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即时零售
icon
搜索文档
解读!约谈后即时零售行业格局如何演变?
2025-07-22 22:36
解读!约谈后即时零售行业格局如何演变?20250722 即时零售行业竞争格局变化:从 5 月到 7 月,市场竞争主导方从京东转 向饿了么,反映了市场动态的快速变化。 反内卷政策影响:规范低价补贴竞争,旨在维护市场公平秩序,保障商 家合理利润,避免过度价格战导致的市场失衡。 市场监管稳定行业格局:通过限制低价补贴,优势平台企业将巩固市场 地位,行业将从价格竞争转向商业模式创新。 即时零售外部性效应:刺激消费需求,促进骑手就业和收入增长,但同 时也对部分商家经营造成冲击。 平台企业提升经营环境:美团投入超 4 亿元开设卫星店,淘宝闪购加码 订单奖励和天气补贴,京东外卖发放防暑防寒津贴,改善商家和骑手环 境。 补贴收敛与需求旺盛并存:尽管补贴活动收敛,但预计 7 月至 9 月行业 需求仍然旺盛,平台竞争工具将更加多元化和精细化。 订单结构调整:行业从粗放投向高弹性单品转向正餐类、非餐类品类, 并在类目结构上进行调整,有助于平台长期稳固业务。 Q&A 摘要 近期即时零售行业市场监管约谈的背景是什么? 近期市场监管部门对即时零售行业进行了第二次约谈,旨在进一步规范促销行 为,理性参与竞争,构建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和平 ...
互联网巨头中期业绩前瞻
2025-07-22 22:36
互联网巨头中期业绩前瞻 20250721 摘要 美图公司业绩预告显示高利润景气度,AI 应用选股应关注已盈利公司, 如美图和快手,避免长期未见成效的企业,并跟踪强势公司。 二季度云厂商业务调研显示,AI 背景下云需求环比加速增长,整体趋势 乐观,但结构上竞争选手有所变化。Deepseek 加速企业 B 端上云, H20 断供影响策略,下半年有望恢复。 港股恒生科技指数横盘,美股纳斯达克创新高。港股短期难大幅上涨, 或震荡,关注 AI 主线公司如腾讯和阿里。AI 相关业务景气度持续,核心 消费基本盘无明显拐点。 即时零售市场竞争激烈,京东和阿里均不放弃。到 2030 年,即时零售 预计占电商市场 20%,威胁京东高频入口和阿里电商份额,竞争将持续。 美图公司在欧洲市场表现出色,AI 闪光灯产品登顶意大利排行榜。欧美 市场软件付费能力远高于国内,利润弹性明显,海外市场潜力巨大。 国内云计算二季度维持较高收入增速,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分别增 长约 20%、16%、25%。H20 断供影响,训练需求放缓,但下半年有 望重启订单交付。 电商行业整体稳定,货架电商和直播电商保持增长。阿里扶持优质供给, 京东受益国补,拼 ...
外卖大战:残暴的开始必将以残暴结束
虎嗅APP· 2025-07-22 17:50
以下文章来源于阑夕 ,作者→ 阑夕 . 寻找科技与商业的光芒。 这种反射弧很容易让人想起IE浏览器的梗,但是信我, 不是阿里不想尽快凑这个热闹,实在是它做 不到 ,或者说,相比京东是在主营业务濒临出局的绝望下由刘强东亲征跨界、美团本身就有大半条 命挂在外卖业务上,外卖以及即时零售之于阿里的份量很难在一夜之间就提上去,必须先由组织的调 整来确定方向。 这是大船才有的前摇特点,船舵往右打满了,也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能看到船身在转向, 自 从"1+6+N"的拆分终止,阿里重新集中权力的架构变动就不曾停下,一切的目标都是要让集团以及 新一任管理层"直营"业务。 甚至可以非常清晰地拉一条时间线出来: 6月23日,饿了么、飞猪并入电商事业群; 6月27日,蒋凡进入阿里合伙人委员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阑夕 ,作者:阑夕,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残暴的开始必将以残暴结束,这是上周又双叒叕去晚点播客聊这次"外卖大战"的基调,我很喜欢。 这句话改自莎士比亚经典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幕第六场,神父在为二人主持秘密婚礼时脱口 而出,果然一语成谶。 在增量用户已经消失殆尽的今天,重新捡起补贴这么一个返祖化的手段,梦回中关村咖啡馆里互 ...
国信证券:即时零售远期市场空间广阔 看好美团-W(03690)等企业
智通财经网· 2025-07-22 11:28
即时零售行业概述 - 即时零售是通过线上即时下单、线下即时履约的零售业态,依托本地零售供给满足本地即时需求,2024年市场规模已达7800亿元,近5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6% [1] - 行业核心优势在于"快",通过运营能力提升及供应链体系建设有望缩小与远场电商在"多"与"省"上的差距,远期市场空间有望突破3万亿元 [1] - 行业包括平台和自营两种模式,平台模式占据60%-70%市场份额,自营模式涵盖前置仓、店仓一体、"1+N"等形态,主要聚焦生鲜及商超品类 [2] 竞争格局分析 平台竞争力 - 美团在组织能力沉淀、用户精细化运营、闪电仓覆盖数量、自营业务规模及配送效率上优势明显,预计2030年闪购GTV达1.1万亿,贡献186亿利润 [1][3] - 阿里巴巴显示出更强的组织能力,利用资金和流量优势重塑淘宝APP用户心智,但尚未推出颠覆性策略打法,远期GMV预计接近10000亿但利润贡献有限 [1][3] - 京东履约和供给侧尚在建设阶段,长期看即时零售、外卖及供应链布局整体有望实现盈利 [1][3] 竞争要素 - 履约能力是长期竞争壁垒,市场现阶段通过补贴争夺用户,但补贴模式不可持续,远期竞争焦点将转向供给端 [2] - 美团凭借餐饮外卖业务的规模效应、庞大配送团队及运力分层体系构建深厚配送壁垒,优势难以被撼动 [3] - 阿里巴巴在资金实力和运营能力上具备优势,美团补贴效率更高 [3] 发展驱动因素 - 闪电仓是满足"多"需求的关键,美团闪电仓数量优势显著,但淘宝闪购单量增加正缩小两者差距 [3] - 自营业务布局是实现"好"和"省"的关键,美团、京东自营业态更丰富且今年以来业务布局加快 [3] - 行业三要素为即时需求(用户&流量)、即时配送(履约)、本地供给(供给),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2]
外卖热战停了,冷思考有哪些?
第一财经· 2025-07-22 10:51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降温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规范促销行为,外卖大战呈现降温趋势 [1] - 三家平台累计投入超千亿补贴,导致订单量创新高,但部分商家利润下降,出现"0元购"奶茶无人取、消费者遭遇"卡单"等问题 [1][3] - 餐饮协会和品牌创始人呼吁平台不应裹挟商家参与巨额补贴,应将定价权还给商家 [2] 补贴大战对餐饮行业的影响 - 外卖订单占比从30%-40%迅速提升至60%左右,导致堂食与外卖价格体系失衡,商家需频繁调整双边价格 [3] - 餐饮企业面临转型压力,需调整线下门店策略,开发更多适合外卖的产品 [5] - 小型餐饮个体户在冲击下容易倒闭,可能加强行业集中度,只有上游包装与原料商稳赚不赔 [7] 即时零售行业长期发展 - 即时零售占整个数字化零售比重不到5%,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7] - 平台长期竞争关键在于如何让更多品类加入即时零售,刺激新的消费需求 [8] - 外卖高频次是切入点,但平台最终瞄准的是高利润的大消费市场 [7][8] 行业生态与平台责任 - 平台"闪击战"对餐饮行业生态产生强大撼动力,需谨慎使用流量和价格杠杆 [3] - 平台需要为传统餐饮行业留足沟通和调整的时间与空间 [3] - 热战退潮后,平台需转向构建更数字化、高效、高质的行业生态 [8]
即时零售系列报告(一):竞争格局、平台博弈与巨头利润影响
国信证券· 2025-07-22 10: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即时零售是线上即时下单、线下即时履约的零售业态,2024年市场规模达7800亿元,近5年复合增长率46%,远期市场空间有望突破3万亿元,冲击远场电商份额 [2][17] - 即时零售包括平台和自营两种模式,履约能力是长期竞争壁垒,当前市场通过补贴争夺用户,远期竞争焦点将转向供给端,美团与阿里巴巴是核心参与者 [2] - 从组织、用户、供给、履约维度分析,美团在各方面优势明显,阿里组织效率提升、资金和流量优势显著,京东履约和供给侧尚在建设但长期有望盈利 [2][3] - 预计2030年美团闪购GTV接近1.1万亿、贡献186亿利润,阿里外卖和即时零售带来近10000亿GMV但利润有限,京东远期有望整体盈利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即时零售:本地供给即时履约的零售业态 - 定义为线上即时下单、线下即时履约,依托本地零售供给满足本地即时需求的零售业态 [8] - 发展历程历经十年,部分模式初步跑通盈利模型,但行业仍处于渗透率快速提升阶段 [8] - 2024年市场规模7800亿元,近5年复合增速46%,商超便利和水果生鲜占比最大,数码3C、母婴、酒水品类增速最快 [17] - 预计2024年占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6%,按品类测算,日用品、粮油食品、中西药品等品类渗透率较高 [18][19] - 供给丰富度低于远场电商,但高频SKU差距通过闪电仓布局逐渐缩小 [21][26] - 短期无补贴时价格高于远场电商,但通过与品牌方合作、合理组货和精细化运营,有实现低价的可能 [27][34] - 2030年即时零售市场有望突破3万亿,复合增速25%,线上电商渗透率从6%提升至15.7%,将冲击远场电商份额 [35] 竞争格局:履约是核心壁垒,短期流量竞争,远期供给竞争 - 分为平台和自营两种模式,平台模式CR3约为60%,美团占约1/3市场份额;自营模式以生鲜和商超玩家为主,市场份额均在5%左右 [47] - 自营模式区域性优势明显,前置仓和店仓一体模式各有特点,部分公司已盈利,店仓模型向1+N模式演变 [52] - 根据三要素发展情况,即时零售分为起步期、需求爆发期、需求见顶期、精细化运营期四个阶段,履约是长期壁垒,短期靠补贴和流量竞争,远期竞争供给 [55] 从组织、用户、供给、履约看即时零售平台竞争 - 组织方面,各平台团队更成熟,阿里多业务回归统一,组织效率大幅提升 [59][62] - 用户方面,补贴比拼资金实力和运营能力,阿里资金优势显著,美团补贴效率更高;补贴带动用户增长,阿里系流量优势有望弥补下沉市场劣势 [68][72] - 供给方面,闪电仓满足“多”的需求,美团覆盖数量领先但与淘宝闪购差距将缩小,阿里打造近场品牌旗舰店但仍在建设中;布局自营是实现“好”和“省”的关键,美团、京东自营业态丰富且业务布局加快 [73][92] - 履约方面,美团配送壁垒深厚,拥有正向飞轮、运力分层能力和第三方物流聚合平台,长期优势难以撼动 [98][102] 远期对美团、阿里、京东利润影响测算 - 美团闪购预计2030年GTV接近1.1万亿,贡献利润186亿,收入增长前期靠单量驱动、后期靠客单驱动,成本中补贴逐渐下降 [110] - 阿里巴巴远期餐饮外卖和即时零售带来近10000亿GMV,但利润贡献有限,核心目标是确保GMV增长,即时零售和外卖单均UE逐步改善 [111][112] - 京东远期外卖、即时零售、远场电商交叉销售和供应链有望整体盈利,即时零售UE逐步收窄、2030年有望盈亏平衡,外卖UE逐年优化 [114] 投资建议 - 零售竞争回归效率比拼,美团优势明显,看好其在即时零售市场继续领先;阿里需观察市场份额变化;京东长期有望盈利 [3][117]
外卖三平台暗流涌动,被约谈后谁更“稳”?谁最“慌”?
新浪科技· 2025-07-22 08:04
补贴战况与平台策略 - 美团7月12日补贴金额为3亿-4亿元,远低于外界传言的8亿-10亿元,当天发券仅持续半天即达成1.5亿订单目标,同时测试系统稳定性和用户赠礼功能 [2][3] - 淘宝闪购非餐类订单增长迅猛,盲盒类潮玩同比增长2407%,孕产妇营养品同比增长820%,夜间订单占比较大 [2] - 淘宝闪购近期单量已接近美团,部分城市订单与美团五五开,而京东单量未显著增长,正通过推出外卖App和免费送两轮车吸引骑手 [2] 平台稳定性与运力对比 - 京东外卖多次出现平台崩溃话题,而美团1.5亿单和淘宝闪购8000万单高峰日均未出现崩溃,显示稳定性差异 [4] - 美团骑手月活用户规模达637.9万,是蜂鸟众包282.9万的2.25倍,骑手更看重单量优势 [5] - 京东外卖骑手有固定"上班"时间要求,易流向其他平台,近期投入20亿升级骑手福利并提供15万台电动车,要求90天内跑够3000单可返还购车款 [5][6] 非餐类订单与即时零售增长 - 美团7月5日1.2亿订单中非餐饮订单突破2000万单,618期间手机等商品成交额翻倍 [7] - 即时零售App月活同比增长6%达5.51亿,生鲜电商App同比增长15%,增速高于传统电商的3.9% [7] - 非餐类订单增长稳定无波峰波谷,可匹配骑手差异化需求如夜间配送或高价订单 [8] 闪电仓与基础设施布局 - 美团闪电仓已拓展至3万多家,计划3年内达10万家,包括便利店仓、品牌商仓等类型,帮助品牌改造门店提升坪效 [9] - 淘宝闪购与饿了么加速便利仓店拓展并提供现金返佣和流量补贴,满足用户"即买即得"需求 [9] - 超过50%的95后希望当天收货并愿为快速配送支付溢价,"速度"成为年轻消费者决策关键因素 [9] 行业规范与竞争格局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倡议规范低价补贴行为,禁止强制商家参与补贴和"二选一"等垄断行为 [11]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三家平台要求遵守法规,理性竞争构建多方共赢生态 [12][13] - 行业竞争重心转向供给、履约和用户体验的3公里半径内"需求-供给-配送"动态平衡能力 [13]
即时零售战火烧向餐饮之外
经济观察报· 2025-07-21 19:25
即时零售市场格局 - 补贴大战主要在阿里巴巴和美团之间展开 但即时零售市场仍保持三足鼎立格局(美团、阿里巴巴、京东)[1][25] - 淘宝闪购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单 非餐饮类商品订单占比超16% 其中数码配件、休闲零食、粮油米面等订单同比增超300%[11] - 美团即时零售单日订单首次破亿 其中2000万单来自非餐饮品类 7月12日再创新高达1.5亿单 全量配送订单平均送达时间为34分钟[11] 补贴大战影响 - 补贴从餐饮领域扩展到日用百货、数码3C等全品类 激活了全域即时零售市场[9][11] - 非餐饮品类订单直线增长 包括药店、便利店订单 甚至价值六七千元的数码3C商品也能30分钟送达[12] - 受监管规范要求 平台间的竞争变得克制 日用零售相关的大额券在调整 门店订单相较前一周锐减了1/3[8] 平台战略布局 - 美团闪电仓项目已开展两年有余 全国布局超3万家 30分钟履约率稳定在98%以上 计划到2027年规模达2000亿元[14][15] - 淘宝闪购启动为期12个月的500亿元补贴计划 阿里巴巴借多业务协同配合 徐徐图之[9][27] - 京东未参与此次补贴大战 将"0元购"、大额券码视为恶性补贴 其即时零售日订单超2500万单[24][26] 商家运营情况 - 零售商家订单接近平时的两倍 爆单情况下人力有限影响效率[4][6] - 商家需与平台共担补贴 饿了么明确商家承担部分 美团按订单综合计算[22] - 商家有计划地进行商品品类扩增 SKU达8000多个 商品选择更丰富[18][19]
外卖大战会是一场持久战
36氪· 2025-07-21 18:52
我们判断电商平台还会持续在外卖业务上进行投入。 上周五晚,市场监管总局在又一轮外卖「疯狂星期六」上线之前,发布了对饿了么、美团、京东进行约谈的消息,要求其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 竞争。从周末的外卖消费体验来看,约谈虽然降低了外卖优惠的疯狂程度,但仍然没有让平台放弃补贴换市场的策略。 三家平台中,美团显然不想被卷入到这样一场持久战中。持续时间过长的补贴战,既会冲击到美团已经趋于稳定的业务模式,打乱美团的发展节奏,也可 能会降低美团的外卖占比,威胁到作为流量基石的外卖基本盘。 对于阿里和京东来说,一场烈度可控的持久战,既可以阻击美团对电商业务的蚕食,还能推动业务实现新一轮整合。如前两周一样的补贴大战不可持续, 但具备必要性。作为劣势的两方,需要通过补贴强化用户的三选一心智,先让自己在桌上坐稳。 这场持久战最终要争夺的是整个即时零售市场的话语权。从外卖到即时零售再到电商是一条从高频到低频、从近场到远场的层次分明的需求链条。即时零 售是这个链条上的核心枢纽,一方面可以将高频的外卖需求转化拓展为非餐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远场电商引流。 如王莆中所说,这条需求链条形成的背后还蕴藏着一个供应链变革的逻辑。即时零售与电 ...
即时零售补贴加大拖累短期利润,估值触底,推荐阿里>京东>美团
交银国际· 2025-07-21 17:1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互联网行业评级为领先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3季度即时零售平台加大补贴力度,日单持续突破,预计2季度美团即时零售/淘宝闪购(含饿了么)/京东外卖日均单量分别为7700/5500/1100万单,3季度或分别达到8800/6500/1800万单 [2] - 长期来看补贴收窄后单量稳定及AOV趋势有不确定性,短期补贴持续加大将拖累今年内的利润表现 [3] - 当前外卖三大参与平台估值均在底部,推荐排序阿里>京东>美团,阿里电商基本盘坚挺,AI及云业务领先,估值有上调空间;京东股价充分反映外卖投入影响,估值处底部,外卖交叉销售对中长期远场零售增长有上调空间;美团是即时零售行业领先平台,短期受利润下调影响股价或波动,但现价接近底部区间,利润调整触底、修复后估值或上调 [5] 各部分总结 即时零售行业数据更新 - 阿里自5月投入即时零售后快速达6000万日单峰值,2季度淘宝闪购+饿了么投入或超100亿元,季度亏损降至 - 110亿元左右,2026财年即时零售投入将增至500亿元,3季度亏损达 - 186亿元,4季度亏损或收窄,预计2025日历年亏损440亿元左右(2026财年亏损接近500亿元),影响公司2026财年调整后净利润同比下调31%至1444亿元 [11] - 美团2季度外卖投入聚焦重点地区及品类,对利润影响有限,预计仍可维持超1元UE,3季度补贴加大后利润较市场预期有下调可能,运营能力或使其用较少投入稳住市占,2025年全年即时零售日均单量或接近8000万,运营利润同比稳定在近300亿元,单均盈利1元,全年利润下调约17%至435亿元 [11] - 京东2季度外卖投入超预期,预计百亿规模亏损拖累整体利润同比降6成,3季度亏损130亿元,单均亏损逐步缩窄但亏损金额扩大,4季度有望缩窄,预计全年外卖业务亏损金额330亿元,导致公司全年调整后净利润同比下降46%至260亿元,较4月预期下调50% [11] 即时零售业务UE变化及对平台财务影响 - 展示了即时零售业务日均单量对比、各外卖平台核心财务数据占GMV比例、即时零售业务UE对比、即时零售业务利润/亏损对比、美团和阿里巴巴及京东调整后净利润预测下调变动等内容 [25][27][29][32] 估值 - 展示了阿里、美团和京东2022年以来股价表现和P/E趋势,以及三家公司估值估算及最低价格估算,还给出了2024年以来三家公司估值水平 [49][51][52][55] - 列出交银国际互联网及教育行业覆盖公司的收盘价、目标价、潜在涨幅、发表日期和子行业等信息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