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船舶
icon
搜索文档
工信部:加快推动完善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标准体系 支撑绿色发展新动能培育
快讯· 2025-06-27 15:23
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 - 加强绿色低碳产业培育标准引领 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 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 中低温余热余能高效利用 超长寿命高安全性储能电池等多能互补利用标准制修订 [1] - 加大工业领域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利用 积极推动多种类异质可燃固体废弃物替代燃料 惰性电极 新型催化 绿色合成 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及固碳等一批产业链共性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1] - 加快推动完善光伏 新能源汽车 绿色智算 绿色船舶 绿色航空 绿色电力装备 绿色轻工 环保装备等领域标准体系 支撑绿色发展新动能培育 [1]
重要流域贯通一体环境治理,美丽河湖建设敲定“三阶段”目标
第一财经· 2025-05-22 09:37
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行动方案》的实施将推动多个行业领域的发展。企业可关注各地政策落地 情况,准确及时把握市场机遇。 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七部门印发的《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 年)》(下称《行动方案》)21日公布,敲定美丽河湖建设三个阶段目标,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 达到40%左右;到2030年,美丽河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美丽河湖基本建成。 国家将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提升河湖生 态系统健康水平。 美丽河湖是美丽中国在水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从国际比较看,我国水环境理化指标已 与中等发达国家相当。但同时,水生态环境保护还有一些短板,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 专家介绍,一些地方仍存在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现象。面源污染成为制约我国水生态环境 持续改善的主要矛盾之一。一些地方还存在较为严重的水生态失衡问题。太湖、巢湖、滇池等重点湖泊 虽经多年治理,蓝藻水华问题仍然存在。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和浪费现象突出。 美丽河湖应当是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图为长三角某城市河湖景观。摄 ...
晋级中部非省会第一城,宜昌凭什么
新浪财经· 2025-05-09 12:57
产业发展 - 宜昌经济总量2024年突破6000亿元达到6191亿元,四年跨越两个千亿台阶,成为"中部非省会第一城"[1] - 产业结构从单一传统化工升级为"3+2"现代主导产业体系(现代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及高端装备、生命健康三大千亿产业+大数据及算力、文化旅游)[6] - 新能源产业链实现全链条覆盖,包括电池材料生产、电芯制造及废旧电池回收,形成循环经济样板区[9] - 2024年签约35个过50亿元项目,包括总投资435亿元的现代化工项目、135亿元的生命健康项目及209亿元的大数据项目[7] 产业转型 - 2018年起推动化工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相关经验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并在沿江11省市推广[3][6] - 招引宁德时代、欣旺达东风、万华化学等龙头企业落户,推动磷化工循环产业集群建设[6] - 绿色船舶制造业快速发展,成功下水世界最大纯电动客船"长江三峡1"号和首艘氢燃料电池船"三峡氢舟1"号[10] 科技创新 - 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达1700家(新增33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200家(新增540家),获湖北省科技奖32项[13] - 算力基础设施突破2000P,在建超10000P,打造湖北省最大算力集群[10][12] - 实施"三峡英才"计划,计划到2027年引进2000名高层次科创人才,支持建立"人才飞地"[14] 交通枢纽 - 拥有水铁公空管立体交通网络,三峡枢纽货运量连续三年超1.5亿吨,即将建设三峡水运新通道[17] - 3条在建高铁(宜涪、武宜、宜兴)+1条获批高铁(宜常),未来形成"米字型"高铁枢纽[17] - 三峡机场2024年旅客吞吐量超300万人次,国际旅客首破10万人次[18] 区域协同 - 定位为连接成渝双城经济圈与武汉都市圈的关键节点,推进"宜荆荆"磷化工产业集群和"当枝松宜东"百强聚集区建设[22] - 借力武汉科教资源加强创新协同,促进平台共建与人才共育[22] 城市能级 - 2024年常住人口近400万,GDP全国城市50强,明确对标江苏常州[33] - 文旅产业纳入主导产业布局,2024年旅游收入1180亿元,接待游客超1亿人次[29] - 钢琴产业年产7万台,"长江牌"钢琴占全球七分之一市场份额[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