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物理研究
搜索文档
开启核医疗“钥匙”,陈和生院士获广东科技奖突出贡献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1 18:32
2000年,陈和生等十几位科学家向国家上书建设散裂中子源。在他的积极倡导下,2006年中国散裂中子 源成功落户广东,2018年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 (原标题:开启核医疗"钥匙",陈和生院士获广东科技奖突出贡献奖) 南方财经记者程浩 东莞报道 近日,由中国散裂中子源核心技术转化的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项目完成了一例复发鼻咽癌患者的 BNCT全流程治疗,这标志着首台国产BNCT设备在东莞成功完成首例临床应用。而这背后是陈和生带 领的散裂中子源团队将高能物理技术"下沉"到临床一线的梦想。 11月20日,广东省政府官方网站正式发布202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的通报,中国散裂中子源一期工程 总指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院士联合会会员陈和生荣获广东 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 中国散裂中子源作为我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被誉为是探索微观世界的"超级显微 镜"。 陈和生?是我国著名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长期致力于 高能实验物理研究,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个博士后,是推动国家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 ...
中国江门中微子实验取得重大成果:证实太阳中微子偏差的存在,为探索未知物理世界打开新窗口
格隆汇· 2025-11-19 11:29
格隆汇11月19日|据央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宣布,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 后的首个重大科研成果:证实太阳中微子偏差的存在。科研人员通过分析59天的反应堆中微子数据,测 量了两个振荡参数,证实了太阳中微子偏差的存在,并提高了测量精度。实验的主要科学目标是解决中 微子质量顺序问题,为探索未知物理世界打开新窗口。 ...
交出全球首份“技术答卷”!中国下一代高能对撞机领跑世界
南方都市报· 2025-10-17 19:33
南都讯 记者吕虹 发自北京 "任何时候,中国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 地。"1988年10月24日,邓小平同志来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时说。如 今,这"一席之地"已稳稳占住。 17日,南都记者从中科院高能所获悉,该所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研究团队正式发布《基准探 测器技术设计报告》,标志着CEPC项目两大核心部分——加速器与探测器的技术设计已全部完成,为 这座由中国主导的"希格斯粒子工厂"从蓝图走向现实奠定了决定性基础。 据悉,这也是国际上首个针对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希格斯工厂的探测器技术设计报告,彰显了中国在下 一代高能对撞机竞赛中的强劲实力和领先地位。 CEPC项目起源于2012年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该粒子因其在解释物质质量起源等基本物理问题中的核 心作用,被誉为"上帝粒子"。为了对其进行精确研究,中国高能物理学家于同年9月正式提出了建设 CEPC的设想。CEPC被设计为一个多功能的"粒子工厂",不仅能作为高效的"希格斯工厂",还能精确探 索其他关键粒子,其隧道还为未来升级为更强大的超级质子-质子对撞机预留了升级空间。 与2018年的概念设计相比, ...
重子内观测到物质—反物质不对称现象
科技日报· 2025-07-17 09:25
核心观点 -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团队首次在重子类衰变复合亚原子粒子中观测到物质—反物质不对称现象,即电荷—宇称联合(CP)对称性破坏 [1] - 这一发现验证了理论预测,并为解释宇宙中物质主导地位提供了重要线索 [1][4] - 成果为探索标准模型之外的物理学奠定了基础 [3] 实验细节 - 实验由LHCb合作组完成,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质子—质子碰撞数据 [2] - 研究对象为包含底夸克的重子(b强子),其由3个夸克组成(如中子、质子) [1] - LHCb是LHC上7个探测器之一,专门用于检测b强子中的CP破坏和新物理现象 [1] 科学意义 - CP不对称揭示了重子物质与反物质的行为差异,为解决大爆炸后物质—反物质不平衡问题提供关键线索 [2] - 实验技术展示了粒子对撞机的高度精确性,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 [4] - 成果将推动高能物理研究,可能触及超越现有理论框架的新物理规律 [4] 研究背景 - 宇宙学模型认为大爆炸时物质与反物质等量产生,但现有理论无法充分解释现今物质主导现象 [4] - CP对称性破坏此前仅在介子(两夸克粒子)中被观测到,重子中属首次发现 [1] - 重子构成可观测宇宙大部分物质,其CP破坏效应研究具有特殊重要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