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窝行业

搜索文档
营收增速放缓,主力产品滞增,燕之屋砸下6.7亿销售费用为何换不来增长
证券之星· 2025-07-02 10:33
营收表现 - 2024年营收达20.5亿元创近年新高,但增速放缓至4.37% [1] - 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24.18%至1.6亿元,呈现"增收降利"局面 [1] - 纯燕窝产品系列增长乏力,2024年收入仅同比微增0.06%至17.95亿元 [4] - 线上渠道收入同比增长12.5%至12.4亿元,营收占比上升至60.6% [7] - 线下渠道收入同比下滑6.1%至8.08亿元 [8] 销售费用与营销策略 - 销售费用同比激增19.08%至6.7亿元,销售费用率飙升至32.72% [1][2] - 2020-2024年销售费用率持续攀升,分别为24.42%、26.47%、29.13%、28.68%和32.72% [2] - 公司采用"高举高打"营销路径,邀请多位明星代言提升品牌影响力 [2] - 2024年销售费用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幅,投入产出效率失衡 [1] 产品结构与增长点 - 纯燕窝产品2023-2024年营收占比分别为91.3%和87.6%,但增长近乎停滞 [4] - 核心单品"碗燕"销量在2021-2023年前五个月增速分别为12.4%、0.3%和-3.1% [5] - 新推出的燕窝粥产品收入达9070万元,成为新增长点但规模尚小 [8] - 公司提出从单一品类向复合滋养解决方案的战略升级目标 [8] 渠道表现 - 2024年自营门店净增12家达108家,经销商门店仅净增3家至650家 [6] - 经销商门店扩张步伐显著放缓,2021-2023年净增数量分别为61家、71家和32家 [6] - 探索盒马精品超市、山姆会员店等新兴渠道,但渠道多元化效果有限 [8] - 线上销售渠道竞争加剧,质量问题投诉主要集中在线上渠道 [7] 业绩影响因素 - 品牌高端化战略前置性投入和新工厂建设导致成本上升 [2] - 宏观消费环境结构性调整影响,线下客户消费趋于保守 [2][8] - 2023年春节前经销商提前囤货导致季节性波动 [5] - 行业竞争态势显著加剧,线上渠道成为核心战场 [7]
王一博带不动的贵妇生意,换74岁王石“盯上男人”接着干?
凤凰网财经· 2025-03-25 21:13
核心观点 - 燕之屋推出全球首款男士专属燕窝"总裁碗燕",由万科创始人王石代言,定价528元/碗,是女士碗燕价格的2倍[2][4] - 公司2024年营收20.5亿元(同比+4.37%),净利润1.6亿元(同比-24.18%),创2020年以来最差年度表现[6] - 营销费用攀升至6.7亿元(同比+19%),占总营收32%,但明星代言对营收拉动效果有限[8][10] - 公司股价从上市后高点15.3港元跌至6.5港元,跌破发行价,市值不足30亿港元[10] - 行业呈现"双雄争霸"格局,燕之屋市占率35%,小仙炖25%,合计超60%市场份额[18][19] 产品策略 - "总裁碗燕"含燕窝、人参、铁皮石斛等8种滋补成分,定位高端男性市场[4] - 传统燕窝产品2024年收入17.95亿元(同比持平),周边产品收入2.32亿元(同比+63.31%)[10] - 小仙炖首创"鲜炖燕窝"概念,保质期15天,强调新鲜度差异[17] - 燕窝营养价值与鸡蛋相当,但溢价显著(总裁碗燕528元/碗≈2-3个鸡蛋)[20] 营销策略 - 2024年密集签约巩俐(1月)和王一博(5月)双代言人,覆盖贵妇和年轻客群[8][10] - 广告及推广费占比持续超60%,2024年达6.7亿元[8][10] - 历史代言人包括刘嘉玲、濮存昕(2010)、林志玲(2018)、赵丽颖(2022)、金晨(2023)[11] - 小仙炖采用明星投资人策略,章子怡、陈数等既是代言人又是股东[15][18] 行业发展 - 中国燕窝市场规模从2012年22亿元增至2023年623亿元,预计未来5-10年达千亿规模[18] - 行业CR2超60%,但增长空间有限(年复合增长率<10%)[18][19] - 溯源企业超2万家,但头部效应显著[18] - 2011年"血燕事件"导致行业受创,燕窝进口暂停两年[11] 公司历程 - 创始人黄健1997年创立"双丹马",2014年重组为燕之屋[11] - 三次冲击上市(2019/2021/2023),最终2023年12月登陆港交所[11][10] - 2011年巅峰时期全国400+加盟店,年销破10亿[11] - 2020-2022年营收CAGR达15%,净利润CAGR达2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