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stics and Polymers

搜索文档
中兴通讯热设计专家周爱兰:热界面材料将成为6G时代核心技术之一
DT新材料· 2025-08-20 00:04
5G/6G通信技术发展对热管理材料的挑战 - 全球5G网络建设进入深水区,5G-Advanced(5.5G)逐步商用,为6G奠定基础,通信速率提升伴随基站功耗显著增加[1] - 5G小基站因体积缩小导致发热件尺寸受限,但功耗大且需长时间运行,热量累积将影响信号质量及设备寿命[1] - 基站采用封闭式自然散热设计,热量需通过外壳传导至空气,芯片与壳体间依赖热界面材料(TIM)实现高效导热[1] 热界面材料的技术创新与应用 - 当前四大类创新材料:导热凝胶(如中兴通讯采用7.8W/mK凝胶实现200万小时无故障运行)、相变材料(华为5G基站射频芯片应用后温度波动降低9.6℃且功率稳定性提升40%)、碳基材料、液态金属[2] - 6G太赫兹通信将芯片热流密度推至1000W/cm²量级,热界面材料从辅助材料升级为核心技术[2] - 中兴通讯专家周爱兰将在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分享热界面材料在通讯基站的应用需求及展望[2][6]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核心议题 - 聚焦高分子材料在5.5G/6G、AI服务器、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应用,覆盖高频高速PCB、电磁屏蔽、热管理等技术方向[13][17] - 设立高分子电磁复合材料论坛,探讨热界面材料、MXene复合屏蔽材料、LCP合成等前沿课题[10][12] - 展示产学研合作成果,包括中兴通讯、华为、3M等企业的技术案例及南京工业大学、哈工大等高校的研发进展[10][12][14]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通信基站散热需求驱动热界面材料性能升级,如导热凝胶的导热系数突破和相变材料的温度稳定性优化[2][6] - 高频/高速覆铜板、液晶聚合物(LCP)等材料在5.5G/6G天线射频产品中应用加速[10][12] - 跨领域融合趋势显著,如新能源汽车高压充电系统与通信基站共享热管理解决方案[17][21]
Origin Materials(ORGN)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8-15 05:00
业绩总结 - 公司预计2026年收入为2000万至3000万美元[8] - 2027年收入预计为1亿至2亿美元[8] - 预计2027年实现调整后EBITDA正向运行率[15] 用户数据与市场规模 - 当前需求超过可预期的制造能力,市场总规模超过650亿美元[8][32] - 当前封闭市场总规模超过650亿美元,其中饮料市场占比为180亿美元[57] - 公司在水市场推出的1881瓶盖,市场规模为70亿美元[56] 新产品与技术研发 - Origin的PET瓶盖在2025年8月已进入市场,适用于平水产品[18] - 预计到2025年2月开始生产Origin PET 1881瓶盖[60] - Origin的PET瓶盖具有优越的回收循环性,兼容现有设备[2] - 公司拥有超过70项专利,保护其技术和产品[75] - Origin的技术可用于多种PET封闭产品,不仅限于饮料瓶盖[58] 生产与扩张计划 - 2025年2月开始生产第一条CapFormer生产线,计划在2026年达到8至10条生产线[17] - 预计制造线的回报期少于18个月[12] - 公司与Royal Hordijk合作,扩大生产能力以应对美国关税压力[70] 未来展望与策略 - 预计2026年将专注于产品资格认证和扩大供应,以实现商业规模收入[14] - 公司在未来可通过许可协议与潜在许可方进行合作[76] - 已与全球知名品牌签署客户谅解备忘录,正在进行产品测试[19]
大结局!两大化工巨头8年“纠纷”,只为它
DT新材料· 2025-07-13 21:34
专利纠纷裁决 - 欧洲专利局裁定北欧化工胜诉,允许其继续生产POE薄膜,结束了与三井化学长达8年的专利纠纷 [2][6] - 纠纷核心围绕三井化学的欧洲专利EP2626911B1,涉及ENGAGE® 8400 POE材料,三井化学试图构建光伏POE封装胶膜技术壁垒 [3] - EPO最终判定三井化学专利无效,依据是“市场公开性”原则,认为北欧化工的Quenty系列产品已构成“现有技术” [4][5] POE市场概况 - POE全球需求攀升至150万吨,在N型光伏组件封装中渗透率从20%提升至40%,挤压EVA高端市场份额 [8] - 中国POE进口依赖度高,2023年进口量达86万吨,主要由陶氏、三井、埃克森美孚等国际巨头主导 [7] - 美国EVA出口在2025年一季度下降14%,反映POE对传统材料的替代趋势 [8] POE产品分类与应用 - 四碳POE(乙烯-丁烯共聚物)成本低15-20%,主要用于通用产品如低端光伏胶膜、汽车内饰、家电外壳等,生产商包括LG化学、三井化学、万华化学等 [9] - 八碳POE(乙烯-辛烯共聚物)性能优异但成本高,用于极端低温环境、高端运动鞋中底、光伏胶膜等领域,生产商包括陶氏化学、埃克森美孚、SK化学等 [10] 技术壁垒与突破 - POE核心技术包括茂金属催化剂、高碳α-烯烃(如1-辛烯)和溶液聚合工艺,国际巨头对中国企业实施技术封锁 [11] - 中国在茂金属催化剂研发取得进展,中石化北化院的桥连双茂金属催化剂性能已达陶氏化学水平 [11] - 1-辛烯国产化突破,万华化学、卫星化学等企业已建成工业试验装置,溶液聚合工艺国内企业如中国石油石化院实现千吨级装置突破 [12][13] 未来发展方向 - POE材料将聚焦可持续(生物基、可降解)和多功能化(纳米粒子/增强纤维改性),拓展建筑、电子等高端应用场景 [14] - 中国石油石化院开发12个POE产品并设计万吨级工艺包,打破国际技术垄断 [13] 行业活动 -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将于9月10-12日举办,涵盖政策、市场、投融资等议题,并设有七大分论坛 [17][18][19] - 活动包括“新塑奖”评选、科技成果路演及终端对接专场,聚焦高分子材料创新与应用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