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货币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美联储降息之后中国央行为何“按兵不动”?
搜狐财经· 2025-10-28 16:26
第一,银行净息差受压:降息传导机制受到显著干扰。制约央行降息的核心因素之一,是商业银行盈利 能力的持续下滑。自2022年以来,银行体系在多轮降息与存款利率市场化竞争中,净息差(NIM)持续 收窄。2025年一季度全国银行业净息差降至0.947%,为历史低位,而同期不良贷款率已超过1%。换言 之,银行的盈利空间已被压缩至不足以覆盖风险成本的程度。数据显示,银行净息差对不良率的覆盖能 力从2021年的120.2%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94.7%。若央行此时进一步降息,将导致商业银行息差被进一 步挤压。对于中小银行而言,部分区域机构的净息差甚至已跌破0.8%,低于其风险可承受底线。结果 是,银行缺乏主动下调LPR报价加点的动力,LPR对基准利率的传导链条出现"梗阻"。 并且,银行资产端收益下降与负债端竞争加剧的双重夹击,使得金融体系的风险偏好显著下降。央行若 贸然推动宽松,可能引发"宽货币、紧信用"的错配局面,即资金留在金融体系内而未有效流入实体经 济。这正是央行在政策表述中频繁提到"保持政策连续性与稳定性"的背景原因。只有当银行通过调降存 款利率或结构性存款调整,恢复一定的盈利缓冲后,政策传导才能恢复有效性。 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