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士兵突击》
icon
搜索文档
为什么韩国能“影视立国”,中国却盛产烂片?
虎嗅APP· 2025-08-19 21:20
以下文章来源于文化纵横 ,作者毛尖 文化纵横 . 倡导文化重建,共同思想未来,发掘不一样的深度阅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文化纵横 (ID:whzh_21bcr) ,编辑:鲁方裕,作者:毛尖(华东师范大 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原文标题:《同样是资本入场,为什么韩国能"影视立国",中国却盛产烂 片?》,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这个"烂片"铺天盖地的年代,我们是否还相信银幕上能出现"大一号的人"?毛尖的回答是——当 然,而且这种人物正是中国影视与欧美叙事的分水岭。 她敏锐地指出,从《士兵突击》《山海情》到《山花烂漫时》,中国的优质影视一直在用"草根气 质"与"共同奋斗"的情感逻辑,构筑属于我们的英雄——他们不是凌驾于凡人的权力玩家,而是能不 断超越自我、把个人命运交给更宏大的理念的人物。这种"非人"性,恰恰是今天满屏个人主义中最稀 缺的品质。 访谈中,毛尖不止谈创作,她直面产业的尴尬与机遇:资本既是黑化的哪吒,也可能是托举天元鼎的 力量;观众与创作者之间,亟须恢复一种"协商解码"的信任;而韩剧凭一己之力带火韩语的例子,更 让她感慨影像体制的国家战略价值。她尖锐地调侃古偶剧对传统文化的"情趣化"消费,也与我们探讨 ...
我心中的史今班长(这部剧里有我的青春)
人民日报· 2025-06-05 05:56
在部队的两年,我在努力完成自我蜕变。单双杠从零到数十个,队列指挥取得明显进步,坚持站好每一 班岗……彷徨时,我不断告诉自己:要做许三多那样的军人,青年应不轻言弃。"想到和得到,中间还 有两个字,那就是要做到!"现在,我早已离开部队,但我比以往更清醒坚定,就是努力让自己的人生 更出彩,更好回馈社会。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05日 20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工作已有数年,快节奏的状态让我很难有充足的时间用心去感受一部影视作品。对我而言,《士兵突 击》始终是特别的存在。迷茫时的指路灯、前进路上的冲锋号、"不抛弃不放弃"……2006年,这部电视 剧一经播出,就得到了不少观众很高的评价。许三多、成才、史今等角色连同他们的故事,感染着无数 人。2014年夏天,我才真正开始进入《士兵突击》的世界,它深深影响了我的青春。 那年,我刚结束大学一年级的学习,在经过慎重思考和身体素质考核后,成功报名入伍。那时,有太多 青年因为《士兵突击》选择入伍。与很多人不同的是,我是决心入伍后,为了让自己能够对部队有更多 了解,才看了《士兵突击》。这部剧没有宏大的战争叙事,却时时处处体现着士兵的真性情,为我立起 了标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