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亮剑》
icon
搜索文档
大地铭记·天地英雄气
人民日报· 2025-08-30 06:01
抗战剧作品与角色 -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角色以"狭路相逢勇者胜 逢敌必亮剑"为标志性口号 展现面对装备精良日军时"刺刀见红也要拼到底"的血性 [4] - 《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坚贞不屈 《悬崖》周乙深沉隐忍 《伪装者》明家三兄弟重情重义 《太行英雄传》杨树生勇猛果敢 这些角色已铭刻于文化记忆 [5] - 抗战胜利80周年展播新作包括《我们的河山》《归队》《阵地》 展现东北抗联小分队重新集结与崮城县抗日根据地建设故事 [5] 英雄形象塑造与精神内涵 - 英雄形象涵盖从江湖气姜大牙(《历史的天空》)成长为革命者 到国民党特务林楠笙(《叛逆者》)转向共产党阵营的信仰转变过程 [5] - 抗战剧通过无名战士、运送弹药老乡、纳鞋底大娘等配角镜头 展现"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的平民英雄主义视角 [6] - 作品核心精神包括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与必胜信念 构成伟大抗战精神的创作主题 [6] 创作理念与艺术表现 - 《归队》聚焦1938年"三江大讨伐"后抗联战士散落各地的困境 通过鲁长山"只要打不死 那就打不散"的宣言体现极端环境下的信仰践行 [12][13] - 演员胡军为角色减重近20公斤 全体演员通过节食保持饥饿状态追求艺术真实 袁姗姗、蒋欣突破类型剧窠臼塑造女性形象 [13] - 东北籍演员任彬、李俊贤呈现地域幽默达观特色 林永健、倪大红、刘佩琦等老戏骨倾力加盟增强表演厚度 [13] 群众工作与基层视角 - 《我们的河山》庄埼风角色展现基层党员通过减租减息、组织农会等具体工作团结民众抗日 体现"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行动准则 [8][9] - 角色塑造强调政策宣传需对接百姓"小心思" 通过改善村民生活赢得支持 折射"胜利基石在人民群众一砖一瓦间夯实"的历史画卷 [8][11] - 演员通过沂蒙红嫂纪念馆采风理解"最后一口粮做军粮 最后一块布做军装 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军民鱼水情 [10] 观众共鸣与社会影响 - 网友评价《我的团长我的团》以残酷真实镜头展现战争惨烈 《小兵张嘎》以儿童视角完成爱国情感启蒙 《雪豹》展现极端环境下战斗精神 [19] - 青年演员提及《亮剑》李云龙战场决策、《闯关东》朱家人护家卫国、《悬崖》潜伏者孤勇坚守等场景对个人职业选择产生的持久影响 [15][16] - 抗战剧通过跨越时空的精神传递 使和平年代观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延续"敢啃硬骨头""坚守道义""保持清醒"的英雄精神实践 [7][17]
我心中的抗战文学经典(烽火记忆·时代回响·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4 06:10
抗战文学经典作品分析 - 《四世同堂》通过北平小羊圈胡同的祁家、钱家、冠家等家族故事,展现了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的众生相,作品超越了民族和时代的界限,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11] - 该书英文版由老舍与美籍友人浦爱德合作翻译,浦爱德出生于中国山东,能讲流利中文,曾建立中国第一个医院社会服务部,并在抗战期间筹集资金支持中国[12] - 《四世同堂》近期通过互联网传播获得新时代读者关注,其传递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仍引发强烈共鸣[13] 抗战文学对创作的影响 - 《小兵张嘎》以儿童视角展现抗战,叙述风格更具趣味性,降低了青少年读者的阅读门槛[14] - 网络作家赖尔受抗战文学启发,创作了《我和爷爷是战友》等"红穿"题材作品,将穿越元素与革命历史结合,用更贴近00后的语言传递抗战精神[15] - 其2022年作品《来自1942的重修生》采用"反穿越"手法,通过新四军战士与当代大学生的跨时空对话,探讨红色信仰的传承[16] 抗战题材影视作品分析 - 《亮剑》塑造了李云龙、魏大勇等个性鲜明的军人形象,其"亮剑精神"(明知不敌也要亮剑)成为激励各行业人士的经典理念[17][18] - 演员张桐通过研读历史资料塑造革命者角色,认为理解人物心路历程是表演关键,如《觉醒年代》中李大钊"燃烧自己、启发民智"的特质[19] - 《亮剑》原著小说与电视剧共同诠释了中国人在抗战中展现的骨子里的韧性[20] 抗战文学的国际化传播 - 《铁道游击队》自1954年出版以来累计销量超300万册,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21] - 该书塑造了刘洪、李正、芳林嫂等经典人物形象,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敌强我弱环境下的英勇抗争[22] - 作品被翻译成英、俄、德、日等十余种语言,推动了中国抗战故事的世界传播,有助于打破西方中心的战争叙事体系[23]
岁月不败经典(锐见)
人民日报· 2025-07-15 06:03
经典剧集重播现象 - 《亮剑》《悬崖》《闯关东》等经典剧集将于7月至9月在"重温经典"频道播出 引发社交媒体热议 [1] - 《亮剑》首播于2005年 创下5年内重播超3000次纪录 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上重播率最高作品之一 [1] - 《亮剑》在评分网站获得28万人打分 得分高达9.5分 [1] - 《三国演义》《水浒传》《武林外传》《大明宫词》等剧集同样被观众反复观看 [1] 经典剧集持久魅力分析 - 老剧虽特效较少 但凭借扎实剧本 深厚生活底蕴 演员深入骨髓的表演 真挚情感表达获得持久生命力 [1] - 《亮剑》中李云龙角色颠覆传统高大全形象 以粗犷重情义特质成为抗战剧最具辨识度角色之一 [2] - 经典剧集角色鲜明人性色彩和"亮剑精神"引发观众强烈情感共鸣 [2] - 观众在不同人生阶段重温老剧能获得新感悟 如理解《闯关东》人情醇厚 《武林外传》处世哲理 [2] 年轻观众参与方式 - 90后00后观众通过表情包 背景音乐 桥段合集等网络二创形式参与老剧传播 [3] - 经典老剧成为互联网二次创作重要素材库 因其鲜明影像优势 年代感和广泛接受度 [3] - 观众通过解说 造梗 创作等方式亲近作品 形成"某剧十级学者"现象 [3] 收视数据表现 - "重温经典"频道2024年2月开播至6月底 有线电视平台累计收视时长26.7亿小时 [3] - 节目累计观看人次达114亿 [3] 行业启示 - 影视行业应重视创作内核 通过精耕细作赢得观众持久共鸣 [3] - 技术革新虽重要 但情感真挚 人物立体 剧本扎实才是作品立身根本 [3]
老剧“宝刀不老”魅力何在(文化只眼)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9 08:45
抗战题材经典视听作品展播 - 国新办宣布7月至9月将在"重温经典"频道展播《悬崖》《闯关东》《亮剑》等抗战题材经典作品 [1] - 展播作品涵盖谍战、百姓抗争、正面战场等多元视角,展现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历史 [1] - 《亮剑》自2005年开播后重播超3000次,网络播放量超10亿次,被称为"N刷神剧" [1] 经典老剧持续走红原因分析 - 内容优势:故事扎实、人物鲜明(如《闯关东》朱开山家族、《亮剑》李云龙),个体叙事折射时代精神 [1] - 互动传播:网友通过弹幕、表情包、二次创作(如"意大利炮"梗)推动老剧破圈 [2] - 情感联结:90后/00后通过老剧唤醒童年记忆,形成"回忆杀"效应 [2] 行业启示 - 经典作品证明优质内容需回归初心:扎根文化土壤、注重人物塑造与故事真实性 [3] - 抗战题材展播兼具历史教育价值与市场潜力,反映主旋律内容商业化空间 [1][3] 注:文档4/5/7/8/9内容与核心主题无关,已跳过
以文艺作品激发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7-04 06:08
纪念活动安排 - 9月3日晚在北京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汇集国内优秀艺术家,年轻一代文艺工作者担当主力[4] - 8月至10月组织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从全国遴选20部左右优秀剧目,在北京各大剧场进行约40场演出[4] - 7月7日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主题展览,展览面积1.22万平方米,展出照片1525张,文物3237件[6] - 8月至9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美术作品展,展出中国画、油画、版画等300余件作品[7] 文艺作品创作 - 广电总局推进创作一批抗战主题作品,包括纪录片《胜利1945》《卢沟桥:我们的纪念》等,网络纪录片《和平力量》[8]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策划专题片《胜利》《山河铭记》,纪录片《受降》,电视剧《我们的河山》《归队》[9] - 创作微短剧《马背摇篮》《怒刺》等,9月至10月与观众见面[9] - 展出经典美术作品包括李桦《怒吼吧!中国》、唐一禾《七七的号角》、司徒乔《放下你的鞭子》等[7] 媒体宣传活动 - 广电总局组织"山河见证——我们的抗战记忆"全媒体宣传活动,开展全国广播电视媒体大型接力直播[5] - 各地广电媒体记者深入抗战重大战役、重要会议发生地探访,带领观众重温抗战记忆[5] - 电视台和网络视听平台展播抗战题材经典作品,包括《悬崖》《闯关东》《亮剑》等[8]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平台、多语种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9]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B站开始征集、展播相关短视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3 19:22
纪念活动安排 - 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和北京市将于9月3日晚在北京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 [2] - 全国各地电视台和网络视听平台将展播一大批抗战题材经典视听作品 [2] - "重温经典"频道将在7月晚间档播出《悬崖》《记忆的证明》等剧目,8月播出《闯关东》《八路军》《彭德怀元帅》,9月下午档播出《太行山上》,晚间档播出《亮剑》《历史的天空》 [2] 微短剧发展 - 微短剧用户群体快速增长,截止到去年底已经达到6.62亿,网民使用率接近60% [2] - 超七成的微短剧用户已经形成了定期观看的习惯 [2] - 微短剧与抗战题材红色文化相结合,能让厚重的题材作品多元化、年轻化 [2] - 《马背摇篮》《怒刺》等微短剧预计将在今年9-10月与观众见面 [2] 网络视听活动 - 黑龙江省广电部门发起"热血国魂·龙江行"主题采风活动,推动创作一批短视频、微短剧、融媒直播等内容产品 [3] - 哔哩哔哩平台将开展"铭记烽火岁月,珍视今朝和平"短视频征集暨展播活动,收集高质量有创意的短视频作品进行展播 [3] - 全国网络视听工作者正在加紧节目策划和制作,陆续推出储备的优质节目内容 [3]
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和推出优秀文艺作品、文艺活动有关情况
新华社· 2025-07-03 17:46
纪念活动安排 - 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和北京市将于9月3日晚在北京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 [1] - 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将于8月至10月组织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1] - 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将于8月至9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 [1] 文艺作品与节目 - 纪念文艺晚会汇集了一大批国内优秀艺术家,年轻一代文艺工作者将全面担当主力 [2] - 美术作品展将深入挖掘中国美术馆及各地美术馆馆藏的抗战主题经典作品 [2] - 《阵地》《八千里路云和月》等电视剧,《胜利1945》《卢沟桥:我们的纪念》等纪录片,《马背摇篮》《怒刺》等微短剧正在推进创作 [3] - 全国各地电视台和网络视听平台将展播《悬崖》《记忆的证明》《闯关东》《八路军》《彭德怀元帅》《太行山上》《亮剑》《历史的天空》等经典作品 [3] - 中央广电总台将推出《胜利》《山河铭记》《受降》《共同的使命》等专题片纪录片,以及《我们的河山》《归队》两部重点电视剧 [4] - 电影频道7月起推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电影展播,包括《地道战》《平原游击队》《八女投江》等近百部国产抗战影片 [4] 主题展览 -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将于7月7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7月8日起面向公众开放 [5] - 展览面积1.22万平方米,展出照片1525张、文物3237件,并设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深切缅怀抗战英烈"专区 [5] - 展览以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为主线,展出《对日战争宣言》、赵一曼档案、洛川会议记录、《论持久战》等多种历史文物和文献 [5] - 展览重点凸显中国战场的东方主战场地位,通过大型主题视频、中国抗战巨型照片墙、中国支援盟军作战景观等展项展现其重要作用 [5][6] - 展览内容置于国际视野中,突出反映中国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开辟了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6] 宣传活动 - "山河见证——我们的抗战记忆"全媒体宣传活动将从7月下旬持续到8月下旬,各地广电媒体记者将深入抗战重大战役、重要会议发生地探访 [3] - 十集特别节目《烽火战歌》将播出,电影频道推出主题电影展播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