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销售

搜索文档
网上农资销售乱象:“包治百病”的假农药和半吊子的“专家”
第一财经· 2025-05-29 15:03
电商平台农资销售乱象 - 网络农资销售领域乱象丛生,部分短视频博主冒充"农技专家"夸大宣传农资产品功效,销售质量难以保证的产品 [2] - 电商平台资质审核存在漏洞,不法商贩利用网络平台将伪劣农资销售至全国各地 [2][6] - 2023年湖北破获特大生产销售伪劣兽药案,涉案价值3000余万元,涉及9省份19家上游生产厂家 [6] 虚假宣传与伪劣产品案例 - 某农药公司宣传"量子"农药为德国与中国台湾共同研发,但无法提供专利或研发证据 [4] - 2024年广西法院审理案件显示,农户因使用虚假宣传的防冻剂导致砂糖橘冻害,获赔4万元 [6] - 2023年最高法院案例显示,被告销售草甘膦含量仅5%(标注30%)的劣质农药,涉案金额196万元,主犯被判刑8年 [7] 线上线下销售对比 - 线下农资销售面临价格战激烈、利润空间压缩及农户赊销导致的资金周转问题 [9] - 线上农资销售业务体量增速快,部分商家三五年规模即超线下十年,但不法商家利用低价诱饵销售伪劣产品 [10] - 部分农资公司尝试通过短视频引流赋能经销商,但要求经销商具备专业知识以避免误导农户 [10] 行业培训与监管需求 - 农业技术培训需至少1个月掌握基础常识,1年以上才能独立操作,短期速成"专家"多为虚假宣传 [11] - 行业呼吁市场监管部门从源头把控农资质量,电商平台需加强资质审核以杜绝伪劣产品流入 [11]
网上农资销售乱象:“包治百病”的假农药和半吊子的“专家”
第一财经· 2025-05-29 14:58
电商平台农资销售乱象 - 部分电商平台在资质审核方面存在漏洞,使不法分子能轻松注册网店销售假冒伪劣农资 [1] - 网络农资销售领域乱象丛生,虚假宣传和伪劣产品问题日益凸显 [1][5] - 最高法指出,电商平台发展伴随假冒伪劣问题,伪劣农资通过网络销售至全国 [1] 虚假宣传手段 - 短视频博主使用"一药治百害""生物科技大突破"等夸张话术吸引流量并带货 [1] - 自称"农技专家"的博主多为农业知识一知半解者,为商业利益夸大产品功效 [1] - 某农药公司宣传"量子"农药为德台共同研发,但无法提供专利或研发证据 [2] 伪劣产品案例 - 广西一农户因使用虚假宣传的"大某袄"防冻剂导致砂糖橘冻害,获赔4万元 [4][5] - 湖北破获特大伪劣兽药案,涉案3000余万元,涉及9省份19家生产厂家 [5] - 某伪劣农药草甘膦含量仅5%(标注30%),涉案销售金额达196万元 [5][6] 线上线下销售困境 - 线下农资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导致利润压缩,赊销问题加剧资金压力 [7] - 线上业务增长迅速,三五年规模可超线下十年,但低价诱饵销售伪劣问题突出 [7] - 部分农资公司尝试短视频引流,但需确保经销商具备专业知识以避免误导 [8] 行业呼吁与改进 - 农资产品质量是生命线,需从源头把控杜绝伪劣产品流入市场 [9] - 电商平台资质审核漏洞需填补,监管部门与平台应加强管理和监管 [9] - 正规农业技术内容因缺乏娱乐性关注度低,而伪专家夸张表述更吸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