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之夏》
搜索文档
「霸总」永不过时:我们为什么需要程式化的爱?
36氪· 2025-10-27 08:09
网络文学行业发展历程 - 网络文学从被主流价值视为偏差的阅读材料发展为正式的学术研究对象[5][10] - 北京大学中文系于2011年开设网络文学研究课程,标志着网文进入学术研究视野[10] - 网文读者群体从"偷偷阅读"的"耻感"状态转变为公开研究,形成系统性学术成果[5][7][11] 女性向网络文学内容演变 - 女频网文呈现螺旋式上升发展路径,从早期"爱情大过天"到现代关注金钱与权力的女主形象[13][18] - 虐恋文模式从"大团圆"结局演变为"追妻火葬场",部分作品甚至出现女主潇洒转身的新结局[18][21] - 近期出现"爱女文学"实验性创作,强调女性主体话语模式,但部分作品陷入理念先行的刻板化创作[22] 网络文学创作生态变化 - 网文作者创作养分来源从经典文学作品转向游戏、影视等新媒体形式[41] - 年轻读者更追求即时性满足,单纯的奋斗叙事难以打动当代年轻人[41][42] - 创作主题从传统理想主义转向更实用性导向,反映社会压力下的心态变化[41] 男女频网文差异分析 - 男频作品主角追求成功而非道德完美,拥有更宽松的道德灰色地带[29][37] - 女频作品对女性角色道德要求更高,导致角色承受多重社会期望压力[27][29] - 女性角色面临将历时性问题压缩至共时性作品的创作困境,需要同时解决反父权、反夫权等多重任务[27][28] 女性角色塑造演变 - "大女主"形象从稀缺走向涌现,但部分角色因社会标准限制而显得单一扁平[30] - 女性主义理想目标是平权而非单纯女强,强调内心笃定与价值实现[33][34] - 网络文学为女性提供生活新想象,包括职场领导范本和情感反杀等现实投射[45] 读者需求与心理变化 - 女性读者通过网文寻找现实生活中缺失的可能性与情感补偿[45] - 虐恋文为现实感情受挫者提供心理抚慰,承诺付出终有回报的情感逻辑[20] - 网文成为共同阅读食粮与情绪出口,满足不同群体的心理需求[6][9]
虐恋、霸总、大女主......女频网文提供了哪些生活新想象?
后浪研究所· 2025-10-21 18:52
网络文学行业学术研究发展 - 网络文学研究已进入主流学术视野,例如北京大学中文系于2011年正式开设网络文学研究课程 [9] - 学术研究呈现多元化趋势,研究方向涵盖网文与游戏的关系、女性向文化概念研究以及言情小说与女性话语政治等细分领域 [10] - 学术研究的目标之一是为曾经被边缘化的流行文化作品重新评定价值,并透过作品潮流研究其背后的人群与时代变迁 [22] 女频网文内容演变与读者心理 - 早期女频网文女主角倾向于爱情至上,通过虐恋情节自证清白,树立“情感贞节牌坊” [12] - 当前女频网文女主角形象更注重对金钱与权力的追求,出现“亲密关系资本化”趋势 [12] - 女频网文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而非直线进程,例如“追妻火葬场”模式相比过去“浪子回头”式的大团圆结局,至少让女性的痛苦被看见 [17][18] - 近期出现实验性强的“爱女文学”,其核心是反对“厌女”与“虐女”,体现对女性性别身份的高度接纳 [19] - 女频网文像一份大规模的社会学问卷,反映了女性读者隐藏的欲望、匮乏以及对社会认可的渴望 [22][40] 女频创作面临的挑战与社会压力 - 当前女性角色塑造面临将历时性问题共时性解决的困境,角色需同时反父权、反夫权、反封建、反阶级并展现女性情谊,负担过重 [24][25] - 读者对男女主角的评价体系存在双重标准,男频主角以成功为目标并可存在道德瑕疵,而女频主角成功后仍面临对其情感生活等多方面的审判 [25] - 女性追求爱情的舆论合法性正在降低,但现实层面难以完全割舍,导致理念与现实分裂,产生内耗 [27] - “大女主”形象是阶段性产物,其涌现是进步,但有时因社会对女性角色必须是“好人”的期待而导致角色扁平化 [29] 创作者与读者生态变化 - 新生代网文创作者的养分来源从经典文学作品转向游戏、影视等其他内容形式,创作主题涉及废土、末世等 [34] - 社会压力影响创作风向,当下年轻人更看重实用性,单纯的奋斗叙事难以打动他们,文化精力消减导致更追求即时性满足 [34][38] - 女性读者在网文中寻找的是生活的更多可能性,例如职场范本、情感付出的结果许诺以及对生活的新想象 [40] 女性主义在网文中的体现 - 女性主义的理想目标是平权,其底层逻辑是关注边缘和弱者,而非简单的“女强主义” [30] - “强”的定义正在多元化,从传统的有钱有权演变为个人内心的笃定与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心 [30] - 女性主义最终利好男性,因其旨在打开更多价值赛道和标准,使两性都能拥有更丰沛的人生选择 [32]
一个北大博士,研究虐恋文14年
虎嗅· 2025-08-28 15:59
网络文学行业研究 - 网络文学长期被视为消遣性娱乐 言情小说属于小众之小众领域 [1] - 清华大学学者薛静通过14年研究系统分析网络言情小说转型 包括霸总文 穿越文 宫斗文等爆火类型 [2] - 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论坛2015年成立 形成学术共同体 研究网络文学作品与影视化改编 [7] 网络言情小说内容演变 - 早期网络言情小说承袭琼瑶风格 但大陆作品故事结构产生差异 [15] - 作品内核从"一生一世一双人"转变为包含父仇 商战等元素 男主角呈现不完美特征 [16][17] - 虐恋情节反映女性通过他者观察自身缺陷与欲望 而非追求完美关系 [18] - 爱情本质被解构 呈现从物质条件(霸总文)到权力(穿越文)再到职业奋斗的演变过程 [20] 女性向作品权力叙事 - 男性向作品将权力视为威慑 女性向作品将权力视为风险 [29] - 男性弑父成为新父 女性弑夫导向自我价值实现 如《甄嬛传》案例 [31][32][33] - 近期现象级作品如《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穿进赛博游戏后干掉boss成功上位》反映生存焦虑 [43][47] - 穿越文关注存在主义焦虑 末世背景作品关注物质基础与精神支柱 [47] 创作理念与读者互动 - "爱女文学"概念兴起 强调女性价值 但存在矫枉过正现象 [48][50] - 网络文学创作形成思想上的姐妹同盟 女性通过书写欲望产生新类型 [48] - 读者作者互动中存在微观博弈 部分读者以爱女为名攻击作者 [49] 行业社会价值 - 网络文学研究成为学界与大众的连接桥梁 撬开传统文学期刊大门 [10] - 研究显示女性问题本质是权力博弈 所有女性主义都是平权主义 [40] - 对弱势群体的生存摇旗呐喊的研究不应被抹杀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弱者 [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