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技术研究

搜索文档
汽车质量环境适应性标准体系建设研讨会召开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30 09:28
行业背景与挑战 - 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汽车产品可靠性与安全性提出严峻挑战并引发消费者高度关注[1] - 高温热浪、极寒冰冻、暴雨洪涝等多样化极端环境要求汽车提升适应能力[1] - 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引领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3] 标准体系建设进展 - 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于7月25日在北京组织召开汽车质量环境适应性标准体系建设研讨会[1] - 来自企业、行业机构及高校的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1] - 会议同期举行汽车质量提升(环境适应性)标准体系建设启动仪式[3] 标准体系战略意义 - 环境适应性是汽车质量的重要防线,直接关系到产品在极端气候与复杂工况下的表现[3] - 构建科学系统先进的汽车质量环境适应性标准体系是提升中国汽车产品全球适应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4] - 对支撑中国汽车高质量走出去、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深远战略意义[4] 标准体系具体内容 - 标准体系针对高寒、高温、高原、高腐蚀等多样化环境挑战[3] - 中国标准化协会将担当汽车极端环境试验评价系列团体标准的全流程管家[3] - 为国标、行标、团标协同发展的标准体系有效落地提供全方位支持[3] 技术实践与经验 - 专家围绕汽车极端环境适应性标准的执行现状、实际应用挑战及未来研究方向作系统深入的主题报告[3] - 分享在极端环境测试评价领域的实践经验和技术积累[3] - 以标准为纽带共绘汽车质量提升的顶层设计蓝图[3]
观车 · 论势 || “人机共驾险”落地打响明辨智驾事故责任第一枪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3 09:16
行业创新与解决方案 - 平安产险联合中汽中心与问界推出全国首个"人机共驾"事故责任判定解决方案,解决智能驾驶时代责任认定难题 [1] - 方案通过明确不同场景下的责任边界,构建"技术可信、责任可溯、司法可依"的保障体系 [1] - 传统车险逻辑建立在"驾驶员过错"单一责任主体上,而L2级辅助驾驶事故涉及多重因素导致责任认定困难 [1] 技术实现机制 - "人机共驾险"通过"数据存证—智能判责—司法鉴定"三重机制改写行业规则 [2] - 中汽中心研发指纹存证技术,实时加密上传车辆运行数据形成不可篡改的"数字证据链" [2] - 系统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快速生成《事故原因分析与责任判定报告》,精准划分责任比例 [2] - 采用"AI智能研判+人工专家复核"双轨机制确保判责客观公正 [2] 责任划分与保险创新 - 按自动驾驶级别明确责任主体:L2级及以下驾驶员为主责,L3/L4级车企为主责 [2] - 比亚迪承诺在智能泊车场景下发生的事故由公司全面兜底赔偿 [2] - 保险公司可基于动态数据推出分级保险产品,使用频率高的车主保费上浮20% [3] - 通过实时监控车辆状态推送风险预警,实现从被动赔付向主动风险管理转型 [3] 行业影响与优化 - 精准责任追溯推动车企重视"边界场景"优化,构建"全场景数据闭环"提升算法鲁棒性 [3] - 新机制依据"驾驶员监控状态"和"系统提示记录"判定车企责任,促使车企以安全可靠性为核心 [4] - 方案打开了万亿级智能驾驶风险市场,推动保险业从"赔付经济"向"预防经济"转型 [4] - 扫清商业化落地障碍,使技术迭代与法规完善形成良性循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