吸引近100万人次参赛、800余万人次观赛 [17][42] - 赛事经济活动拉动经济近140亿元,产业链相关产业规模预估达670亿元 [17][42] - 西安、榆林发放体育消费券近700万元,拉动消费超5000万元 [18][43] 会展业发展情况 - 今年1-9月全省举办规模以上会展活动201场次,展览面积超200万平方米,参展观众超480万人次 [21][46] - 构建西安核心引领、各市区特色发展的会展产业生态圈,推动会展与商业综合体、商旅名街等融合发展 [21][22][47][48]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 今年1-9月全省休闲农业接待8745.08万人次,营业收入59.46亿元 [23][49] - 打造8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发布20个陕西魅力休闲乡村、15个陕西特色魅力田园 [24][49] - 向社会推介发布省级精品线路74条,其中5条获全国现场推介 [24][49]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示范先行开创服务贸易新局
搜狐财经· 2025-08-02 10:57
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 - 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 [1][3] - 五年来北京实际使用外资661.8亿美元,占全国8.4%,其中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超九成 [1][5] - 2022至2024年进出口连续三年突破3.6万亿元,服务贸易规模稳居全国前三,2021年以来年均增速达9.4% [1][5] - 自贸试验区各片区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市比重从不足10%跃升至超20% [1][5] 服务业开放政策实施 - 累计实施70余项全国突破性政策,推广80余项创新成果,形成试点—突破—推广的良性循环 [2][15] - 2020年首批"两区"任务基本落地,2023年国务院批复的服务业扩大开放2.0方案实施率超90% [2][16] - 落地全国首家外商独资券商、期货公司等200家中外资金融机构 [16] - 康达行健成为全国首家外商投资人体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企业 [16] 服贸会发展成效 - 服贸会已成为中国服务贸易的"晴雨表"和国际合作的"连心桥",每年举办200余场论坛会议活动 [7][8] - 历届展会促成近千项合作协议,覆盖数字贸易、绿色经济、跨境金融等前沿领域 [8] - 四届服贸会累计吸引客流超120万人次,带动941家企业入驻首钢园区 [8] - 2025年服贸会筹备工作正推动园区功能迭代,澳大利亚作为主宾国组织近60家机构和企业参展 [9] 自贸试验区与综保区建设 - 自贸试验区在全国首批开展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全面落实30余项试点措施 [9] - 天竺综保区医药进出口货值突破千亿,大兴机场综保区2024年进出口额同比增长4倍 [10] - 北京综保区五年间从1家扩容至4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10] - 亦庄综保区聚焦新质生产力,探索先进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融合发展 [10] 重点园区产业发展 - 丽泽金融商务区入驻企业超1300家,税收年均增速达两位数 [10] - 中关村延庆园2024年无人机产业产值同比增长47.7%,营收同比增长50.2% [10] - 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园区形成金融、高端制造、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集群 [10][11] - 阿斯利康、赛诺菲等外资企业加码投资,200家中外资金融机构落地 [11] 制度创新成果 - 率先开展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打通私募股权二级市场流通渠道 [17] - 设立全国首个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吸引150余家数字经济企业及9个服务平台落地 [17] - 制定碳排放权及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规则,累计成交230余万吨、2亿元 [17] - 制定全国首个场景化、字段级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首批覆盖5大领域 [17] 外资企业发展 - 五年间新设外资企业近7900家,2024年在京新设外资企业2012家,同比增长16.4% [20][21] - 北京生物医药领域实际使用外资持续增长,阿斯利康25亿美元全球研发中心等重大项目加速落地 [21] - "两区"建设五年来累计入库项目3.39万个,落地项目2.29万个 [21] - 外资企业设立环节实现网上开办占比超95%、电子营业执照应用量达1.9亿次 [22] 营商环境优化 - 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建立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 [22] - 经开区推出"外资服务20条",提供"管家式"服务 [23] - 五年间累计召开超百场外资企业圆桌会议,直接推动超千项改革举措出台 [23] - "全球服务伙伴计划"吸引25家外资龙头企业加入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