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文化传播
icon
搜索文档
将文字敲到地球另一端(大地风华)
人民日报· 2025-10-07 06:01
这几年,我因作品在海外传播有了稳定的收入,生活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我从青海德令哈搬到了西宁。 更让我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海外读者不再只是看故事,而是对故事背后的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 回头看这段路,我个人的成长,其实也是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我们的故事能走得更远, 背后是中国的发展和全球影响力的提升。现在遇到刚入行的年轻作者,我常对他们说:"认真写,你们 笔下的故事,说不定明天就会传到世界某个角落。" 区段主任有时看见我对着电脑,会半开玩笑地说:"天天敲字,能敲出个啥名堂?别总想那些不切实际 的。"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其实也没想太远,就是喜欢,心里有故事想讲出来。那时候,我的读者很 少,几乎都是国内网友。我最大的愿望,是能靠写作维持生活,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2017年6月,我的作品《天道图书馆》被平台选中,推出英文版。没想到,第一天就收到了来自海外读 者的评论。虽然是通过翻译软件转成的夹生中文,但那份热情穿透屏幕,让我激动得半夜都睡不着。后 来,这部小说在海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陆续看到来自不同国家的读者留言:美国的Alex说,他通 过故事理解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分量;新加坡的Lina因 ...
“向更多国家分享中国的优秀文化”(外国博主眼中的中国)
人民日报· 2025-10-06 05:52
核心观点 - 多位在华外国人士通过个人经历与社交媒体平台,积极传播中国的地方文化、美食与现代化发展,旨在向世界展现真实、鲜活、温暖的中国形象 [1][2][3][4][5] 外国记者传播案例 - 伊拉克裔记者方浩明自2011年定居中国,认为传播中国故事是一种责任,其社交媒体简介将此列为首要内容 [2] - 方浩明在2024年外国驻华记者新年招待会上因表演“科目三”走红,希望通过采访观察中国开放进程的深层脉动 [2] - 方浩明策划专题节目《一“杞”看宁夏》,向阿拉伯国家观众展示宁夏中宁县的枸杞及其在泡茶、面膜、红酒等领域的应用,背后关联2000多年的黄河灌溉史 [2] - 方浩明计划前往湖北武当山、重庆洪崖洞等地,体验太极哲学、拍摄传统与现代建筑碰撞,并学习陕西秦腔,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文化传播 [2] 外国网红传播案例 - 韩国女生陈荣恩作为95后,自2017年以交换生身份来华后定居湖北宜昌,通过短视频记录三峡大坝、街边小吃等,展示城市活力与烟火气 [3] - 陈荣恩的短视频内容涵盖采访宜昌远安“百岁老人”、体验土家族民族服饰、学习茶叶制作等,旨在促进韩国与中国对宜昌的相互了解 [3] - 陈荣恩参与武汉东湖樱花园汉服体验、湖北省博物馆编钟鉴赏等文化交流活动,其内容获得韩国庆州市市长、教授等各界人士关注 [3] - 陈荣恩受聘为“知音湖北文旅推介官”、宜昌城市旅游形象大使等职务,并因其传播工作成为“宜昌媳妇”,将促进韩中友谊视为使命 [4] 外国商人传播案例 - 巴基斯坦商人奥萨玛自2011年来华留学,5年后选择定居浙江嘉兴,并担任嘉兴市对外文化交流大使,自称“跨越5000公里的文化织梦人” [4][5] - 奥萨玛在社交媒体分享于嘉兴月河、新塍等古镇的见闻,包括与老年舞蹈队共跳巴基斯坦传统舞、在茧画馆尝试作画、品尝传统糕点等 [5] - 奥萨玛认为嘉兴的“烟火气”与“人情味”是动人的文化符号,当地居民愿意慢下来展示生活本质,其儿子亦受熏陶希望连接两国文化 [5]
南苏丹瓦乌:多国代表参加中国维和官兵“庆国庆 迎中秋”文艺晚会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10-03 11:49
人民网内罗毕10月2日电 (记者黄炜鑫)朱巴消息:中国第15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部队1日在中国工兵营区举办"庆国庆 迎中秋"文艺晚会。来自十 余个国家的百余名代表受邀参加,共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 "在异国他乡举办晚会是维和官兵集体表达对祖国热爱的重要形式,有助于强化官兵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维和工兵分队官兵陈龙阁说,文艺 节目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军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理解与认同。 晚会现场。维和部队供图 晚会中,官兵们还穿插了"踩气球""抢凳子"互动环节,外国友人纷纷上台参加。一声声欢笑、一次次掌声、一张张笑脸,维和官兵们用一个个富有中国 元素的娱乐节目,为参与者提供了丰富的中国文化体验。 晚会现场。维和部队供图 晚会在威风凛凛的锣鼓声中拉开序幕。歌伴舞《当祖国召唤的时候》、古典舞《红梅赞》和乐队表演《治愈世界》等精心挑选的节目,不仅展示了中国 传统舞蹈的独特魅力,也表达了维和官兵官兵对和平梦想的执著追求和对祖国家乡的深情眷恋。 晚会现场。维和部队供图 晚会现场。维和部队供图 (张晓昆、向成、王依博、谭杰、范奕城、孟彬卓对本文亦有贡献) ...
“我眼中的活力中国”
人民日报· 2025-10-02 06:11
26岁的我,走过了20多个国家的300多个城市,将世界这本书翻开了一页又一页。当我们走出国门,今 天的中国青年会骄傲地展示我们本民族的文化。我想通过分享告诉更多人,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闪光 点,去寻找属于这个时代的光彩。我的粉丝里有很多中学生,经常给我留言,说看了我的视频更有动力 去好好学习,去实现梦想。能带给别人正能量,这感觉太酷了! ——何香蓓(抖音精选创作者@何香蓓Betty)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02日 08 版) (责编:白宇、卫嘉) 9年前,当我在老家甘肃会宁县第一次听人说起快手直播时,正是我因面部血管瘤严重而退居幕后的低 谷期,我小心翼翼地露出半张脸,直播讲述秦腔故事,却意外收获了网友们的关心与喜爱。从此,天南 海北的"老铁们"成了我的网络家人。过去一年,我带着百人秦腔剧团唱到陕西、宁夏、北京、四川等 地,还通过"手机舞台"开启了超1800场直播,收获超23亿次的观看量。更让我打心眼儿里高兴的是,今 年我收了个8岁的小徒弟,秦腔的"老声音"成了娃娃的"新潮流"。只要认定前方有光,只管奔着光冲 吧! ——安 万(快手创作者@安万) 我们从2023年开始环中国边境自驾旅行,经常使用课 ...
记者手记|在南非,中文学习者有自己的节日
新华网· 2025-09-18 17:11
新华社约翰内斯堡9月18日电 记者手记|在南非,中文学习者有自己的节日 新华社记者白舸 蒋国鹏 柯蒂斯·恩孔多高中校长琳迪韦·恩扎拉2024年曾走访中国。中国的发展令她深受触动,回国后,她 便决定在本校引入中文课程。 "汉语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我希望学生们学好中文,亲自去体验我在中国所见的美好事物, 去学习技能、拓宽视野。"恩扎拉说。 目前,南非是非洲大陆设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数量最多的国家,共有7所孔子学院和2个孔子课 堂。在南非,"中文热"早已超越课堂成为备受追捧的潮流:走在旅游景区或商业场所,常常能遇到当地 人用一句亲切的"你好"主动打招呼;在餐厅用中文交谈时,也时常会引来当地人友好的"搭讪";越来越 多的南非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或凭借中文特长找到心仪的工作…… 随着中南关系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南非人认识到学习中文的必要性,中文教育也更加注重实用性。 据南非中国文化和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孔子课堂中方院长戴文红介绍,南非中文教育近年来覆盖面越发广 泛,教学内容除了语言、书法、武术等,还针对不同行业推出了"中文+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以满足旅 游、酒店餐饮等多领域的需求。 24岁的南非青年马贝罗7年前在孔子课堂 ...
外国人爱上中国视听作品(体验“中国味儿”)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6 06:22
中国影视文化内容海外传播影响力 - 中国电影、电视剧、综艺等视听作品受到越来越多海外人士青睐 成为海外观众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窗口 [4] - 外国观众通过影视作品获得审美愉悦 体会当代中国文化魅力 拉近与中国的距离 [4] 古装剧与文化传播 - 意大利博主因《满城尽带黄金甲》金碧辉煌的宫殿和宫廷礼仪对中国产生浓厚兴趣 [5] - 《甄嬛传》吸引外国观众研究清朝皇帝生平、服饰文化和古汉语表达 激发对中国历史兴趣 [7] - 古装剧华丽旗装、精致头饰与米兰时尚文化产生共鸣 体现美的共通性 [7] - 影视剧带动实地文化探索 如清西陵旅行引发海外观众对历史遗址的关注 [8] 综艺节目社会影响力 - 马来西亚观众通过《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等综艺了解中国流行文化和社会话题 [9] - 中国综艺形式多样 涵盖音乐、选秀、脱口秀、文化对谈、国风演绎等类型 [9] - 探案普法类综艺紧扣社会议题 兼具娱乐性和深度 引发跨国界情感共鸣 [10][11] - 线下脱口秀演出一年追看约10场 即兴互动成为文化体验新方式 [11] 电影产业内容创新 - 西班牙影迷通过《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学习中文 逐步接触《霸王别姬》《重庆森林》等经典影片 [14] - 近年涌现《流浪地球》等科幻佳作 展现行业制作能力和想象力 [14] - 女性导演作品如《好东西》关注女性真实处境 呈现叙事多样性 [14] - 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传递的互助情谊和团结精神超越国界 [15] 内容出海与跨文化传播 - 中国电影运用留白与隐喻手法 体现水墨画般的美学意境 需耐心品味文化深意 [15] - 行业有意识将传统美学与现代视听语言结合 通过全人类共通情感增强本土故事国际共鸣 [16] - 影视内容成为跨圈层社交语言 外国观众主动担任文化传播者 向亲友推荐并解读中国作品 [8][15] - 网络平台和二次创作赋予内容持续生命力 推动作品在海外引发超预期讨论 [9][16]
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开启欧洲多国巡演
新华网· 2025-08-07 15:00
文化演出行业 - 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在爱丁堡完成英国首演,开启建团15年来首次欧洲多国巡演 [1] - 巡演作为2025年爱丁堡艺术节重点节目之一,吸引约2000名观众观看 [1] - 乐团将在英国、西班牙、德国的5座城市举办音乐会,并在爱丁堡、法兰克福开展两场文化交流活动 [1] 演出内容 - 乐团与国际著名指挥家郑明勋、钢琴家刘晓禹合作演奏中外经典曲目 [1] - 演出曲目包括陈其钢作品《五行》和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 [1] 文化影响 - 巡演通过交响乐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文化魅力 [1] - 法国观众评价演出"富有力量和情感",连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 [1]
“上海日”闪耀纽约林肯表演艺术中心
人民日报· 2025-07-29 06:30
文化活动影响力 - "城市之夏艺术节·上海日"在纽约林肯表演艺术中心举办,吸引现场观众达2万人次 [1] - 活动包含10余场演出与互动体验,涵盖舞剧、动画、民乐等多种艺术形式 [1] - 上海大剧院原创舞剧《白蛇》进行海外首演,融合芭蕾与传统水袖元素 [1] 文化内容表现 -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大闹天宫》动画放映吸引游戏《黑神话:悟空》粉丝参与 [1] - 上海民族乐团演奏《国乐中的十二生肖》,使用唢呐、琵琶等传统乐器 [1] - "魔都游园会"市集展示剪纸、盘扣、书法等中国传统手工艺 [2] 观众反馈 - 纽约观众评价舞剧《白蛇》"触摸到中国文化之美" [1] - 观众因《大闹天宫》表示"不虚此行",并计划中国之旅 [1][2] - 时尚博主通过网络分享中国剪纸艺术大师作品 [2] 机构合作 - 活动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与林肯表演艺术中心联合主办 [1] - 林肯表演艺术中心总裁表示"艺术在不同文化间架起桥梁" [2] -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指出演出内容受到纽约观众喜爱 [2]
印尼巴陵康孔子学院夏令营活动圆满收官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19 16:00
活动概述 - 信阳师范大学2025年河南省国际中文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印尼中小学生汉语学习夏令营活动"在印尼巴陵康孔子学院举办,活动为期15天,分为两期 [1] - 活动吸引了当地20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沉浸式体验中国语言与传统文化 [1] 活动内容 - 夏令营围绕语言学习、节日习俗、当代中国等主题展开,学生从基础中文问候语和数字入手,逐步学习生肖、美食、衣服、住房、人民币和交通工具等词汇 [3] - 学生深入了解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以及货币、衣装、美食、建筑、购物、交通、旅游等当代中国概况及其历史演变 [3] - 课程设置茶艺品鉴、剪纸创作、书法练习、汉服试穿、戏曲欣赏以及画竹子、制灯笼、编龙舟、做鞭炮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做中学" [3] - 学生还学习了编中国结、唱中文歌、打八段锦等中华才艺,激发了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3] 学生反馈 - 学生阿贡表示学习中文使他快乐,了解了中国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学习了购物、旅游等实用知识,最喜欢学习功夫 [4] - 学生狄俄尼索斯表示很喜欢学习中文,活动收获很大,希望再次参加夏令营并去中国旅游和留学 [4] 活动成果 - 中方院长朱敏霞为每位学生颁发结业证书,活动获得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4][5] - 巴陵康孔子学院表示将继续推出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为当地学生提供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的平台,促进中印尼人文交流与友谊 [5]
古筝声飘马德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7 07:59
文化传播与艺术创新 - 代安娜在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留学期间,通过街头古筝表演传播中国音乐文化,吸引了大量社交媒体关注 [2] - 代安娜身着汉服演奏古筝,独特的东方气韵显著提升了街头表演的吸引力 [3] - 代安娜与西班牙芭蕾舞者亚历珊德拉合作,将古筝与芭蕾舞融合创作,作品在社交媒体获得高人气 [4][5] - 代安娜创新演奏英文歌曲《see you again》,用古筝演绎流行音乐,赋予曲目舒缓悠扬的东方韵味 [5] 跨文化合作与商业活动 - 代安娜在中秋节期间参与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活动,演奏《左手指月》等曲目,并与华裔及西班牙表演者合作 [6] - 代安娜受云南企业邀请,在巴黎化妆品展会上演奏《彝族舞曲》等民族音乐,并穿着纳西族服饰推广云南文化 [6] - 代安娜在巴塞罗那全球移动通信大会上为中国光纤企业展台演奏古筝,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吸引了参展观众 [6] 未来计划与艺术探索 - 代安娜计划将古筝轮指技巧与LED灯跑马效果结合,提升表演的舞台视觉效果 [6] - 代安娜未来拟尝试古筝与弗拉明戈等西方艺术元素的融合创作 [6] - 代安娜表示将继续通过音乐传播中国文化,并希望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