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棉机
搜索文档
科技赋能丰收——新疆棉花采收一线见闻
新华社· 2025-10-30 21:56
新华财经乌鲁木齐10月30日电 题:科技赋能丰收——新疆棉花采收一线见闻 新华社记者苟立锋、顾煜 眼下正是棉花丰收时节,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187万亩棉田迎来采收高峰,雪白的"棉海"一眼望不到 头。一台台大型采棉机穿梭其间,朵朵棉花被采棉机采摘、收集、打包,田间地头机声隆隆,丰收在 望。 "比起人工采收,机械采棉不仅大幅提升了效率,更能通过精准机械操作,减少棉朵在采摘、搬运过程 中的挤压、破损、掺杂,保障棉花纤维品质。"艾则孜说。 走进沙雅县红旗镇多勒昆村宽阔平坦的千亩高标准棉田,雪白的棉朵缀满棉枝,采棉机穿梭在棉田之 间,伴随着阵阵轰鸣声,饱满的棉絮被源源不断吸入机身,不一会儿,一个个紧实的圆柱形棉包便从采 棉机尾部滚落,排列在田间。 "今年我管理着1900亩棉田,亩产量500公斤左右。"在棉田里摸爬30多年的棉农艾则孜·艾合麦提坦言, 以前自家30亩棉花,家里3个人采摘要20天,如今无人机打药,采棉机采收,效率、效益双双大幅提 升。"近2000亩棉花10天就能收完,以前想都不敢想,挣钱多了还不累。" 如今,搭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机械化播种、采收,无人机飞防已成为新疆棉花标配。今年采收季,新 疆累计投入75 ...
人民日报看新疆 | 科创企业在这里拔节生长(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人民日报· 2025-10-10 10:14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 钵施然智能农机公司通过持续创新取得技术突破,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246项,从地方小企业成长为国产采棉机龙头企业之一 [1] - 新疆北斗同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工智能运维管理平台能将故障排查时间缩短83%,运维成本降低30% [2] - 新疆天成鲁源电气工程有限公司在获得信贷支持后,一季度营收比去年同期翻倍,业务种类增加 [3] 政策支持与金融赋能 -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通过举办银企对接会,使北斗同创公司以专利和奖项作为抵押,不到一个月获得800万元贷款以弥补研发资金缺口 [2] -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推行“创新积分制”和“白名单”机制,将天成鲁源公司纳入“白名单”并向金融机构推荐,使其获得460万元信用贷款 [3] - 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截至2024年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06家,为全自治区最多 [3] 产业效率与规模提升 - 六行自走式采棉机一天可采500亩棉花,相当于上千人一天的工作量,2024年新疆棉花机械化采收率达到85%以上 [2] - 2024年新疆棉花产量约占全国92%,背后有强大的科技支撑 [2] - 多晶硅纯度由6N提高到11N以上,产品能耗及智能制造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4] 研发投入与产业成果 - 新疆确保每年20亿元本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并设立100亿元人才发展基金 [5] - 2024年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115.5亿元,增长27% [5] - 2024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29家,增长32% [5] 重大技术突破 - 六行打包采棉机整机国产化率超过90%,整体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 - 我国首口万米科学探索井深地塔科一井完钻,标志我国钻探能力开启“万米时代” [4]
新疆:科创企业在这里拔节生长
人民日报· 2025-10-09 11:36
钵施然智能农机公司 - 公司拥有全自动化车间,使用搬运机器人和自动化装配线高效生产农机产品 [1] - 公司专注研发创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246项,成长为国产采棉机龙头企业之一 [1] - 公司产品包括采棉机、青贮收割机、施肥播种机等,六行自走式采棉机一天可采500亩棉花,相当于上千人一天的工作量 [1] 新疆农业机械化 - 新疆棉花产量约占全国92%,机械化采收率在85%以上 [1] - 过去一名拾花工一天只能采几十公斤棉花,现在一台采棉机一天可采500亩 [1] - 长期缺乏核心技术导致多功能采棉机依赖进口,价格昂贵,新疆从20世纪90年代启动研制工作 [1] 北斗同创信息科技公司 - 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运维管理平台能将故障排查时间缩短83%,运维成本降低30% [2] - 公司去年研发资金缺口800万元,通过专利和奖项抵押获得贷款 [2] - 新的研发成果为无人机装上智慧大脑,已广泛应用于电力巡检和自然保护区巡检 [2] 天成鲁源电气工程公司 - 公司被纳入科技企业白名单,今年1月获得460万元信用贷款,缓解研发资金压力 [3] - 获得贷款后,公司一季度营收比去年同期翻倍,业务种类增加 [3] 乌鲁木齐高新区政策支持 - 高新区通过举办银企对接会、推行创新积分制和白名单机制支持企业 [3] - 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领军企业梯队培育库 [3] - 截至2024年,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06家,是全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最多的区县之一 [3] 新疆科技创新成果 - 六行打包采棉机整机国产化率超过90%,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 - 多晶硅纯度由6N提高到11N以上,品质居世界先进行列,产品能耗及智能制造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4] - 新疆确保每年20亿元本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并设立100亿元人才发展基金 [4] 新疆研发投入与企业发展 - 2024年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115.5亿元,增长27% [4] - 2024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29家,增长32% [4]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科创企业在这里拔节生长
人民日报· 2025-10-09 10:56
公司业务与技术 - 钵施然智能农机公司拥有全自动化车间,使用搬运机器人和自动化装配线高效生产农机产品[1] - 公司专注于研发创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种专利246项,实现从依赖进口到技术突破的转变[1] - 公司产品包括采棉机、青贮收割机、施肥播种机等,是国产采棉机龙头企业之一[1] - 新疆北斗同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人工智能运维管理平台,使故障排查时间缩短83%,运维成本降低30%[2] - 该公司为无人机装上智慧大脑,成果广泛应用于电力巡检、自然保护区巡检等领域[2] 生产效率与行业影响 - 一台六行自走式采棉机一天可采500亩棉花,相当于上千人一天的工作量,大幅提升生产效率[2] - 2024年新疆棉花产量约占全国92%,机械化采收率达到85%以上[2] - 六行打包采棉机整机国产化率超过90%,整体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 政策与资金支持 -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科技局指导企业申报自治区级科技项目,获批后可获得资金支持[2] - 高新区举办银企对接会,允许企业用专利、奖项等作为抵押获得贷款,如北斗同创公司获得800万元贷款[2] - 高新区推行"创新积分制"和"白名单"机制,天成鲁源公司被纳入白名单后获得460万元信用贷款[3] - 高新区建立科技企业梯队培育库,截至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06家[3] 区域科技创新成果 - 新疆确保每年20亿元本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并设立100亿元人才发展基金[4] - 2024年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115.5亿元,增长27%[4] - 2024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29家,增长32%[4] - 我国首口万米科学探索井深地塔科一井完钻,标志钻探能力进入万米时代[4] - 多晶硅纯度由6N提高到11N以上,产品能耗及智能制造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4]
科创企业在这里拔节生长
人民日报· 2025-10-09 09:02
公司业务与技术 - 钵施然智能农机公司拥有全自动化车间,使用搬运机器人和自动化装配线高效生产各类农机产品 [1] - 公司专注研发创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种专利246项,成长为国产采棉机龙头企业之一 [1] - 公司实现从0到1的技术突破,成功研制国产多功能采棉机,改变了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 [1] - 一台六行自走式采棉机一天可采500亩棉花,相当于上千人一天的工作量,大幅提升采收效率 [2] - 新疆北斗同创公司开发人工智能运维管理平台,使故障排查时间缩短83%,运维成本降低30% [2] - 北斗同创公司的新研发成果为无人机装上智慧大脑,已广泛应用于电力巡检和自然保护区巡检 [3] 行业与区域发展 - 2024年新疆棉花产量约占全国92%,机械化采收率达到85%以上,科技支撑作用显著 [2] - 六行打包采棉机整机国产化率超过90%,整体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 - 多晶硅纯度由6N提高到11N以上,品质居世界先进行列,产品能耗及智能制造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4] - 2024年新疆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115.5亿元,增长27% [4] - 2024年新疆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29家,增长32% [4] 政策与金融支持 - 乌鲁木齐高新区推行创新信贷政策,企业可用技术专利、知识产权、研发合同甚至科技成果奖项作为抵押获得贷款 [2][3] - 高新区通过银企对接会、“创新积分制”和“白名单”机制支持企业,建立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库 [3] - 截至2024年,乌鲁木齐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06家,是全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最多的区县之一 [3] - 新疆确保每年20亿元本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并设立100亿元人才发展基金,推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4] 企业成长案例 - 新疆天成鲁源电气工程公司被纳入科技企业“白名单”后,于2024年1月获得460万元信用贷款,一季度营收比去年同期翻倍,业务种类增加 [3] - 新疆北斗同创公司在2023年面临800万元研发资金缺口,通过高新区组织的银企对接会,用专利和奖项作为抵押,不到一个月获得贷款 [2]
新疆聚焦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创企业在这里拔节生长(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人民日报· 2025-10-09 07:12
公司业务与技术 - 钵施然智能农机公司拥有全自动化车间,使用搬运机器人和自动化装配线高效生产农机产品[1] - 公司产品线包括采棉机、青贮收割机、施肥播种机等,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种专利246项[1] - 公司通过持续创新实现从0到1突破,成长为国产采棉机龙头企业之一,解决了核心技术与依赖进口的问题[1] - 六行自走式采棉机一天可采500亩棉花,相当于上千人一天的工作量,大幅提升采收效率[2] - 新疆北斗同创公司开发人工智能运维管理平台,使故障排查时间缩短83%,运维成本降低30%[2] - 北斗同创公司为无人机装上智慧大脑,新技术成果已广泛应用于电力巡检、自然保护区巡检等领域[2] 行业与市场数据 - 2024年新疆棉花产量约占全国92%,机械化采收率达到85%以上[2] - 六行打包采棉机整机国产化率超过90%,整体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 - 多晶硅纯度由6N提高到11N以上,产品能耗及智能制造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4] - 2024年新疆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115.5亿元,增长27%[4] - 2024年新疆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29家,增长32%[4] 政策与资金支持 - 乌鲁木齐高新区推行创新积分制和白名单机制,建立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库[3] - 截至2024年,乌鲁木齐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06家,为全自治区最多区县之一[3] - 新疆确保每年20亿元本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并设立100亿元人才发展基金[4] - 钵施然公司计划申报两个自治区级科技项目,获批后将获得对应资金支持[2] - 北斗同创公司通过银企对接会,以专利和奖项作为抵押获得800万元贷款,解决研发资金缺口[2] - 天成鲁源公司被纳入科技企业白名单,获得460万元信用贷款,一季度营收比去年同期翻倍[3]
中国杂交水稻,如何让非洲“端稳饭碗”?
36氪· 2025-10-08 17:04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农业技术通过杂交技术、机械装备和农业管理等方式成体系地出海,在多个国家实现显著增产并带动当地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2][35][37][50] 农业技术合作规模与影响 - 截至2024年,中国已向非洲派出500多名农业专家,培训近9000人次农业人才,建成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推广300多项先进农业技术,惠及100多万非洲小农户 [2] - 中国菌草援外已超过22年,受益国家超过100多个 [14] - 在卢旺达,菌草技术培养出1800名技术人才,扶持50多家食用菌菌袋企业和合作社,从事培育农户超过4000户,全产业链带动30000多人就业 [16] 杂交技术应用与成果 - 2018年中国杂交小麦在巴基斯坦实现45%增产;2022年在罕见高温下,近万亩示范区最高亩产达400公斤,当地农民收益翻倍 [7] - 在马达加斯加,中国杂交水稻每公顷收获10.8吨,是当地产量的3.6倍;农民试种亩产从500公斤提升至900公斤,增长近一倍 [10] - 马达加斯加若将杂交水稻推广至全国15%种植面积,即可实现粮食自给,并可能成为非洲水稻出口国 [10] - 在贝宁,示范中心引进10个中国玉米品种,优选出三个高产品种全国推广 [12] 机械装备出口与定制化解决方案 - 2023年乌兹别克斯坦订购54台中国采棉机,订单总金额超8000万元;定制机型每小时采收25-40亩,采净率95%以上,采摘成本从每公斤2.5元降至0.7元,每亩节约300元以上 [17][19] - 中国采棉机实现100%国产化,打破西方技术垄断,性价比高 [19] - 在格鲁吉亚,中国蔬菜大棚技术使当地番茄增产超三分之一,农户收入增加七成 [25] 农产品加工与产业链延伸 - 在科特迪瓦,中国加工技术助力其从出口橡胶原材料转变为非洲第一大天然橡胶制品生产国;2024年新投产橡胶厂年加工能力10万吨,直接创造600个就业岗位 [27] - 农作物产量提升带动农产品加工、物流和出口发展,许多产品直接出口至中国 [31] 技术转移与人才培训体系 - 中国通过派遣专家、提供良种和技术服务、手把手指导农民、定期开设培训班等方式实现技术转移和知识共享 [28][30] - 2023年"贝宁玉米高产实用技术海外培训班"为当地120名农业技术人员提供培训 [28] - 中国帮助搭建销售网络,降低制种成本,使普通农民能买得起高产种子 [31] 对中国企业的机遇与影响 - 农业技术出海带动农业产业园区、农村道路、光伏发电等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为相关产业出海提供机会 [39][40] - 中国与非洲农产品贸易扩大,截至2023年年中已有360余种非洲农产品食品获得中国市场准入,前五大农产品占进口总额的61.3% [48] - 中国与南非、埃及、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在一些国家已成为法定货币或重要储备货币 [48]
棉田里的“丰”景——从新季棉花采收看产业发展新图景
新华网· 2025-10-07 21:09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7日电 题:棉田里的"丰"景——从新季棉花采收看产业发展新图景 为了精准施药、高效作业,无人机飞防已成为标配。"有的飞手一年能挣20多万元。"新疆沙湾市一 家农用无人机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的无人机销售与飞手培训等业务迅速发展壮大,2024 年公司销售无人机240台,单一设备营业额突破1700万元。 不仅产量提升,近年来我国棉花生产布局持续优化,新疆棉区种植面积稳步扩大,机械化、智能化 水平显著提升。 随着棉花产量逐年增长,机械化采收已成为保障效率与效益的重要环节。"几年前,采棉还是个让 人头疼的活儿。全靠一双手,一人一天最多摘几十公斤,请人的话又得增加不少成本。"对比今昔,罗 钧很是感慨。如今,一台采棉机一天能收几百亩。 据新疆农业部门数据,今年新疆将投入7500余台采棉机,其中跨区作业机械超3100台,预计棉花耕 种收机械化率将保持在97%以上,机采率继续保持在90%以上。 产业高效发展,让罗钧这样的种植户信心更足。最近几年,他与合伙人陆续购置了5台搭载自动导 航的大型采棉机。"机械采收让我们抢农时心里更有底了。"他说。 其实,棉花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并不止于采收。在棉花种植管理 ...
新时代 新疆企业向新而行
经济日报· 2025-09-30 06:30
核心观点 - 新疆企业通过引入新技术、瞄准新赛道、创造新模式、坚持新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积极融入全球竞争 [1][2][3] 引入新技术 - 科技应用成为新疆企业的普遍共识,实现智能发展以节约人力、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品质 [1] - 采棉业以最先进的采棉机替代传统手工采摘 [1] - 农牧企业引入智慧农业平台,借助卫星遥感、土壤传感器等手段实现精准种植,产量获得提升 [1] - 钢铁企业广泛采用机械臂等智能装备,高端板材逐渐取代初级钢铁产品 [1] 瞄准新赛道 - 在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新疆着力打造以新质生产力为驱动的现代化战略性新兴产业 [2] - 例如石河子市的大型无人机“鸿雁”性能优异,颇受市场欢迎 [2] - 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内180余家企业(项目)有效支撑“数字新疆”发展 [2] 创造新模式 - 文旅企业开发全域旅游、低空旅游、沙漠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冰雪旅游、跨境旅游等多种新模式,创造新需求和新消费 [2] - 2024年新疆接待游客突破3亿人次,同比增长14% [2] - 2024年游客花费达3595.42亿元,同比增长21% [2] 坚持新理念 - 新疆企业从经营本地市场转变为瞄准全球市场,发展理念发生巨大变化 [3] - 得益于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桥头堡战略,新疆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3] - 2024年全疆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21.8%,增速居全国第三位 [3] - 企业产品开发方向和节奏需按国际需求进行,竞争意识显著增强 [3]
山东天鹅棉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为采棉机按揭销售业务提供担保的进展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27 03:44
新增授信额度与担保协议 - 公司与昌吉农商行签署协议 获得最高余额5000万元人民币的设备按揭贷款业务授信额度 [2][3] - 授信额度使用期限为一年 单笔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36个月 [3] - 公司需提供贷款总额8%的保证金质押担保 并为每笔贷款承担保证责任 [4][6] 担保展期情况 - 截至2025年9月25日 57名用户办理贷款展期 展期金额6030.44万元 [8] - 1名用户150.6万元贷款到期未办理展期 [8] - 2025年12月底前到期的用户贷款本金为8365.66万元 公司正推进展期工作 [8] 担保代偿情况 - 公司为5名不良贷款用户承担代偿责任 总金额959.10万元 [8] - 代偿包含2笔到期贷款本息 1笔提前到期贷款本息及2笔逾期利息 [8] - 代偿款项已于9月25日由银行从公司保证金账户扣划 [8] 担保余额与财务影响 - 公司实际为采棉机客户提供的担保余额为34139.44万元 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38.07% [2][10] - 已计提预计负债2605.83万元 本次代偿不会对当期损益产生重大影响 [2][9] - 累计对外担保余额37139.44万元 其中对全资子公司担保3000万元 [10] 后续管理措施 - 公司将通过法律途径追偿代付款项 [9] - 采取"减增量 降存量"原则控制担保业务规模 [9] - 倡导用户自主融资减少新增担保 配合银行加强催收降低存量余额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