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音乐表演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开启欧洲多国巡演
新华网· 2025-08-07 15:00
新华社英国爱丁堡8月6日电(记者赵家淞)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6日在英国苏格兰首府爱丁堡 市圆满完成在英首演,开启其建团15年来首次欧洲多国巡演。作为2025年爱丁堡艺术节的重点节目之 一,演出吸引约2000名观众观看。 该乐团携手国际著名指挥家郑明勋、钢琴家刘晓禹等艺术家,演奏陈其钢作品《五行》、拉威尔 《G大调钢琴协奏曲》等中外经典曲目。乐团将于8月6日至15日在英国、西班牙、德国的5座城市举办 音乐会,同时在英国爱丁堡、德国法兰克福开展两场文化交流活动。 国家大剧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赵海英说,这次巡演用交响乐的语言向世界讲述中 国故事,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中国管弦乐团的现场演出,音乐富有力量和情感,把我们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连 接在了一起。"法国观众索菲·迪布瓦对新华社记者说。 ...
文化中国行|冬不拉与电吉他和鸣 新疆草原乐队“出圈”
中国新闻网· 2025-07-23 13:39
公司发展 - 那拉提乐队成立于2018年底,由队长万海涛与4名本地成员组成,后续不断壮大 [1] - 乐队驻唱舞台位于景区入口第一站,利用天然剧场环境吸引游客互动 [1] - 2023年迎来首位外籍成员菲律宾鼓手冈萨雷斯·瑞思安东尼,增强国际化元素 [2] - 已创作10多首原创歌曲,2022年发行首张专辑《山谷里的那拉提》,第二张专辑筹备中 [2] - 演出场次从每日5场增至6场,演出季从五月中旬提前至五月初 [2] 业务拓展 - 2019年起参与无锡、西安、南京等地音乐节演出,扩大线下影响力 [2] - 通过线上直播形式突破地域限制,传播新疆音乐文化 [2] 文化融合 - 乐队融合冬不拉、库布孜等民族乐器与现代电吉他、架子鼓等,创新音乐表现形式 [2] - 挖掘整理民间原生态音乐,致力于以音乐为桥梁传播新疆特色文化 [2] 行业趋势 - 新疆旅游持续升温带动景区人气爆棚,乐队演出需求显著增加 [2] - 景区通过组建乐队丰富业态,提升知名度与游客体验 [1]
杭州爱乐乐团新一届艺委会成立
杭州日报· 2025-07-01 11:03
杭州爱乐乐团新一届艺术专家委员会成立 - 新一届艺委会由余隆担任主席、邓京山担任副主席,委员包括杨洋、王绍武、王健、吴蛮、周天 [1] - 艺委会将决定乐团艺术发展方向,确保舞台呈现的"杭爱水准" [1] - 余隆指出艺委会将在制定规划、提升乐队素养和国内外知名度等方面起积极作用 [1] 艺委会成员背景与贡献 - 余隆是与世界顶尖交响乐团合作最多的华人指挥家之一,推动中国交响事业发展 [1] - 王健为著名华人大提琴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1] - 王绍武为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中提琴演奏家 [1] - 吴蛮和周天为驰骋全球乐坛的杭州籍音乐家 [1] 乐团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 - 杭州爱乐乐团成立十六年,已成长为国内交响乐高质量发展示范单位 [1] - 十六年来与国际一流艺术家合作,国内外演出千余场,演奏百余位作曲家作品,委约创作29部原创精品 [2] - 未来将通过"校团合作"模式与天津音乐学院在艺术创作、人才培养等领域深入合作 [1] - 乐团将以艺委会为核心驱动力,提升艺术创作能力、舞台演绎水准和行业影响力 [2] 音乐家对乐团的展望 - 王健认为乐团"年少成名",但未来发展道路还很长 [1] - 周天和吴蛮计划将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更好融合,传播杭州独特韵味 [2] - 乐团计划持续扩大艺委会国际视野,吸纳杰出音乐家加盟,构建开放包容的艺术生态圈 [2]
听!一支银龄民乐团的“金色旋律”(为梦想奔跑)
人民日报· 2025-06-25 06:01
公司发展历程 - 北京天坛琴之声民乐团成立于2009年,由音乐爱好者自发组建,最初只有二胡、扬琴和笛子三种乐器 [2] - 经过16年发展,乐团乐器配置已扩充至扬琴、二胡、琵琶、笛子、唢呐、大阮、中阮、笙、三弦等民族乐器,并加入大提琴、电贝司等西洋乐器 [1] - 乐团从最初以乐会友的业余团体,逐步吸引退休唢呐名家、专业院团科班乐手加入,演奏水平不断提高 [2] 运营模式 - 乐团每周六下午固定在天坛公园举办公益演出,坚持16年不间断 [2] - 演出持续3个多小时,每次演奏30多首经典曲目 [5] - 采用无指挥模式,乐手通过默契配合完成复杂曲目演奏 [1] 用户群体 - 核心观众为65岁左右的老年乐迷,部分忠实粉丝追随乐团近10年 [1] - 演出吸引多年龄段观众,包括盘腿聆听的儿童、坐轮椅的银发老人以及用镜头记录的外国友人 [5] - 每场演出前排位置需提前抢占,观众自发携带拍摄设备记录演出 [1] 行业特征 - 民间音乐团体通过长期坚持可形成稳定观众群体和品牌影响力 [2][5] - 民族乐器合奏具有独特魅力,能跨越年龄和地域限制产生广泛共鸣 [5] - 业余音乐爱好者通过持续练习和专业人才加入,可达到较高演奏水平 [2]
做导演、写小说,这位男高音还把说唱与莫扎特相结合
第一财经· 2025-06-11 19:56
罗兰多·维拉宗的中国首演 - 被视为"多明戈接班人"的男高音罗兰多·维拉宗在走红20多年后首次来到中国,于国家大剧院举行"拉丁小夜曲"音乐会 [1][3] - 音乐会采用竖琴搭配人声的形式,演绎近20首拉美古老民歌,现场气氛热烈,音乐家三度返场 [3] - 53岁的维拉宗以深蓝天鹅绒礼服登台,展现出深厚音乐功底与独特审美 [1][4] 艺术生涯与成就 - 1999年在"世界歌剧大赛"斩获多项奖项后,成为同辈艺术家中的热门明星,与乔纳斯·考夫曼、胡安·迭戈·弗洛雷兹并称"新三大男高音" [4] - 职业生涯涵盖歌剧演唱、戏剧导演、畅销书作家、莫扎特周艺术总监、电视节目主持人等多重身份 [4][9] - 2004年因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首秀演唱霍夫曼角色一炮而红,被媒体称为"21世纪最伟大的歌剧演员" [6][8] 健康挑战与艺术突破 - 曾因先天性囊肿、胃酸反流和登台焦虑面临职业生涯中断,2005年暂别舞台转型导演,2009年喉部手术后成功重返舞台 [6][7] - 2018年胃部手术后心态好转,目前每年演出80-90场,档期已排至2028年 [7] - 50岁后以更松弛的状态享受舞台,注重延长歌唱生涯而非追求完美 [7][8] 古典音乐创新与跨界探索 - 2022年在萨尔茨堡音乐节执导《塞维利亚理发师》,尝试将说唱与莫扎特古典音乐结合以吸引年轻观众 [9][11] - 出版三部畅销小说,担任莫扎特周艺术总监,通过电视节目推广古典音乐 [9] - 受儿子影响探索独立摇滚、说唱与古典音乐的融合,迄今执导超过15部歌剧 [9][10][11] 音乐理念与社会影响 - "拉丁小夜曲"音乐会源于2020年同名唱片,融入对拉美文化及生命本质的思考 [4] - 主张通过创新形式让歌剧走近大众,认为"歌剧正处于危机中,需为其带来更多光明" [11] - 早期关注自我嗓音与形象,转型导演后转向全局视角,推动行业变革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