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前置仓
icon
搜索文档
前置仓将进入“寡头时代”,中小玩家难有机会
36氪· 2025-09-28 10:33
即时零售行业格局演变 - 2025年夏季,美团、淘宝闪购、京东三大平台掀起“外卖三国杀”,竞争实质是巨头对“即时零售”生态入口的生死争夺[1] - 单日订单峰值达到2.2亿单,宣告“万物到家”成为现实[1] - 行业从“前置仓”业态的竞争,升维至“即时零售”这个万亿生态的全面较量[18] 前置仓模式发展历程 - 前置仓模式于2014年底由每日优鲜引入中国,其模式为在社区周边建立300-500平米的仓储点,聚焦生鲜,30分钟配送到家[5] - 生鲜低毛利(约20%)、高损耗及高昂履约成本(骑手成本5-8元/单,仓内运营成本3-5元/单)导致行业长期亏损,客单价需超60元才能覆盖成本[5] - 每日优鲜作为先驱,最终因超百亿亏损走向退市边缘,为行业敲响警钟[5][7] 行业主要商业模式分化 - 平台型模式:以美团闪购、京东到家为代表,连接万家小店,自身不碰货,只做连接器和履约服务[9] - 自营型模式:以叮咚买菜、美团小象超市、朴朴超市为代表,自建仓储和供应链,风险大但毛利空间更高[9] 关键企业转型与盈利样本 - 叮咚买菜在2024年实现全年GMV 255.6亿元,同比增长16.3%,Non-GAAP净利润4.2亿元,同比增长8倍以上,并连续11个季度实现Non-GAAP盈利[9] - 其盈利关键在于向上游供应链要利润:发展自有品牌和预制菜(自有品牌产品GMV占比超20%)、扩品类至新消费场景、极致化运营效率(短保商品周转天数压缩至2.3天)以及战略收缩撤出不盈利城市[11][13] - 朴朴超市在2024年实现年度盈利,年收入约300亿元,采用800-1000平米的“大仓模式”,SKU达6000-8000个,生鲜占比控制在30%左右,重点发力高毛利日用百货[13] - 山姆会员店前置仓在2024年贡献交易额超400亿元,线上销售占比超50%,客单价稳定在200元以上,其成功基于强大商品力(自有品牌占比超30%)和“店仓云一体化”模式[16][18] - 2025年,有8家山姆会员店年销售额突破5亿美元(约36.7亿人民币),山姆中国全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占沃尔玛中国总业绩的近70%[18] 巨头入场与竞争态势升级 - 2025年,美团、阿里、京东将即时零售提升至“必赢之战”,开启百亿补贴大战[18] - 美团拥有约1.5万综合闪电仓和2万垂类仓,通过“牵牛花”系统中台服务超6万家门店,兼具平台与自营身份[20] - 阿里整合淘宝闪购与饿了么,计划开设10万家“品牌近场官方旗舰店”[20] - 京东发挥供应链优势,加速七鲜前置仓布局[20] - 巨头凭借承受单笔订单亏损、交叉补贴、主站流量灌溉等能力进行降维打击,垂直玩家如叮咚买菜、朴朴超市选择入驻巨头平台[20][22] 中小玩家生存困境与行业未来 - 即时零售在线上电商中的渗透率正从6%向15.7%迈进,但增量市场对独立小玩家正在关闭[22][24] - 中小玩家数据、爆品策略在平台数字化中台面前近乎透明,生存空间被挤压,出路可能在于聚焦区域市场或细分品类[22][24] - 行业未来取决于技术革命,当无人配送和智能仓结合将履单成本从7-15元降至1-3元时,即时零售将迎来真正爆发[24] - 垂直玩家的核心能力(如叮咚买菜的供应链能力、朴朴超市的区域密度运营经验)或将成为其在巨头生态中寻找新定位的筹码[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