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conductor Equipment Parts

搜索文档
先锋精科:锚定高端核心零部件国产化,上半年营收实现双位数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23:0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5,452.22万元,同比增长19.52% [1] - 归母净利润10,619.40万元 [1] - 研发投入3,448.71万元,同比增长7.29%,占营业收入比重5.27% [4] 半导体主业发展 - 半导体设备精密零部件行业保持高景气,受益于全球半导体设备支出创新高及国内晶圆厂资本开支持续释放 [2] - 重点产品在7nm及以下制程设备关键零部件国产化配套取得进展 [2] - 与中微公司、北方华创、拓荆科技、屹唐股份等主流设备厂商围绕腔体、内衬、加热器、匀气盘等关键部件开展联合研发 [2] - 国内少数实现量产金属晶圆加热器的供应商,建立1:1仿真腔体套装增强检测能力 [5] 多元化业务拓展 - 子公司靖江先捷通过航空结构件表面处理质量体系认证,航天领域产品取得突破 [3] - 面向医疗设备领域开发高附加值零部件 [3] 产能与技术布局 - 靖江先捷新建产线及技改已投产,先锋精密制造二厂(3万平方米)计划2025年9月竣工 [4] - 无锡先研募投项目2026年投产,完成收购无锡至辰提升金属零件表面处理能力 [4] - 新增专利申请21项,累计授权专利108项(发明专利36项) [4] - 7类在研项目覆盖半导体关键部件制造、表面处理、焊接工艺等领域,预计总投入1.76亿元 [4] 运营管理优化 - 推进柔性化加工体系和实时节点追踪能力,适应半导体行业"小批量、多品种"特性 [5] - 强化质量控制理念,优化生产流程 [5]
资金正在涌入半导体设备零部件
是说芯语· 2025-07-08 22:21
半导体设备零部件行业概述 - 半导体设备零部件是半导体产业的核心基石,直接影响设备性能、质量及产业链自主可控性 [3][4] - 零部件按功能可分为机械加工件、物料传送类、电气类、真空类、气液输送类、光学类、热管理类等 [5][6][7][8][9] - 精密机加件(如腔体、机械手)为定制化产品,通用外购件(如阀门、密封圈)需通过双重认证,技术壁垒较高 [5] 细分零部件技术特点 - **机械加工类**:ESC静电吸盘需满足陶瓷材料导热性、耐磨性及精密加工要求 [6] - **物料传送类**:机械手臂需耐高温、耐磨材料,适应真空环境搬运晶圆 [6] - **电气类**:射频电源要求供电平稳,传感器涵盖压力、温度等多种类型 [7] - **真空类**:真空泵技术难点包括气体动力学设计、微米级精密加工等 [7] - **光学类**:光栅、激光源等对光学性能要求极高,用于光刻机等设备 [9] 行业增长驱动因素 - 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预计达1170亿美元,同比增长10% [10] - 2025年Q1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金额同比增长21%至320.5亿美元 [10] - 国内厂商北方华创Q1营收同比增长37.9%,盛美上海净利润同比大增207.21% [11] 国产化与市场需求 - 国内晶圆厂扩产推动设备零部件替换需求激增,本地化配套需求迫切 [11] - 国产设备技术突破降低外部依赖,形成技术与市场双重提升 [12] - 零部件企业如富创精密海外营收占比达30.25%,同比增长48.98% [15] 资本动态与企业出海 - 富创精密、先锋精科等登陆科创板,蓝动精密获A+轮数千万元融资 [13][14] - 托伦斯精密完成亿元C轮融资,聚焦刻蚀、薄膜沉积设备零部件 [14] - 企业通过并购(如富创投资Compart Systems)及海外建厂(江丰电子韩国基地)拓展市场 [15]
【IPO一线】臻宝科技科创板IPO获受理 募资13.98亿元投建半导体装备零部件等项目
巨潮资讯· 2025-06-28 16:55
公司概况 - 重庆臻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专注于集成电路及显示面板行业设备真空腔体内零部件及表面处理解决方案[1] - 主要产品包括硅、石英、碳化硅和氧化铝陶瓷等零部件,以及熔射再生、阳极氧化和精密清洗等表面处理服务[1] - 已形成"原材料+零部件+表面处理"一体化业务平台,突破关键半导体材料制备技术和表面处理技术[1] 行业地位与客户 - 设备零部件是集成电路和显示面板制造产业的基础关键支撑,本土化供应成为"卡脖子"突破口[2] - 与国内主流集成电路制造厂商(晶合集成、华润微电子等)和显示面板厂商(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2] - 已进入英特尔(大连)、格罗方德、联华电子和德州仪器等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厂商供应链[2] 技术与产品优势 - 量产曲面硅上部电极、石英气体分配盘、高纯碳化硅环等核心零部件,批量供应14nm及以下逻辑类先进工艺、200层及以上3D NAND闪存芯片制造等领域[3] - 在显示面板领域实现G10.5-G11超大世代、4.5KV-5KV超高压工艺和OLED工艺制造设备中关键零部件的国产替代[3] - 自主生产大直径单晶硅棒、化学气相沉积碳化硅材料和氧化铝陶瓷造粒粉等原材料,保障供应链稳定[3] 研发能力与募资用途 - 具备大直径单晶硅棒拉制、碳化硅气相沉积等关键材料制备技术,以及微深孔精密制造、曲面精加工等精密加工技术[4] - 表面处理服务已供应14nm及以下逻辑类先进工艺和200层及以上3D NAND闪存芯片制造[4] - 拟募资13.98亿元,投建半导体及泛半导体精密零部件及材料生产基地、研发中心等项目[4] 发展战略 - 募投项目围绕主营业务展开,旨在提升技术研发实力和市场占有率[5] - 通过对单晶硅棒、碳化硅材料和陶瓷粉造粒等原材料量产,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增强综合竞争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