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资讯

搜索文档
海尔收购汽车之家,一个卖冰箱的买它干啥?
创业邦· 2025-09-06 09:09
收购交易概述 - 海尔以18亿美元(约130亿元人民币)收购汽车之家43.0%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7] - 交易耗时6个月完成,中国平安旗下云辰资本保留5.1%股份和一个董事会席位 [7][10] - 汽车之家CEO更换为海尔系人员,预期将有业务调整 [10] 汽车之家财务表现 - 2020年至2024年营收从86.6亿元降至70.4亿元,降幅约18.7% [12] - 同期利润从34.1亿元降至16.8亿元,降幅达50.7% [12] 平台运营问题 - 广告过度泛滥导致用户体验下降,存在大量非真实用户内容 [14] - 线索销售业务模式引发用户信息泄露争议,电话号码被经销商反复使用 [21][23] - 内容质量显著下滑,有价值负面反馈被删除,平台公信力受损 [14][27] 行业竞争格局 - 汽车资讯APP用户规模持续萎缩,传统汽车门户属于夕阳行业 [29][31] - 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成为用户购车决策主要参考渠道 [31] - 懂车帝采用短视频+算法推荐模式,推出CPS按成交付费机制冲击传统CPT年费模式 [33][38] 历史股权变更影响 - 2008年澳洲电讯成为控股股东后加速商业化进程 [19] - 2016年中国平安收购后深度绑定金融产品,以KPI导向导致内容质量下降 [26][27] - 创始人李想于2015年离职,强调2009年后缺乏竞争导致创新不足 [24][26] 海尔战略意图 - 可能整合旗下二手车平台卡泰驰与汽车之家业务 [40] - 布局充电桩销售及人车家生态构建 [40] - 但收购方需求主导而非解决平台核心问题,难以改善用户体验 [41][42] 业务模式对比 - 汽车之家坚持图文为主的内容形式及CPT线索销售年费模式 [33][37] - 懂车帝通过高成本测试栏目(冬测/夏测)提升内容质量,采用CPS模式按成交结算 [33][38] - 汽车之家尝试VR看车、线下门店等创新措施但收益有限 [38]
极光发布《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品牌年轻化加固汽车之家流量优势
新华网· 2025-08-12 14:16
行业整体表现 - 2022年第4季度移动网民人均安装APP数量达73个 年轻和中年用户人均安装总量有所提升 [1] - 移动网民人均单日使用APP时长稳定保持在5.3小时 日常用网行为保持稳定 [1] - 汽车资讯行业MAU稳定在1.3亿上 季度末录得1.341亿MAU 同比增长曲线有所放缓但仍保持正增长态势 [1] 汽车市场数据 - 2022年第4季度汽车零售累计销量为566.0万 其中12月销量达216.9万 [1] - 12月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5% 环比大涨47% [1] 公司市场地位 - 汽车之家APP季均DAU达1288.7万 MAU达4774.4万 两项指标均稳居汽车资讯行业首位 [1][2] - 月均新增用户规模达921.5万 保持高位增长 [2]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正由汽车垂媒向"内容生态+工具服务+交易平台"一站式车生态平台转变 [2] - 品牌slogan由"看车、买车、用车"变为"看车、买车、用车、换车" 全面覆盖用户汽车消费场景 [2] - 通过签约虚拟数字人IP、推出NFT数字藏品、打造"能源空间站"、坚持视频化内容战略提升对年轻消费者吸引力 [2] 生态合作布局 - 与高德地图深度合作打通"人-车-路"汽车场景生态 [3] - 与华为战略合作带来更多流量入口 [3] - 携手CCTV-2打造全球首场汽车元宇宙盛会《汽车之家818-聚光向未来》 [3] - 与马蜂窝、网易云音乐、京东汽车、美团等合作拓展用车场景 [3] - 与北理新源合作实现二手车市场全覆盖 [3] - 与中升集团合作精简换车流程 [3] - 打通天天拍车和平安集团资源实现"买车闭环与卖车闭环"双联动 [3] 公司基础与愿景 - 拥有超过5亿用户 [4] - 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2B和2C一站式汽车生活服务提供商 [4] - 目标实现"看车-买车-用车-换车"的生态闭环 [4]
汽车之家被海尔收购后发首份1季报 营收净利双降约1成
中国经济网· 2025-05-13 14:18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净收入总额人民币14.538亿元(2.003亿美元),同比下降9.65% [1] - 归属于公司净利润人民币3.566亿元(0.491亿美元),同比下降9.61% [1] - 经调整净利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人民币4.208亿元(0.58亿美元),同比下降14.8% [1] 股权收购事项 - 海尔旗下二手车平台卡泰驰以18亿美元收购云辰资本持有的公司股份 [2] - 交易完成后卡泰驰将持有公司41.91%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2] - 平安产险通过云辰资本继续持有剩余股份,仍为主要股东之一 [2] 管理层变动 - 收购完成后公司现任高级副总裁杨嵩将出任CEO职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