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
搜索文档
“世界标准日”活动中的标准科普:从实验室走进百姓生活
新京报· 2025-10-15 11:21
10月14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与北太平庄街道共同开展的"普标准之光 享美好生活"户外科普活动,将 专业的标准化知识转化为贴近生活的实用指南,吸引数百名市民参与。 在人因工效体验区,老年人亲身体验外骨骼机器人设备后直言:"穿戴后走路、爬楼梯非常省力。"专家 现场讲解符合标准的座椅与床垫如何科学分散体压,许多上班族认真记录关键参数。 "回去就换灯,再也不忽视光环境的重要性了。"一位家长在视力光学检测区记录下专家推荐的照明参数 后表示。针对"孩子近视该不该戴眼镜"的常见误区,公共安全所专家现场科普了"早检查、精准配镜、 定期复查"的核心原则。 食品感官体验区则通过咖啡研磨度与冲泡方式匹配讲解、茶叶工艺差异介绍,让市民在轻松氛围中了解 标准对生活品质的保障。现场设置的色差排序、嗅觉辨识互动游戏和趣味转盘答题环节,增强了科普的 趣味性和参与度。 "以前觉得'标准'离我们很远,今天才发现,从家里的灯、孩子的眼镜,到每天的饮品食品,都离不开 标准。"活动现场,参与市民纷纷感叹。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完善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机制,构建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 的标准体系,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通过标准引领促进产 ...
共创数智化绿色低碳新纪元,这场国际会议在广州举行
搜狐财经· 2025-10-12 15:16
会议概况 - 国际标准化组织可持续金融技术委员会2025年全体会议于10月10日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1] - 会议主题为携手国际标准化,共创数智化绿色低碳新纪元 [1] - 参会者包括ISO各国代表、国内专家学者、领军企业精英及标准化机构成员 [1] 核心成果发布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发布了《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标准化蓝皮书(2024)》(国际版) [1] - 蓝皮书系统阐释ESG理念的理论内核与演进逻辑,并提出中国ESG标准化的顶层架构设计 [1] 议题讨论与行业交流 - 主旨演讲环节围绕可持续金融国际标准制定进展、绿色低碳促进全球可持续金融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实践等议题展开 [3] - 圆桌论坛聚焦绿色金融标准建设、金融机构转型发展与创新产品实践等议题 [3] - 讨论为金融机构核心发展方向提供前瞻性新思路 [3] 战略影响与未来规划 - 会议旨在为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绿色动能 [3] - 广州将以牵头编制碳市场ISO国际标准为契机,推动广州方案写入国际标准 [3] - 此举旨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3]
“开放创新 绿动未来”绿色价格认证研究成果发布会举办
证券日报网· 2025-09-14 19:11
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战略 - 通州区聚焦绿色建筑 绿色交通 绿色产业三大关键领域 强化绿色能源 绿色环境 绿色文化三个重要支撑 全力打造国内引领性 国际影响力的绿色标杆[1] - 依托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 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叠加机遇 激发绿色创新活力并深挖绿色发展动能[1] 绿色价格认证体系建设 - 探索构建覆盖生态成本 市场激励与政策协同的绿色价格体系 将环境成本纳入经济运行全周期[2] - 通过理论创新 机制突破 场景示范推动绿色价格认证体系应用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项目[2] - 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关键 对推动绿色转型至关重要[2] ESG信息披露与数据平台 - 发布《环境 社会 治理(ESG)信息披露操作手册》涵盖435个ESG指标 覆盖企业全产业链并提供标准化披露框架[3] - 中国企业绿色发展社会贡献数据平台通过货币化测算企业绿色贡献 实现全国 各省份 行业 上市公司层面的数据可视化[3] - 平台已接入超5000家上市公司数据 未来将服务政府监管 企业转型与绿色投资[3] 绿色投资价值实证 - 中国上市公司绿色发展社会贡献指数以ESG理念为核心 包含16个一级指标 54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3] - 指数以沪深300为基准进行市值中性化处理 2022年7月至2025年6月期间样本组合年化收益率达12.3% 显著优于市场基准[3] 绿色发展案例征集 - 面向全国征集低碳技术 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创新实践 深度挖掘企业绿色发展经验[4] - 代表性案例将编入《2025绿色发展案例征集成果集》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参考[4]
苏州工业园区举行绿色驱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会 全域ESG实践助力产业质效双升
中国经营报· 2025-04-29 00:08
苏州工业园区绿色发展 - 苏州工业园区以"新绿色新未来"为主题举办绿色驱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发布三项ESG领域研究成果,包括入选《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标准化蓝皮书(2024)》案例、《环境、社会与治理(ESG)评价通论》教程预热及《非上市地方国资国企ESG评价标准》[1][3][6] - 园区能耗和碳排放强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建成全国首个一对多分布式发电市场化项目,新能源及绿色产业产值近900亿元,创建超160家绿色制造体系企业[3] - 园区发布全国首个开发区ESG发展白皮书和评价标准,建设ESG产业创新中心,推出ESG公共服务平台,形成领跑优势[6][11] ESG实践与成果 - 园区入选首部《ESG标准化蓝皮书》实践案例,为全国ESG体系推广提供工具基础和行动框架[3] - 完成全国首次ESG评价师培训试点,首批62位学员通过评价,发布《企业社会环境与治理评价师的评价规范》填补人才培育标准空白[8] - 《非上市地方国资国企ESG评价标准》发布,系统性设计填补国内非上市国企ESG信息披露空白[8] 绿色产业项目与合作 - 9大重点绿色项目集中签约,涵盖智慧能源、碳捕捉环保科技等领域,包括协鑫智慧能源、优碳科技碳捕捉等前沿项目[10] - 外资企业和民营经济在园区绿色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民营企业加速新能源、节能环保技术突破,外资企业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际竞争力砝码[14][15][19] - 构建合作共赢模式整合资源,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升级[19] 行业影响与标杆地位 - 园区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园区,以制度创新引领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低碳化+数字化"双轮驱动模式[14] - 上市公司2024年全市场分红达2.4万亿元,股份回购近1500亿元,沪深300指数股息率3.4%,体现投资与融资协调生态[14] - 园区为全国产业园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转型经验范式,成为国际ESG实践优秀案例[6][15]