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继电器生产
icon
搜索文档
未知机构:高盛-关税影响,来自家电、汽车、工业科技及太阳能企业的反馈–20250502-20250503
未知机构· 2025-05-03 07:5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家电、汽车、工业科技、太阳能 - **公司**:耐用消费品行业的A、B、C公司;汽车行业的A、B、C公司;工业科技行业的A、B、C、D公司;太阳能行业的A、B、C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耐用消费品行业 - **生产转移**:多数企业持续将生产转移至海外工厂,部分企业上周转移速度加快,一家企业因美国客户在90天缓征期到期前补货,订单增多[2][3] - **价格谈判**:价格重新谈判进展有限,一家为美企生产的公司预计美客户和消费者承担更多关税成本,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企业提价谨慎[4][5] - **需求与产能**:美国以外需求稳定,欧洲是承接美国产能的主要市场,因其需求规模大且有增量需求[6][7] - **资本支出**:多数企业因关税不确定对资本支出谨慎,部分企业认为墨西哥短期相对安全,但不确定自贸协定未来有效性,暂无投资计划[8] 汽车行业 - **贸易影响**:汽车OEM未受美中贸易紧张局势影响,对欧洲销售更乐观;汽车供应商仍获新订单,预计对美出货影响小,未出现订单取消,库存未变[10][11] - **价格协商**:多数汽车供应商与客户协商新价格,部分超50%合同关税由客户承担,部分特定产品100%额外关税成功转嫁,预计其余产品大部分关税也由客户承担[12][13] - **产能计划**:汽车供应商维持现有产能扩张/资本配置计划,部分无海外工厂且此前有建厂计划的企业计划不变,部分有美国本土工厂的企业因成本高不打算完全转向本土生产[15] 工业科技行业 - **订单情况**:资本品订单4月第一周停滞,二、三周恢复正常,东南亚客户继续下单;零部件企业情况不同,部分美国订单不变,部分暂停,多数非中国地区产能对应的美国订单稳定[21][22] - **关税协商**:关税过高难以协商价格,多数企业签FOB合同,关税由客户承担,一家有DDP合同的企业期望协商关税分担[22][23] - **产能扩张**:多数企业按原计划在印度、泰国、塞尔维亚、墨西哥推进产能扩张计划,一家泰国工厂暂时停工,等待关税政策明朗并评估生产成本[24][25] 太阳能行业 - **订单变化**:因《通胀削减法案》不确定性增加,过去两周美国订单进一步减少,一家逆变器和ESS企业停止发运ESS产品,美国安装业务面临下行风险[34][35] - **定价谈判**:需求疲软使定价谈判更艰难,多数企业不确定能转嫁多少关税,一家组件企业担心价格上涨抑制需求,一家逆变器和ESS企业称关税超100%可能暂停贸易[35][36] - **资本配置**:对资本配置前景看法不一,一家组件企业考虑缩减美国业务敞口,一家初步计划在美国建电池产能,等待政策明朗,一家逆变器和ESS企业计划扩大海外库存并建立生产基地[36][3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耐用消费品行业**:A公司未看到美国消费者因预期关税涨价而加速购买;B公司预计美国客户承担大部分关税并转嫁部分给消费者;C公司预计欧洲承接大部分美国产能[9] - **汽车行业**:A公司认为美中贸易紧张局势近1 - 2周缓和但可能反复,预计对欧出口增加;B公司部分客户因关税政策变化观望,超50%合同关税由客户承担,此前已规划海外生产;C公司预计对中国出口订单影响小,特定产品100%额外关税成功转嫁[16][18][20] - **工业科技行业**:A公司商用HVAC对美直接订单暂停,生产仍可供应其他地区,泰国工厂建设暂停,考虑在越南或墨西哥扩产;B公司是美国市场关键供应商,关税无影响,海外生产将扩大;C公司美国订单未变,关税低于145%,采用三种贸易条款,风险敞口不大;D公司新兴市场采购二、三周恢复,墨西哥产品25%关税由客户承担,墨西哥供应链不成熟,生产可转移到印度工厂[26][27][28][31] - **太阳能行业**:A公司关税超100%贸易暂停,扩大泰国和印度逆变器产能并计划建立海外ESS生产基地;B公司美国销售主要是本地组装,担心美国组件价格上涨抑制需求,考虑缩减美国业务敞口;C公司仍评估关税影响,初步计划在美国建电池产能,等待政策明朗[38][40][41]
145% 关税下企业现状:有的订单暂停,有的加速出海!对话四大行业管理层
智通财经· 2025-04-29 09:54
中国耐用消费品行业 - 受访公司平均35%收入来自中国出口,7%来自对美出口 [2] - 多数公司持续向海外工厂转移生产,部分转移速度加快,一家公司因90天关税暂缓期收到美国客户补货订单增加 [2] - 价格重新谈判进展有限,一家公司预计美国客户和终端消费者将承担更大比例关税成本,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公司对提价持谨慎态度 [2] - 美国以外需求稳定,欧洲被视为吸收美国产能的主要市场,因欧洲市场规模大且存在增量需求 [3] - 资本支出能见度低,墨西哥因自由贸易协定被视为近期更安全的选择,但公司暂无具体投资计划 [3] 中国汽车行业 - 受访公司6%-26%收入来自中国出口,0%-10%来自对美出口 [6] - 汽车整车制造商未受关税直接影响,对欧洲出口更乐观因欧盟与中国谈判电动汽车最低价格而非加税 [6] -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仍在接收美国订单,部分客户要求延迟或提前发货,库存未变,未出现订单取消 [6] - 供应商正与客户协商新价格,部分已成功将特定产品100%关税转嫁客户,50%以上合同由客户支付关税 [6][7] - 供应商维持现有产能计划,部分考虑海外建厂但避开美国,因生产成本高且地缘风险大 [7] 中国工业科技行业 - 受访企业15%-45%收入来自出口,2%-20%来自对美出口 [9] - 资本品订单4月第二周恢复,东南亚客户继续下单,零部件企业汽车订单因客户粘性未变,但一家企业中国对美订单暂停 [9] - 145%关税下价格谈判无意义,多数采用离岸价条款由客户承担成本,小部分完税后交货合同需协商分摊 [10] - 多数企业按原计划在印度、泰国、墨西哥等地扩产,一家泰国工厂暂停以评估墨西哥与东南亚成本优势 [11] 中国太阳能行业 - 受访企业对美直接出口占比0%-15%,全球出口占比35%-55% [15] -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不确定性导致订单放缓,一家企业停止从中国发运储能系统产品,预计美国需2-3年找到替代供应链 [15] - 需求疲软使定价谈判艰难,一家组件企业担忧反倾销税抑制需求,逆变器企业称关税超100%可能暂停贸易 [15] - 资本配置分歧:一家组件企业考虑缩减美国业务,另一家暂停美国电池产能计划,逆变器企业计划2025年前建海外储能基地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