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分析仪器
icon
搜索文档
沃特世Q2中国区业绩暴涨17%,收购BD何时释放增长潜力?
仪器信息网· 2025-08-07 12:01
导读: 沃特世Q2营收达7.71亿美元,同比增长8.9%;中国区营收达1.17亿美元,创近三年新高。此外,沃特世正式公布了收购BD的计划,称该收购将通过成本 与收入层面的协同效应,创造显著的价值增量。 特别提示 微信机制调整,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法看到我们的推送。 2025年8月4日,沃特世(Water s ) 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业绩,展示了其强劲的财务表现并宣布了一项具有变革性的收购计划。 2025年Q2,沃特世业绩表现如何? 财报显示, 沃特世Q2营收达7.71亿美元(约人民币55.6亿元),同比增长8.9%,环比增长达16.6%。 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仪器业 务:按固定汇率计算,仪器业务增长 4%, 液相色谱(LC)和质谱(MS)实现高个位数增长; 此外,作为沃特世重点布局的领域,经常性收入 (按固定汇率计算)也增长了 11%。 总体来看, 沃特世 Q2业绩延续了此前的增长势头,且超出预期。 沃特世 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Udit Batra博士表示:" 本季度,我们的团队持续展现卓越的执行力,再次取得优异业绩。这主要得益于仪器 更新需求的 ...
全球及中国高效液相色谱(HPLC)市场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搜狐财经· 2025-07-22 05:37
全球及中国HPLC市场概况 - 报告时间跨度为2025年至2031年,聚焦全球及中国高效液相色谱(HPLC)市场动态[1] - 美国关税政策对HPLC产业影响深远,包括全球供应链重构及中国企业国际化加速[1] - 研究目标包括政策影响分析及企业应对策略建议[1] 行业规模与预测 - 报告预测全球HPLC行业规模趋势,分乐观、保守、悲观三种情形[1] - 关税政策导致中国企业成本上升、市场准入压力增加[1] - 全球HPLC产能未来几年将稳步增长,主要地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4]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HPLC市场集中度高,少数领先企业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3] - 主要厂商包括Agilent、Waters、Shimadzu、Thermo Fisher等,其产品规格及市场表现被详细分析[5] - 近三年主要企业的收入、销量及价格数据被披露[3] 企业应对策略 - 建议从出口依赖转向全球产能布局,优化供应链韧性[4] - 提出市场多元化、产品创新与技术壁垒构建策略[4] - 强调合规风控与关税规避策略,渠道变革与商业模式创新[4] 产品与应用细分 - HPLC产品类型包括UVS、FD、RID、ED和CD,市场表现各异[4] - 应用领域涵盖药店、生物技术、CRO、学术、化学制品等[4] - 报告预测各类型产品和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4] 区域市场动态 - 新兴市场如东盟、俄罗斯、东欧、墨西哥、巴西、中东及北非被重点关注[4] - 传统市场与新兴市场的增长潜力被对比分析[4] 未来格局展望 - HPLC市场长期受技术创新、政策环境、市场需求多重因素影响[4] - 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角色被特别讨论[4]
全球及中国高效液相色谱(HPLC)运作状况及前景动态分析报告2025-2031年
搜狐财经· 2025-07-22 02:07
高效液相色谱(HPLC)行业核心观点 - 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对全球HPLC供应链产生显著影响,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饱和背景下加速国际化布局[4] - 行业规模预测呈现分化:乐观情形下2031年全球市场规模显著增长,悲观情形受贸易摩擦制约[4][9] - 中国企业面临成本上升与供应链重构双重挑战,需通过技术本地化与新兴市场开拓应对[4][5]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2024年全球Top 5生产商市场份额集中度较高,Agilent、Waters、Shimadzu构成第一梯队[4][14] - 2022-2025年全球HPLC销售收入预测显示头部企业年均增长率达8-12%,其中Agilent 2025年收入预计突破12亿美元[11][13] - 按销量计,亚洲厂商市场份额提升显著,2024年Shimadzu销量排名全球第二[11][13] 区域市场动态 - 北美和欧洲仍为主导市场,但东南亚产能占比从2020年18%提升至2025年24%[5][15] - 新兴市场如东盟、中东地区2026-2031年需求增速预计达15-2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7][15] - 中国本土产量占全球比重从2020年31%增至2025年38%,主要满足亚太区域需求[6][15] 产品与技术趋势 - UVS检测器类产品占据2024年收入份额42%,CD类产品增速最快(年增25%)[9][14] - 生物技术应用领域2020-2025年销量复合增长率达19%,显著高于制药领域[10][15] - 模块化HPLC系统成为创新焦点,主要厂商2025年新品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营收的8-10%[8][13] 企业战略动向 - 头部企业加速并购整合,2024年行业并购金额超5亿美元,涉及渠道与核心技术收购[4][13] - Waters在墨西哥新建生产基地,规避美国关税影响,2025年产能预计提升30%[6][13] - 中国厂商YoungLin通过价格策略(较同行低15-20%)快速拓展东欧市场[13][15]
苏州浪声:从便携赛道到光谱生态的破局之路
仪器信息网· 2025-07-18 11:00
公司发展历程 - 2012年成立之初选择从手持式X荧光光谱仪切入市场 面对国际巨头垄断格局 创始人杜亚明提出从细分场景逐个突破的战略 [5] - 2014年自主研发Super-FP算法 推出TrueX手持式X荧光分析仪 实现更精准的定量分析 [5] - 2018年推出便携式油品分析仪 可检测硫含量 广泛应用于石油原油 成品油和润滑油分析 并在海事系统获得大量应用 [5] - 2021年推出国产首款便携式XRD"映SHINE" 填补国内便携式X射线衍射仪空白 [6] - 2024年推出国内首款便携式全反射X射线荧光光谱仪(TXRF) 实现痕量元素分析技术突破 [6] - 2025年团队规模突破百人 从设备制造商向多技术平台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 [13] 技术创新与产品矩阵 - 核心技术创新包括Super-FP算法 X射线荧光光谱 晶体学等领域形成深度技术积累 [5][6][13] - 产品线覆盖多个领域:TrueX手持式X荧光分析仪(金属材料 环境保护等) PeDX便携式油品分析仪(石油化工 船舶燃料等) AOA系列环境在线监测仪(大气污染分析) [14] - 扩展产品包括SHINE便携式X射线衍射仪 FRINGE桌面式X射线衍射仪 手持式LIBS合金分析仪(采矿地质 生物制药 水泥建材等) [14] - 推出便携式X射线荧光-拉曼联用仪 台式X射线衍射仪等产品 获得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品提名 [6] 行业定位与战略转型 - 采用"细分场景突破-技术矩阵延伸-标准反哺生态"的差异化路径 推动国产科学仪器发展 [14] - 从垂直领域赛道逐步转型为中国光谱仪器行业重要企业 技术成果融入环保执法 工业质控及科研创新链条 [2][14] - 战略定位从设备供应商升级为行业解决方案提供者 持续推动检测效率革新 [14] 市场认可与行业影响 - 作为仪器信息网"创新100"项目成员 自2017年参与以来实现快速成长 [2] - 便携式油品分析仪获得行业用户一致认可 在海事系统大量使用 [5] - 多款产品获得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品提名 赢得用户信赖和行业认可 [6]
1255亿重组!医械巨头拆出核心
思宇MedTech· 2025-07-15 17:19
交易概述 - BD与Waters达成协议,将BD的生物科学与诊断解决方案业务剥离并与Waters合并,交易总估值175亿美元(约1255亿人民币)[1] - 交易采用反向莫里斯信托结构,Waters股东占合并后公司多数股权,BD获得40亿美元现金分配[1] - 交易预计2026年Q1完成,需监管和股东批准[1] - 合并后公司将覆盖分子分析到细胞检测的全产业链,瞄准精准医疗和生物制药市场[1] 战略动因 - BD持续聚焦核心医疗技术领域,如注射器、输液、药物递送系统和智能医疗设备[4] - Waters寻求转型,从依赖单次仪器销售转向诊断与服务领域,市场规模从200亿美元扩大至400亿美元[4] - 行业竞争加剧,Thermo Fisher和Danaher通过并购扩张,Waters需整合技术平台以应对劣势[5] 技术与协同效应 - 技术互补:Waters的LC-MS技术与BD的流式细胞术结合,覆盖分子到细胞的多层次解析[9][10] - 诊断与分析平台整合:BD的分子诊断与Waters的分析能力结合,支持多重诊断和生物分析表征[14] - 数据链一体化:从样本处理到数据分析构建完整解决方案[14] - 预计实现2亿美元成本协同和2.9亿美元收入协同,但产业协同价值更受关注[11] 市场机遇 - 全球生命科学仪器市场预计2030年达850亿美元,CAGR 5-6%,精准医疗和生物制药为增长重点[3] - 亚洲市场(尤其中国和日本)是重要增长动力,BD的亚洲布局将助力新公司扩张[3] - 合并后可开发多重检测产品,集成LC-MS与流式细胞术,提升生物制药研发效率[15] 公司背景 - BD:专注医疗设备、实验室设备及诊断产品,近年战略聚焦核心医疗技术[7] - 剥离业务包括BD Biosciences(流式细胞术)和BD Diagnostic Solutions(分子诊断)[13] - Waters:全球分析仪器领导者,产品涵盖液相色谱、质谱及热分析,正转型为综合解决方案公司[8] - 核心产品包括ACQUITY UPLC系统、Xevo质谱仪和TA Instruments[14] 未来展望 - 新产品与解决方案预计交易完成后1-2年内发布[6] - 监管审批(尤其反垄断审查)是关键时间节点[6] - 新公司有望成为精准医疗和生物制药的重要推动者[17]
研判2025!中国毛细管电泳仪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未来前景展望:生物医药研究爆发与环境监管趋严,驱动全球毛细管电泳仪需求持续攀升[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2 10:30
行业概述 - 毛细管电泳仪(CE)是一种以弹性石英毛细管为分离通道的高效分析仪器,利用高压直流电场驱动带电分子迁移,具有分离效率高、样品消耗少、分析速度快等特点 [2] - 全球毛细管电泳仪行业正处于技术深化与应用拓展阶段,2024年市场规模为2.5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4亿美元 [1][10] - 生命科学领域是核心增长引擎,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研究及生物制药质量控制推动需求 [1][10] 行业发展历程 - 1981-1989年为起步阶段,贝克曼库尔特推出首批商品化仪器,国内依赖进口设备 [4] - 1990-1999年为国产化探索阶段,紫外和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技术突破,但高端市场仍被进口垄断 [4] - 2000-2010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应用扩展至生物医学、环境监测等领域,国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5] - 2010年至今为国际化阶段,国产设备在微型化、集成化方面取得进展,逐步替代进口产品 [6] 行业产业链 - 上游包括弹性石英毛细管、高压电源模块(±30kV)、缓冲液等原材料及零部件 [8] - 中游为生产制造环节,下游应用于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环境监测等领域 [8] 行业现状 - 2025年1-5月中国电泳仪进口数量1447台(+7.42%),进口金额9917.02万元(-14.26%),国产替代加速 [12] - 同期出口数量2565台(-0.08%),出口金额677.58万元(+17.35%),高端机型出口占比提升 [12] - 国际品牌主导高端市场,本土企业通过性价比优势占据中低端市场 [14]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北京华阳利民:CL1040型设备检测灵敏度≤1×10⁻⁷g/ml,价格比进口低30%-50% [17] - 上海通微:推出CE-MS联用系统,技术融合能力强 [16] - 杭州聚拓生物:ClinCap 1000为国内首款取得医疗器械资质的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 [16]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升级:纳米材料和智能算法将提升分离效率与操作智能化 [19] - 应用多元化:基因测序、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领域需求持续增长 [20] - 国产替代加速:国内企业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向高端市场渗透 [21]
聚光科技(300203) - 300203聚光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13
2025-06-13 16:22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时间为2025年6月12日14:00 - 16:30,地点在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青山湖园区 [1]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和现场参观 [1] - 参与单位包括中邮证券、华西证券等众多证券、基金、私募等机构 [1]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总经理韩双来和董事会秘书田昆仑 [1] 活动主要内容 参观内容 - 参观公司智慧工业、智慧环境、智慧实验室、生命科学等产线、产品及解决方案,现场演示部分环境执法与应急监测创新产品、数智化监测平台与新型智能化监测装备应用,了解多种技术的产品系列及应用场景 [1] 问答内容 国产替代情况 - 政策变化使国家和用户更重视自主可控,积极接纳国产科学仪器,政策精准引导客户接受国产仪器,带动产业发展,用户更愿参与,顶层高端客户带动使国产仪器迭代迅速、应用场景更全面 [2] 竞争优势 - 行业细分多、规模不大、仪器打磨周期长,公司主要竞争对手是国外龙头企业,公司经多年积累在产品种类、应用场景、解决方案等方面有丰富经验储备,通过聚焦和打磨突出优势,国产厂商共同参与会促进行业发展,希望注重产品品质打磨 [2] 技术壁垒 - 仪器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技术原理简单但落实到产品细节多、难度高,成熟周期长,如质谱仪不同场景下设计、技术、功能差别大,单品类产品需经数年迭代完善,后期迭代需不断打磨细节保持竞争力 [2] 规模扩张方式 - 公司聚焦主业实施精品战略,打造明星产品和品牌,丰富升级营销服务网络,注重研发投入,行业规模化后国际龙头企业多进行并购整合,公司凭借核心优势可实现1 + 1大于2的效果 [3] 员工规划与费用展望 - 去年因业务结构调整收缩部分业务致员工人数下降,目前基本稳定,今年会根据业务板块适配性调整人员,增长潜力大的板块适当增加人员,增速慢的控制增速,费用持续精细化管理,控制费用、提高效率 [3]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及产业配套 - 国产化率受行业规模效应影响,量越大的产品零部件国产率越高,量少则越低,核心零部件有的自主生产,有的与供应商联合研发,零部件生产产业配套需龙头企业带动,分析仪器行业产品多品种小批量,零部件多自制和国内定制,需共同打磨形成规模化 [3]
为什么分析仪器有的叫仪,有的叫计?
仪器信息网· 2025-06-13 13:39
分析仪器命名规范 - 分析仪器命名遵循《分析仪器通用技术条件 GB/T12519-2021》推荐性标准,主要考虑检测原理和测量对象,同时兼顾习惯沿用名称[1] - 命名原则强调对传统名称的保留,例如"色谱"一词虽已不限于有色物质分离但仍沿用[1] 仪器名称后缀规则 - 测量单一物质量并赋值的专用分析仪器宜称"计",如pH计、盐度计、黏度计[2] - 气体测量仪器可称"分析器",如一氧化碳分析器、二氧化碳分析器[2] - 通过图像分析物质表面形态的仪器可称"镜",如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2] - 由多组件构成的全流程分析设备一般称"系统",如空气质量检测系统、水质检测系统[2] - 安全报警类仪器仅有声光警示的称"报警器",具备其他显示方式的称测爆仪、探测仪等[2] - 不符合上述特殊情形的分析仪器通常统称为"仪"[2]
重组胶原蛋白检测风波,质谱法应如何助力?
仪器信息网· 2025-06-13 13:39
美妆行业重组胶原蛋白争议 - 美妆博主通过HPLC法检测某明星产品"胶原棒"发现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0.0177%,远低于国家规定的0.1%标注下限,且未检出关键成分甘氨酸 [2] - 争议核心在于检测方法选择与标准缺失,不同方法测得含量差异显著,双缩脲法因无法区分聚谷氨酸钠导致结果虚高 [2] - 标准缺失加剧品牌与消费者信任危机,阻碍医美行业合规发展 [2] 行业标准与技术发展 - 2022年起国家药监局发布《YY/T 1849-2022》《YY/T 1888-2023》等行业标准,但重组胶原蛋白因工艺差异存在异质性挑战 [3] - 质谱法凭借高特异性、精准定量成为医美和医疗器械领域的"金标准",将加速淘汰传统干扰性检测方法 [3] - 2022年实施的YY/T 1805.3-2022标准采用LC-MS/MS技术,通过特征多肽定量解决胶原类型区分不足问题 [4] - 2025年发布的YY/T 1954-2025标准填补肽图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空白,助力工艺稳定性评价和质量控制 [8] 检测技术与仪器应用 - 三重四极杆质谱仪(LCMS-8060RX/8050RX/8045RX)具备智能参数优化、高灵敏度和普适性设置优势 [6] - 四极杆飞行时间液质联用仪(LCMS-9030/9050)支持高质量准确度、快速稳定采集及多功能扩展性 [11][15] - 岛津中国创新中心参与多项行业标准研制验证,提供从方法到仪器的完整解决方案 [4][8] 行业监管与未来趋势 - 国家药监局2025年启动化妆品重组胶原蛋白检测方法标准制定,推动行业从概念宣称转向实证科学 [13] - 仪器信息网等平台通过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化妆品检测技术升级与设备迭代 [13]
国产色谱仪迎来新选手,海目星三款产品正式入局
仪器信息网· 2025-06-12 14:53
核心观点 - 海目星旗下子公司海科晶医疗科技推出三款自主研发的色谱仪,实现关键部件国产化,提升行业自主性 [1][2] - 三款产品针对不同应用场景优化,覆盖临床诊断、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3][4][6] - 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加速技术落地,部分产品已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 [9] 产品技术细节 H-1000液相色谱仪 - 采用先进流体控制系统与智能化操作平台,具备高灵敏度、高重复性和快速分析能力 [3] - 主要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领域 [3] 二维液相色谱仪 - 通过多维分离技术提升复杂样本分离效率,解决传统一维色谱分离度低、耗时长的问题 [4] - 适用于临床体外诊断中的血药浓度检测 [4] - 采用三泵串联流路设计和智能梯度控制技术提升分析效率 [8] H-5000离子色谱仪 - 以高精度、低检测限为特点,可高效检测环境水质、食品添加剂及药品中的阴阳离子 [6] - 采用高性能PEEK双柱塞恒流泵及高精度步进电机驱动系统,提升可靠性及耐用性 [8] 研发与战略 - 依托海目星集团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积累,组建色谱专家领衔的研发团队 [8] - 三款产品均实现关键部件国产化替代 [8] - 未来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拓展生命科学、环境监测及新材料等应用场景 [9] - 已与多所高校及第三方检测机构达成合作意向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