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

搜索文档
音综,请停止寻找下一个单依纯
虎嗅· 2025-06-10 21:00
综艺市场现状 - 《奔跑吧》第九季以峰值0.87、平均值0.74的收视率稳居卫视综艺榜首,超越同期《歌手2025》[3] - 2024年6月四档音乐综艺同时竞争但均未形成显著优势[4] - 《歌手2024》通过直播形式成功引发大众对专业歌手能力的关注,形成全民讨论热潮[8] 音综发展历程 - 2004年《超级女声》开创多元审美风潮,推动张靓颖、尚雯婕等音乐人崛起[13] - 2005-2016年《中国好声音》四季均进入综艺收视前十,创造28亿元财富,冠名费从6000万飙升至5亿[16] - 2018年《偶像练习生》标志音综核心从音乐转向真人秀,CP互动和粉丝运营成为重点[21][23] 行业问题分析 - 音综同质化严重,90%节目采用对抗竞演模式+现场投票机制[31] - 流量明星占据专业舞台现象加剧,如马嘉祺在《我是歌手》存活三期引发专业性质疑[26][27] - 国内缺乏权威音乐榜单平台,导致音综被迫承担评判功能[38] 商业化表现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796.29亿元,其中票房收入579.54亿元[43] - 网络神曲《跳楼机》版税收入达4000万元,相当于SM娱乐2024年净利润的47%[44][45] - 音综植入广告效果显著,如《歌手》系列牛奶植入形成话题效应[55][58] 国际对比与动向 - 日本拥有《Music Station》等多元化音综,形成专业细分赛道[36] - KPOP加速进军中国市场,2025年Q1对华专辑出口达1296万美元占全球营收25%[49] - 腾讯音乐12.9亿元收购SM娱乐股份,或为打造中国版Billboard铺路[41][42]
“红椅子”再现,《中国好声音》“重生”?《亚洲新声》对阵《歌手》,年轻新人能否撼动老牌音综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5 19:37
音乐综艺市场竞争格局 - 爱奇艺新推出音乐综艺《亚洲新声》于5月23日上线 与湖南卫视《歌手2025》、浙江卫视《天赐的声音6》正面竞争 [1][3] - 音乐类综艺节目在2024年市占率达18% 与旅游类节目并列成为市占率最高的综艺类型之一 [7] - 《歌手》《天赐的声音》等王牌节目面临"综N代"带来的观众审美疲劳 创新性音综开始突围 [7][8] 《亚洲新声》节目特点 - 节目聚焦亚洲范围内20岁至25岁青年歌手 摒弃知名歌手与流量艺人 [4] - 采用"亚洲青年歌手跨国对抗+邮轮巡演"形式 辗转新加坡、日本大阪、中国香港等地 [3][4] - 总导演金磊、总编剧陆伟等来自《中国好声音》创始团队 被网友认为是《中国好声音》"重生版" [6] 赞助商情况 - 加多宝作为独家冠名商 十年前曾赞助《中国好声音》第一季6000万元 随后三年冠名费分别涨至2亿元、2.5亿元、3亿元 [1][11] - 目前除加多宝外 仅有皇家美素佳儿作为联合赞助品牌 [1][11] - 《歌手2025》冠名商为加多宝"老对手"王老吉 [6] 行业发展趋势 - 音综外延不断扩展 许多"综N代"靠强大IP占据市场但难逃颓势 [7] - 创新性音综如《乐队的夏天》上线便火爆出圈 带火一众乐队 [8] - 爱奇艺2023年第三季度综艺招商额同比增长67% 但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72% [8] 节目商业前景 - 节目在舞台设计、国际版权、后期包装方面投入明显加码 [12] - 能否复制《乐队的夏天》的成功路径尚需时间验证 [8][12] - 平台需要具有"新模型"的内容产品而非仅是"新节目" [12]
张碧晨,突传消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8 20:18
文章核心观点 张碧晨名誉维权案件有结果,相关网络账号发布的虚假言论构成侵权,张碧晨将赔偿款捐给公益机构,同时介绍了张碧晨个人信息、感情情况及名下关联企业 [1][3][4] 张碧晨个人信息 - 1989年生于天津,中国内地流行女歌手,2013年以韩国女子组合Sunny Days成员出道,同年回国 [5] - 2014年7月参加第三季《中国好声音》获年度总冠军走红,成为首位女冠军 [5] - 2025年为《哪吒之魔童闹海》录制主题曲,代表作品有《年轮》《凉凉》等,多次获音乐奖项 [5] 张碧晨感情情况 - 2015年与华晨宇共同录制江苏卫视明星节目《唱游天下》 [6] - 2017年被爆和华晨宇恋爱,2021年1月22日两人承认有一个孩子 [6] - 今年2月14日,张碧晨首次公开和女儿的合照 [6] 张碧晨名下关联企业 - 张碧晨在北京馨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受益股份为99% [7] - 璨挚(天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最终受益股份60% [8] - 北京欣鹏策划咨询有限公司最终受益股份72% [8] - 顺丽(天津)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最终受益股份54% [8] - 凰英(天津)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最终受益股份54% [8] - 北京顾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最终受益股份7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