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普
搜索文档
南海预报减灾中心海洋科普润童心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20 10:30
10月11日,自然资源部南海预报减灾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海洋预警中心)走进广州市番禺区亚运城加拿达幼儿园,为学龄前儿童带来了一场充满童趣的 海洋灾害科普讲座。 为了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可感,科普讲师精心设计了两个互动游戏环节。在"大海在跳舞"游戏中,小朋友们通过模仿海浪起伏,感受海浪在不同 风力下的形态变化。而在"风暴潮来了"的游戏中,孩子们扮演起海边的小居民,在科普讲师的指令下模拟紧急避险,迅速转移到"安全高地",在游戏中学习 应对风暴潮的基本技能。 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特点,科普讲师运用了大量拟人化、故事化的表达方式讲解各种海洋灾害的知识,如将灾害性海浪比喻成"脾气暴躁、横冲直撞 的大怪兽",劝告孩子们要远离风大浪急的海边;把风暴潮比作"不请自来、会带来麻烦的没礼貌访客",形容它会让海水异常升高,淹没道路;而离岸流则 被描述成"一个看似平静却非常可怕的水上滑梯",一旦被它"抓住",会迅速把人带向深水区。 互动游戏"风暴潮来了"。南海预报减灾中心供图 ...
青春之花在海岸线绽放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9 10:52
海洋科技产学研合作 - 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团队将实验室成果应用于鱼塘养殖 优化饵料配比和改进病害防治方案显著提升养殖效率 [4] - 海洋技术与测绘学院团队实地考察海岸线 分析潮水退速与携物能力并记录人类活动对海岸线影响 [4] - 海洋工程学院团队与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合作 共建实训基地并开展项目制学习培养掌握核心科技的人才 [4] 海洋科普教育推广 - 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团队指导小学生搭建微型生态瓶造景景观 以趣味手工激发青少年对海洋的热爱 [6] - 电子工程学院团队通过折纸模型和实物演示 生动解读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绿色模式 [6] - 土木与港海工程学院团队联合中交三航局专家设置纸牌承重挑战赛 使力学原理可触可感并拉近与海洋工程的距离 [6] 海洋文化传承与创新 - 文法学院团队与非遗传承人对话 学习海州五大宫调百年发展历程及特色乐器操作 [7] - 艺术设计学院团队设计系列文创产品 包括印有曲谱图案的T恤笔记本书签和数字插画动画短片 [7] -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团队深入淮盐文化博物馆和盐场 研讨产业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新路径并完成粗盐析出实验 [7] 海洋生态保护实践 -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团队采集海水样本并通过精密仪器分析数据 为海洋生态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9] - 机械工程学院团队开展环保绘画活动 将海洋知识科普融入碧海蓝天诗意图景创作 [9] - 计算机工程学院团队搭建科普宣传点传播海洋保护知识 并组织净滩实践拾捡海滩垃圾 [9] 海洋产业商业赋能 - 商学院团队将电商思维与品牌理念转化为实用技巧 定制化品牌标签让生蚝成为海洋文化与生态价值代言者 [6] - 团队开辟大学生加基层加市场的助农新航道 推动优质生蚝走出连云港 [6]
东海局海洋科普志愿者走进上海社区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6 10:15
活动概况 - 自然资源部东海保障中心延续"业务聚焦、志愿赋能"的海洋科普宣传模式,选派7名志愿者赴虹口区4个街道办学点开展活动 [1] - 活动形式包括在爱心暑托班开设浒苔专题科普课程,并设置辩论和实验等互动环节 [1][2] 科普内容与方式 - 志愿者通过语言介绍、动画演示和新闻故事(如2008年青岛奥帆赛浒苔事件)讲解浒苔的属性特征和生长过程,以及其带来的严重危害 [1] - 通过组织"浒苔对海洋环境有益还是有害"的辩论,引导学生思考浒苔在吸收二氧化碳、净化海水方面的作用,以及其暴发后掠夺营养、造成生态紊乱的危害 [1] - 在"指尖实验室"中,学生通过用清水和干浒苔模拟浒苔泛滥场景,观察其对水体的遮蔽状况,并学习浒苔大量繁殖对海洋光照条件及浅海生物的不利后果 [2] 活动目标与倡议 - 活动旨在让孩子们在思辨中理解海洋保护与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1] - 课程最后发出争当"海洋小卫士"的倡议,鼓励学生成为海洋宣传员和家庭环保先锋,珍惜水资源并守护海洋家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