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状王》
icon
搜索文档
香港原创音乐剧《大状王》回港开演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9 09:03
演出信息与历史 - 香港原创音乐剧《大状王》2025年巡演香港站演出自近日开启并将持续至9月10日 本轮巡演已走过上海站和北京站并在香港收官 这也是该剧第三度在港公演[1] - 《大状王》由香港西九文化区委约并与香港话剧团联合制作 云集香港顶尖音乐剧台前幕后班底 由高世章作曲及担任音乐总监 岑伟宗作词 张飞帆编剧 方俊杰导演 林俊浩任编排导演及编舞 黄逸君任舞台美学指导[1] - 知名演员刘守正 郑君炽 丁彤欣以及新成员梁仲恒 袁浩杨及陈书昕等担纲演出 配以现场乐队伴奏[1] 剧情与成就 - 该剧讲述清朝广东"状师"方唐镜由颠倒黑白助纣为虐到畏惧鬼魂阿细会因自己继续作孽而报复索命 出于自保改行善事伸张正义 替阿细心上人秀秀翻案 乃至为民请命以身入局成为名副其实的"大状王"[1] - 《大状王》自2022年香港首演2023年载誉重演及2025年内地巡演以来 至今上演超过50场 在内地与香港荣获近30个奖项 堪称华语原创音乐剧里程碑之作[1] 市场表现与巡演数据 - 今年6月中旬《大状王》展开内地巡演 23场演出座无虚席 吸引超过35000名观众入场 创下香港音乐剧在内地巡演场次及观众人次纪录[2] - 本轮巡演香港站演出加演至30场仍一票难求[2] 行业背景与发展历程 -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表演艺术委员会主席翟绍唐表示《大状王》自公演以来获得观众及业界热烈回响 如今回归西九戏曲中心作第三度公演展现了香港原创音乐剧的独特魅力[2] - 香港原创音乐剧发展走过半个世纪 一直有着香港话剧团的足迹 早于20世纪80年代香港话剧团开始搬演百老汇音乐剧《梦断城西》[2] - 2003年香港话剧团香港中乐团及香港舞蹈团联同顾嘉辉及黄霑两位香港乐坛大师合作《酸酸甜甜香港地》 一年内上演20场并到杭州及上海巡演[2] - 2008年香港音乐剧黄金组合高世章及岑伟宗合作《顶头锤》 不仅在香港三度改良及公演更带到北京演出 《大状王》同样由香港文化土壤孕育而成并大放光彩[2]
记者手记:香港七月盛事里的“流量密码”
新华网· 2025-08-01 17:10
盛事活动表现 - 7月香港举办多项大型活动包括海军山东舰访港 第35届香港书展 香港足球盛会2025等 吸引海内外军迷 书迷和球迷专程到访[1] - 香港足球盛会2025吸引四支世界顶级足球俱乐部队进行两场比赛 每场吸引近5万名球迷到场 刷新香港足球赛事入场人数纪录[1] - 启德体育园主场馆已举办27场活动 吸引逾百万名观众入场 其中不少来自内地和海外[2] - 第35届香港书展6天展期吸引89万人次入场 第53届香港艺术节带来超过45套节目125场演出 2025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吸引240家艺廊参展 5天吸引逾9.1万人次入场[2] 旅客数据增长 - 上半年访港旅客总计约2400万人次 同比上升12% 其中内地旅客约1780万人次同比增加一成 非内地旅客约584万人次同比上升17%[2] 基础设施优势 - 启德体育园今年3月开幕 为多项国际大型体育和文娱盛事提供世界级舞台 已举办斯诺克世界大奖赛 国际七人橄榄球赛等赛事[1] - 园区商场客流显著增长 有饮品店店员表示客流较平日翻10倍 球场周边配备两个地铁站 多个商场和酒店[1] - 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形成 使大湾区其他城市居民到港更便捷[2] 文化产品开发 - 九龙城寨光影之旅电影场景展5月下旬开放 首月吸引超过4.2万人次参观 其中不少是电影《九龙城寨之围城》的内地和海外观众[3] - 粤语音乐剧《大状王》由香港西九文化区 香港话剧团联合制作 7月在北京巡演后引发热烈反响 有观众连看两场并期待香港加场[3] - 香港拥有独特山海资源 只需几十分钟即可从城市切换到自然山水 郊野公园和离岛对海内外游客仍相对陌生[3] 城市定位特色 - 香港作为中西合璧的国际都市 既背靠内地大市场 又对欧美游客有天然吸引力[2] - 城市具有国际化与地方化共存特色 如港岛有轨电车既是交通工具又是旅游景点 更是香港历史和港式生活的象征[4] - 香港在身份 文化和观念上处于中国与西方 岭南与中原 现代性与传统思维之间的交汇点[4]
上海国际音乐剧节:汇聚全球佳作,浇灌原创沃土
新浪财经· 2025-06-19 09:03
演艺大世界——上海国际音乐剧节 - 第七届音乐剧节共呈现12台剧目、44场演出、吸引7万余名观众 [1] - 音乐剧节以"码头"汇聚全球佳作、"源头"浇灌原创沃土、"潮头"引领时代审美为定位 [1] 原创作品表现 - 原创作品集体发力,《大状王》首轮5场当日售罄并加演至12场,社交媒体好评如潮 [3] - 《雄狮少年》《寻找李二狗》《宝玉》题材多样,吸引不同年龄段观众,票房表现强劲接近满座 [3] - 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已孵化10余部作品,其中7部实现商业制作并演出270余场 [5] 国际交流与特邀板块 - "国际特邀"板块引入德语音乐剧《路德维希二世》和意大利音乐剧《卡萨诺瓦》完成中国首秀 [3] - "音乐剧明星系列音乐会"汇聚5国7位明星,完成6台11场演出,吸引16000余观众,女性占比93%,90后与Z世代占70% [3] 孵化计划与行业培训 - 2024年发起"音乐剧创作十课",邀请15位顶尖创作者授课,高世章分享《大状王》创作思路 [5] - 孵化作品《无形之刃》《八角亭谜雾》《不良执念清除师》已完成剧本朗读会,将于7月18日完成工作坊 [5] - 特邀孵化作品《宝玉》已首演,《麦克白夫人》《功夫》《兰陵王》将陆续上演,全新《简·爱》以当代视角解构名著 [5] 沪港产业研讨 - 沪港沙龙汇聚两地20余位行业代表,探讨音乐剧创作生态与合作路径 [7] - 香港创作者分享政府扶持经验,内地代表指出高质量原创作品仍稀缺,需从"量变"转向"质变" [7] - 行业共识认为优秀作品需时间沉淀,应关注内容质感而非明星效应 [7] 音乐剧歌唱大赛 - 大赛吸引全球700多份报名,160名选手参赛,含12位海外及港澳台选手 [9] - 韩国选手金正玄与菲律宾选手雷爱礼展现国际化参与度,选手间形成跨文化交流生态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