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医学实验室

搜索文档
迪安诊断2024年实现营收121.96亿元 加快构筑“产品+服务+AI”生态闭环
新华财经· 2025-04-24 13:24
文章核心观点 - 迪安诊断2024年年报显示营收、利润等情况,公司现金流改善、财务包袱出清,凭借规模与智能优势打造价值链,抓住基层医疗机遇,以“产品+服务+数字化”模式发展,数字化赋能“AI+医疗”产业升级,启动新一轮五年战略规划 [2][3][6][7]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1.96亿元,归母净利润-3.57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2.07亿元,经营性现金流量改善,常规应收账款回款向好,财务包袱逐步出清 [2] - 业务覆盖31个省(区市)及港澳,年检测量达1.68亿人次,诊断服务业务营收45.20亿元,产品业务营收81.34亿元 [3] - 2024年三级医院收入占比提升至42.82%,特检业务收入18.22亿元,占诊断服务业务收入的40.31%,新增检验外送客户1535家,其中三级医院164家,医联体/医共体签约21家 [3] 公司业务模式与布局 - 以“产品+服务+数字化”模式,垂直整合IVD产品、第三方医学检测及智慧医疗,以“AI+”数字化赋能,助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2] - 构建“学科—市场—运营”三维联动体系,三级医院客户占比超60%,与当地三级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4] - 精准中心数量突破90家,53家实现盈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合作共建实验室数量700余家,新增67家,二级及以上医院收入贡献占比达92% [4] - 拥有分子诊断、病理诊断、质谱诊断三大自有产品线,控股子公司“凯莱谱”、“迪安生物”及参股子公司“迪谱诊断”各有业务进展 [4] - 初步完成“研产销检”一体化转型,上游形成三大生产线,中游实现“服务+产品”联动,下游布局2C健康管理服务,加速拓展海外市场,2024年4月在越南开设第一家海外实验室 [5] 行业与政策背景 - 国家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基层医疗市场医学检验和病理诊断需求预计可达千亿规模 [2]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华为组建医疗卫生军团布局AI辅助诊断技术,带动AI医疗行业变革与发展 [6] - 中国AI医疗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88亿元,CAGR达34%,预计到2028年接近300亿元,未来五年增速保持在25%以上 [6] 公司数字化发展 - 自2021年起布局“医疗+AI”领域,完成杭州数据交易所2项数据产品上架,“迪安智检”平台服务超8000家医疗机构及40000多名医务人员,探索者(X - Med Explorer)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2.0上线并在近30家三甲医院落地 [6] - 推动健康管理智能化、精准化,与多家医院共建CML停药预测模型入选2024年美国血液年会(ASH) [7] - 病理数字化、区检数字化、实验室质量平台产品分别落地10余家、8家、5家,旗下“医策科技”在湖北省数智病理升级项目中签约近70家医院 [7] 公司战略规划 - 2025年启动新一轮五年战略规划,愿景目标是成为中国诊断行业最受人尊敬的领导者,锚定国内领先的医学诊断整体化智慧解决方案提供者,基于“服务+产品+数字”协同发展构建端到端服务体系 [7]
迪安诊断年报出炉:2024年经营现金流净额12.07亿,AI医疗生态加速成型
新浪财经· 2025-04-23 20:10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21.96亿元 其中诊断服务业务收入45.20亿元 产品业务收入81.34亿元 [1]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12.07亿元 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 [1] 行业发展趋势 - ICL行业渗透率显著提升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1-2026年我国ICL市场规模从222.63亿元增长至513.11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达18.2% [2] - 特检市场规模预计增长至288.8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3% 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2] 业务结构优化 - 三级医院收入占比提升至42.82% 特检业务收入实现18.22亿元 占诊断服务业务收入的40.31% [2] - 精准中心数量突破90家 其中53家实现盈利 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 [2] - 合作共建实验室数量700余家 新增共建实验室67家 二级及以上医院收入贡献占比达92% [2] 服务网络覆盖 - 服务范围触及全国90%以上人口所在区域 为超22,000家医疗机构提供4,200余项医学检测项目 [3] - 检验结果获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认可 [3] 产品体系布局 - 自有产品业务实现营收3.47亿元 渠道产品业务实现营收77.87亿元 [3] - 代理产品覆盖1,300余种国内外知名品牌 经销网络遍布16个省市 终端客户超4,000家 [3] 自主研发成果 - 拥有分子诊断、病理诊断、质谱诊断三大自有产品线 [4] - 自有产品新增2个三类证、7个二类证和200个一类证 [4] - 凯莱谱自产质谱仪器与试剂产品市场占有率持续领先 [4] 产业链整合 - 构建"研产销检"一体化产业链 上游突破核心技术推进国产化替代 [4] - 中游依托37家实验室和营销网络实现高效服务 [4] - 下游通过"晓飞检"平台和线下体检拓展2C市场 [4] AI技术应用 - 搭建基于自有算力及华为、阿里云算力资源的AI平台 结合通义千问及DeepSeek实现多业务场景赋能 [6] - 病理AI辅助诊断系统累计生成超300万份精准诊断报告 [6] - 智能审核系统使人工审核时间缩短50% 供应链中枢通过AI算法使订单交付周期压缩25% [8] 数字化平台建设 - "迪安智检"平台为8,000余家医疗机构、40,000多名医务人员提供全生命周期智能化服务 [8] - 探索者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2.0版本在近30家三甲医院落地应用 [8] - 病理数字化产品落地10余家 区检数字化产品落地8家 质量平台落地5家 [7] 行业标准制定 - 主导制定《宫颈细胞病理图像标准数据库数据标准体系》 成为国内病理AI领域首个行业标准 [7] - 建成首个数智化病理CRO平台Patho-Link和组织病理泛癌种诊断大模型 [7] 临床合作创新 - 联合武汉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构建CML停药预测模型 研究成果亮相美国血液年会 [8] - 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创新融合"AI辅助临床决策"与"精准流式+基因组合检测" [8] - 携手华为云打造个性化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