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事务

搜索文档
财政部年内再度披露隐性债务问责案例,释放严监管信号
第一财经· 2025-08-01 20:36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案例曝光 - 财政部年内第二次曝光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案例,涉及6地合计新增隐性债务1410.14亿元,释放严监管信号[1] - 案例涉及层级较高,厦门和成都两地新增隐性债务规模均超600亿元,手法均为通过当地国有企业违规融资[1] - 财政部加大曝光频次旨在警示地方不得违法新增隐性债务,防止"一边化债、一边新增"现象[1] 厦门市隐性债务详情 - 厦门市通过国有企业垫资实施土地一级开发等项目,新增隐性债务683.96亿元[2] - 厦门城建发展投资公司垫资578.97亿元用于7个城市更新项目土地一级开发[2] - 厦门火炬同翔高新城建设投资公司垫资4.4亿元用于同翔高新城产城融合项目[2] - 厦门城建发展投资公司和同安国投房地产公司垫资100.59亿元建设32个安置型商品房项目[2] 成都市隐性债务详情 - 成都市通过国有企业垫资实施城市更新等项目,新增隐性债务614.08亿元[3][4] - 成都31家国企为13个区县垫资371.64亿元支付城市更新项目征地拆迁费用[3] - 成都交投集团和兴城投资集团垫资160.7亿元用于市政道路等公益性项目[3] - 成都15家国企代6个区政府缴纳轨道交通发展专项资金81.74亿元[4] 其他地区隐性债务情况 -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通过国企垫资建设公益性项目,新增隐性债务103.85亿元[5][6] - 武汉4家国企垫资83.21亿元建设16个政府承担项目[6] - 光谷科学岛公司垫资20.64亿元用于2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 - 沈阳辽中区、重庆武隆区、山东德州市陵城区分别新增隐性债务5.2亿元、1.6亿元和1.45亿元[6] 监管措施与问责情况 - 相关领导干部被问责,形式包括谈话提醒、书面检查、政务警告等[7] - 财政部表示将健全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对新增隐性债务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7] - 强调落实"终身问责、倒查责任"要求,持续强化隐性债务查处问责力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