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农机制造
搜索文档
人民日报看新疆 | 科创企业在这里拔节生长(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人民日报· 2025-10-10 10:14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 钵施然智能农机公司通过持续创新取得技术突破,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246项,从地方小企业成长为国产采棉机龙头企业之一 [1] - 新疆北斗同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工智能运维管理平台能将故障排查时间缩短83%,运维成本降低30% [2] - 新疆天成鲁源电气工程有限公司在获得信贷支持后,一季度营收比去年同期翻倍,业务种类增加 [3] 政策支持与金融赋能 -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通过举办银企对接会,使北斗同创公司以专利和奖项作为抵押,不到一个月获得800万元贷款以弥补研发资金缺口 [2] -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推行“创新积分制”和“白名单”机制,将天成鲁源公司纳入“白名单”并向金融机构推荐,使其获得460万元信用贷款 [3] - 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截至2024年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06家,为全自治区最多 [3] 产业效率与规模提升 - 六行自走式采棉机一天可采500亩棉花,相当于上千人一天的工作量,2024年新疆棉花机械化采收率达到85%以上 [2] - 2024年新疆棉花产量约占全国92%,背后有强大的科技支撑 [2] - 多晶硅纯度由6N提高到11N以上,产品能耗及智能制造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4] 研发投入与产业成果 - 新疆确保每年20亿元本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并设立100亿元人才发展基金 [5] - 2024年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115.5亿元,增长27% [5] - 2024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29家,增长32% [5] 重大技术突破 - 六行打包采棉机整机国产化率超过90%,整体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 - 我国首口万米科学探索井深地塔科一井完钻,标志我国钻探能力开启“万米时代” [4]
新疆:科创企业在这里拔节生长
人民日报· 2025-10-09 11:36
钵施然智能农机公司 - 公司拥有全自动化车间,使用搬运机器人和自动化装配线高效生产农机产品 [1] - 公司专注研发创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246项,成长为国产采棉机龙头企业之一 [1] - 公司产品包括采棉机、青贮收割机、施肥播种机等,六行自走式采棉机一天可采500亩棉花,相当于上千人一天的工作量 [1] 新疆农业机械化 - 新疆棉花产量约占全国92%,机械化采收率在85%以上 [1] - 过去一名拾花工一天只能采几十公斤棉花,现在一台采棉机一天可采500亩 [1] - 长期缺乏核心技术导致多功能采棉机依赖进口,价格昂贵,新疆从20世纪90年代启动研制工作 [1] 北斗同创信息科技公司 - 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运维管理平台能将故障排查时间缩短83%,运维成本降低30% [2] - 公司去年研发资金缺口800万元,通过专利和奖项抵押获得贷款 [2] - 新的研发成果为无人机装上智慧大脑,已广泛应用于电力巡检和自然保护区巡检 [2] 天成鲁源电气工程公司 - 公司被纳入科技企业白名单,今年1月获得460万元信用贷款,缓解研发资金压力 [3] - 获得贷款后,公司一季度营收比去年同期翻倍,业务种类增加 [3] 乌鲁木齐高新区政策支持 - 高新区通过举办银企对接会、推行创新积分制和白名单机制支持企业 [3] - 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领军企业梯队培育库 [3] - 截至2024年,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06家,是全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最多的区县之一 [3] 新疆科技创新成果 - 六行打包采棉机整机国产化率超过90%,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 - 多晶硅纯度由6N提高到11N以上,品质居世界先进行列,产品能耗及智能制造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4] - 新疆确保每年20亿元本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并设立100亿元人才发展基金 [4] 新疆研发投入与企业发展 - 2024年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115.5亿元,增长27% [4] - 2024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29家,增长32% [4]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科创企业在这里拔节生长
人民日报· 2025-10-09 10:56
公司业务与技术 - 钵施然智能农机公司拥有全自动化车间,使用搬运机器人和自动化装配线高效生产农机产品[1] - 公司专注于研发创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种专利246项,实现从依赖进口到技术突破的转变[1] - 公司产品包括采棉机、青贮收割机、施肥播种机等,是国产采棉机龙头企业之一[1] - 新疆北斗同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人工智能运维管理平台,使故障排查时间缩短83%,运维成本降低30%[2] - 该公司为无人机装上智慧大脑,成果广泛应用于电力巡检、自然保护区巡检等领域[2] 生产效率与行业影响 - 一台六行自走式采棉机一天可采500亩棉花,相当于上千人一天的工作量,大幅提升生产效率[2] - 2024年新疆棉花产量约占全国92%,机械化采收率达到85%以上[2] - 六行打包采棉机整机国产化率超过90%,整体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 政策与资金支持 -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科技局指导企业申报自治区级科技项目,获批后可获得资金支持[2] - 高新区举办银企对接会,允许企业用专利、奖项等作为抵押获得贷款,如北斗同创公司获得800万元贷款[2] - 高新区推行"创新积分制"和"白名单"机制,天成鲁源公司被纳入白名单后获得460万元信用贷款[3] - 高新区建立科技企业梯队培育库,截至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06家[3] 区域科技创新成果 - 新疆确保每年20亿元本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并设立100亿元人才发展基金[4] - 2024年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115.5亿元,增长27%[4] - 2024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29家,增长32%[4] - 我国首口万米科学探索井深地塔科一井完钻,标志钻探能力进入万米时代[4] - 多晶硅纯度由6N提高到11N以上,产品能耗及智能制造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4]
科创企业在这里拔节生长
人民日报· 2025-10-09 09:02
公司业务与技术 - 钵施然智能农机公司拥有全自动化车间,使用搬运机器人和自动化装配线高效生产各类农机产品 [1] - 公司专注研发创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种专利246项,成长为国产采棉机龙头企业之一 [1] - 公司实现从0到1的技术突破,成功研制国产多功能采棉机,改变了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 [1] - 一台六行自走式采棉机一天可采500亩棉花,相当于上千人一天的工作量,大幅提升采收效率 [2] - 新疆北斗同创公司开发人工智能运维管理平台,使故障排查时间缩短83%,运维成本降低30% [2] - 北斗同创公司的新研发成果为无人机装上智慧大脑,已广泛应用于电力巡检和自然保护区巡检 [3] 行业与区域发展 - 2024年新疆棉花产量约占全国92%,机械化采收率达到85%以上,科技支撑作用显著 [2] - 六行打包采棉机整机国产化率超过90%,整体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 - 多晶硅纯度由6N提高到11N以上,品质居世界先进行列,产品能耗及智能制造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4] - 2024年新疆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115.5亿元,增长27% [4] - 2024年新疆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29家,增长32% [4] 政策与金融支持 - 乌鲁木齐高新区推行创新信贷政策,企业可用技术专利、知识产权、研发合同甚至科技成果奖项作为抵押获得贷款 [2][3] - 高新区通过银企对接会、“创新积分制”和“白名单”机制支持企业,建立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库 [3] - 截至2024年,乌鲁木齐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06家,是全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最多的区县之一 [3] - 新疆确保每年20亿元本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并设立100亿元人才发展基金,推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4] 企业成长案例 - 新疆天成鲁源电气工程公司被纳入科技企业“白名单”后,于2024年1月获得460万元信用贷款,一季度营收比去年同期翻倍,业务种类增加 [3] - 新疆北斗同创公司在2023年面临800万元研发资金缺口,通过高新区组织的银企对接会,用专利和奖项作为抵押,不到一个月获得贷款 [2]
新疆聚焦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创企业在这里拔节生长(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人民日报· 2025-10-09 07:12
公司业务与技术 - 钵施然智能农机公司拥有全自动化车间,使用搬运机器人和自动化装配线高效生产农机产品[1] - 公司产品线包括采棉机、青贮收割机、施肥播种机等,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种专利246项[1] - 公司通过持续创新实现从0到1突破,成长为国产采棉机龙头企业之一,解决了核心技术与依赖进口的问题[1] - 六行自走式采棉机一天可采500亩棉花,相当于上千人一天的工作量,大幅提升采收效率[2] - 新疆北斗同创公司开发人工智能运维管理平台,使故障排查时间缩短83%,运维成本降低30%[2] - 北斗同创公司为无人机装上智慧大脑,新技术成果已广泛应用于电力巡检、自然保护区巡检等领域[2] 行业与市场数据 - 2024年新疆棉花产量约占全国92%,机械化采收率达到85%以上[2] - 六行打包采棉机整机国产化率超过90%,整体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 - 多晶硅纯度由6N提高到11N以上,产品能耗及智能制造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4] - 2024年新疆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115.5亿元,增长27%[4] - 2024年新疆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29家,增长32%[4] 政策与资金支持 - 乌鲁木齐高新区推行创新积分制和白名单机制,建立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库[3] - 截至2024年,乌鲁木齐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06家,为全自治区最多区县之一[3] - 新疆确保每年20亿元本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并设立100亿元人才发展基金[4] - 钵施然公司计划申报两个自治区级科技项目,获批后将获得对应资金支持[2] - 北斗同创公司通过银企对接会,以专利和奖项作为抵押获得800万元贷款,解决研发资金缺口[2] - 天成鲁源公司被纳入科技企业白名单,获得460万元信用贷款,一季度营收比去年同期翻倍[3]
钵施然IPO撤单:在审时间超两年,曾被问询是否符合主板定位
搜狐财经· 2025-09-23 13:52
IPO审核终止 - 上交所终止对钵施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沪市主板上市的审核 [1] - 终止原因为公司及保荐人国投证券分别向上交所申请撤回申请文件 [1] - 公司IPO申请于2023年2月27日获受理,2023年3月26日获问询,在审时间超两年 [6]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是一家现代化高端智能农机制造企业,产品以棉花收获机为核心 [3] - 业务涵盖棉花种植“耕、种、管、收”全产业链环节 [3] - 公司自称为棉花种植机械领域龙头企业,拥有较高市场份额和广阔未来市场空间 [8] - 公司业务模式成熟、经营业绩稳定、规模较大,符合主板板块定位 [8]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1.38亿元、9.89亿元、10.3亿元 [3]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8亿元、1.84亿元、1.84亿元 [3] - 2024年资产总额为207,698.49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28,381.42万元 [4] - 2024年资产负债率(母公司)为33.87%,2023年和2022年分别为22.86%和30.75% [4]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5.49%,低于2023年的18.45%和2022年的29.89% [5]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50% [5] 募资计划 - 公司原计划通过IPO募资11.86亿元 [5] - 募投项目包括高端农机研发和生产基地建设(拟投入5.68亿元,占比47.87%)、农机销售及售后服务中心建设(拟投入2.12亿元,占比17.85%)、智能农机研发中心及农机云平台建设(拟投入1.47亿元,占比12.36%)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拟投入2.6亿元,占比21.92%) [6] - 各项目建设期分别为2年、2年、3年 [6] 监管问询 - 上交所问询函要求公司结合报告期市场占有率和采棉机未来市场空间等情况,分析是否符合主板板块定位 [7]
钵施然IPO背后的三大疑点
北京商报· 2025-05-21 21:48
IPO进展与财务表现 - 公司沪市主板IPO于2023年2月27日受理,3月26日进入问询阶段,但首轮审核问询函回复披露近两年后仍无实质性进展 [4] - 2023年营收9.89亿元同比下降13.1%(2022年11.38亿元),净利润1.84亿元同比下降22.7%(2022年2.38亿元) [5]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8.27亿元,净利润1.81亿元,业绩表现有所回升 [5] 客户结构变化 - 2024年前三季度新增海外第一大客户塔什干拖拉机械厂,销售5.08亿元占比达61.36%,主要销售300台四行箱式棉花收获机组件 [6] - 2021-2023年前五大客户集中度较低,销售占比分别为14.3%、14.02%、15.94%,主要客户为经销商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8] - 行业专家指出过度依赖单一海外客户可能带来议价能力削弱和国际市场风险 [7] 研发与资金状况 - 2021-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07%、3.25%、4.98%、3.89%,显著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6.89%-13.54%) [5] - 公司拟募资11.86亿元,其中2.6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但账上货币资金充足(2024年三季度末4.03亿元) [9] - 2020-2021年连续现金分红合计1.06亿元(4975.89万元+5614.89万元) [10] 行业背景与股权结构 - 公司主营棉花收获机及配套农机设备,覆盖棉花种植全产业链环节,行业受益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政策支持 [4] - 控股股东亚特投资持股42.53%,实控人陈勇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控制57.57%股份 [10] - 棉花收获机行业因机械化替代人工和政策补贴呈现良好发展前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