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 Variety Shows

搜索文档
音综,请停止寻找下一个单依纯
虎嗅· 2025-06-10 21:00
综艺市场现状 - 《奔跑吧》第九季以峰值0.87、平均值0.74的收视率稳居卫视综艺榜首,超越同期《歌手2025》[3] - 2024年6月四档音乐综艺同时竞争但均未形成显著优势[4] - 《歌手2024》通过直播形式成功引发大众对专业歌手能力的关注,形成全民讨论热潮[8] 音综发展历程 - 2004年《超级女声》开创多元审美风潮,推动张靓颖、尚雯婕等音乐人崛起[13] - 2005-2016年《中国好声音》四季均进入综艺收视前十,创造28亿元财富,冠名费从6000万飙升至5亿[16] - 2018年《偶像练习生》标志音综核心从音乐转向真人秀,CP互动和粉丝运营成为重点[21][23] 行业问题分析 - 音综同质化严重,90%节目采用对抗竞演模式+现场投票机制[31] - 流量明星占据专业舞台现象加剧,如马嘉祺在《我是歌手》存活三期引发专业性质疑[26][27] - 国内缺乏权威音乐榜单平台,导致音综被迫承担评判功能[38] 商业化表现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796.29亿元,其中票房收入579.54亿元[43] - 网络神曲《跳楼机》版税收入达4000万元,相当于SM娱乐2024年净利润的47%[44][45] - 音综植入广告效果显著,如《歌手》系列牛奶植入形成话题效应[55][58] 国际对比与动向 - 日本拥有《Music Station》等多元化音综,形成专业细分赛道[36] - KPOP加速进军中国市场,2025年Q1对华专辑出口达1296万美元占全球营收25%[49] - 腾讯音乐12.9亿元收购SM娱乐股份,或为打造中国版Billboard铺路[41][42]
除了被嘲,今年音综到底还有没有搞头?
36氪· 2025-06-03 08:14
音乐综艺行业现状 - 行业普遍依赖高价采买热门歌曲翻唱权,单曲版权费用动辄数十万至上百万元,形成"隐形内卷" [1][18] - 主流音综采用"流量艺人+热歌翻唱"模式,但内容趋同导致审美疲劳,难听等话题阅读量突破100亿次 [14][18] - 成本结构失控:版权费(如周杰伦歌曲授权费达100-150万元)、流量艺人出场费、宣发成本攀升,导致市场被综N代垄断 [16][18][20] 《亚洲新声》创新模式 - 节目定位差异化:聚焦Z世代新人原创/小众歌曲,横跨九国音乐人竞演,弱化流量依赖 [21][23][26] - 制作资源倾斜:预算投向跨国邮轮实景舞台(上海至香港航线)、专业音乐团队(梁翘柏任总监),强化Live质感 [11][13][21] - 选手构成突破:如日本17岁摇滚歌手迷悠奈(Fuji Rock音乐节经历)、ACG歌姬中林芽依,中国选手涵盖演歌/摇滚/百老汇等多种风格 [4][6][8][10] 行业转型方向 - 内容资产构建:需从短期流量转向垂类深耕,如《乐夏》培育乐队文化、《浪姐》重塑中年女性议题价值 [24][26] - 价值链延伸:探索多元音乐风格、挖掘新人、立体呈现作品与个人风格,建立更高审美标准 [26][28][29] - 可持续逻辑验证:《亚洲新声》通过原创音乐+多文化交汇尝试打破同质化,但需验证商业模式可复制性 [23][28][29] 典型案例分析 - 失败案例:张靓颖&王以太翻唱《跳楼机》因歌词/编曲争议被嘲,表演效果未达预期 [14][15] - 成功范式:迷悠奈原创曲《轻飘飘》展现Z世代情绪表达,中林芽依《春梦》融合ACG与主流音乐审美 [4][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