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制造等

搜索文档
A股减持潮来袭:7月超百家公司发布减持计划,市场流动性承压
经济观察网· 2025-07-06 16:36
股东减持规模与案例 - 7月第一周A股市场已有超过100家上市公司发布近150份股东减持公告,涉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高管及机构投资者等多类主体,拟减持股份数量从数百万股至数千万股不等 [1] - 网达软件持股5%以上股东冯达拟减持不超过总股本的1% [1] - 远望谷实际控制人徐玉锁计划减持73976万股,近年来已累计套现162亿元 [1] - 祥鑫科技控股股东陈荣、谢祥娃夫妇拟减持796万股,按当前股价估算套现近3亿元 [1] 减持动因分析 - 第一类为个人财务安排,如家庭开支、其他投资或债务偿还等,减持规模通常较小 [2] - 第二类与股东对市场估值和公司前景的判断相关,当股东认为股价已反映合理价值或预期未来上涨空间有限时选择减持 [2] - 第三类涉及公司战略调整,如早期股东或投资机构完成既定投资周期后退出,或公司并购重组、业务转型导致股权结构调整 [3] - 第四类为通过股权质押等间接方式进行的变相减持,需警惕高比例质押可能引发的被动减持风险 [3] 减持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 部分减持公司业绩波动明显,如网达软件2023年出现上市首亏,远望谷连续两个报告期扣非净利润为负 [1] 市场流动性压力 - 密集的减持公告导致市场流动性面临压力,短期内大量股票供应增加可能缺乏足够承接力量,导致股价下跌 [4] - 对于市值较小或流动性不佳的股票,减持压力更为显著 [4] 投资者信心影响 - 股东减持尤其是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减持可能被解读为对公司未来前景不乐观的信号 [5] - 当减持与业绩下滑、经营困难相伴时,负面解读更加强烈,投资者可能质疑公司基本面、治理结构及管理层决策能力 [5] 市场化约束机制 - 建立市场化、制度化的约束机制是长远之策,需平衡保护投资者、促进市场稳定与尊重股东权利之间的关系 [6] - 监管机构不断完善减持制度,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建设市场化约束机制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6] - 上市公司需进行合理的股东沟通,解释减持原因,稳定市场预期 [6] 市场成熟度展望 - 随着市场成熟度提高,减持公告对市场秩序的冲击有望逐步减弱,投资者将更加理性看待减持行为 [7] - 中国资本市场需在规范透明的前提下实现市场稳定和投资者共赢,构建更可持续、更公平的投资生态 [7]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强化市值管理 年内回购增持实施金额逾160亿元
证券日报· 2025-06-13 00:41
今年以来,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回购、股东增持稳步推进。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6月12日,今年央 企控股上市公司有65家实施回购,回购金额合计为86.72亿元;有53家股东增持,增持金额合计为73.9亿 元。综合来看,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回购、股东增持金额合计达160.62亿元。 新增回购增持计划稳步推进 今年4月份,一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密集发布回购计划或股东增持计划。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 6月12日,今年有27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新增回购计划(以首次公告日统计,下同),有24单是在4月份 进行的首次公告,占比88.9%;有39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新增55单股东增持计划,有49单在4月份进行 的首次公告,占比89.09%。 从回购目的来看,上述65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中,回购目的多为股权激励注销(因业绩未达标或人员异 动等原因,公司按照授予价格回购后注销),有40家(去年同期为34家);其次是用于市值管理,有19 家(去年同期为4家);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的有6家(去年同期为8家)。用于市值管理的回 购增多。 "这表明越来越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开始将回购视为市值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回购向市场传递公司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