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船舶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5年度报告》发布——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贡献日益凸显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05 12:08
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下简称"COP30")即将在巴西举行,为全面反映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 域的政策行动和工作情况,向国内外介绍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成效,生态环境部编制了《中国应对气 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5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于近日正式发布。 "报告展示了过去一年来中国相关的工作部署,特别是减缓、适应气候变化,全国碳市场建设,产品碳 足迹管理以及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等方面所作的重要贡献。"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 长夏应显表示。 现。配额清缴完成情况全面趋好,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3年度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共计 2096家,应清缴配额总量52.44亿吨,实际清缴量52.43亿吨,配额清缴完成率创历史最优水平。 中国不仅着力做好国内的工作,也通过自己的行动,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中国力量。 报告显示,中国有效促进全球能源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下降超60%和 80%,创造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46%的工作岗位;2024年,中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累计为其他国家减 少碳排放超10亿吨;阿根廷胡胡伊省光伏电站项目、黑山莫祖拉风电项目等一大批可再生能源项目相继 ...
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贡献日益凸显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04 09:08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核心观点 - 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5年度报告》,全面展示中国在减缓、适应气候变化、全国碳市场建设及全球治理方面的贡献 [2] 能源结构转型 - 2024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19.8% [3] - 煤炭消费占比从2013年的67.4%降至53.2% [3] - 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下降超60%和80% [4] 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 锂电池及光伏产业多项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 [3] - 新能源汽车产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 [3] - 绿色船舶订单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70% [3] - 2024年中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超10亿吨 [4] 全国碳市场建设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框架基本搭建完成,市场运行稳定有效 [3] - 截至2025年9月底,配额累计成交量7.28亿吨,成交额498.30亿元 [3] - 2024年全年成交额180.44亿元,创历史新高 [3] - 纳入2023年度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2096家,配额清缴完成率创历史最优水平 [4] 适应气候变化与城市韧性 - 截至2025年2月,39个试点城市探索开展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工作 [3] 全球气候治理与合作 - 中国创造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46%的工作岗位 [4] - 截至2024年底,中国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4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文件 [4] - 通过合作建设低碳示范区、赠送设备等方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 [4] - 累计实施300多期能力建设项目,为120余个发展中国家提供1万余人次培训 [4] - 实施"非洲光带"等旗舰项目,与6个非洲国家签署合作文件 [4] COP30立场与未来目标 - 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宣布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5] - 报告提出中国关于COP30的基本立场,包括发出积极信号、坚守《巴黎协定》、统筹推进多领域谈判等 [5]
武汉“十四五”规划收官:工业硬核突围 超百万民企筑牢半壁江山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7:25
核心观点 - 武汉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实现经济规模历史性跨越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 工业经济稳健增长 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民营经济成为重要支撑 数字化转型和未来产业布局成效显著 [1][2][5][7][8] 经济规模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 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近四年连跨四个千亿台阶 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规模排名第5位 [1] - "十四五"前四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67万亿元 年均增速达7.1% 全部工业增加值5070亿元 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四 [2] -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年上半年保持5.6%增速 产业结构从"十四五"初期0.9%/64.3%/34.8%优化调整为0.7%/59.8%/39.5% [3] 工业与制造业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 较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 1-7月增速达5.4% [1] - 工业投资增速11.1% 连续1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制造业与软件业对全市税收贡献超过四成 [1][2] - 光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规模超千亿级 占全国50%以上份额 2024年产业规模达7566亿元 核心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60% [5] 创新与科技产业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2万家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8% [1] - 2024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0.4% 提前完成规划目标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 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超90% [2][7] - 建成2家国家级、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打造21家省级中试平台、11家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 [5] 数字化转型 - 建成5.65万个5G基站 较"十三五"末增长4.5倍 算力总规模突破5300P 居全国前三 [6] - 建成300条数字化产线、122个智能车间、30个标杆工厂 形成四级"未来工厂"梯队 [6] - 培育垂直行业模型超过40个 人工智能在制造、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加速渗透 [6] 民营经济发展 - 民营企业总数突破117万户 较"十三五"末实现翻倍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48.4% [1][8] - 34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79.3% 44家独角兽企业中民企占比84% [8] - 规上工业企业达到3701家 较"十三五"末净增752家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净增336家 单项冠军净增12家 [8] 未来产业布局 - 超前布局13个未来产业细分赛道 包括脑机接口、量子科技等领域 预计2027年未来产业营收规模突破千亿元 [6][7] - 2025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7% 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4.6% [7] - 新增首批"未来之鹰"企业30家 光电子信息、汽车两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4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跻身"国家队" [7] 产业集群建设 - 软件业务收入连续三年在全国14座软件名城中稳居第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2] - "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4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跻身国家级行列 [2] - 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50% 汽车、钢铁、石化等行业通过技术改革焕发新活力 [2]
【感知生态之变】我国绿色产业领跑全球
央视网· 2025-08-16 19:58
风电产业发展 - 风电运输线路从2015年14条线路扩展到2022年新增8个制造基地覆盖山区、沿海和三北地区 [3] - 目前近40%风电运输车辆活跃于新疆和内蒙古等地区 [3] - 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十年间增长25倍 2024年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规模 [5] 清洁能源投资 -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占全球比重从十年前的25%提升至目前的33% [5] - 全球海上绿色船舶近80%来自中国 氢燃料电池全球占比达50% [10] - 绿色低碳产业产值规模已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 [10] 绿色制造体系 - 全国建成近5000家绿色矿山 配备3000多个传感器实现毫米级山体监测 [7][8] - 6000多家绿色工厂支撑全国超过20%的制造业产值 [8] - 内蒙古矿区采用100辆电动无人矿卡使噪声显著降低 生态环境改善吸引野生动物回归 [8] 新能源基础设施 - 2015年京沪高速首次全线覆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2024年充电网络覆盖几乎所有高速公路 [10]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2015年增长超过60倍 [10] - 甘肃荒漠建成3万面镜面聚光装置实现光伏全天候发电 [5] 生态修复成效 - 库布齐沙漠从2022年荒芜状态转变为集中式光伏"蓝色海洋" [5] - 矿山持续十年声音监测数据显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7] - 绿色生产力推动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 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10]
工信部:加快推动完善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标准体系 支撑绿色发展新动能培育
快讯· 2025-06-27 15:23
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 - 加强绿色低碳产业培育标准引领 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 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 中低温余热余能高效利用 超长寿命高安全性储能电池等多能互补利用标准制修订 [1] - 加大工业领域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利用 积极推动多种类异质可燃固体废弃物替代燃料 惰性电极 新型催化 绿色合成 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及固碳等一批产业链共性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1] - 加快推动完善光伏 新能源汽车 绿色智算 绿色船舶 绿色航空 绿色电力装备 绿色轻工 环保装备等领域标准体系 支撑绿色发展新动能培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