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制氢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海水制氢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海上制氢重点项目及发展趋势研判:技术突破赋能,海水制氢开启场景拓展与集群发展新篇章[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03 07:11
行业概述 - 海上制氢利用海洋资源通过电解海水或海上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绿色氢气 旨在解决陆地淡水资源紧张和绿电不稳定问题 [2] - 技术路径包括直接电解海水制氢 海水淡化后电解制氢及生物/热化学制氢 能源耦合形式涵盖海上风电 光伏及多能互补制氢 场景应用分为近海试验型 深远海规模化制氢及海上氢基能源生产 [3] - 中国拥有1.8万公里海岸线与300万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 近海风能开发潜力超5亿千瓦 为规模化制氢提供天然条件 [6] 技术发展 - 直接电解海水技术无需淡化 成本较传统淡水电解降低20% 但需解决氯离子腐蚀与副反应问题 [5] - "海氢1号"采用自主抗氯腐蚀专利技术 为全球首个深远海制氢平台 离岸50公里 年产2000吨氢 [16] - 多孔隔膜水蒸发电法及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等前沿技术使海上制氢成本降至25元/公斤 在0.4元/千瓦时电价条件下可压缩至22元/公斤 [18] 商业化进展 - 舟山氢能岛作为国内首个LOHC储运商业化项目稳定运行 年产5000吨氢 [1][15] - 粤港澳氢走廊规划年产10万吨 打造全球首个海上风电-制氢-管网全产业链示范工程 [1][16] - 渤海绿氢基地将建成全球最大海上光伏制氢项目 一期产能1.2万吨/年 [16] 市场规模 - 中国氢能年产量突破3500万吨 煤制氢占比60% 天然气制氢与工业副产氢各占20% [13] - 2023年制氢产业产值规模达5425亿元 预计2026年跃升至7825亿元 [13] - 到2030年氢能年需求量预计达3700-4200万吨 可再生能源制氢占比提升至12%-15% 年产量500-700万吨 [11] 竞争格局 - 行业形成"国家队-地方集团-专精企业"三层竞争格局 央企国家队主导大型示范项目占近50%份额 [19] -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联合中国海油推动直接海水电解技术 碧水源通过"海水淡化+电解"组合降低制氢成本25% [22] - 明阳智能探索海上风电直供制氢 平准化成本有望突破0.8元/kWh [22] 发展趋势 - 技术向大功率 智能化 低成本方向发展 重点突破20MW级电解槽系统 90MPa高压储运装备 模块化设计降低部署成本30%以上 [23] - 空间布局呈现近海-远海-深海梯度发展 近海服务高耗能行业脱碳 远海打造一体化能源枢纽 深海拓展风电-制氢-采矿新模式 [24] - 构建"技术-产业-生态"完整价值网络 纵向延伸全产业链 横向耦合多应用场景 预计2030年建成全球领先产业体系 年减排超5000万吨 [25] 项目动态 - 琼州海峡氢能渡轮试航成功 开创船舶氢燃料应用先河 日供氢2吨 [16] - 东海综合能源岛集成风电-制氢-海水淡化-养殖综合体 示范规模3000吨/年 [16] - 北部湾氢能枢纽规划5万吨/年 为东盟首个跨境氢能项目 [16] 全球对比 - 挪威Yara公司与壳牌合作"Hywind Tampen"项目通过8.8MW风机为电解槽供电实现绿氢生产 [5] - 澳大利亚"HyGATE"项目规划年产能超20万吨绿氢 [5] - 国际能源署预测2050年氢能占比将从不足1%跃升至14%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