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雄狮少年》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动画电影这十年
虎嗅· 2025-07-08 12:35
而《大圣归来》的改编,则显得别致,但并不像《大话西游》那么让人意外。它将唐僧和孙悟空的传统 关系进行了反向的书写,在这部电影里,孙悟空成了江流儿的精神偶像,但江流儿也成了现实中孙悟空 重新找回自我的催化剂。西游世界成了一个现代人精神世界的映射,江流儿是少年时还对理想主义有着 盲目和无限信任的我们,而孙悟空则是经历社会的毒打而丧失了勇气和相信的我们,这两个我们在现实 和精神世界的相互拯救成了这部影片的精神核心。它成了一个单纯的励志故事。 而《魔童降世》和《魔童闹海》也是如此。它避开了哪吒故事中最为惊悚的剔骨还父的情节,也没有按 照1979年版《哪吒闹海》将故事变成反抗东海龙王压迫的故事。它如《大圣归来》一样,将其变成了一 个更为私人化的故事,异类和反叛这两个具有革命性的词汇,在这两部电影里,都失去了它的先锋性。 在这里,所有的反叛其实都是一种伪装,它是一个内心缺爱的孩子以退为进的对爱的呼喊,是他保护脆 弱的自尊心的一种应激手段。在第一集里,所有的人,都只是无法表达他们的爱意和善意的普通人。那 种基于人伦和友谊的爱,成了这部电影价值链条的至高存在,因为这爱,他们愿意付出一切甚至是生 命。即使在第二集中,虽然整个世 ...
毁掉一部电影,只需一句话?
虎嗅· 2025-07-02 13:56
电影评论趋势 - 电影评论正从传统的故事、摄影、表演分析转向抽象标签化词汇如"嗲子文学"、"虐女"、"老登"等[2][3][4] - 互联网传播规则促使简短、情绪化、立场鲜明的标签式话语泛滥[7][8] - 这些标签逐渐脱离原义成为语言"肌肉记忆"[9][10] 标签化评论的案例 - 《长安的荔枝》因男性角色多被贴"老登"标签但实际强化了女性角色塑造[12][14][16] - 《教父》被归为"老登"《封神第一部》被称为"男人和马"《好东西》被指"女拳"[26] - 《碟中谍8》女性领导情节引发"爽感"与"假惺惺"两极评论[28] 标签化评论的影响机制 - 评论演变为身份鉴定而非作品质量评估形成党同伐异现象[20][21] - 采用"一票否决制"如《满江红》因假强奸戏被全盘否定[34][35] - 大词压缩电影解读空间如"恋爱脑"标签忽视角色复杂性[38][47][48] 行业反思 - 影评人指出标签化评论将电影窄化为价值评判背离艺术本质[71][72] - 《繁花》作者批评"渣男"等词汇简化人性复杂性呼吁保留解读余地[76][78] - 当前评论环境强调对立立场削弱私人化感受与创作自由[83][85]
上海国际音乐剧节:汇聚全球佳作,浇灌原创沃土
新浪财经· 2025-06-19 09:03
演艺大世界——上海国际音乐剧节 - 第七届音乐剧节共呈现12台剧目、44场演出、吸引7万余名观众 [1] - 音乐剧节以"码头"汇聚全球佳作、"源头"浇灌原创沃土、"潮头"引领时代审美为定位 [1] 原创作品表现 - 原创作品集体发力,《大状王》首轮5场当日售罄并加演至12场,社交媒体好评如潮 [3] - 《雄狮少年》《寻找李二狗》《宝玉》题材多样,吸引不同年龄段观众,票房表现强劲接近满座 [3] - 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已孵化10余部作品,其中7部实现商业制作并演出270余场 [5] 国际交流与特邀板块 - "国际特邀"板块引入德语音乐剧《路德维希二世》和意大利音乐剧《卡萨诺瓦》完成中国首秀 [3] - "音乐剧明星系列音乐会"汇聚5国7位明星,完成6台11场演出,吸引16000余观众,女性占比93%,90后与Z世代占70% [3] 孵化计划与行业培训 - 2024年发起"音乐剧创作十课",邀请15位顶尖创作者授课,高世章分享《大状王》创作思路 [5] - 孵化作品《无形之刃》《八角亭谜雾》《不良执念清除师》已完成剧本朗读会,将于7月18日完成工作坊 [5] - 特邀孵化作品《宝玉》已首演,《麦克白夫人》《功夫》《兰陵王》将陆续上演,全新《简·爱》以当代视角解构名著 [5] 沪港产业研讨 - 沪港沙龙汇聚两地20余位行业代表,探讨音乐剧创作生态与合作路径 [7] - 香港创作者分享政府扶持经验,内地代表指出高质量原创作品仍稀缺,需从"量变"转向"质变" [7] - 行业共识认为优秀作品需时间沉淀,应关注内容质感而非明星效应 [7] 音乐剧歌唱大赛 - 大赛吸引全球700多份报名,160名选手参赛,含12位海外及港澳台选手 [9] - 韩国选手金正玄与菲律宾选手雷爱礼展现国际化参与度,选手间形成跨文化交流生态 [9]
市场热首演多 广州好戏连台
广州日报· 2025-05-24 09:48
政策支持 - 广东发布《关于推动广东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包含九大方向、17条具体措施,支持广州、深圳打造国际演艺之都 [2] - 政策明确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演艺交流推广,强化国际交流合作,鼓励粤产演艺精品海外巡演,最高扶持500万元 [8] - 政策强调培育演艺新空间,丰富"演艺+旅游"产品供给,拓展产业链条 [9] 市场表现 - 2024年广州共审批营业性演出4974宗、140135场,1-4月审批1661宗,同比增长11% [3][10] - 广州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159场,跨城观演率超50%,其中大型演唱会70%观众来自广州市外,40%来自广东省外 [3][4] - 广州演出经纪机构556家,较2023年增加228家,同比增长41% [3] 产业基础 - 广州演艺装备产业占据全国80%以上市场份额,企业过千家,产值超千亿元 [6][10] - 广州大剧院引进多个重磅演艺项目,包括民族舞剧《牡丹亭》和歌剧《湾顶月明》等 [7] - 广州市演出电影有限公司成立"广文演艺院线",包含5个标准剧场和6个演艺新空间 [7] 内容供给 - 广州本土文艺院团加强精品创作,包括舞剧《英歌》、音乐剧《雄狮少年》、粤剧《双绣缘》等 [7] - 广州大剧院启动首届"戏剧星火"大湾区青年戏剧计划,整合湾区演艺资源 [8] - 北京路将复制上海亚洲大厦"垂直百老汇"模式,打造华南首个驻演戏剧集群 [8]
从重生文学到动漫大片,广东文化IP让老外直呼上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13:07
中国文化产品出海热潮 - 中国文化产品在东南亚国家受到广泛欢迎,包括国产动画《雄狮少年》《熊出没》、游戏《王者荣耀》、网文和短剧等 [1] - 第21届文博会成为文化出海的重要平台,吸引上万海外采购商和专业观众参会 [3] - 广东企业成为文化出海的"头雁",文化产业是广东支柱产业之一 [3] 广东文化产业实力 - 广东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超过1万家,占全国七分之一 [3] -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已连续20年保持全国领先 [5] - 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额占全国近四成,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6] 文化出口格局 - 形成以数字出版、创意设计、文化产品和设备制造为特色的文化出口格局 [8] - 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短视频、影视内容成为文化出海"新四样" [8] - 2024年广东游戏出海营收规模达423.6亿元,逆势增长9.9%,其中99%来自移动游戏 [10] - 游戏主要营收来自日本、北美等发达国家市场 [11] 短剧和影视出海表现 - 深圳枫叶互动ReelShort短剧APP在海外一炮而红 [13] - 粤企光盒动力登上"TIKTOK短剧承制服务商榜首",计划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短剧好莱坞 [15] - 喜羊羊、熊出没、猪猪侠等广东国漫IP登陆海外主流平台 [16] - 《哪吒之魔童闹海》背后有约十家粤企参与 [16] 产业链和生态出海 - 文化出海从单一产品发展到产业链和生态出海 [18] - 东莞潮玩企业将IP热度转化为订单,华强文化科技集团与伊朗共建"方特卡通动漫园" [18] - 酷狗音乐面向印尼、越南等开启数字版权出海业务 [18] 科技赋能文化出海 - 2019-2023年广东文化科技融合投资额增长2倍 [20] - 文化制造研发人员占比达22%,居全国首位 [20] - AI、AR等技术已应用于文化产品生产和分发运营 [20]
广东文化产业“政策包”今日发布
广州日报· 2025-05-22 04:12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王纳、柯学东、轩慧摄影报道)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 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于5月22日至26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文博会,广东展团在总 结复盘上届文博会成功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优化广东展团办展理念,聚焦"聚产业、优企业、促消 费、强出海",围绕"在场、在线、在播",不断擦亮广东展团品牌,力争打造成为文博会展示展销标 杆。届时,还将现场发布重磅"政策包",为影视、演艺市场、动漫影视、网络游戏、电子竞技、网络视 听六大领域分别制定引导扶持政策,推动新一轮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人工智能重塑文博会 本届文博会以"创新引领潮流创意点亮生活"为主题,有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 展,比上届增加265家。其中,线下参展企业3300家,比上届增加224家;线上参展企业2980家,比上届 增加41家。今年吸引了全国文化企业30强等知名文化企业以及国内国际头部品牌企业近300家参展,首 次参展的头部企业、机构超60家。 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305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展,国际化占比达20%。预计将有来自110个国家和地 区的共3.5万余名海外专业观众线上 ...
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新”三样
新华网· 2025-04-30 20:31
中国电影产业生态观察 - 北京国际电影节成为观察中国电影产业生态的重要样本,通过展映、论坛与市场活动展现行业动态 [1] - 影迷参与度显著提升,如《哪吒之魔童闹海》破亿手绘海报展8000个预约名额一日抢空,留言墙半日填满 [2] - 传统文化IP与现代技术结合成为创作趋势,《哪吒之魔童闹海》以157亿元票房跻身全球前五 [3][4] 传统文化与现代转译 - 导演孙海鹏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与当代生活结合能跨越地域文化限制 [3] - 山东大学袁宙飞强调传统文化需以创新思维重新诠释,《定军山》到《哪吒》体现120年技术融合历程 [3] - 《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等影片通过数字技术升级美学理念,探索经典IP转化新路径 [4] 技术创新与沉浸式体验 - 国家电影局推动虚拟现实电影发展,《唐宫夜宴》获中国首张虚拟现实电影公映许可证 [6] - "无界∞沉浸单元"展映47部全球先锋作品,涵盖VR/AR/MR及AI交互装置如《情绪剧场·山水心境》 [6][8] - AIGC技术应用爆发,北影节AIGC短片单元参赛作品从430部激增至1502部,AI成电影工业新生力量 [10] 青年影人孵化与创投机制 - 北影节创投单元从507个项目中遴选30个优质项目,首次引入北京市宣传文化引导基金提供百万元扶持 [11][13] - 青年导演李璇《谈谈情,开开车》获"最具开发潜力项目",历届创投孵化案例包括《春江水暖》《平原上的夏洛克》等 [11][13] - 创投平台构建阶梯式选拔体系,兼具艺术创新与商业可行性评估,成为产业人才与资源对接核心枢纽 [16] 国际影响力与文化输出 - 法国Heylight Pictures合伙人Boris认为中国技术发展与文化输出重塑国际观众认知 [4] - 《哪吒》系列被导演黄建新评价为"构建全人类情感公约数"的世界级电影 [3] - 北影节"国际会客厅"成为中外电影合作桥梁,推动中国叙事全球化传播 [4]
聚焦当下华语电影最具挑战性议题之一,听他们给中国电影“出海”支招
环球时报· 2025-04-29 06:30
专注将中国电影带到欧洲市场的Trinity CineAsia公司发行总监塞德里克·贝雷尔告诉记者,其选片聚焦两 类:具有票房潜力的商业大片,以及能冲击电影节奖项的佳作。贝雷尔提出"全周期发行前置"理念,主 张在剧本开发阶段引入国际顾问团队,通过叙事微调,提升文化共鸣度。"《流浪地球》的成功证明, 在保留本土艺术特色的前提下,通过叙事微调即可显著提升全球共鸣度。我们并非要求改变核心创作, 而是建议在前期获得专业反馈——或许是某个文化隐喻的注解,也可能是某个人物动机的强化,就能打 通国际市场认知壁垒。"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陈茜 冀昱樵】海外市场偏好哪类华语电影?我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面临哪些机遇 与挑战?上周在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举行的"中国电影海外发行与推广主题论坛",聚焦了当下华语电影 最具挑战性的议题之一:如何"出海"。 曾推动《哪吒之魔童闹海》《雄狮少年》《罗小黑战记》等中国动画作品登陆日本市场的日本面白映画 合伙人谢轶分享了经验:在日本市场,契合当地审美取向的"生活流叙事"最容易引发共鸣。她向《环球 时报》记者介绍说,日方发行通常需提前6个月排片,而中方更倾向于同步上映服务海外华人群体。在 推广上,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