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保护

搜索文档
2025海洋月全景报告出炉!国贸地产玩出海洋新花样
搜狐网· 2025-07-02 13:36
活动概况 - 国贸地产2025年海洋月覆盖厦门、北京、上海、广州、南昌、泉州、南京、成都8座城市,涉及房地产开发、教育、会展、物业、资产管理等多个业务板块 [1] - 活动以海洋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播为核心,通过多元化形式深入社区,全国共开展线上线下活动150余场,线上关注人数近100万,线下参与人次超60万 [9][20] - 互动打卡装置在全国8城落地,吸引超50万人次体验,其中厦门"海好有你 Give Me Five"装置成为网红打卡点 [3][5] 主题活动形式 - 厦门联合海峡导报、高校举办"海好有你·益起美"社区微公益活动,数百组亲子家庭参与 [7] - 广州开展海洋生物生态瓶DIY活动,北京推出"后沙峪六月赶海计划",上海打造"海洋奇幻""海花确幸"主题吸引100人次 [7] - 南昌"鱼你相约,乐享童趣"活动覆盖600户业主家庭,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参与共创 [7][13] 社区长效环保机制 - 厦门国贸上城等社区通过"蓝海守卫"积分体系量化环保行为,20天内线上参与达30万次,线下500多名儿童获"海洋小卫士"认证 [13] - 构建"企业+媒体+高校+公益组织"协作模式,联动国贸金钥匙会APP实现线上线下社群运营,超500位业主加入兴趣社群 [13][15][16] - 国贸教育幼儿园开展海洋知识课堂,国贸服务举办AI与手绘双赛道绘画大赛,强化儿童环保意识 [20] 企业战略与行业影响 - 公司贯彻"与城共美"理念,在房地产开发中推行立体生态住宅,教育板块融入环保课程,会展业务降低能耗30%,物业实现精细化能源管理 [23] - 活动将海洋保护从单一理念升级为全民意识,形成"微光成海"的社会效应,未来计划深化环保与城市生活融合 [21][26] - 行业层面展示房企通过多业务协同(如教育、会展、物业)构建绿色生态网,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23][26]
聚焦联合国海洋大会:公海保护协定何时生效?深海采矿引争议
南方都市报· 2025-06-23 18:05
BBNJ协定进展 - BBNJ协定批准国数量在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期间从31跃升至49,后增至50,距离生效所需的60国仅差10国 [1][6][7] - 协定填补了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生物多样性治理空白,为2030年实现全球30%海洋保护目标提供关键工具 [1][7] - 法国总统特使预计2024年9月批约国将达70份,协定有望2025年内生效,最迟2028年召开首次缔约方大会 [1][8] 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概况 - 大会于2024年6月9日在法国尼斯开幕,吸引55位国家元首、90多位部长及15000名代表参会,规模创历届之最 [3][4] - 会议产出《尼斯海洋行动计划》政治宣言及800多项自愿承诺,但内容缺乏约束力和紧迫性体现 [4] - 深海采矿议题引发关注,37国呼吁暂停开采,因科学认知不足且可能造成不可逆生态破坏 [9][10] 行业动态与政策表态 - 中国表态积极推进BBNJ协定国内批约程序,支持协定尽早生效 [8] - 国际海底管理局强调深海不能沦为法外之地,7月将审议采矿规章,反对美加企业单边开发行动 [9][10] - 公海保护区面积目前不足2%,BBNJ协定将加速建立保护区制度框架 [1][7]
中国最大渔场的衰退危机
虎嗅APP· 2025-06-16 18:30
渔业资源衰退现状 - 舟山渔场作为中国最大渔场,传统"四大鱼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资源急剧减少,捕捞量明显下降[1] - 近5年舟山约10%的"笼子船"因运营困难退出市场,存活渔船利润大幅降低[1] - 中国海洋渔业资源衰退速度从2013-2017年的年均13%降至2018-2022年的年均4%,但仍持续衰退[3] - 大黄鱼种群虽有所恢复,仍无法自然繁衍[3] - 带鱼为应对高强度捕捞出现生物种群自我调节现象,产卵年龄从1年以上降至0.5年龄[4] 衰退原因分析 - 捕捞强度过大:渔船数量过多且机械化程度提升,从木帆船发展为钢质船,捕捞效率持续攀高[3] - 破坏性渔具使用:全球范围内存在"绝户网"等选择性差渔具,导致非目标物种兼捕问题[3] - 渔业管理缺陷:渔民非法律主体导致准入失控,改革开放后非渔劳动力大量涌入[7] - 渔业股份制改革导致资源向少数人集中,2006年拥有渔船股份的渔民占比不足30%[8] 行业经营困境 - 大型渔船经营恶化:800万/艘的大型渔船现难以转手,5年前三年可回本现在收益不足支付贷款利息[4] - 成本压力:人工成本比5年前翻倍,但渔获价格下降(大黄鱼从几千元/斤降至几百元/斤)[4][5] - 需求萎缩:受福岛核废水事件影响海鲜消费减少,渔民被迫开展远洋捕捞[4] - 螃蟹捕捞案例:收购价从6-8元/斤升至10元/斤,但需前往中韩边境才能捕获足够数量[10] 海洋生态问题 - 舟山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仅28.3%,47.1%海域富营养化,赤潮频发[11] - 全球每年2%渔具(约64万吨)成为"幽灵渔具",造成海洋塑料污染及生物死亡(墨西哥300只海龟/年死亡案例)[12] - 舟山已拆解1400余艘三无渔船,立案查处3525起,累计投入1.5亿元建设海洋牧场[14] 治理措施与转型 - 试点配额捕捞制度:舟山开展梭子蟹配额捕捞试点[9] - 技术升级:推广渔具标识技术,加装"身份证"便于回收管理[12] - 公民参与:当地环保组织"千岛海洋"8年累计组织2.89万人次参与净滩活动,覆盖20%舟山人口[13] - 产业转型方向:发展休闲渔业、水产养殖,推动渔业装备现代化[13] - 国际协作: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呼吁统筹海洋保护与可持续利用[15]
中国最大渔场的衰退危机
虎嗅· 2025-06-15 21:07
舟山渔业资源衰退现状 - 舟山是我国最大渔场和海鲜商品基地,但"四大鱼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资源急剧减少,捕捞量明显下降[1] - 近5年约10%的"笼子船"因运营困难退出市场,存活船只利润大幅降低[1] -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衰退速度从2013-2017年的年均13%降至2018-2022年的年均4%,但仍呈衰退趋势[1] 衰退原因分析 - 捕捞强度过大:渔船数量过多且机械化程度提升,钢质船和大型网具使效率攀高[2] - 破坏性渔具使用:全球每年2%渔具(约64万吨)成为"幽灵渔具",导致非目标物种兼捕和生态破坏[2][9] - 鱼类种群自我调节:带鱼产卵年龄从1年以上缩短至0.5年龄幼年期[2] - 需求价格双降:福岛事件影响海鲜消费,大黄鱼价格从几千元/斤跌至几百元/斤[3] 渔业经济困境 - 800万元大型渔船现难以转卖,收益无法覆盖贷款利息,5年前同类船只3年可回本[3] - 人工成本比5年前翻倍,但收益下降导致入不敷出[3] - 渔民被迫转向远洋捕捞,依赖冷冻技术实现持续作业[4] 管理机制问题 - 法律缺失:渔民非法律主体,任何公民均可捕鱼导致准入失控[5] - 公地悲剧效应:海洋资源无主属性引发内卷式竞争[5] - 股份制改革后渔船股权向少数人集中,2006年仅30%渔民持有股份[6] - 普惠政策刺激捕捞强度增加,资源分配不均加剧[7] 生态保护措施 - 舟山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仅28.3%,47.1%区域富营养化,赤潮频发[9] - 实施《舟山市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条例》,"十三五"期间拆解1400余艘三无渔船[11] - 年增殖放流15亿单位苗种,海洋牧场累计投入1.5亿元[11] - 公益组织"千岛海洋"8年动员2.89万人次参与净滩,市民参与率达20%[10] 转型建议 - 发展休闲渔业和水产养殖应对人口结构变化[10] - 推广渔具标识技术减少"幽灵渔具",提升捕捞装备现代化水平[10][11] - 试点梭子蟹配额捕捞制度,探索个体可转让配额等产权化管理[7] - 研究长江禁渔政策向海洋延伸的可能性[7]
海好有你·益起美 国贸地产微公益正式上线
搜狐网· 2025-06-11 15:48
海洋保护公益行动 - 公司依托旗下"海好有你"公益品牌,联合海峡导报社和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在海洋月启动"海好有你·益起美"公益行动 [2] - 行动创新性地借助国贸金钥匙会平台推出"蓝海守卫"积分活动,旨在通过社区微公益凝聚社会力量 [2] - 行动打造线上线下联动模式,鼓励业主进行线上环保知识学习与低碳生活打卡,并参与线下环保实践活动 [4] 线上活动设计 - 线上活动包括每日低碳行为打卡、环保知识答题和"海洋垃圾清理"互动游戏等环节 [5] - 参与者积累的"低碳积分"可用于解锁专属"贸贸勋章"成就和兑换精选主题礼品 [8] - 积分机制将环保行为与荣誉奖励深度绑定,持续激发公众参与热情 [8] 线下活动安排 - 线下活动于6月15日在中海国贸上城和6月22日在国贸蓝海两大社区落地 [10] - 参与者凭"活动挑战卡"完成环保任务可获得"守护印章",集满3枚可兑换官方认证奖状 [10] - 现场积分可直接兑换环保主题礼品,实现公益行动即时激励 [10] 企业社会责任 - 行动是公司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深耕"海好有你"公益品牌的重要举措 [15] - 通过将低碳生活转化为趣味竞赛,使环保理念成为人人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 [15] - 行动体现了公司"与城共美"的品牌初心转化为实际生活场景 [15]
(国际观察)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直面艰巨挑战
中国新闻网· 2025-06-10 16:23
会议概况 - 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于6月9日在法国尼斯开幕 为期5天 聚焦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14"的落实[1][3] - 大会计划通过题为"我们的海洋、我们的未来:团结一致采取紧急行动"的8页宣言草案 措辞温和[3] 核心目标与进展 - 推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生效 需60国批准 目前50国提交批准 15国承诺批准[3] - 法国总统马克龙强调海洋保护议题需基于科学实证 并对特朗普政府削减美国海洋科研资金表示遗憾[3][4] 海洋保护挑战 - 气候行动不足加剧海洋健康恶化 生境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3] -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因政府裁员受冲击 高级别官员缺席大会引发对多边主义承诺的疑虑[4][5] 资金筹措议题 - "可持续发展目标14"是获得资金支持最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改变现状[5] - 蓝色经济与金融论坛探讨通过金融机构募资 私人基金 蓝色债券和贷款等渠道筹集资金[7] - 海洋行动专题小组讨论会将聚焦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14"的资金筹集问题[7] 经济背景与行动 - 经合组织报告指出美国关税政策拖累全球经济增长 包括美国自身 增加海洋保护资金调拨难度[7] - 大会最终宣言"尼斯海洋行动计划"预计回应资金筹措 海洋捕捞 深海开发等关键问题[8]
英国拟扩大底拖网捕捞禁令的适用范围
快讯· 2025-06-09 22:34
海洋保护政策 - 英国政府提议在更多脆弱的海洋保护区禁止底拖网捕捞 [1] - 该措施旨在保护稀有海洋动物及其栖息地免受不可逆损害 [1] - 政策针对可能对海床生态系统造成无差别破坏的捕捞方式 [1]
海南分界洲岛旅游区连续多年邀请潜水员种植珊瑚
海南日报· 2025-06-09 09:11
珊瑚保育活动 - 海南分界洲岛旅游区举办2025年"嘿,潜水吧!"潜水主题系列活动,包括海底珊瑚移植活动,吸引潜水行业和珊瑚保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1] - 景区自2004年开始珊瑚移植保育工作,21年来与科研院校合作探索创新保育方式,珊瑚覆盖率逐年攀升[2] - 潜水员田思慧连续四年参加该活动,去年移植的珊瑚苗已茁壮成长形成珊瑚林,今年再次与女儿共同种植新珊瑚苗[1][4] 珊瑚保育成果 - 移植的珊瑚生长迅速,去年略显单薄的珊瑚苗现已相互交织形成坚实的珊瑚林,生命力旺盛[1] - 成片珊瑚礁宛如海底"绿色城堡",成为众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2] - 活动吸引像田思慧母女这样的"回头客"潜水员,成为项目持续开展和效果评估的重要见证者与参与者[2] 活动意义 - 通过亲手种植珊瑚苗并见证其生长,增强参与者对海洋保护重要性的认识[4] - 新生的珊瑚苗与蓬勃的珊瑚林承载着人们对恢复海洋生态环境的期待[4]
3万亿美元“蓝色经济”新机遇!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将在法国举行
第一财经· 2025-06-02 17:20
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概况 - 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UNOC3)将于2025年6月9日至13日在法国尼斯举行,主题为"加速行动,动员所有力量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 [1] - 大会由法国与哥斯达黎加共同主办,旨在推动保护海洋资源与生态系统的紧急行动,探索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14(SDG 14)的创新路径 [1] - 法国总统马克龙强调保护海洋对碳汇、生物多样性、蓝色经济及全球民生的重要性 [1] 蓝色经济机遇 - 海洋相关产业提供超过1.5亿个就业岗位,涵盖渔业、水产养殖、航运、旅游、离岸风能及生物技术等领域 [3] - OECD预测到2030年海洋经济价值将超3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第五大经济体规模 [3] - 海洋遗传资源在医药和农业领域潜力巨大,但需国际合作解决资源枯竭、酸化、污染等问题 [3] 配套活动与议程 - "我们是海洋"预热活动包括海洋科学大会、蓝色经济与金融论坛及海平面上升联盟会议 [3] - 蓝色经济与金融论坛将推动可持续投资、科技创新及政策完善,构建多方参与的海洋治理新模式 [4] - 论坛计划成立商业海洋联盟和投资者联盟,聚焦可持续旅游、海运脱碳等领域 [5] 大会核心议题与成果 - 优先推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BBNJ协议生效、动员SDG 14资金支持及强化海洋科学传播 [6] - 议程含10次全体会议和10个行动小组讨论,内容涉及污染治理、渔业管理、生态修复等 [7] - 预计通过《尼斯海洋行动计划》及自愿承诺清单,为全球海洋治理建立科学指导框架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